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26

第26章 苟日新,日日新(2)

任寰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有意识地培养她观察、描写大自然。上小学三年级时,又教她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

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任寰的诗具有思辨性。

任寰的父母非常善于利用平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她的观察能力,开阔她的眼界,充实她的知识和生活。例如,让任寰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任寰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等。

还有一次,任彦芳带孩子到森林公园玩。临行前父亲就告诉任寰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越细越好,以便回来之后写一篇日记。这样,到了公园里,任寰就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任寰本来就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父亲很好地利用了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引起任寰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任寰的父母还经常引导她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扩大眼界。他们鼓励她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对任寰后来的成功起了极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任彦芳对自己女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任寰就不会将平淡生活中的动人之处发掘出来变成文字。可以这么说,没有父母对其观察力的培养,就没有著名作家任寰的今天。

正如任寰一样,那些长大后有所创新的孩子无不具有超凡的观察能力,这种对外界事物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具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孩提时代的牛顿对各种事物都喜欢仔细地观察,而且都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夜晚,牛顿仰望天空神往那眨着眼睛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心里想,这星星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空上呢?

刻卜勒说,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转动着,那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刮大风了,狂风旋卷着沙石,人们都躲进了屋子里。牛顿却冲出屋子,独自在街上行走。一会儿,随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他要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到底有着何种本质的差别。

正是牛顿从小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才能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发现万有引力。

像牛顿那样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观察问题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有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有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他不仅注意到了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些现象,还能通过这些现象,发掘出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有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不仅注意到花草树木、气温云彩以及鸟类的活动、土壤的变化,还能从这些变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来临的预兆……这些孩子之所以能够不落窠臼,没有陷入写作文通常的路子,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是凭着自己的观察力在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而没有照搬别人的经验。这样的孩子想不让他创新都不可能。

可见,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孩子创新的前提,对孩子的观察力,父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下大力气加以培养。

专家给父母的话

观察不仅涉及视觉,也涉及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觉的协同作用。观察力不只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一般感知,更主要的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全面地、正确地、系统地和深入地认识事物本质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教给孩子简单的知觉能力,而应该让孩子在理解思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在学习中成绩好的那些学生,他们的记忆力无一例外都特别好。在生活中那些聪颖睿智、富于创造力的孩子,他们的记忆力大都非常出色。在成人世界里,那些知识渊博,能够不断创新的人,也大都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力与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记忆是人们大脑活动的最主要功能之一,良好的记忆力能够为一个人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和动力。

记忆力是促进孩子创造力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一直是所有家长非常关心的,也是他们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我家孩子好像什么都记不住,往往是今天记住了东西,睡一觉就忘得一干二净。”

那么到底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呢?父母在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特性,用积极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1.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要让孩子直接感悟生活,对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断进行记忆,会帮助孩子逐渐增强记忆力教育专家认为,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少,训练他们盼记忆力可从掌握周围的日常生活知识开始。涉及的具体内容是:

(1)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家庭住址和10个以上的亲戚或父母的朋友的名字。

(2)懂得上下前后,能正确说出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3)对吃过的饭菜大部分能叫出名字,能认出20种动物,并能模仿几种动物的形象。

(4)对事物的外表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例如能发现兔子少了一只耳朵,猫的眼睛不见了。

(5)会猜测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6)掌握时间和空问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明天等。

(7)能问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如“星星和月亮是谁放上去的,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8)对基本的颜色有清晰地认识,如树叶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等。

(9)有区分运动和静止的能力。

德国历史上有一个“神童”卡尔·威特,他6岁左右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三万多词汇,能讲5种外语;8岁就熟练地掌握了德、法、意、拉丁、英语和希腊语等6种语言,并懂得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解数学题;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不满14岁就发表了数学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3岁被任命为大学法学教授。

然而,卡尔·威特在很小的时候却一直被认为是“弱智儿”,他的记忆力也非常薄弱。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完全得益于父亲对他的教诲。为了增强儿子的记忆力,老卡尔·威特采用了很多灵活的方法教育他,比如他们每到一处新地方参观,回来后就让孩子写信,把看到的一切用“信”告诉家里人;为了让儿子记住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父亲常常把有关内容缩写在纸牌上;学习各国历史时他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儿子,有时还用戏剧形式演出历史事件,或者把历史事件等内容编成纸牌帮助记忆,采用游戏的方式教;有时父子俩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并写出要点;他教儿子用韵文的形式把各种事情写出来帮助记忆,因为韵文比散文容易记住。

老卡尔·威特教授的这些记忆方法可以极大地增强儿子记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记忆效率和效果,儿子的记忆力也自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对很多事情不在意,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往往需要父母的提醒。对于卡尔·威特来说,他也有这样的毛病,但是他的父亲却非常注重对卡尔记忆力的培养,这也就是为什么卡尔能够有如此出众表现的原因。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够像卡尔的父亲一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那么孩子的大脑就会得到及早开发,而他们的记忆力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记忆的建立和巩固,有赖于感觉经历的重复和有效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小孩记忆力一般也肯定不错,因此可以说注意是记忆的基础,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

但由于孩子意志力方面的原因,孩子的注意力常常不能够长时间集中,他们会非常容易地被别的事物所吸引,而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所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显得颇为重要。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事物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培养孩子对事物广泛而持久的兴趣。

常识告诉我们,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即使无法做到专注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这就需要父母诱导孩子的兴趣。

(3)帮助孩子理解活动的目的,培养有意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理解越深刻,他完成任务的意识也就越强烈,而这个过程中,他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与此同时,通过这种实践他又能够增强了记忆力。

(4)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还要注重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的进行。家长可以从帮助孩子控制外部行为做起,比如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不要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某项专门训练,如练琴、书法、绘画来培养自制力。训练时最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心理活动定向,即每当孩子在习惯了的时间和地点坐下时,精神便条件反射似的集中起来。

(5)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提高注意力。

要提高注意力,必须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越强,注意力越集中。

3.引导孩子及时进行回忆

家长可通过间隔几天后让孩子反复看同一本画册或者听同一段音乐等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大一点的小孩可通过反复观看或参与同一种游戏、手工操作和听讲同一个故事等方法来培养小孩的记忆能力。

连被人称为“弱智儿”的卡尔·威特都能够拥有很强的记忆力,那么每个正常孩子都能够成为记忆的神童。只要父母能够循循善诱,激发孩子的兴趣,指导孩子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那么塑造记忆的神话也就不再困难。

专家给父母的话

记忆力是孩子能够自主创新的必备武器。因此,在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孩子一般都比较感性,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具体感知各种知识,就能增强他们对事物的识记能力。同时,还要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专注也是培养记忆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人想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学会突破前人的经验,摆脱常规的限制,学会独立思考。俗话说:“思考是金。”在独立思考的过程当中,孩子会发现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从而做到创新。

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曾经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位妈妈把9岁的女儿送进了美国的小学,但是她却为此忧心忡忡,因为她对美国的教育方式还不太明了。

女儿放学之后常去图书馆,还背回一大书包的书,边看书边在计算机上搜索知识。这位妈妈就问女儿借这么多书干什么用,女儿头也不抬地回答:“作业!”

这位妈妈一看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简直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的题目,就是博士论文也未必敢用这么大的口气啊!

于是她问女儿,这是谁的主意。孩子说:“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人组成的社会。每一个同学要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不仅要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还要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最后还要说明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这位母亲听了叹息不已,心中也充满了怀疑。不料,没有几天的功夫,孩子就完成了这部长篇巨著。这位妈妈拿过孩子的作业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孩子的作业内涵丰富,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不仅如此,孩子还把作业分出了章与节,并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

这位母亲为此惊叹不已。

最后,卢勤总结说:“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的作业,才是最好的作业。”卢勤说的完全正确,经过独立思考,孩子才会对事物形成真实而全面的认识,才会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加工做到有所创新。否则的话,孩子只会人云亦云,重复别人。

美国的教育方式确实很先进,非常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反观国内的教育方法,往往只注重对孩子考试素质的培养,父母也整天盯着孩子的成绩,其他的一概不管。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在一次“全国世纪文化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讲了他看到的一则让自己笑不起来的“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为什么呢?

原来,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就是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我国的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已经忘记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