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06

第6章 始计篇(5)

当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之时,人们知道了三星公司的未雨绸缪是多么的明智。

金融危机来临时,三星公司一开始也陷入了混乱之中,但企业和员工适应能力显然强于韩国其他企业。如在裁员问题上,三星公司几乎没有碰到任何阻力,很多员工平静地接受了被裁减的事实。1997—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三星公司31个企业进行了产权调整,多达1.5万名员工变更了隶属关系,员工总数减少32%,从1997年的16.7万人减少到1999年11.3万人。

李健熙非常感谢离开的那些员工曾经对三星公司的付出。他告诫留下来的人,只有加倍努力,才无愧于那些在三星公司危机的时刻“支持”企业的人。

三星公司在裁员的问题上风平浪静,让李健熙更加应对有方,金融危机一发生,他指挥三星公司大量出售存货,积极回收应收账款,甚至不惜变卖了19亿美元的资产,放弃了无线寻呼机、洗碗机等16个利润过低的产品,此举使三星公司现金收入大增,也使得债务降到了正常的50%,资产结构明显改善,三星公司实现了最初的解冻。

这个时候,李健熙更显大将风范。在危机中没有回避危机,而是在危机中对三星公司的产业结构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大做“减法”,将原来的65个公司减少到40个,着重发展4个核心领域中的3个:电子、金融和贸易,其他业务全部被清理。1999年,三星公司毅然将汽车项目出售给雷诺公司,仅此一项就损失几十亿美元。这在韩国引起不小的轰动,三星公司这种壮士断臂的举动充分表明了专注于核心产业发展的决心。

金融危机前,韩国大集团的排名位置:现代第一,三星第二,大宇第三,LG第四。现在,四大集团发生明显分化,其中三星、大宇更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三星公司扶摇直上,成为韩国金融复苏和经济振兴的典范,而大宇企业却负债累累,资不抵债,大宇神话一去不复返。

变化是无止境的,关键是看如何面对变化,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变化也是无止境的,想坐守旧境使企业发达,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面对危机,更要变化多端。

7.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一种果断决策力,与一个人的处事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训练自己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能力,这样在事业上就能取得成功。

原文: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

要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起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使我方的进攻出于敌方意料之外。凡此种种,都是军事家们用兵取胜之道,这些都只能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它是无法事先传授的。

解读: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孙子“权诈之兵”的精髓,这句话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军事名言。作战是一场十分复杂的军事行动,天时、地利、敌情,变化莫测,谁能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做好充分准备,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反之,“优势而无准备”,那也可能由优势而转变为劣势,从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因此,有备和无备,准备得是否充分,历来都是兵家所极其关注的。

军事上的“攻其无备”是指对敌方在其没有戒备的特定时间、地点等情况下突然实施攻击。这种突如其来的袭击能在军事上和心理上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使敌方在慌乱之中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至酿成更大的恶果。

做事不仅要有谋略,而且还要有在关键时刻果断行事的能力,再加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策略,一定能把事情办成、办好。

公元1660年5月,郑成功在厦门击溃清军的围剿后,意识到清军绝不会善罢干休,又听说台湾百姓受荷兰殖民者的统治,痛苦不堪,于是决心离开厦门东进,一举收复台湾岛。

为了麻痹荷兰统治者,郑成功一面招募士兵、修造船只、积极做好东进准备,一面给占据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对荷兰国的善意”和自己决无对台湾“采取敌对行动”的意图。揆一早已知道郑成功在大陆屡遭清军追剿的情况,担心有朝一日郑成功会到台湾来。荷兰政府为加强台湾的防务,特意从巴达维亚(雅加达)抽调樊特郎率领12艘战舰和1453人增援揆一。接到郑成功的信后,樊特郎认为郑成功的信“可信”,于是,只留下3艘战舰和600名士兵,率其余的舰只和人员返回了巴达维亚。

郑成功探知樊特郎的去向,感到机不可失,便于1661年3月22日率精兵3万从料罗湾出发,直奔台湾岛。

当时,荷军在台湾的总兵力为2000余人。由外海进入台湾的水道主要是一鲲身岛和北线尾岛之间的大港,这里完全处于荷军的炮火控制之下。进入台湾的另一条水道是北线尾岛与鹿耳屿岛之间的鹿耳门港,只能通行小船,荷军在那里只建有一座小屋,派一名伍长率6名士兵驻守。

郑成功在探知这些情报后,制定了一个避开荷军炮火控制下的“大港”,经由鹿耳门港直接在台湾本岛登陆的计划。4月2日下午,郑成功的战舰利用涨潮的机会平安穿过鹿耳门港,消灭了毫无戒备的6名荷兰士兵,成功地驶抵台湾本岛。在台湾本岛老百姓的帮助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全部登岸。随后,郑成功迅速抢占了赤嵌街的粮食仓库,包围了仅有200名荷军士兵防守的普罗文查城。

消息传到揆一那里,揆一大吃一惊。但是,面对十多倍于己的“敌人”。揆一心有余而力不足。4月6日,普罗文查城的200名荷兰守军全部投降。此后,郑成功包围了揆一盘据的赤嵌城,荷兰人虽然又从巴达维亚派兵来增援,但回天乏术,到这一年年底,荷兰人全部投降,台湾岛从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是应用《孙子兵法》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计策打赢的一个漂亮仗。虽然郑成功计划要攻打台湾时,并不具备打胜的条件,但是他创造出了这种效应,以“善意”来掩饰自己的真正意图,从而麻痹敌人,结果完全做到了“制敌于没有准备”,取得了胜利。

相信大家都听过“康熙帝智擒鳌拜”的故事。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玄烨登基的时候年纪还很小,虽然经过祖母的悉心培养可称得上是少小持重,但担负国家的重任还为时过早。好在顺治在遗诏中已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辅佐朝政,而且还有祖母鼎力相助。四大臣在顺治帝的灵前曾立下誓言:竭尽忠诚,不谋私利,不结党羽,不受贿赂,忠心仰报皇恩,全力辅佐君主。孝庄皇太后在玄烨登基之初,便向王室宗亲、文武大臣发出谕旨:要报答我儿子顺治皇帝的恩情,就要偕四大臣同心协力共辅幼主,这样才能在历史上名垂不朽。

在刚开始辅政的时候,四大臣遇事协商,凡遇奏事,一同晋谒皇帝或太后,待太后决策后,再以皇帝或太后的名义发布谕旨。辅政大臣虽无决策权,但他们可以人值、草拟并代幼帝御批,后来鳌拜就是利用这一权力而专权乱政的。

鳌拜是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是清朝的开国元勋。此人野心勃勃,善于玩弄权术,骄横跋扈,很多人都很怕他。索尼是正黄旗人,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这时已年老体弱,力不从心。遏必隆与鳌拜同属一旗,为人怯懦,没有什么主见,常跟在鳌拜后面亦步亦趋。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虽在四大臣中位置仅次子索尼,且与鳌拜有姻亲关系,但资浅望低,又与索尼有隙,与鳌拜也经常反目,所以常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样,四大臣共同辅政的局面不久便被打破,大权逐渐旁落到鳌拜手中。他任人唯亲,广置党羽。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噶褚哈、工部尚书济世都是他安插在宫廷中的亲信。凡遇政事,他们常常私下商定对策,然后才上奏皇帝,有时甚至拦截奏章,阻碍玄烨同大臣的联系,好方便他们把持朝中大权。

针对四大臣的所作所为,特别是鳌拜的专权行径,孝庄皇太后急于让幼孙举行大婚,以作为玄烨亲政的过渡性措施。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年仅12岁的玄烨遵照祖母慈旨,在紫禁城内的坤宁宫,与索尼之女赫舍里氏举行大婚典礼。玄烨大婚不久,即开始直接处理政务,康熙要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整治一番,要把兴盛的运势发展下去,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盯上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朝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这时鳌拜的独断专行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他与其弟穆里玛、侄寨本特及其党羽,经常借故不上朝,一切政事先于家中议定,然后实施;朝中诸臣事无大小,必先向他报告,不准自行启奏,俨然是一副太上皇的架子。

对鳌拜的独断专行,康熙心里一清二楚。鳌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严重威胁。但康熙考虑到鳌拜集团势力强大,党羽众多,甚至宫中都有他的耳目;鳌拜本人又力大难敌,要除掉他,必须有周密准备,而且只能智取,不能力敌,以免打草惊蛇,狗急跳墙,激成巨变。考虑到此,小康熙智出奇谋,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