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虽然免不了要谈“我”字,却应该尽可能减少“我”字出现的频率。当面试官说:“谈谈你自己吧!”一位应试者十分巧妙地回答:“您想知道我的个人生活,还是与这份工作有关的问题?”他把应该用“我”字开头的话,变成“您”字开头,使面试官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
◆精彩的内容留在后面
有的应试者一开始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光辉史一一道出。这种做法很不明智,一来便说出白己的“辉煌业绩”容易给人自吹自擂、自卖自夸的感觉,引起面试官的反感。
聪明的办法是,精彩的内容留在后面说,这样可以给人诚实谦虚的印象,使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当你有了不起的业绩时,或者你有足够的资历经验能胜任这项工作时,不要在“自我介绍”中和盘托出、暴露无遗,要学会给自己留一手。
一位求职者曾得到过多项创造发明奖,他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时,却没在应聘简历上提过这件事。并不是他认为这件事与这份工作毫无关系,而是他懂得留一手。当面试官问道:“有什么发明?”“多用途自行车。”面试官赞赏地说:“了不起!”他笑笑:“那是我前年的作品,曾得过全国的创造发明奖。去年也曾有两项发明。”面试官又问道:“得奖了吗?”求职者淡淡地说:“这不值得一提的。”他可能去年、今年都没得奖,但他对得奖的淡漠,反而赢得面试官的好感。喜欢从事创造发明的人,一定是喜欢琢磨、喜欢动脑筋的人,而广告制作就是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如果他到广告公司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面试官愉快地录用了他。
如果这位求职者一开始便把自己的发明大大加以宣扬,以说明完全适合这份工作,面试官可能嘴上说着:“你可能更适合做研究吧。”心里却很不以为然地想:“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点小发明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自我介绍时就不能谈自己的特长。如果你确实有值得一提的“光荣历史”,在自我介绍时,也可以给这段历史留下一些话题,以便面试官问话或者你自己找机会补上。比如“我曾经在××方面做过研究”、“我对××比较擅长”、“我在××公司工作时,曾经做过××事情”……这样,面试官就很容易随话题插进来。
当你谈到自己的业绩时,千万不要以炫耀的语气,大谈你曾经有何等辉煌灿烂的过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但你也不能以汇报的方式,一板一眼地告诉面试官你所取得的成绩。你可以用轻描淡写的语气,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神情自然、言语谦和。
◆灵活应变
求职者由于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心情比较紧张,不善于灵活变通,只会按着自己的既定程序发挥。如果懂得分析面试官的意见,随机应变,就更能使自我介绍符合面试官的心意,顺利通过面试
面试官大多数是由部门的经理或首脑担任,他们在待人处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早已习惯跟陌生人打交道,知道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手段。他们不是从生意场上的角度而是从工作的角度来选择人与面试双方之间的密切相关。在面试时,面试官也会尽量避免紧张乏味的开场白,他们也会有目的地创造比较轻松的环境,主动谈一些亲切的话题,让你更加自如地表现自己。
当面试官对你的表达满意时,他会点头微笑,鼓励你“继续往下讲”,你就可以借此机会加以发挥;如果面试官对你的表达感到不满意,你要尽快转移话题,否则,继续说下去只会令面试官更不耐烦。
当面试官对你谈到的某一个话题或其中某一点感兴趣时,一定要迅速做出反应,抓住这个机会,就这个话题或这一点多谈一些,或者停下来听听面试官的意见。你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下个评语:“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都说我简直是个工作狂。”这样就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良好形象在面试官心目中定了格。
◆留条后路
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既要表现坦诚,又要有所保留;既要介绍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把自己说成无所不能。在自我介绍中,不要用保证式的口吻:“我对这方面的业务非常熟悉!”“我保证让公司一年之内改变面貌!”这些话虽然可以表明你的决心,却给人一种自大自负的感觉,难以令面试官信任。
如果你的话讲得太绝,把自己逼上绝路,就无药可救了。一位求职者去一家进出口公司应聘业务主管,他以前曾在一家贸易公司做经理助理,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他对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非常自信。在几句简单漂亮的自我介绍后,他夸下海口:“一年内我可以帮助公司净赚两千万!”面试官对他的狂妄表现很不满意,于是故意用发难的语气问:“你知道本公司的最新发展动向是什么吗?”这属于公司内部机密,这位求职者怎么可能知道呢?他一时语塞,满面通红。面试官又问道:“那请你谈一谈你的具体步骤吧。”净赚峡两千万决非凭借一时想象出来的几个措施就可以实现的,或者说要他在面试中谈出净赚两千万的详细方案,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求职者这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羞愧地退出了主考官的办公室。
自我介绍是否得体,主要靠日常的知识积累、风度涵养的培育、对介绍内容的准备以及临场的发挥。如果你平常不善社交,口笨舌拙,语言能力较差,但文字能力很好,可适时递上介绍自己的文字材料、证明、实物等,待招聘者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后再谈。这样会弥补你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降低对方对你言语能力差的印象。同时,做完自我介绍之后,要询问主考官,问他是否还需要知道其它方面的情况。
误区41:急于打探薪酬
在北京东城区一家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工作的田先生因为一直没有获得升职和加薪的机会,动了跳槽的念头。他认为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应该能找到一份待遇更高的工作,因而在招聘会上,他最关心的就是招聘单位给出的薪酬待遇了。此前田先生只参加过一次招聘会,原本以为招聘企业在海报上会标明岗位薪酬,没想到,转了一圈下来,没找到一家注明了大致薪酬的单位。于是他给许多参加招聘会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投递了简历。
田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三天以后,两家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相继给他发出了面试通知。田先生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面试,但是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两家公司最后都没有聘用他。本来两家公司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但就在用人单位即将拍板的时候,田先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贵公司的月薪是多少?每个月可以达到4000元吗?如果加班,加班费如何支付?公司有年终奖和季度奖吗?大约是多少?公司能否提供免费单身宿舍?”两家单位的招聘负责人听了田先生一番话,不免皱起了眉头,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不予录用”。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主管谈着公司的未来计划,应聘者谈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一切都自然平顺。但是当提起薪资问题时,常常会让双方谨慎或紧张起来,尤其对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好像有点难以启齿,或者怕说得太清楚,没有了回旋的空间。
许多求职者会在面试快要结束时主动向主考官打探该职位的薪酬、福利,包括假期等情况。
对工作的薪酬待遇了解清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面试时过分关注和计较会让主考官这样想:这个应聘者只关心薪酬,根本不考虑为公司做贡献。-般来讲,企业不会招收这样的应聘者。
实际上,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一位求职者者感兴趣的话,是自然会谈及薪酬情况的。
薪酬对求职者和招聘者双方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一方要以薪酬的多少为求职的标准,一方要以相应的薪酬笼络人才,双方的矛盾就在于薪酬的不统一,但是,请相信一个需要人才的单位是不在乎钱财多少的。所以在面试中切忌急于打探薪酬。
在面试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没有最终确定是否要聘用你,因此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还不是稳定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因此这个时候尽量不要谈及薪酬。如果双方基本达成协议,则可以委婉地提出薪资问题。当然,提出薪金要求时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别开始就谈薪资
面试时,应聘者应该避免一开始就谈论薪资。因为你需要在面试过程中积累对面试主管足够的了解,也需要对该公司及职务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当双方的沟通还不够时,就盲目说出数字,会破坏谈判的可能性。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应及时了解到哪方占了上风。如果认为自身具备很好的条件,而该公司又急需你这样的人才,那么在谈判中可适当放宽些;相反地,如果你只是条件相当的可能人选之一,你就要三思而行了。
◆设法弄清薪资的上限
应聘者如能对“薪金”心里有底,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主考官自然更易于接受。为此,应聘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归纳和分析后,提出自己的薪酬要求。
了解这些职位的任务指标和加班费、出差补助等情况;
了解所应聘行业全国范围的薪金水平,并列出“地区差”;
掌握该行业的景气指数、赢利状态、科技含量、发展前景等;
了解该行业中的某几个职位近几年的工资、奖金水平及休假、养老保险等附加待遇;
打听在该行业任职的前同事或学友的薪金现状,并比较不同性质企业的工资水平;
衡量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潜能,预测自己将来能够创造的价值。
在掌握以上信息后,就要设定自己的“底价”以及伸缩的范围,便于在谈薪金时灵活掌握。高估自己会招致主考官的轻视,使面试陷入僵局,功亏一篑;低报则可能会让对方心中“窃喜”,使自己今后的薪金水平在低层次徘徊,等于作茧自缚。只有信息收集得全,判断得准,能报出让主考官心悦诚服的“身价”,才会增加自己被雇佣的几率。
◆薪资必须谈清楚
讨论薪资是面试的关键部分,如果求职者躲闪这个问题,或者回答不清楚,那么损失的将是你自己。所以应聘者一定要问清楚自己的薪水、福利包括休假有否双薪等。记住你的权益只有你自己来维护,没有人会无偿地为你的损失来买单。
◆不能忽略其他报酬
一个职务的报酬并不仅仅体现在薪资上,当应聘者与公司在薪资上的看法不同时,应聘者还可以从其他福利等方面入手来增加谈判的筹码。例如,应聘者可提出,虽然职务的基本底薪比较低,但是公司是否可考虑佣金及年终奖金提成比例高一点。如果可行,也就变向增加了薪金。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好不要过多地在乎薪水问题。作为事业的起点,关注这份工作能为你的长远发展带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年轻人正是学习知识、培养职业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基础远比多挣些钱更重要。
误区42:夸夸其谈
有些年轻求职者知识能力比较一般,但对时尚却很着迷,平常说话也总喜欢使用时尚用语,结果到求职面试时也像“上网吹泡泡”一样无所顾忌,动辄用很时髦的网络时尚用语和主考官“兜话题”。以为这样做既能弥补自己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又能让主考官认为自己很“前卫”,很招人喜欢,因此而被录用。
有些求职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无法收拾。他们总是对某项知识或经验没有真正深刻的了解,就喜欢自吹自擂;他们总是带着优越的语气说话,伪装成权威;他们总是不断地表现自己的成绩,说自己是某一行业的专家;他们嘴上总是挂着名人,谈论他与这些名人交往的点滴小事……
大学毕业生陆先生到某大型企业“自我推销”。陆先生的英语水平达六级,所学专业也与该企业所需吻合,因此企业招聘负责人对他比较欣赏。在面试最后一关,陆先生以为胜券在握,夸夸其谈,与负责招聘的人事主管称兄道弟,活脱脱一副成熟派头。出乎陆先生意料的是,正是这副成熟派头给人以轻佻、油滑的感觉,结果吃了亏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人事主管随即改变了主意,劝他另谋高就。
对于面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理解的误区:面试一测外貌;二测口才。实际上,除特殊行业的特殊要求之外,仅靠以上两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讲究知识型的用人单位,如果也招来那些只有外貌和口才而没有真本领的员工,那就无异于买花瓶了。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求职者自以为外貌和口才资质不错,以为在主考官面前能“对答如流”,便可以捞足“印象分”。以我为轴、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岂不知,恰恰是这种人最有可能被一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在崇尚知识的今天,用人单位根本不会考虑用这种外在轻浮内在无实的人。也就是说,由于你刻意卖弄自己的口才,没有管好嘴,结果在急于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知识浅薄的弱点,最终还是那张嘴误了你自己。
如果你东拉西扯,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甚至大肆吹嘘“关系网”,还自鸣得意,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多大的能量,那么主考官一定会认为你这个人只会拉大旗做虎皮,浅薄至极,能力也“不过如此”。
担任主考官的人大多数都不是省油的灯。你的轻浮语言又怎能挡得住他那锐利的洞察眼力呢?另外,有些人学外语学了半桶水,在面试时便喜欢时不时地夹杂一两个英语单词,以显摆自己的英语能力,但这样卖弄是很危险的:若是碰到主考官随即用英语和你接碴儿,你岂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