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1:择业观点不正确
现象一
吕清上高中时曾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后被保送名牌重点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在大学期间,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2004年大学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匆匆忙忙选择了一家民营IT公司。工作半年后,吕清觉得公司的很多做法都不合理,而且公司员工水平普遍低下,在这样的企业势必不能得到更好的职业熏陶和技能提高。他便毅然选择了跳槽,来到另外一家刚成立的IT公司。
吕清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白纸上好画画”,和公司一起成长的梦想激发出他的工作热情;二是新公司任命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公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与第一家公司的工作性质相比,从纯技术工作过渡到管理工作。但是经过4个月的工作实践,他发现这家公司在实质上与第一家毫无区别,而且好像比前一家更糟,他只好辞职走人。
现象二
邢凯也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是入学时非常热门的地球物理系。可是四年之后当他大学毕业时,地球物理专业已经降温了。费了许多周折,邢凯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行政助理。
由于公司规模小,邢凯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接待、采购、整理资料、编写文案等日常行政工作外,还参与一些客服和财务的内容,比如带客户看楼、登记客户资料等。两年下来,忙里忙外,累死累活。不过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公司业绩还算不错,年底奖金也颇为丰厚。但第二年突发事变,公司老板出于某种原因甩手不干,卷走资金移民去了加拿大,公司随之关门,邢凯只好加入了失业大军的行列。
上文例子中的吕清迫于无奈再次辞职,由于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因此好长时间没能找到合适的单位,一下子进入了职业的真空状态。屡受打击的吕清发现自己真的掉入了一个怪圈之中。看着以往的同学在大企业中如鱼得水,拿着令人羡慕的薪水不说,还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途,他真觉得当初“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再说邢凯,他的资历并不为用人单位所看好。大学毕业时选择工作时,由于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他没有明确职业方向,对自己前途的疑惑加上就业压力,使得他选择了一个并没有充分考虑职业发展的公司以及职责不清的职位。两年之内看似做了很多事,但都做的不完整。在后来求职的面试过程中,有经验的面试官马上会发现他对什么事都是一知半解,没有深度。
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正确地对待社会的选择,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选择工作的时候,能够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去工作,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择业观念的不正确而导致在择业误区中打转儿。
仍以上文中提到的吕清为例,他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历去赢得好的职业机会。在求学期间,吕清可谓一帆风顺,也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但这些本该有的优势,却没有在择业时派上应有的用场。吕清选择的第一家单位是民营IT公司,第二家是初创不久的IT企业,这个职位一名普通IT专业的大专毕业生通过努力即可获得,而吕清却以此为人生职业旅途第一站,无疑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以前的学历资源。
实际上,吕清属于研发类型的人,他应该在理论和技术上去获得自己的职业含金量。什么地方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呢?无疑是大型的企业,换句话说,就是一支优秀的团队。由此看来,可供吕清选择的道路有两条,一是进入一家有相当技术底蕴的公司,二是进入一流的国际学府进行深造。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邢凯的情况,由于他所选择的单位是一家小型公司,因而注定了他所干的工作比较“杂”。也就是说,他所从事的工作“博而不精”。实际上这不是职业人的可取之道。所谓复合型人才指的是精通两门以上的专业的人才,而不是博而不精的人。博而不精最大的坏处是导致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长期处于这样一个职位,会对将来的职业道路蒙上一层不明确的雾气,无异于浪费时间。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描绘着今后生活的蓝图,构筑事业的大厦。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的理想,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是,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认识并接受社会现实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上要了解自己专业(行业)内经营管理状况和改革趋势,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和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了解与上述事实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它应当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的体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培养承受与忍耐的心理
求职择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择业者有的投师无门,择业无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却被竞相争要。有的久拖不决,有的步履维艰,即使顺利就业也要经过几道审批,等待几个月才能最后被认定。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折磨人的。还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费尽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认可或错过了时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要求择业者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忍耐力。
初涉职场者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所选择的职业,既要看用人单位的现状,也要看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既要看工作是否符合个人利益,更要看是否符合国家的利益。只有考虑全面,才能为将来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12:择业眼界过于狭窄
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错误地认为一个职业定终身,把毕业后就业看成是一辈子的大事,好像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这辈子就没有指望了。
郭敏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她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律师。高中毕业后,她如愿以偿,考入一所名牌大学,所学专业正好是法律。大学毕业后,郭敏和其他同学一样,都面临着择业这一人生重要课题。郭敏发誓要当一名律师,于是几乎跑遍了所在城市的所有律师事务所。虽然她在校时的成绩非常优异,但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一个单位录用她。最后还是在父母和朋友的劝说下,郭敏才极不情愿地到了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文案工作。
人们常说:“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句话用在求职者的身上也非常恰当。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目标时,往往以终身就业作为选择的第一目标。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面前,许多人考虑更多的是这个单位的将来如何,工作稳定与否,几年以后会不会失业等等。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很多人由于择业眼界过于狭窄,最后错失许多良机,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非某个行业不可,非某个专业不可”,具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在这些求职者的心中,“终身就业”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根源:
◆“求稳防变”是中国人的传统性格之一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变革己成为永恒的主题,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职业结构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业中的“安全港”和“铁饭碗”已绝无仅有;人们观念中的“安全乐道”、“安分守己”己被求富心理的标新立异所取代。但是,“安居乐业”仍是-些人追求的生活模式。
◆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得到改观,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它也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后果,大量人员失业,寻找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更加困难。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目标时,以职业的稳定性作为择业的主要策略。近几年,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师范热”、“公务员热”、“考研热”等现象,都是大学生敏锐地感觉到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所采取的自卫措施。人们纷纷涌向教育、卫生,甚至大企业,无非是将这些单位的稳定性做为择业的主要标推而已。
全面地分析,以稳定性为前提,追求终身就业,并非无可取之处,但是,一味追求稳定性,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使就业目标选择走入误区。
实际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属于初次就业,初次就业是不可能定终身的。其实,人才流动和再就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使初次就业不合大学毕业生们的理想,也不要失望,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择业机会。社会上的职业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应该放开择业的眼界,不要只盯着工资待遇高的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下,没有一劳永逸的职业。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既能当干部,也能当普通劳动者的观念;既能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也能在各类企业从业的观念;既可以是正式职工干部,也能受聘为合同制职工的观念。
择业,也就是选择职业。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有过时的职业消失,又有新的职业涌现。中职毕业生,要在成千上万种职业中进行选择,就要拓宽眼界,拓宽择业面,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虽然说“学以致用”是求职者择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第一,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对口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任何知识都是要逐步更新、发展的,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能要“过时”。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需要有更广博的知识面,仅凭所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社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选择就业的机遇,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劳动机遇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些产品将加入世界竞争的行列。这样一来,对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也随之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劳动者不适应这种高要求时就会被淘汰,企业就会重新选才。这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择业机会,为我们拓宽了择业面。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提供更多的择业机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高水平健康和高档次消费的趋势必将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服务业、旅游业、家政服务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而且将会更加发展。这都为求职者择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农村经济急需科技人才
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提高农业工业化程度和商品化含量,运用高科技发展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这样,就急需大量的能运用现代科技的人才从事生产、加工、销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农村经纪人”,作为农产品、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我国每年约有近万项农业科技成果诞生,而实际用于生产的不足20%,迫切需要一大批科技经纪人,把农业科技新成果及时引进农村,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劳动输出、境外就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我国从1979年开始往境外输出劳动力,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劳动合同。加入WTO后,境外就业机会将会更多,这无疑又为求职者增添了一条渠道。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科技日新月异,摆在大家面前的择业道路非常广阔。只要正确对待就业,深入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握住时机,就能选择到合适的职业,并在职业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
误区13:求职目标不明确
秦彪毕业于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与生俱来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加上学校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他自认为是一个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有一次前往一大型企业面试。当主考官问他想应聘哪个职位时,他想了想说:“总经理助理或销售部经理,当然,企划部也可以。”主考官又问:“究竟要应聘哪一个职位?”他笑了笑说:“哪一个也可以。”
上面例子中,面试结果出乎秦彪的意料,他哪一个职位也没应聘上。对于主考官而言,在求职目标明确的求职者和求职目标不明确的求职者之间挑一个员工的话,肯定求职目标明确的求职者会被招用。因为公司需要做事稳重的员工,而求职目标不明确的员工是无地把工作干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