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来信: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所走的路
16541600000019

第19章 社会责任(4)

【小大之辩】:深耕细作,走国际化品牌之路

“有名气的东西就一定要大吗?”当看到哥本哈根海边的美人鱼雕像时,很多人都不禁唏嘘,这么小的东西怎么在全世界那么有名?

有名气的东西,和外表、重量、体积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在于其品牌的知名度如何。一个小小的美人鱼,却在童话家安徒生的笔下,由丹麦走向了全世界,以致所有的人一提到丹麦,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印象便是美人鱼。这和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样,从小到大,直到成为国际化品牌,为每一个人所知。

在宁高宁对中粮集团的打造全球产业链的国际化改造中,面对如此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他公开表示,不满蒙牛过去三年的表现。“企业发展要以质量为首要考虑,其次才是规模、盈利等,中粮集团今后会更多地参与蒙牛的管理,提升质量,消除社会的敏感。”

这是因为中粮集团习惯做“漫长的生意”。中粮集团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不加入外界带来的环节,专注于品质质量的提升。比如中粮的福临门食用油,从大豆开始,一直到整个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都是自己掌控的。中粮追求的是营养、健康和时尚,这是长期品牌的战略需要。又比如,中粮旗下的君顶酒庄为生产一瓶优质葡萄酒,会先从法国引进优质的葡萄种苗,然后精心栽培,到第一瓶葡萄酒出厂,中间经过了足足8年时间。

宁高宁坚持认为,企业只有深耕细作,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世界品牌来。

“中粮从传统的贸易型公司成为一个实业公司,又从实业公司逐步成为产业集合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做成有创造价值的整体型企业。”在宁高宁的领导下,中粮规模化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了深耕细作,培育出世界民族品牌,中粮也在进一步培养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为了能够创造有价值的整合产业链,宁高宁希望中粮集团能够真正向着创新和技术走去,向着真正的营养健康走去,向着提高中国人的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减少疾病,提高活力,增强中国人的体质走去。

王永点评:今天你骑车了吗?

——从“丹麦模式”的低碳生活说起

当我们点燃一根火柴时,可曾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当周围的富人们都在温暖的家里举杯祝福新年的到来时,一个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女孩却在街头拐角处用颤抖的手划过一根火柴,微弱的火光里,小女孩看见了很多美好的景象。

这就是丹麦的童话家安徒生写的著名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一个场景。丹麦是一个充满童话的国度,给了世界无数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幻想的美好的童话世界。在这片神奇的国度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她就是《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小美人鱼。

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小美人鱼是丹麦文化最重要的代表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和谐、美丽、善良、绿色。

文化是经济的先行者,在丹麦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童话国度里,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备受关注,形成了著名的“丹麦模式”。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丹麦这个小国因“丹麦模式”而备受关注。著名的纪实作家、历史研究者王凡是这样解释“丹麦模式”的:“所谓丹麦模式,就是由低碳到零碳继而负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用三个数据,就能很直观地说明。第一,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丹麦经济累计增长达到78%;第二,在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下,它的能源消耗增长量却是0;第三,这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13%。”

在这个发展模式中,“低碳”成了主要的经济发展核心词汇。

在“低碳文化”里,有一种文化——自行车文化,宁高宁先生在企业家来信中尤其特别提到了这一文化现象。在丹麦,骑自行车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城市文化。在当地的大街小巷里,你会经常听到人们谈话和广告语是关乎自行车的:“你今天骑车了吗?”“你应该有一辆自行车!”目前,哥本哈根居民骑自行车上班上学的人群中不乏社会名流、企业高管和政要,这一比例高达37%。

在有些国家,人们会觉得骑自行车没有尊严,甚至不安全、不方便,但丹麦人却很愉快,并以此为傲,将其视为潮流的一部分。即便是丹麦王子,也常常骑自行车出门。在丹麦买汽车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除了高昂的汽车购置税,还要缴纳排碳税。如果你想要过对自然环境有损害的生活,你就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为了推行自行车出行理念,丹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比如修建自行车专用道、设置专门的红绿灯等。

骑自行车出行成了人们的一种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股全民参与的“低碳”风尚。丹麦成了“自行车王国”,自行车甚至还成为人们情绪的寄托者。在自行车的篮子里,通常能看到娇艳的花朵。

这种“自行车文化”在丹麦的低碳城市发展理念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方式,那么它是如何实现零碳生活的呢?

有三股推动力量:政府引导、企业助力和全民参与。丹麦的“零碳生活”离不开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约束,离不开企业的智慧倾注和主动作为,更离不开全民的一致行动和参与。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说:“减少能耗,提高效能,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力图用更少的油让车走得更远,用更少的能耗使得房屋的温度更高;丹麦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鼓励使用自行车,少用私家车。另一方面,相关立法很重要,切实地执行也很重要。”“在环保产业刚开始发展的几年,会实行政策性保护,几年之后就撤去这些保护,使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政府还支持科学技术的研发,注重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税收调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我们国家对汽油征收的税很高。”

这三股力量就像一个个和谐的音律共同谱奏出一首清新的乐曲。丹麦既非制造业大国,在传统能源领域也鲜有优势。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虽然人口面积和中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相比,规模比较接近,但其幸福指数却是最高的,被视为和大自然共存的健康、和谐现代社会的典型。

研究其企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它的产品都非常节能,在生产过程中很注重环保。农业、生物制造业、环境产业和乳业、航运业等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在国家这样一个大公司里成为一个个独立却又互相影响的多元化产业链中的组成部分。创新和环保已成立国之本,丹麦成了绿色能源的领跑者。企业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更像是一个大公司,一个有着和谐发展理念和绿色低碳理念、创新环保理念的公司。这是财富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表达了对财富对自然的看法。

在这样的大公司里,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管理者,拥有严格的法律执行力和出台相关法规政策的权利。在硬性管理之外,还有柔性文化的渗透。皇室并不总是高高在上,他们和平民的接触很多,在《小国家大公司》里谈到国王最喜欢的王妃教人们避免晒太阳过多得皮肤病便是一例。我也曾有幸在北京和同为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的王妃共进晚餐,面对面感受王妃的亲民风格。

在丹麦,王室的尊严和普通大众的利益总是连在一起,最高的权力和道德象征成为普通大众的亲近者。这就像大公司里的高管者和员工们的关系,一个有着无数追随者的领导者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企业扮演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帮助CEO达到其预定的目标,成为主动的作为者。所有的民众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了这个大公司的发展建设中去。

这就是丹麦,童话中的丹麦世界。“丹麦模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在“低碳”节能环保这个领域,中国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已经有很多品牌商在行动了,众商家将严格奉行低碳环保理念,为消费者带去放心产品。

“低碳环保”正形成一股新的品牌崛起力量。企业只有关注并实行“低碳战略”,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未来竞争中赢得胜利!

我也借此机会,呼吁读者朋友们也能买一辆自行车,加入低碳环保的骑行大军中来。实在不行,那就加入顺风车俱乐部吧。顺风车,一起来,有你更精彩!

点评人:王永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质量协会理事,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顾问、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客座教授,中国最大品牌门户网站——品牌中国网创始人、CEO。并以品牌专家身份兼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

著有《中国总经理》、《企业家责任》、《品牌女性》、《企业家精神》、《品牌革命》、《尊敬的力量》等专著十余部,并多次应邀在重要国际会议和论坛上发表演讲。先后接受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的专访,是“顺风车”的发起人和践行者。

******: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企业家

中央领导重视促使万达回归

当年离开足球时,大家觉得一个成绩最好的俱乐部不干了,可能会有点儿遗憾。我记得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做了一期节目。今天回归足球,可能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点期许,觉得万达愿意回归,至少是一个好的兆头。这说明大家对足球现在还是关心的。但是你说(万达回归)有多大的作用,还不好说。

促成这次回归,核心理由是两点:一个是中央领导有号召。********去广州视察亚运会的时候,接见了容志行。********表示一定要把足球搞上来,前后两次发表谈话。延东同志也亲自找我谈话,希望我们能站出来支持一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我觉得中央真正重视足球了,这就意味(足球)是向好的方向转化。第二点,足球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我注意到,只要有国家队、国奥队比赛,这些新闻都是网络的体育头条,说明看球的人还是多。我们竞技水平再烂,中超每场还有一万多人的上座率,说明它还是第一运动。这两方面促使我还是回来。

最重要的是社会需要。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也是中国的第一运动。尽管这十几年竞技水平不高,但我觉得群众的真正热情还在。

最早是有关领导找我,要求我写一份对足球的建议。我花了两周时间找了一些人谈话,搞了一些调研,最后写了一个大概接近5000字的报告,这个报告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批示。我想这个,可能就是我重新回归足球的一个转折点。净化中国足坛我觉得还要看,这是在总局层面和中央领导层面。这次回归足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看到始于两年前的那场打黑运动。那次打黑,抓了这么多人,三个足协高层都被抓进去了。涉案人员从领导到中层、到裁判、到运动员、到俱乐部,这种大面积(治理)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要想真正使足坛净化,起码要在中央高层在体育总局始终保持这个高压态势。之所以我愿意回来,也是了解到今后的中超比赛、国内比赛,公安部门会始终参与。用高层领导的话讲就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我觉得这也给我一个信心。

公司里没什么不同的意见。每年公司都有几个亿的资金安排,做公益或做一些别的支持,无非就是往哪儿投的问题,没什么大争议。

5亿元是怎么来的

合同的基本框架协议书,几个月前就给足协了。其实我们跟总局和足协谈判花的时间很短。我们提出来的东西修改很少,拖了几个月再签,我想这可能是政府办事程序问题了。如果有人给我们送钱,可能我第二天就签了。他们这个我也能理解。开党组会,可能还得足协副主席都在“家”。体育总局再开会,可能也得正副局长都在一起。可能还有审批的时间,我想应该是程序问题。

5亿元是谈判的结果。首先谈的是冠名权,觉得6000万元就足够了。剩下的那些钱是大家一条条算的,青少年联赛大概花多少钱,女足大概要花多少钱,国家队(要花多少钱)。其他钱基本都有谱,就是两个数字我现在不能确定:一个就是送出去培训的球员,原来说40个,现在可能增加到60个,这个费用要跟欧洲俱乐部谈。第二个就是国家队目前还没有(给出数字)。所以5亿元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不少于这个数字。这跟调研报告上的几个建议是吻合的。给中央写的报告里面,不光有自己的想法,也找了一些记者、足球人座谈,大家觉得中国的症结就是在于基础不行,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写了一个建议,谈到青少年、女足、裁判问题和请高水平教练,另外就是小球员的发展。

总价值倒没有考虑。投5亿元就引起全国那么大关注,我觉得就已经值了。有些事情领导关注群众不关心,有些事情草根关注领导不在意,这个事情领导群众都关心,说明这个事情是好事,至少我觉得这就已经值了。如果我们真起了一个火车头的作用,由此带出来一批企业搞俱乐部或者搞别的(足球项目),那我觉得就更值了。11年前的万达实力还比较小,现在的万达收入过千亿。现在再来支持中国足球,最大的变化是实力剧增。

我们每年都有预算。再加上企业规模现在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应该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