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一生成败
16551900000002

第2章 性格的特征(1)

你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吗

所谓性格,就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或行为方式。它是人的个体平时如何对人、对事和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特征,是一个人心理面貌与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正是这些区别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

性格的理智特征

——你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吗

我们要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总是先从他的外在表现入手,因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结构总有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等认知方面的个人特点,称之为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的性格不同,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也不同。感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察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前者指感知中不容易受周围刺激物的干扰,能按照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行观察和认识,后者指易受外界干扰。二是知觉的细致性和概括性,前者指对事物的细微之处特别敏感;后者则指更多注意事物的整体和轮廓。这一点,男女差别一般是很明显的。三是感知的快速性和精确性,前者指反应迅速,但观察不持久;后者指观察精细准确。

记忆有持久性和快速性两方面的特征。有人记忆牢固,不易遗忘;有人则遗忘迅速。有人过目成诵;有人则要反复吟咏,才能记住。有人对小说、影片等形象画面记忆持久,有人则对概念、名词等抽象性的材料“更有感情”。

在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思维是否具有独立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分析性和综合性。有人爱搬用现成答案,有人则爱独立思考;有人思维层层深入,有人却浮于表面;有人善于发现问题,有人却容易拾人牙慧;有人善于分析,有人则善于综合。

在想像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有人想像丰富、奇特,富有创造性,有人想像贫乏、普通、具有再造性;有人想像主动、因风见雨、富有感情,有人想像被动、平淡寻常、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我们对以上影响性格的特征有所了解以后,要去分析和概括自己或别人的性格特征就容易了。毫无疑问,我们要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总是先从他的外在表现入手,因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结构总有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但行为方式本身不等于性格。比如同样是高兴,有可能是为别人取得了成绩而由衷欢悦;也可能是因为别人有难,他幸灾乐祸。再如,有人对自己的事马马虎虎,对别人的事却精雕细刻。你就不能简单地给他下“认真”或“马虎”的评语。所以我们在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时,要通盘考虑,全面分析。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并不是“平起平坐”和等价齐观的,其中往往有一种核心因素,成为性格的主调,在分析中可以抓住这一核心,对它进行归类。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有4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一个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他吝啬到连借给别人一个“早安”都不肯,最后残酷到要活活从借贷者身上割下一磅肉;一个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高利贷者阿巴贡,为了钱,他竟然和自己的儿子争夺同一个有财产的女子;一个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当家里女佣从楼梯上摔下来时,他急如星火地奔过去,一看她手中的盘子完好无损,悬着的心才掉下来,然后若无其事地走了;再一个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大地主泼留希金,贪吝到近乎病态的程度,家里的面粉因收藏得太久,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他花费毕生精力到街上拾铁钉,拣破瓦。这4个人尽管脾气不同,行为方式、行为习惯相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核心——吝啬。再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一个是“粗中有细”,一个是“粗鲁”,但“粗”则是他们性格的共同特征。

性格孤独的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站在人类科学巅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理解、解说爱因斯坦,但他本人却认为自己是个“孤独的旅行者”。如果从这个性格层面去了解爱因斯坦,也许会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新的认识。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人们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赞誉发自内心,出于景仰,因而无论对他的赞美出自什么样的角度,都是能让人接受的。

不管是谁,从任何角度去评价科学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似乎都无法绕过爱因斯坦。《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评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一生,在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贡献上是无与匹敌的,已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富有哲学头脑的杰出思想家。与许许多多著名的科学家一样,爱因斯坦还是一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伟大学者。爱因斯坦先后在20世纪有重大政治漩涡的德国和美国居住、生活,他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由于他是犹太人,哪怕他已经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也难逃希特勒纳粹的迫害和通缉,这一切为他的命运增添了几分坎坷和不幸。

用伟大、著名来形容爱因斯坦,丝毫不过分,他的科学理论高深莫测,因此对于爱因斯坦也很难全面认识,和许许多多科学家一样,在大多数人看来,爱因斯坦有许多常人不能理解或解释的怪癖。比如,这位聪明绝顶的科学家不修边幅,差不多人尽皆知。即便是他获得诺贝尔奖金之后,仍然不加修饰,头发蓬乱,以至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他还经常忘记带钥匙,甚至在结婚当天晚上,他带新娘回去还不得不喊房东老太太开门。移居美国后,爱因斯坦的生活境况改变了许多,但从装束上,谁也看不出他就是改变科学命运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总是穿着一件灰色的毛线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就连会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但是,这一简单的、在别人眼中甚至是可笑的生活习惯不能说明这位伟大科学家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不能说明他的独立人格,更不是爱因斯坦性格孤僻的表现。有个性的科学家才是真正有创造性的科学家。

一个人是否理智,与其性格有密切的关系。而理智又是感知、记忆和思维的集成,你怎样认识事物就会形成怎样的“理智”,而怎样的理智就会表现和暴露出怎样的性格。

性格的意志特征

——你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吗

当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奥秘时,他回答得很干脆:“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人们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自觉水平体现着意志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首先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确定的程度。如有人办事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有些人却凭一时感情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有人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人却人云亦云,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其次,表现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如有些人办事主动,能督促自己行动,同时又表现出节制,不断纠正自己行为的错误或偏差;有些人却懒于行事,缺乏自觉性,或者任性胡来,对自己无法约束。

再次,表现为对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的应付。如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人镇定自若,果敢明辨,敢担风险;有人却惊慌失措,拿不定主张,迟疑彷惶。

最后,表现为如何作出决定并加以贯彻执行。比如,有人持之以恒,有人却一曝十寒;有人灵活善变,有人执拗顽固等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某某人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某某人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这里所说的“坚强”、“软弱”

等等,实际上都是性格的意志特征。通常人们总是用一个人的意志特征代指他的性格特征,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意志特征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主导倾向,是性格的核心内容。人类从洪荒时代的愚昧走向现代社会的文明,创造了无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断创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人类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顽强性,体现了人类特有的意志力。现代科学发现,在比较高级的动物中,也可以表现出“灵性”,也就是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和意识,也可以有情感表现,甚至是非常丰富和动人的情感。但是,动物不可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这只有人能够做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各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理想的意图”在高级动物中可能也有所反映,可要变成“理想的力量”却只有人类才能实现。所以说,意志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类心理花园的一朵奇葩。

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方向、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人的行动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无需意志努力的初级行动,第二个层次才是意志行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或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须的行动;二是抑制和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欲望和行动。意志行动是人脑的高级机能,必须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参加。当一个人执行意志行动时,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都参与其中,起着命令、调节、制止等作用。一般年龄越小的人,有声语言越突出,下决心干什么,嘴上就讲什么;年龄越大,无声语言也就越占据主导地位。但当人们遇到特别大的困难,要克服很大的痛苦时,往往也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意志行动这种心理特征最能够反映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反映成人与小孩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差异,它也是反映我们性格坚强、成熟程度的最重要的标志。

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说,强调意志在性格中的核心地位,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像散步那么自在,像看戏那样轻松。人生既不是平川纵马,也不是河滩嬉水,它是严峻的、曲折的、艰苦的历程。没有意志活动,人就会成为本能欲望的奴隶,就会被那些消极的情绪所控制,就会陷进那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而一个人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准备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生活的事实告诉人们,成绩的大小与意志的强弱往往是成正比的。英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弄清狂犬病的病源,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承受了三个孩子接连死去的打击,最后,自己的性命也差点搭进去。所以当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奥秘时,他回答得很干脆:“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没有意志,热情可能流为浮躁;没有意志,诚实可能导致轻易的叛变;没有意志,理想可能流为空想;一切性格特征只有与良好的意志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放出夺目的光辉!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听到这优美的歌声,就使人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动人画面。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唐僧姓陈名袜,佛号玄奘法师。他13岁出家学习佛经,27岁时只身一人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跋涉险山恶水,顶着炎炎的烈日,忍着凛冽的寒风,面对毒蛇猛兽的袭击,身临缺粮断水的险境,终于冲破千难万阻,到达佛教胜地——印度,取回了真经。

从取道西天到返回长安,他风风雨雨17载。上路之时,他还是位未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返回之时,已是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17年的磨炼,归国后的潜心专研,终于使他成为我国佛教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

像唐僧这样自觉地确立西天取经的目的,排除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阻,实现取经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坚持性。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坚持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人的意志活动,通常包含着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这三个心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人的意志活动,影响着人的性格走向。

决心就是人们常说的“立志”,是指对自己所做决定的肯定并付诸实施的心理,它是意志行动的首要环节。我国学者陆九渊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一般说来,决心包括确立行动的目标和选择达成目标的方式、方法。就唐僧而言,决心一是指他确立了研习佛经的目标;二是指他选择了去西天取经这一实现目标的途径。

信心也就是常说的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它既是人们下定决心的基础,又是人们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唐僧之所以能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西天取经中,就是因他信心十足的缘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信心的树立,与人们成功的经历、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态度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等因素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