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不是团伙。在公司里,由于你与几位同事合作比较密切,又比较谈得来,于是你们几个人便经常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们的情谊越来越深,工作上也只为你们几个人的利益考虑,把公司利益放在一边,甚至为了你们的小集体的事而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就这样,在公司其他同事的眼中,你们形成了一个小帮派。
你可能还在为自己的好人缘而高兴,殊不知,你们此时已经使老板感到不舒服了。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老板不喜欢那些搞小帮派的人。如果你与他们走得太近,你可能就会受到牵连,你必须从小帮派中退出来,否则,一旦老板把你当成小帮派的一员打入黑名单,你就会得不偿失,因为老板对小帮派总有不信任感,对小帮派里的人,会有很多顾虑。他会认为小帮派里的员工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圈内的某个人,而与之关系好的“哥儿们”可能会得到偏爱放纵,对公司的发展不利,对其他员工也不公平。另外,老板会担心小帮派里的人不忠诚,经常聚在一起的人脾气相投,若老板批评其中的某个员工或某个员工与其他同事发生冲突,这几个人会联合起来对付上司,影响公司团结。再说,即使上司想单独给其中某个人嘉奖或发红包,这个人很可能泄露给圈内的朋友,因为红包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其他同事知道后,会认为老板不公平。
而且,在小帮派里的人应酬较多,私人事务也增多,很难抽时间加班或学习专业技能。如果在一个办公室,他们可能会在上班时间聚在办公室聊天。
所以,在工作中,你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加入已经形成的小帮派,否则,你在公司里的发展前途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不搞小帮派并不是反对你与人交往,而是要你在公司里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一般,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私分明。与同事相处,特别要注意公私分明,不能因为跟谁关系好而在公事上带有感情。即使关系好的几个人同在一个办公室,上班时间也要公事公办,不要经常粘在一起聊天说闲话。另外,工作时间最好不要处理私人事务,有些老板通常把私人事务的多少当作一位员工是否积极上进、安心本职工作的考核标准。
(2)团结为重。当你因工作上的事受到上司的批评后,不管上司是对是错,你都不能因一时之气与关系较好的人煽风点火,联合起来对抗上司。而要把团结放在第一位,尽量缓解同事与上司之间的紧张气氛。
(3)扩大交际范围。在公司里,你不要把自己的交往对象只限定于三五个同事,而应与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乐于帮助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你就不会被别人误以为在搞小帮派了。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提升你在公司里的名望和地位,吸引老板的目光,为你的发展铺平道路。
(4)不要打越级报告。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报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有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意味着要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顶头上司说明你的看法或争取权益。
通常打越级报告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会产生众多不良后果,往往容易伤害到自己。顶头上司不喜欢越级报告,一般会“退回原级处理”,你无法收到预期效果。这还有可能导致你与直属上司之间关系恶化,因为你这样做明显是对他的不尊重。事后就算他不炒你鱿鱼,也难对你委以重任。你的报告如果被同事们知道了,他们可能会攻击你而使你“里外不是人”。
就算你的报告是非常正确的,你也是破坏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会使顶头上司头疼。即使你成功了,他们也会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打越级报告。
(5)不要在公司内飞短流长。在公司里,总有一些人嘴巴闲不住,到处乱讲话。他们一有空就会凑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说起某部门的坏话或议论同事的私生活。你可能也会经常参与其中,把自己听到的小道消息四处传播,在背后飞短流长地议论别人。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在背后说人闲话都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既影响公司内部的团结又会引发人际关系危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光明正大、坦诚相见的。即使有意见,也应该用正当的渠道传达,而不应该在背后嘀嘀咕咕。
公司是一个整体,各个员工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才会有所发展。如果这种说长道短的坏风气在公司弥漫开来,就会出现不团结的裂痕,你个人的工作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有背后议论他人的行为,就必须严格检点自己:把这些行为一一挑出来,或改善或抛弃,并尽量少去接触小道消息。当你想参与这种议论时,可以自问一下“这是真的吗?”“这样好吗?”“这样做有必要吗?”要知道,一旦你参与了,你就是一个沾上是非的人了。
规则是不可违抗的。虽然有些规则没有人会告诉你,但它所界定的禁区却存在于你的人生经验中,心理体悟中。这是一种潜规则,如果有谁愿意告诉你,那他可堪称你职场上的第一导师。
十三、对待批评主要看你的态度
你要感谢对方通过批评提醒你注意到了这件事。如果这个批评并不正确,也还是要感谢批评者愿意拨时间和精力,让你留意到他的看法。
我们从小就视批评为自我学习的契机、提高效率的捷径、校正缺点的工具。
不幸的是,自我形象有一大部分是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一旦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和我们自己认为的不同,我们就会觉得困惑、沮丧、挫折和愤怒。受到批评时,我们的想法和反应必须和过去不同,才能让批评对我们产生良好的效果。要改变你对批评的态度,相信这个负面的评价就代表你个人的失败,你等于是在羞辱你自己。你可能因此处处防备以保护自己,结果反而失去成长进步的机会。
你虽然不完美,但并不表示你没有用;就算别人态度粗鲁或不够体贴,也并不表示你的言语或行为冒犯了对方;就算你上一次求职面试表现不好,并不表示下一次也会一样糟糕;就算偶尔犯个错,也并不表示你就是白痴;就算你的企划案被主管退回,也并不表示你就做得很失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也可能只是凑巧今天运气不好。任何不快,都只是暂时的,而且都可转换成宝贵的学习经验。如果你能坦然面对批评,把它们当作促进自我改善的工具,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好好利用别人的批评吧!
如果老板批评你,你首先就是倾听,尤其是当对方的批评又非常正确时,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插嘴或反击。如果对方说得对,就坦然接受,要注意你的肢体语言,不要让它影响了你的接纳诚意。
你要感谢对方通过批评提醒你注意到了这件事。如果这个批评并不正确,也还是要感谢批评者愿意拨时间和精力,让你留意到他的看法。
你也可以提出问题。假如批评者的态度过于激动或趋向被动时,适当发问就非常重要了。问题可以暂时平抚激动者的情绪,也可让态度被动的批评者克服胆怯的心理。
你的问题应该能明确引导批评者清楚回答。在问话中,多用对方的用语,如:“我做了什么,能不能明确一点说,让你觉得’不负责任‘。”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你的音调。如果你用嘲讽的口气,不但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人觉得沟通无望,也丧失了和批评者改善关系的机会。
假使对方的批评有理,你要接受自己并非完人的事实:为你的错误道歉,并向批评者保证不会再犯。
如果批评并不确实,原因可能在于你未能符合批评者的期望。批评者为你塑造一个虚幻的形象,期望你在特定场合,要有特定的行为表现;如果你无法符合这种形象,对方就会非常失望。但这不是你的错——-除非你自己也是塑造此种错误形象的帮凶。不论哪种情况,处理方法都一样:提出问题,请对方明确回答,让你了解批评者的期望为何。弄清楚这虚幻形象是如何形成的,以采取适当的反应或行动。
如果批评者无法明确回答你的问题,可能表示对方的批评举动是更深层的情绪反应,如:嫉妒、缺乏安全感、羡慕、不当的竞争意识或害怕失败。
处理言之有理的批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你做过的事负责。但是,这并不意味你得降低自己的地位,或暴露自己的缺点。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如果必要,可以请批评者建议你该如何改进,如此,你是在设法解决问题,而不会觉得有罪恶感或者无能。
承认错误。有错就要认错,为你的错误道歉,同时提出避免再犯的行事准则。
采取行动。要改变批评者对你态度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的行为模式。不要浪费时间为过去的所作所为找台阶下,行动胜于言语。如果批评者所言属实,让对方感受到你改过的诚意,并以全然不同的态度面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