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是产力?产力在分娩中起什么作用?
把胎儿从子宫经产道娩出的力量叫做产力。产力是决定分娩的三个要素之一。这种力量来自三个方面,三种力量如果能发挥得正常,并能互相协调,分娩就会顺利。
第一种力量是子宫收缩力。一般在妊娠足月时,子宫肌肉出现自发而有节律的一阵阵收缩和放松,这种子宫有规律性的收缩,告诉产妇分娩就要开始了。当子宫收缩时,产妇感到肚子很硬,并且向前突起,维持一定时间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这种力量是妊娠足月时子宫容积及肌张力增加,以及内分泌和神经调节作用而引起的自发的子宫肌肉收缩,其收缩力是不受意志支配的。它的作用可使子宫颈口逐渐扩张,迫使胎儿下降。
第二种力量是腹肌的收缩力。这种力量是当子宫口完全开大,胎先露下降至阴道内,并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时,使产妇产生排便感,主动向下用力憋气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受意志支配,用以使腹部肌肉和膈肌收缩,伴随子宫收缩力将胎儿由产道娩出。当胎儿产出后,腹肌再次收缩,又可协助将胎盘娩出。
第三种力量是提肛肌的收缩力。当胎儿先露部分下降达骨盆底部时,提肛肌的反射性收缩,可使先露部分向内旋转;在胎儿头部向外娩出时,提肛肌收缩又可帮助胎头仰伸。提肛肌的这两种作用,都可使胎儿顺利娩出。胎儿出生后,提肛肌再度收缩,又能配合腹肌及子宫的收缩力,娩出胎盘。
上述三种力量虽然都很重要,但以子宫收缩力为主要力量,腹肌和提肛肌的收缩力则为辅助力量。
3.分娩时为什么要注意胎儿的位置?
在妊娠28周以前,胎儿较小,羊水相对较多,胎儿在子宫腔内活动范围大,位置和姿势容易改变,这时诊断胎位的意义不大,也无关紧要。但在妊娠32周以后,胎儿生长快,羊水相对减少,胎儿的位置就相对恒定。所以在妊娠32周以后,每次产前检查时,一定要查清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如果发现胎位异常,应当及时纠正。因为胎儿能否通过正常的产道娩出,除了产道、产力和胎儿的大小及发育是否正常外,还要注意胎儿的位置。如果胎儿的位置不正常,分娩时就会发生难产。
什么是正常胎位呢?产道是一个纵行、长而且弯的管道,如果胎儿身体的纵轴和母亲身体的长轴互相平行,这叫做纵产式。如果纵产式的胎儿头在下方,臀在上方,也就是头为先露,这种胎位叫做头位,大部分都能顺利分娩,因此我们说头位是相对的正常胎位。
另外,还有一种纵产式,虽然胎儿身体的纵轴和母体的长轴也是一致的,但是胎儿的头和臀颠倒过来,臀在下而头在上,也就是臀为先露,这种胎位称为臀位。因为头是胎儿全身中最大的部分,在分娩时如果臀或足先出来,胎头最后出来的话,就可能发生困难。所以臀位虽然也是纵产式,但不是正常胎位,属于难产。
如果胎儿身体的纵轴和母体的长轴互相垂直,也就是说胎儿横躺在子宫里,这种胎位叫做横产式,也叫横位,属于难产。除非胎儿很小,或是死胎,产妇的产力又很强,否则是不能自然分娩的。如果未及时诊断出横位,临产时由于难产,分娩时间延长,最后容易发生子宫破裂。一般人称横位和臀位为横生、倒养。因此,分娩时查清胎儿位置至关重要。
4.臀位有几种形式?
臀位时先露部为臀,是异常胎位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3%~4%。
一般所说的臀位并不都是臀为先露部,这要根据胎儿下肢所取的姿势而定。大致可分为3类:
(1)单臀位或腿直臀位:胎儿的双髋关节屈曲,双膝关节伸直,只有臀为先露部分称单臀位。这类比较多见。
(2)完全臀位或混合臀位:胎儿的髋关节及双膝关节均呈屈曲姿势,先露部既有臀又有足。这类也比较多见。
(3)足位:是胎儿的一足或双足为先露部分,这类比较少见。
在胎体的各部分中,臀围比头围小,头不但大而且硬。在头先露分娩时,由于有充分的时间使胎头塑形,以适应骨盆的内腔而娩出,当胎头一经娩出,胎体的其他部分亦随之迅速娩出。臀位分娩则不然,如果臀先娩出,最大的胎头后出,而胎儿的肩部和头部又必须转来转去,以适应产道的各种不同条件方能娩出,因而分娩时,容易发生难产。如果脐部娩出后,在8分钟之内仍未结束分娩,使脐带受压时间过长,可致胎儿死亡。因此,在臀位分娩时如果能在子宫口充分开全后按臀位分娩机转,及时恰当处理,就可减少臀位的围生儿死亡率。
在单臀和完全臀位时,先露部位已下降到阴道口并已外露时,子宫口多已开全,阴道也被充分扩张。相反,在足先露时,如果在阴道口看到胎足时,子宫口未必完全开大,有时只开大4~5厘米,这时接生人员必须戴无菌手套,于每次宫缩时用手堵于阴道口,不使胎儿足脱出于阴道口之外。直到胎儿臀部随子宫收缩逐渐下降进入盆腔时,子宫口及阴道已被胎臀充分扩张,等到胎足与臀均已降至阴道口处用手再也堵不住时,说明子宫口已经完全开大,这时才可按完全臀位分娩的方法全部娩出胎儿。故堵臀对臀位的顺利分娩至关重要,产妇应与医生很好地配合。另外,足先露破水后脐带随时都可能从胎儿足旁的空隙滑下而发生脐带脱垂,故应经常注意胎心音变化,以及早发现脐带受压或脐带脱垂,并予相应处理。因足位分娩所带来的问题较单臀位及完全臀位为多,故对分娩较为不利。
5.分娩时发生产道损伤应怎么办?
分娩时产道损伤的部位不同,程度也不等,通常有会阴裂伤、子宫颈裂伤、阴道损伤、阴道血肿、外阴部或膀胱损伤、直肠壁损伤等等,下面主要谈的是比较常见的会阴裂伤。
会阴裂伤按其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度,在缝合之前须查清损伤的部位、范围及其程度,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损伤仅及粘膜或粘膜及外阴部皮肤,并未累及肌层或筋膜,则属于Ⅰ度。Ⅰ度裂伤一般较浅,出血量亦不多。如果裂伤较深,除皮肤及粘膜外还包括肌层如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提肌时,则出血量较多,应立即进行止血及缝合。严重者裂伤可延及阴道侧沟甚至达后穹窿部。如未伤及肛门括约肌时,虽然裂伤较深,范围较广,仍属Ⅱ度。
Ⅰ度及Ⅱ度裂伤应进行会阴修补术,缝合时要注意下列各点:
(1)按解剖关系将裂口对合整齐,逐层进行缝合。
(2)彻底止血,不留死腔,如阴道壁撕裂过深将达穹窿部时,应向上缝合并超过裂口顶端上方0.5厘米处。
(3)缝线不宜过紧、过密,针距应在1厘米左右,肌层裂伤深者应将食指伸进直肠内作指引,以免缝线误入直肠。
(4)注意无菌操作,术毕常规肛查,如发现肠线误缝直肠必须立即拆除重缝,以免发生感染引起肠瘘,并应检查阴道侧壁有无死腔及有无血肿形成。
如果损伤涉及肛门括约肌的一部分或全部即属Ⅲ度会阴裂伤,应先进行肛门括约肌修补术。缝合前应彻底清洗并消毒伤口。然后找到肛门括约肌断端,两侧各用组织钳提起,对合后用铬肠线或粗丝线间断缝合两针即可。
6.子宫破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
子宫破裂是产科中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往往引起母儿双亡。
子宫破裂的发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1)一切使胎儿下降受阻的原因,在分娩过程中都可以引起子宫破裂。
这些原因包括骨盆狭窄,胎位不正,因胎儿过大造成头盆比例不对称,胎儿脑积水,或盆腔内有肿瘤阻塞等都可使胎儿下降受阻。分娩时的子宫强烈收缩又迫使胎儿下降,这时子宫下段就要扩张,以接纳下降的胎儿,致使子宫下段的肌肉扩张得非常薄。由于下降受阻,胎儿又不能经阴道顺利生出,最后导致子宫破裂,因此裂口多在子宫下段。
(2)子宫肌肉原已有病理变化,再次妊娠或分娩就容易在病变处破裂;如原来做过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剜除术,再次妊娠就容易在原来切口处裂开;有过子宫穿孔,再次妊娠时也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分娩次数过多、人工流产刮宫次数太多、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因子宫壁上有瘢痕或比较薄弱,分娩时由于强烈的子宫收缩,也容易发生子宫破裂。
(3)滥用催生剂也可引起子宫破裂。催产素可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常用于引产和催生。使用时必须掌握一定的适应症,若使用方法不当,用药量过大或有头盆不称,用药后均可致子宫破裂。
(4)某些产科手术也可造成子宫破裂,如在子宫口尚未开全时,就忙于施行臀牵出术或做产钳手术,而将子宫颈撕裂。
如果裂口较大,向上伸延,造成子宫下段裂伤,即成为子宫破裂。
上述各种原因造成的子宫破裂,几乎都是可以预防的,如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多次妊娠、多次分娩或多次做人工流产手术等。妊娠后要加强产前检查,发现胎位异常,要在医生指导下予以纠正;过去有过剖宫产、子宫肌瘤剜除术、多次刮宫或曾有过人工剥离胎盘历史的孕妇,均应提前入院待产,分娩时严密观察产程;严格掌握催产素的使用特征;如怀疑已有子宫先兆破裂时,千万不可从阴道娩出胎儿,必须施行剖宫产术,以防子宫破裂等。有上述各种情况时,产妇如能和医生很好配合,医生能提高警惕并加强预防,子宫破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