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制度高于一切
16556300000002

第2章 天下纷扰,必合于律吕(1)

让规则坚守和谐与秩序

经济学家******先生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经对美国邮局前的排队作过观察。他发现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是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免遭嫌疑。如果服务窗口不止一个,大家也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次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去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没有一个人会打破这种默守的规则。小中窥大,******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生活的一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不仅美国人是如此,德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瑞士人、加拿大人等许多发达国家的人都是如此地遵守规则,不论这种规则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还是以制度的形式出现,甚或是以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方式出现。

生活在这样的文明国度里是幸福的、美好的,因为人们不仅有安全感、秩序感,而且还有高度的尊严感、自豪感。这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崇高的目标。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心中有正义良善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和指向,人的生活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让我们先看一个令人吃惊的案例: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学校上下得知这场重大事故后,有一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

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做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之一。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经济学家******先生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对美国邮局前的排队作过观察。他发现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免遭嫌疑。如果服务窗口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去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没有一个人会打破这种默守的规则。小中窥大,******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生活的一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对比之下,中国的银行服务窗口前都画有鲜明的警示线,而有些漠视“请在线外等候”字样的人,仍然选择无序紧张的拥挤,这同样也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把上面的事例说给周围人听时,我得到不同的意见版本:哈佛人是做作的,书交上来了,人家改过了,还计较什么;德国人是刻板的,能够趁机过马路为什么不过,浪费时间;美国人是固执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能够早点把事办完为什么不挤。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缠住……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才更惬意?没有规则的自由是不是一种真的自由?

德国人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不然,A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B的另种自由为代价。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有些人会将此视为“刻板固执”,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认真负责,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他们在不争吵不拥挤的环境里,不凭体力、投机取巧或者其他伎俩,就可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

散文家张丽钧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规则”的重要,她肯定地说:“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

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们向往的天堂。而生活在规则世界里的人,会将规则时刻置于心中,心甘情愿接受约束,以获得更完满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会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赞美,才是人类崇高精神的体现。

心中有正义良善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和指向,人的生活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2.和谐存在于规则之中

一切秩序都来自于规则,这样说,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对规则的严谨恪守。恪守规则不止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也更是一种责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这里的“天地人”之间,我们看到了一种和谐。而和谐离不开其间的一个“法”字!法者,规则规律也。依照规则行动,世界才有了秩序,社会才有了和谐与文明。

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普通的读者也许从电影、电视中知道了他们见面时的繁文缛节,而对于他们怎样遵守制度和秩序的情况,也许却有些模糊。其实,在这方面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呢!一位在日本生活了四年的李先生介绍道:记得是我到日本刚好一年的时候,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一位日本朋友特意陪我去东京迪斯尼乐园游玩。我们上午乘坐新干线驶进了东京地铁站,便被告知迪斯尼乐园的门票中午以前的部分已经停售。原因是这两天是全国大假,游客骤增,为了不让里面过于拥挤,公园方面暂时停售,要等到下午5点钟才重新开始售票。下午3点钟,到了那里一看,天哪!黑压压的人群,共有8个窗口售票,每个窗口前都是一条看不到头的长龙,至少有三四百人之多。我一颗激动的心顿时降到了冰点。可那位日本朋友却说:“大家都是难得有机会来一次,没关系。慢慢排队吧!”就这样,我们跟随着队伍一步一步地移动着。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天色渐渐暗了,突然刮起了大风,天空中也飘起了蒙蒙细雨,我的脚也站得酸痛了,穿着一件毛衣在风中颤抖,可8个窗口的售票依然秩序井然地进行着。的确,也许几十个人、一百多个人遵守秩序不足为奇。可是,当我置身于这个偌大的售票广场,有着8条长龙一般的人流,几千人一起排队等候购买门票,天已经黑了,有的人冷得瑟瑟发抖,可是你听不到大声的喧哗。这次排队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在一个以遵守秩序为准则的国度里,每一个普通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表现得从容不迫,坚守秩序,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自然!

在日本,我最喜欢喝的牛奶是“雪印”,它是战后重建的一家乳品公司,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它一度在礼品市场上独领风骚。可是,如此规模的一家公司,却因为一次大阪中毒事件而导致整个公司的倒闭,董事长在镜头前向世人谢罪。电视上,雪印公司一位负责销售的部长面对镜头痛哭流涕,他说,在这家公司奋斗了二十几年,以前一家人都以他为骄傲,可现在因为他的关系,太太不敢出门见客,只好每天躲在家里,这一切都是谁的错啊!在经济领域里,也必须遵守这样的秩序,始终坚持以最优秀的产品来面对消费者。否则,即使像“雪印”这样傲然一世的公司也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一个拥有良好秩序的环境里、每一家企业都有希望得到发展壮大,你按照市场秩序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那么市场也会为你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旦你违背这个市场秩序,以劣充好,以假当真,市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在日本几年的生活中,还有一件小事让我常常想起。每次我打完工回家,总是去赶零点零三分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当我疲惫不堪地走出地铁口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总是站在那里,非常诚恳地给你送上一声“晚安”,已是深夜了,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他说与不说也许是没有人知道的。这种工作态度依靠的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社会需要一种秩序来固守,我们的伦理道德也需要一种秩序来维持,而这并不是全部依靠法律所能解决的。

所以,日本给我留下的是这样的信念:当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遵守生活秩序的时候,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干净;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更体贴、更和谐。

一切秩序都来自于规则,这样说,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对规则的严谨恪守。恪守规则不止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也更是一种责任。

3.天堂的规则比地狱的还细

规则越细致、越善良、越完美,世界就越清明,社会就越纯朴,人心就越圣洁。

有一种在东西方都很流行的说法,说在天堂里,人们住英国的城堡,开德国的汽车,有中国厨师,娶日本太太,享受着美国的民主,而这一切是在瑞士人的管理之下。虽是笑话,可瑞士人因精擅管理而举世闻名的口碑确是可见一斑了。的确如此,无论是在飞机上俯视那整齐有序的田野森林,还是偶尔路过的村庄里鲜花环抱的农舍;无论是苏黎世繁华大街上来来往往分秒不差的电车,还是海拔三千米的盘山小路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路标,无一不在向人昭示着这个国家所特有的理性意蕴。

许多中国人刚来瑞士时,对房东罗罗嗦嗦叮嘱的一大堆条条框框很不以为然,只觉得运气不好,遇到了特别“事儿”的房东,但慢慢就会明白,不是我的房东“事儿”,而是这个国家“事儿”。那些诸如晚上10点以后不能大声喧哗,星期天不能开割草机,垃圾要分门别类并在规定的时间里扔在规定的地方等等,都是放之全瑞士而皆准的居住公约,瑞士人自觉默契地遵守和承袭着。如果你生活在瑞士,你或许会在居住的公寓里看到邻居在走廊里贴的小告示:某单元某人,某月某日要举办生日晚会,大约晚11时结束,可能会影响邻居休息,请大家谅解。如有意见请于某月某日前告知,以便另做安排。我们不禁会想,瑞士人虽然处事严谨、恪守规矩,却大都是性情中人,该出手时绝不姑息,该通融时也不乏宽容。果然,没见有人提出异议,那天的晚会如期举行。既没有喧哗吵闹,也没有好事者的干预。我住的房间离电梯很近,也只是在11点多听到一点儿电梯的响动。

因为瑞士的环境非常优美,在瑞士,即使是私家的树,也要经过政府专门机构的批准才可以砍。不禁让人联想到,瑞士的环境之美,是举世闻名的,境内的都市、村镇、高山、湖泊……到处是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绿色,而繁衍和延续这意味生命质量的生态资源,无不得益于政府致力环保的有效机制和高素质的瑞士人民。

联邦制的瑞士,各州独立立法,而州政府又把许多权力下放给以下诸级政府。就说建房吧,大到划分哪儿是工业区,哪儿是居民区,小到每一座民宅用什么颜色的瓦,窗户开多大,事事都要政府研究决定。他们要研究经济成本、生态环保、结构安全、整体形象、邻里和谐等等。即使是私家的土地,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是自家的房子,也不能说加个阳台就加一个,用眼下国内时髦的一句广告语说——一切尽在掌握——当然是在政府的掌握之中。

瑞士的“繁文缛节”那么多,岂不需要一个庞大的监督机构?其实除了自我约束,瑞士人还个个是警察。有一位华人青年夜里两点多在停车场将邻车蹭了一下,下来看看几乎没什么“伤”便溜之乎也。不想几天后竟收到警察的罚单及让他与车主联系赔偿的通知,他深有感触地说,在瑞士真的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你如果问瑞士人,他们到底有没有自由,这份自由的空间有多大?大概每个人都会回答你,他们是自由的,并且尽享着自由带来的快乐。至于空间大小,那要取决于你对自由的理解和期望,智慧的瑞士人说:他人自由的开始便是你的自由的终止。正是这样,瑞士才会历久弥新地享有“欧洲公园”的美誉,才有让全世界羡慕的社会秩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几个瑞士人知道这个两千多年前中国先哲的教诲,但他们那么心甘情愿地恪守着自己的规矩,因为他们知道,那也是在守着他们的自由。

规则越细致、越善良、越完美,世界就越清明、社会就越纯朴、人心就越圣洁。地狱之所以为地狱,是因为那里有地狱的规则,天堂之所以成为天堂,是因为那里有天堂的规则,人间之所以不是天堂,是因为人间还没有创建天堂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