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
16573900000035

第35章 学做保健医生,健康的孩子妈妈更省心(3)

决定体质的原因错综复杂、互有关联,包括遗传、荷尔蒙、营养和运动。每一个人的生理构造也有特定的弱点,有的人气管弱,有的人肠胃不好。具有过敏体质的小孩,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容易流鼻涕、咳嗽,也常被误会是反复感染。

影响孩子抵抗力的因素,归结起来,应该从3个角度来探讨,包括年龄因素、营养因素和习惯因素。

1.年龄

年龄是影响抵抗力最重要的原因,年幼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因为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刚出生的新生儿,只能借胎儿期通过脐血输入的母体免疫球蛋白对抗感染,此类球蛋白在出生后逐渐代谢,到4个月的时候含量已经不足,直到6个月的时候,婴儿本身免疫球蛋白才逐渐上升,在6岁以后追上成人的水准。

细胞免疫方面,两岁以下的孩子,T淋巴球功能不足,对于包着夹膜的细菌,无法消灭,因此若感染到这一类细菌(例如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病程会快速恶化成脑膜炎、败血症。所以,幼小的孩子在和环境中的病原对抗时,落居下风就不足为怪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他前10年的生命中,估计会得到100次的感染性疾病,平均一年之内有6~10次罹患感染症。

2.营养

饮食的目的是让身体获得各种营养素,而营养素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饮食、营养、健康3方面息息相关。身体健康与否,不是与生俱来、靠运气,而是可借正确的饮食来达到。孩子厌食、偏食,抵抗力会下降。

研究证明孩子缺铁质,免疫功能较差。

3.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和卫生习惯,能影响前述免疫和营养因素。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现代生活的孩子闷在家里的时间太多,活动量不足,应该多带宝宝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有氧运动可以大大提升白血球杀菌的能力,当然最需要提醒的是自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提高抵抗力?方法如下:

1.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没有免疫力的孩子都应接种疫苗。目前常规预防接种可以提升宝宝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结核病、小儿麻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免疫力。自费疫苗接种可以选择水痘、肺炎球菌、流行感冒嗜血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疫苗,以降低宝宝被感染的机会。

2.均衡饮食

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任何年龄的人都要注意饮食,以维持生命、预防疾病。均衡饮食是指这4大类食物,包括五谷类、肉蛋豆类、蔬菜瓜果类、奶钙类及其他食物,每天的食物都应包括这4类食物,并注意分量的适当。蔬菜瓜果类可以供应纤维质、维生素A、C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及防止便秘,多吃无妨。

3.适度运动

任何动作都应该从宝宝的安全考虑,所以绝对不可做出任何超过宝宝能力的运动。不要因做体操而造成宝宝的不适,最好的时间,是在两餐之间。时间太短的健身效果不好,时间太长则会使宝宝太累,所以建议每次进行20分钟左右较适当(但要视宝宝的状况做弹性调整)。

4.正确洗手

婴幼儿处于探索期,双手到处摸,将东西送进嘴里是司空见惯的事。

凡是传染性的疾病,都是接触口鼻入侵,所以洗手可以在第一关就排除病原,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5.日常生活养成好习惯

人类的抵抗力来自多重因素,若要强化抵抗力,应该也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吃单一食品求强身,作用大不到哪去,为人父母者不用迷信健康食品的效能。如果您的宝宝有经常生病的困扰,请有耐心和毅力。就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向去探讨原因,并且在日常生活保健中养成好习惯。

伴随着孩子成长发育,免疫力会改善,许多体弱多病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便无病无痛,父母亲只要观念正确、持之以恒,宽心乐观期待孩子的茁壮成长吧!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若想让孩子健康,最好的做法还是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并均衡摄取营养,且需适度休息,吃饱、睡好、多运动虽属老生常谈,但这却是增加抵抗力的有效方法。

急救不求人,掌握常见意外救护方法

2011年9月7日,卫生部首次发布《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高度关注孩子伤害问题。“每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不同,做好预防是避免悲剧的关键。”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教授告诉记者,此次指南的发布,就是希望提醒职场妈妈认真防范,并告诉他们,当孩子发生意外时该怎么办。

1.跌倒:昏迷时一定要侧卧

清醒后,还要继续观察其是否有疼痛、嗜睡表现。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孩子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孩子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世卫组织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跌倒占全球0~17岁孩子致死性伤害原因构成比的4.2%,是0~5岁和13~15岁孩子的第一位伤害原因。

在我国,跌倒也是造成孩子伤害的主要原因,其中1岁以下婴儿跌倒死亡率最高。由于头部重量相对较大,很容易从童床、童车等处坠落。

1~3岁的孩子,运动和平衡能力不稳,很容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上坠落。5~9岁孩子刚刚脱离成人照看独自外出活动,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危险,容易在玩耍中滑倒、坠落。

所以,家中有3岁以下孩子,要注意消除家庭内安全隐患。将家里的窗户安上有开关但孩子打不开的护栏;确保地毯没有起褶,地板上没有电线、网线等;保证孩子不在湿地板上行走;浴缸或淋浴间内装上扶手和铺上防滑垫,避免孩子滑倒;瓷器或玻璃器皿放在带锁的壁橱里,或孩子够不到的高处;包裹家具锐利的边角,以防孩子碰伤等。2.5~9岁的孩子好奇心强、爱冒险,妈妈最好不要让孩子超出自己的视线,应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特别是玩自行车、滑板、秋千和蹦床时。

孩子如果头部受伤,导致意识不清,就要立即叫救护车。同时,要将孩子侧卧,手放在头下。这种恢复姿势有助于减少舌头向咽喉部的滑落,预防舌头影响呼吸,危及生命。

如果怀疑跌倒后出现骨折,就不能随意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孩子跌倒后有时会很快恢复,但有时头部损伤的反应表现得较晚。因此,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他/她说某一局部部位疼痛,或有困倦表现,就应赶快就医。

2.车祸:别轻易动伤者

戴头盔,装安全座椅能将伤害减至最低。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孩子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伤害的孩子人数超过26万。2006年全国死因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孩子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为1.3万余人,位居我国孩子伤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带孩子时,应给他们佩戴亮色头盔,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颅脑损伤。

乘坐汽车时,安全座椅很重要。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正确安装和使用安全座椅,能在碰撞事故中降低70%的婴儿死亡率,1~4岁孩子死亡率减少54%。10岁以上或身高150厘米以上孩子,应使用普通安全带,它可以使孩子在碰撞中与车辆内结构分离,防止从车中弹射出去,并将碰撞的能量分散到身体最结实的部位,将严重致死性伤害的几率降低40%~65%。

如果发现孩子遭遇交通伤害,应立即拨打120、119或110。除非会威胁孩子生命,否则一定不要立即移动伤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伤情,确认有无意识、呼吸、脉搏、出血等情况。此外,从车内救出受伤人员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对脊柱损伤者不能采用拖、拽、抱等方式,应使用脊柱固定板。

3.溺水:迅速实施人工呼吸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14岁孩子溺水死亡率为10.28/10万,溺水死亡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4%。孩子溺水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4岁组,占伤害总死亡的37%,这些孩子溺水多发生在家中或家附近的水塘。

1.5岁以下孩子父母或看护人应该做到:(1)绝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2)无论孩子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不要聊天、打电话、做家务;(3)孩子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孩子交给未成年人看护;(4)在孩子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父母应为孩子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中小学学龄孩子独立性增强,好奇、爱冒险,溺水的情况常发生在课余和假期,与同学结伴去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体边玩耍或游泳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学校、社区都有责任告知学生“游野泳”的危险,并对以下这些危险行为进行制止:无成人陪同到非正规场馆游泳,单独去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在水边或泳池里与同伴打闹,在不知深浅的开放性水域跳水或潜水。

看见小孩溺水,如果有条件的话,救援时最好能采用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等交通工具。救援者应尽可能快地接近溺水孩子,但同时要牢记自身安全。

对溺水孩子来说,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予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患儿生存的几率。如果救援时,溺水孩子发生呕吐,要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还要对病儿做好保暖护理。

即便有些溺水孩子,经过简单的复苏就能苏醒,但同样需要在监护下转送至医院作进一步评估。现场做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119急救电话,以便做进一步救助及转运。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妈妈是孩子的监护人之一,在看护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发生,所以,好妈妈应该懂一些意外急救知识。

7个绝招记心中,让孩子远离便秘

便秘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疾病,一般是不会去正视它的,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不能拖延的疾病。时间长了,有毒物质会滞留体内,影响身体内的所有器官,为生长发育埋下隐患,甚至威胁孩子的生命。

便秘虽不是大病,但危害却不小。便秘不仅会使有毒物质长时间滞留在体内,损害肝、肾,还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肥胖、脂肪肝等疾患。最严重的是,长期便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