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功的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英明的领导:把做人与做事合为一体,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把“领导即做人”的第一定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胡雪岩有自己的一套领导哲学——以人为本,的确,聪明的领导者主管事物,往往会把重心放在主管人上,人管理好了,事情也就做好了。
不惜重金招揽人才
所谓“千里马”就是高贵难得的人才。对这样特殊的人才就应特殊的对待。胡雪岩招揽人才从来是不惜出以重金,在他看来,以财揽才就如将钱买货,货好价必高,值得重金揽得的人也必是忠心而得力的人。他说用人和买物一样,“一分钱,一分货”,话是糙点但理却不糙。
胡雪岩在管理人的时候,除了以诚相待、用人不疑、用之不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重金揽才。
他在筹办阜康钱庄之初,急需一个得力的“档手”。经过考察,他决定让原大源钱庄的一般伙计刘庆生来担当此任。钱庄还没有开业,周转资金都没到位,胡雪岩就决定给刘庆生一年二百两银子的薪水,这还不包括年终的“花红”。而且一经决定,他就预付刘庆生一年的薪水。当时住在杭州,保持每顿荤、素都有,冬夏绸、布皆备的生活水准,一个八口之家一个月吃、穿、住的全部花销也不过十两银子出头。不用说,一年二百两银子,实在是高薪延聘,连刘庆生都感到这实在是太慷慨了。
胡雪岩的这一慷慨,也着实厉害得很。首先,它一下子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他气派的将二百两银子的预付薪水拿出来的时候,刘庆生一下子便激动不已,他对胡雪岩说:“胡先生,你这样子待人,说实话,我听都没听说过。铜钱银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颗心。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么说怎么好!”这意味着胡雪岩的慷慨一开始就让刘庆生心悦诚服了。
其次,胡雪岩的慷慨也一下子安定了刘庆生的心。正如胡雪岩为刘庆生打算的,有了这一年二百两银子,可以将留在家乡的高堂妻儿接来杭州,上可孝敬于父母,下可尽责于妻儿,这样也就再无后顾之忧,自然也就能倾尽全力照顾钱庄生意了。而且,手里有了钱,“心思可以定了,脑筋也就活了,想个把主意,自然就高明了”。
不用说,就是这一慷慨,胡雪岩便得到了个确实有能力,也的确是忠心耿耿的帮手,阜康钱庄的具体营运,他几乎可以完全放手了。
另外,胡雪岩招揽得力助手周一鸣也是采用不惜重金而如愿的。
当时周一鸣在另外一个钱庄里任职。胡雪岩去过几次,发现周一鸣做事认真并且颇有章法。于是他很想把周一鸣收为己用。但是考虑到周一鸣当时在那个钱庄待遇也相当不错,所以要想留下周一鸣,非得比那个钱庄开的待遇要高。
胡雪岩找到周一鸣,当时周一鸣在扬州。刚开始他并没有说想让他跟自己去杭州的钱庄任职。胡雪岩先跟他闲谈一会儿,然后问他的职业生涯规划。他说:“我希望自己以后每年可以挣到两百两银子,然后过两三年将自己的妻子和父母接到扬州城里一起住。”
这时胡雪岩的心里有底了。他便开口说想让周一鸣跟自己去杭州钱庄任职。胡雪岩开的条件是:每月给他50两银子,每年600两银子,年终视经营情况酌情给予分红。并且,胡雪岩先支付周一鸣一年的工钱,让周一鸣将妻子父母都接到杭州城里住。
周一鸣深深为胡雪岩的条件吸引住了,他彻底被胡雪岩收服了。当然,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他知道,跟着胡雪岩做事,不但爽快干脆,而且凡事都是占上风。所以,他理所当然地答应了胡雪岩的邀请。
后来,在阜康钱庄的打理上,周一鸣做得相当出色。周一鸣一直为胡雪岩效劳了几十年。
胡雪岩在生意场上有极响的够交情的名声,无论黑道红道都把他看作是做事漂亮的场面人物,愿意帮他做事或与他合作,这与他的不惜重金礼聘、以财揽才是分不开的。而且,更可贵的,胡雪岩在对人的问题上从来不吝惜钱财,也显示出他对人的一种真正的尊重。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在胡雪岩看来,以财揽才就如将钱买货,货好价必高,值得重金揽得的人也必是忠心而得力的人。
会识人才会去管人
识人,就是要了解一个人,洞悉一个人,摸透其脾性,掌握其德行,知道其才识。这既是良好交往之所需,也是管人之所需。在胡雪岩看来:老板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管好一个人。所以,识人是胡雪岩管人的前提。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店铺里新来了一个小伙计叫李祥生。当时李祥生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看起来并无过人之处。但他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店铺里的其他伙计经常指使他去做很多事情,他也从无怨言。
李祥生家境贫穷,他将每个月得到的工钱都分文不少地交给年老的母亲。他从不跟其他员工去酒馆和茶馆。更多的时候,他会呆在店铺里研究药材的来源和类别。
胡雪岩来店铺的次数不多,他将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店铺的掌柜打理,他只是偶尔来一次,做做视察。在胡庆余堂里,各种药物原料鉴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种工作一般都会由店铺的掌柜亲自挑选人才。而李祥生在胡庆余堂里已经做了将近两年,但是掌柜却很少注意到他。
一次,胡雪岩来店里查看。最近,胡雪岩想研制一种新的药材,掌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将药物的原材料和药性成分都写好,汇报给胡雪岩。胡雪岩听完掌柜的汇报,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掌柜见状,便问:“大人有何指教?”
胡雪岩捋捋胡子,他隐约感到药物的搭配欠妥当,但是他并不确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正在这时,李祥生端着茶壶过来续水,他偶然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药单。由于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到药单上,他不知不觉将水倒溢出来了。
掌柜立即大声呵斥他,李祥生吓得不知所措。但是胡雪岩却注意到了李祥生的表现,他摆摆手让掌柜不要责怪,和颜悦色地问李祥生:“这副药单你觉得怎么样?”
李祥生先看看胡雪岩,又看看掌柜,不知道该不该回答。
掌柜说:“大人让你说你就说吧。”
李祥生说:“回大人,药单里有两味药不能放在一起,因为此两类药的药性会发生相克。”
胡雪岩思考了一会儿,便询问是哪两种药。李祥生不卑不亢,一一道来。
胡雪岩点点头,便询问起李祥生的情况。然后,他就让李祥生下去了。
李祥生走后,他对掌柜说:“店铺里有这么个人才你都没注意到啊!”
掌柜不解,因为李祥生看起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物。胡雪岩说:“他一眼就能看出药性会相克,说明他对药材的性质了解得十分清楚。他只做了两年就有这样的水平,可见他的智力过人。所以,这样的人应当重用啊。”
掌柜恍然大悟。不懂生意经,买卖做不通。于是他将李祥生提升为店铺的大伙计,果然,李祥生在药材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他甚至只是闻一下药材就能够猜出药材的药性和药理作用。李祥生后来为胡庆余堂的招牌药八宝红灵丹等的研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此外,胡雪岩因为事务繁多,他想为自己找一个得力的助手帮他打理生意上的一些事情。他先让阜康钱庄的庄主推荐几个人,然后由他亲自筛选。
庄主根据钱庄里各位伙计的表现,经过筛选,留下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为钱庄作的贡献不小。一位姓王,一位姓陈。尽管业务成绩非常出色,但是这两人的性格差距很大。姓王的伙计喜欢出风头,凡事不愿意落在后面,有种锋芒毕露的感觉。而姓陈的伙计一直比较沉默,此人比较忠厚老实,看起来并没有过人之处。
当时,很多伙计都认为王姓伙计将会成为胡雪岩的得力助手,因为在其他人看来,此人无疑是员工中最为出色的一个。而陈姓伙计并没有过多地将此事放在心上,依旧忙自己的工作。
胡雪岩来了,两位伙计过来见他。两人刚到,王姓伙计就急着将自己介绍给胡雪岩,而陈姓伙计等李姓伙计介绍完之后,仍旧默不作声。
胡雪岩问:“你也介绍下自己吧。”这时陈姓伙计才将自己的名字、家世等报了出来。
胡雪岩问他们:“你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能成为我的助手,你们觉得会是谁?”
王姓伙计再一次抢先,他说:“大人,小人觉得一定能够成为您的得力助手,小人愿意为大人鞍前马后,誓死效忠。”
而陈姓伙计说:“不管大人选谁,都自然有大人的想法。若是小人能选上,自然为大人竭尽心力,若是选不上,小人自当做好本分工作。”
胡雪岩微笑着点点头。
随后,胡雪岩又问:“你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王姓伙计说:“小人若是能有大人的万分之一成就也就知足了,大人是小人的楷模。”
陈姓伙计说:“衣食无忧,平淡生活。”
胡雪岩让两位伙计下去了。然后,他对庄主说:“让那位姓陈的伙计收拾行李,明天跟我去上海。”
庄主不解,问为何选陈姓伙计。
胡雪岩说:“性格淡定,不动声色,宠辱不惊,能够担当大任。他会是个得力助手。”
庄主又问:“那王姓伙计呢?”
胡雪岩说:“锋芒毕露,沉不住气,爱出风头,早晚得罪人。”
庄主恍然大悟,暗叹胡雪岩识人高明。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表面和内心未必是表里如一的。因为人心的不同,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因为受到资历、资望、资格、现实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没的。作为领导者,要知道下层的个性,要客观了解员工的情况,从细节之处出发,这样才能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情况作出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评定。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胡雪岩说:“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够用好一个人。”了解一个人,洞悉一个人,摸透其脾性,掌握其德行,知道其才识。这既是良好交往之所需,也是用人之所需。
用人应不拘一格
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是,如果在用人上拘于一格,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有什么用?
拘于一格,意味着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形式呆板,以至于不敢大胆用人、灵活用人。如此做法,往往使得人才无法冒尖、无法尽其所能。所以,胡雪岩认为:“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时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诀窍。”
从太平军手里攻占杭州后的一天深夜,胡雪岩正在思忖着如何应对大局,突然发觉墙外有人在敲锣打梆子,这是在打更。久困之城,刚刚光复,一切还都是兵荒马乱的景象,居然还有巡夜的更夫。对此,胡雪岩有着空谷足音的喜悦和感激。他觉得这位更夫是一个非常尽忠职守的人。如果能让他去巡守仓库,肯定是一位让人放心得下的上上人选。
清人顾嗣协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人各有所长,用人贵在择人任势,使天资、秉性和特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得其所。
在创业的过程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一般来说,在用人问题上,白璧无瑕、文武全才者固然是最为理想的人选,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个时候,到底是用“有瑕之玉”还是用“无瑕之石”,就完全看用人者的眼光了。
此外,胡雪岩在经营管理中,非常善于用人之长,客观待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一书记载了这样两件事:
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采购大批药材,可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价格却比过去高,就埋怨阿二不会办事。阿二认为质次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胡雪岩了解情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到大量紧俏药品。用这些话打动阿二的心,他也向阿大举杯敬酒,两人一笑泯怨怒。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后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坏了店规,胡雪岩说:“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胡庆余堂便有了两个“阿大”,两位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又有一次,胡庆余堂的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而且数量还不少。由于进货阿大了解这个采购人员平日做事很牢靠,加上自己手头正忙,也就未加详察的把豹骨直接入库备用。有个新提拔的副档手(副经理)得知此事,以为又有晋升机会了,就直接找胡雪岩打“小报告”,胡雪岩当即亲自带人到药库查看了这批药材,发现确实把豹骨误作虎骨了。胡雪岩对进货阿大说:“你知道什么是生命之源吗?它指的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能把假药、次药用来欺骗我们生身养命的父母吗?”然后,就命药工全部烧毁。眼看由于自己工作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货阿大羞愧地向胡雪岩递了辞呈。不料,胡雪岩却温言相劝,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那位阿大心怀感激地对胡雪岩说:“烧了这些药,您心里踏实。我们也可以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