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行星大探秘
16591800000020

第20章 神秘的自然景观(2)

1855年11月,苏格兰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成为第一个到达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位于赞比西河上,宽度超过两千米,瀑布奔入玄武岩海峡,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20千米以外就能看到。在1853年与1856年之间,苏格兰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与一批欧洲人一起首次横穿非洲。利文斯敦此行的目的显然是希望非洲中部能向基督教传教士们开放,他们从非洲南部向北旅行经过贝专纳(现在的博茨瓦纳),到达赞比西河。然后,他们向西到安哥拉的罗安达沿海。考虑到这条线路进入内陆太困难,他又调头东向,沿着2700千米长的赞比西河航行,希望这条大动脉般的河流成为开拓中非的“上帝高速公路”。1856年5月他们到达莫桑比克沿海的克利马内。就在这次旅行中的1855年11月,利文斯敦“发现”了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成为第一个到达这个瀑布的欧洲人(他初次听到关于瀑布的事是在四年之前,他和威廉姆·科顿·奥斯威尔抵达赞比西河岸以西129千米处时)。当时他乘独木舟顺流而下,于11月16日抵达该瀑布,老远就已看到瀑布激起的水汽。他登上瀑布边缘的一个小岛,看到整条河的河水突然在前方消失,利文斯敦写道:“这条河好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只经过80英尺距离,就消失在对面的岩缝中……我不明所以,于是就战战兢兢地爬到悬崖边缘,看到一个巨大的峡谷,把那条1000码宽的河流拦腰截断,使河水下坠100英尺,突然压缩到只有15~20码宽。整条瀑布从右岸到左岸,其实只是个在坚硬玄武岩中的裂缝,然后从左岸伸展,穿过三四十英里宽的丘陵。”后来利文斯敦指出那时低估了瀑布的宽度和高度。他认为这些瀑布“是我在非洲见过的最壮丽景色”。他又写道:“……除了一团白色云雾之外,什么也看不见。那白练就像是成千上万的小流星,全朝一个方向飞驰,每颗流星后都留下一道飞沫。”第二天利文斯敦回到他第一次观看瀑布的小岛(现名为卡泽鲁卡或利文斯敦岛),种下桃、杏核和一些咖啡豆。他还在一棵树(据说是猴面包树)上刻上日期和自己名字的简写。他后来承认这是他在非洲唯一一次做出的无聊事。奇怪的是,探险家们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兴高采烈,尽管他后来对此事有“如此动人的景色一定会被飞行中的天使所注意”这样的描述。对利文斯敦而言,这瀑布实质上就是一垛长1676米、下冲107米的水墙,也是基督教传教士们试图到达内陆土着村落的实际障碍。对他而言,旅行的重点是找到瀑布以东的巴托卡高原。如果赞比西河被证实是可全线通航的话(它不能通航),在他看来,这一地方可作为潜在的居民点。尽管他以感觉有所“进展”的方式表达对发现瀑布的失望,但利文斯敦还是承认瀑布是如此壮观,以至于用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的名字来命名它。1860年8月他率探险队第二次来到瀑布,测量峡谷的深度。他垂下一条绑了几颗子弹和一块白布的绳子。“我们派一人伏在一块凸出的悬崖上看着那小白布,其他的人放出了310英尺长的绳子,那几颗子弹才落在一块倾斜而凸出的岩石上,那里距下面的水面可能有50英尺。当然水底还要深。从高处下望,那块白布只有钱币大小。”因此他估计峡谷有354英尺(108米)深,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两倍。

瀑布的形成原因揭秘当赞比西河河水充盈时,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汹涌越过维多利亚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冲力如此之强,以至引起水花飞溅,远达40千米外都可以看到。彩虹经常在飞溅的水花中闪烁,它能上升到305米的高度。

离瀑布40~65千米处,人们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云般的水雾。维多利亚瀑布的形成,是由于一条深邃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断裂谷由1.5亿年以前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维多利亚瀑布最宽处达1690米。河流跌落处的悬崖对面又是一道悬崖,两者相隔仅75米。两道悬崖之间是狭窄的峡谷,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名为“沸腾锅”的巨大漩涡,然后顺着72千米长的峡谷流去。非洲第四大河的赞比西河滚滚流到这里,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万顷银涛整个跌入约110米深的峡谷中,卷起千堆雪,万重雾,只见雪浪腾翻,湍流怒涌,万雷轰鸣,动地惊天,溅起的白色水雾,有如片片白云和轻烟在空中缭绕,巨响和飞雾可远及15千米。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见的天堑。在这里,高峡曲折,苍岩如剑,巨瀑翻银,疾流如奔,构成一副格外奇丽的自然景色。大瀑布倾注的第一道峡谷,在其南壁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峡谷,把南壁切成东西两段,峡谷宽仅60余米,整个赞比西河的巨流就从这个峡谷中翻滚呼啸狂奔而出。大瀑布的水汽腾空达300余米高,使这个地区布满水雾,若逢雨季,水沫凝成阵阵急雨,人们站在这里,不消几分钟,就会浑身湿透。

瀑布的分布

赞比西河刚流经赞比亚与津巴布韦边界时,两岸草原起伏,散布着零星的树木,河流浩浩荡荡向前进,并无出现巨变的迹象。这一段是河的中游,宽达1.6千米,水流舒缓。突然河流从悬崖边缘下泻,形成一条长长的匹练,以无法想象的磅礴之势翻腾怒吼,飞泻至狭窄嶙峋的陡峭深谷中,宽度缩减至只有60米。其景色极其壮观!赞比西河的流量随季节而变,雨季涨满水的河流每分钟有5.5亿立方米的水自1.6千米宽的悬崖边缘下泻,形成世上最宽的瀑布。

倾注的河水产生一股充满飞沫的上升气流,游客站在瀑布对面悬崖边,手上的手帕都会被这强大的上升雾气卷至半空。维多利亚瀑布带是长达97千米的“之”字形峡谷,落差106米。整个瀑布被利文斯敦岛等4个岩岛分为5段,因流量和落差的不同而分别被冠名为“魔鬼瀑布”“主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和“东瀑布”。

位于最西边的是“魔鬼瀑布”,魔鬼瀑布最为气势磅礴,以排山倒海之势直落深渊,轰鸣声震耳欲聋,强烈的威慑力使人不敢靠近。“主瀑布”在中间,主瀑布高122米、宽约1800米,落差约93米。流量最大,中间有一条缝隙;东侧是“马蹄瀑布”,它因被岩石遮挡为马蹄状而得名;像巨帘一般的“彩虹瀑布”则位于“马蹄瀑布”的东边,空气中的水点折射阳光,产生美丽的彩虹。彩虹瀑布即因时常可以从中看到七色彩虹而得名。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20千米以外就能看到,彩虹经常在飞溅的水花中闪烁,并且能上升到305米的高度。在月色明亮的晚上,水汽更会形成奇异的月虹;“东瀑布”是最东的一段,该瀑布在旱季时往往是陡崖峭壁,雨季才成为挂满千万条素链般的瀑布。

瀑布的水雾奇观

飞流直下的这5条瀑布都泻入一个宽仅400米的深潭,酷似一幅垂入深渊中的巨大的窗帘,瀑布群形成的高几百米的柱状云雾,飞雾和声浪能飘送到10千米以外,声若雷鸣,云雾迷蒙。数十里外都可看到水雾在不断地升腾,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沸腾锅”,那奇异的景色堪称人间一绝。赞比西河经过瀑布后气势依然壮观,河水冲进狭谷,汹涌直奔过的“沸腾锅”的漩涡潭,沿着“之”字形峡谷再往前奔腾64千米向下游进发。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以它的形状、规模及声音而举世闻名,堪称人间奇观。而瀑布附近的“雨林”又为维多利亚瀑布这一壮景平添了几分姿色。“雨林”是面对瀑布的峭壁上一片长年青葱的树林(不过周围的草原在干旱季节时会失去绿色)。它靠瀑布水汽形成的潮湿小气候长得十分茂盛。作为这里的一大景点,“雨林”仿佛终日置身于雨雾,即使是大晴天也不例外。在8月至12月的旱季里,维多利亚瀑布的全宽可尽收眼底,不过这时的水位可能很低。到洪水季节(3~5月),那情景变得惊天动地。赞比西河的狂涛怒波,以万马奔腾之势飞泻而下,流量达旱季时的15倍。

神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千米。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千米。“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的缘故。

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总长349千米,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为6~25千米,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443千米,谷底最深处为1600千米,宽度为200~29000米。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着美洲印第安人在这里居住。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

峡谷的成因揭秘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结晶岩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

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

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在阳光照耀下,依太阳光线的强弱,岩石的色彩则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总是扑朔迷离、变幻无穷,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诡秘。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

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这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大峡谷除去它雄伟壮观的一面,还有很多千回百转的通幽曲径;两崖壁立千仞,夹持一线青天的景色在令人惊叹之余,难免也会让你觉得前面似乎就有当关之勇夫。另外的一些由水流冲击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状千奇百态,色彩通红如火,每一处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仙境一般。在大峡谷国家公园的电影院里,有世界最大的银幕,讲述着大峡谷的历史和变迁。亿万年前,这里也同喜马拉雅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崛起。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两岸岩壁被摩擦切割成今天全长近400千米、宽约20千米、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着名大峡谷。

大峡谷的无穷魅力

自1869年JohnWesleyPowell首次漂流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始,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全世界许多到过此地的人为之感叹:只有闻名遐迩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是美国真正的象征。

科罗拉多大峡谷总面积接近3000平方千米,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遍大峡谷的全貌。只有从高空俯瞰,才有可能完整地欣赏这条大地的裂缝。真正身临其境的人,只能从峡谷南缘或者北缘欣赏大峡谷的一部分。这倒是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美国作家约翰·缪尔1890年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此言不虚。科罗拉多大峡谷是自然的奇迹,到了这里,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抑或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站在峡谷边缘,你会惊异这片土地怎么就被鬼斧神工地掰开在你面前,露出里面斑斓的层层断面。峭壁下的深渊深不可测,尽管有护栏围着,但是来自那深渊的魔力仍然让人胆寒,不敢正视。

你会疑心自己到了地狱门口,而冥王正笑着端详下一个猎物;或者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孤单单地把整个世界抛在了身后。它带给你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慑,所谓人类的历史,时间的流逝,在这道鸿沟面前似乎也只能归于一粒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