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干部
1665000000005

第5章 好干部与上司相处之道

对上不能拍马屁

与上司相处,首要的一条是不能拍马屁。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我看到很多拍马屁的人都过得很好啊?”其实,那是你看错了。

我问过近百位老总:“你喜欢用拍马屁的干部吗?”他们会马上板起脸说:“你看我是那种人吗?只要哪个干部被我发现在拍马屁,我马上就干掉他,因为我迟早会被他害死!”显然,中国的老总没有一个喜欢用拍马屁的干部。

我再问干部:“你喜欢拍老总的马屁吗?”他们的脸色马上变得很难看,说:“我拍什么马屁?我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为什么要拍马屁?”

可是,学术界的人士都说中国有“马屁文化”,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如果学者们去做一下调查,结果应该就会很清楚!

当然,拍马屁的人通常是不可能承认自己拍马屁的。

甲、乙、丙三个年轻人跪在大法师面前要求剃度当和尚。

大法师出来问甲:“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

甲说:“我爸爸要我来的。”

大法师当头一棒打下去:“这么重大的事情自己不决定,你爸爸叫你来,你就真的来了,将来你后悔怎么办?”

对于甲的回答,大法师讲的话是对的。

大法师再问乙:“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

乙一听甲说“爸爸要我来”会挨打,就说:“我自己要来的。”

这下大法师打得更凶:“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跟你爸爸商量就来了,你爸爸向我要儿子怎么办?”

对于乙的回答,大法师讲的也是对。

大法师再问丙:“你为什么要来当和尚?”

丙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讲。

大法师用了全身力气打下去:“这么重大的事情想都不想就来?”

如果你是第四个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

有人会这样回答:“我受佛祖的感应。”言外之意是,你敢打我吗?我把佛祖搬出来了。结果大法师两只手还是打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完全没有面子了——修行了几十年,佛祖都没有给我感应,你还没修行,佛祖就给你感应了,看你头破不破?

这其实是个笑话。不过你真的要动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回答才不会挨打。其实,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我受到大法师的感召”。因为这句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了。什么叫中国式沟通?就是说到对方“打”不下去,说到对方没辙。

有人会问,大法师会不会说:“让你拍马屁!”啪!又打一下?肯定不会。因为这不叫拍马屁,而是制造了“马屁味道”。中国人擅长制造马屁味道,很多人也都喜欢马屁味道,而实际上我们真的很讨厌马屁精。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些事情要做,但不要把它当成拍马屁?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是不是拍马屁,关键要看动机,看看你是否存心拍马屁。

此外,我必须说明,中国人是无法讨好的,因为中国人太敏感,警觉性非常高。而警觉性高,疑心也必然重。例如,中国的两个小女生,只要看到一个大男生从外面笑着过来,其中一个女生马上会对另一个女生说:“大老远的就在笑,你要小心啊,他不怀好意!”外国人碰到这种事,会认为他只是对你笑笑而已,而中国人就会提高警惕。

如果上例中的大法师警觉性很高,年轻人回答说“是大法师感召我来的”,还是会挨棒子,怎么办?在我看来,如果真是这样,那个人就没有资格当大法师了。我认为,对大法师的提问,完整的回答应是:“我受大法师的感召,我爸爸也同意了,我自己也考虑过,而且好像佛祖也有这个意思。”完完整整地回答,他的棒子怎么都打不下去。

“上司永远是对的”辩证法

干部与上司打交道,一定要记住一条:上司永远是对的。听到这句话,肯定有人要问:如果上司说的确实行不通,怎么办?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如果我的老板叫我去死,我就说“好”,因为他永远是对的!我也拿这个问题考我的学生:如果你的老板叫你去死,你会怎么办?70%的人这样回答:“我回头叫他去死!”这样的人谁敢用啊?所以,我一律给他们零分。他们很不服气:“老师,你的答案是什么?”我说:“太简单了,我会说‘好,我去死’,然后不去死不就好了!”学生们又问:“老板发现你没有去死,会不会说你不听他的话呢?”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乾隆皇帝对刘罗锅说:“你去死!”那个时候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刘罗锅照样没有死。

刘罗锅领旨后就开始想,怎样才能不死。于是他把自己泡在水里,全身都湿透之后去见乾隆皇帝。

乾隆:“我叫你去死,你居然敢不去死!”

刘罗锅:“我去死了。”

乾隆:“你骗我,你去死了,怎么又回来了?”

刘罗锅:“我去死,被一个人骂回来了。”

乾隆:“被谁骂回来了?”

刘罗锅:“屈原。屈原说,他是遇到了昏庸的皇帝才自杀的,我遇到这么好的皇帝还好意思自杀?回去!我就回来了!”

乾隆:“回来就好。”

为什么乾隆皇帝最后不生气了?因为刘罗锅讲的话马屁味道很足,但绝对不是拍马屁。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刘罗锅比和珅拍马屁的艺术更高呢?我不这么理解,我并没有说刘罗锅拍马屁。是不是拍马屁,要看说话人的动机,要看他是否存心拍马屁。所以,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说刘罗锅好,而无论和珅再怎么会做事、再怎样头脑灵光,大家都不喜欢他,说他是坏人。因为看人的高低,西方人看专业,而中国人看人品。

上司交办的事情要接受

上司永远是对的,但如果上司交办的事情真的有问题,该怎么办呢?那就过10分钟、20分钟,再去告诉他有多少困难,他自然就会改变。这当中的关键在于:千万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上司,而要想办法让他自己改变,这样你就轻松了。因为上司自己改变会很有面子,而你去改变他,他会很生气。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你明知道办不到,但还是要说“好”,过后再说有困难,老板就会说“那我们改一改”,改了之后,跟你的想法一样。虽然你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你推着老板在改变。有些人只相信自己,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绝对不相信别人。遇到这样的上司,你所要做的就是向上启发。

做干部的要做到好像听话又好像不听话,说不听话又很听话,说听话又不听话,老板就喜欢你。要和老板相处好,让他照顾你,但是你不能讨好他,这是最重要的。你讨好他,他会把你当奴才。很多干部到最后被老板当成奴才,自己也要检讨。

难以领命的事情不能做,也不能说

如果上司叫下属去做违法的事情,下属应该怎么办?我的原则是:第一,不可以做;第二,不能说。原因在于,第一,按老板的要求去做,你会坐牢;第二,要是说出来就没有人敢用你,因为你是个“定时炸弹”。一个人要善意地理解自己的上司:也许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才叫我去做,他不是故意的。这才是一个好下属。

因此,上司叫你做违法的事情,你不要去做,也不要去说。如果你不说,他也不问,就什么事情都没了,这叫不了了之。这是最简单、最聪明的做法。

现在很多搞管理的人都说:“你要勇敢地说出来!”我认为这是在害人。

研究实际情况,有问题提出来试试看

如果上司有意叫下属去做违法的事情,下属不做,他自然就提高警觉:这个人不去做,就不要再去找他,叫别人做好了。事情也就化解了。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解问题于无形之中。

如果老板问你“那件事怎么样了”,你也不能直接告诉他那是非法的,因为他接受不了。你要说:“正在找法律依据。”这句话一语双关。你现在还没有找到法律依据,看他怎么回答,态度怎么样。

如果老板说:“如果找不到法律依据,你不能做。”这就表示他没有恶意,只是不太了解情况。但你也要委婉地向他说明:“找是找到了,不过可能都跟我们的想法相抵触,如果真的去做,就违法了。但是,如果你叫我做,我还是会去做的。”你把话说得既委婉又明白,他就会说:“你可别开玩笑,违法的事千万不能做。”这样,事情虽然没有做,老板还是很愉快。说到底,违法的事你还是不会做的,只是做人情给他,让个面子给他而已!几次沟通下来,他到最后一定会赏识你的。

如果老板说“不管有没有法律依据,你都要去做”,这说明他是存心的。对此,你还要问个为什么——为什么每次违法的事情上司都叫你去做?当然是因为你习惯做这些事情。上司为什么不去找别人?因为上司叫别人做,别人不肯去做。

那么,上司的话对不对?上司的话永远是对的。所以,有些事你如果做不到的话,一定要跟上司沟通,慢慢地让他自己去改变,切记不要去改变他。

有问题请上司拿主意

上司永远是对的。但下属要帮助上司,使其不要做错误的决定,不要去违法,不要得罪人。做下属的人经常问我:“让上司自己改变主意,是不是很难?”我说:“其实很容易,真的很容易。”

上司叫我去找甲和乙一起做事。我明知道甲、乙两人是死对头,但是我不会说破,我仍然会说“好”。一会儿,我就会回来向上司报告:“不好办呢,他们两个在吵架,我都不知道怎么讲,我等等再去。”老板说:“你还去干什么?这种情况你还去?找别人啊!”你看,上司马上就改变了。你千万不要说:“他们两个吵架,我就想他们两个关系不好,我不找他们了。”老板说:“他们关系挺好的,不是你想的那样,他们吵是因为别的事,你去找他们吧。”如此,你就完了。

向上司汇报,一是要让上司了解情况,二是要看看上司的反应。这样我们就能做到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权。这样做,其实是你在操控,而不是上司在操控。也就是说,必要时,使上司改变一下主意,适当地控制他的反应。这一招不要轻易使用,更不能用得太狠。适可而止,别人会尊重你;用得太狠,算计太精,所有人都会怕你。

所以,你不能精明,而要聪明。聪明就是不外露,外露的叫作精明。越聪明的人越是要装糊涂,不聪明的人才会显示他很聪明,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就是这个道理。

对上司礼让三分

说到上下级,就离不开上下级关系,这是上下级之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首先要提醒各位,中国人其实并没有“人际关系”这一概念。西方著作中所说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伦理关系。西方所说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只有彼此平等才有人际关系。而在中国,谁跟谁都不平等。试想一下,你跟你的老板平等吗?因为讲伦理,老板没有坐下,谁敢坐下?谁先坐下,谁的前途就没有了。老板坐下后,其他人还要按级别依次坐下。如果在场的人中,你的级别最低,而你却最先坐下,别人会取笑你,其实质就是指责你。

在宴会上,没有人敢轻易吃鱼头。鱼一端上来就夹走鱼头的人没有前途,因为他没大没小,没上没下。有些人不知道此事的轻重利害,鱼头怎么没有人吃?鱼头最补——“逢头三分补”,可就是没有人敢动它。

中国社会是个伦理社会,只有伦理关系,没有人际关系。因此,我们不可以没大没小,我们首先要提升“自我修养”,对自己的老板要绝对做到礼让三分。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可能和自己的老板、上级平起平坐。这是上下级之间相处首要确立的观念。既让上司不操心,又很尊重上司,这样的下属才是好下属,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让上司操心的下属,在上司眼里就是庸才。如果下属不尊重上司,上司就会觉得下属功高震主,就要把下属“干掉”。所以,当下属也很难。

向上司报告有技巧

我们要确立的第二个观念是:不能问上司问题。因为你问上司问题,就等于把责任推给上司。“老板,这件事情怎么做?”一听到这句话,做上司的都会心知肚明:“你厉害,你聪明,你用请示来推卸责任,要你这种人干吗?”所以,我们拿着问题去请示,上司心里肯定很不高兴,他一定会说:“什么事情都来问我,我去问谁?我要你们来难道只是吃饭的!”

请示一定要带着腹案去

那么,是不是不管有什么问题都不能问呢?现在做下属的遇到问题都要问,因为作为下属不能不问。你不问,老板会认为你擅做主张。中国人永远是左右兼顾——下属问,他不高兴;下属不问,他还是不高兴。很多职场中人,深受其苦。我的经验是,遇事需要请示时先要说明:现在有一件事情,情况是这样的……然后再看上司是否想听下去。

第一种情况:上司根本就不想听,表示他知道,就不用再啰唆什么,他不讲话是给你面子。

第二种情况:上司完全没有反应,表示他都知道了,你没有必要再说下去。

第三种情况:他会看着你,很专心地听,表示他不知道,或者他已经知道,但还想听你怎么说。这时,你就接着说你跟某某研讨的结果,但是不敢决定,所以提出来请示。这样做,你的上司会非常高兴,因为你有腹案。有答案不行,因为答案不应该是你给,而是老板给的。身在职场的你一定要记住:带着腹案请示上级是向上报告的重要原则。

接下来,上司一定会问:“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

显然,没有一个人喜欢伤脑筋。你整天让上司伤脑筋,要你干什么?设身处地想想,他好不容易熬到领导的位置,现在是坐轿子的人。人坐在轿子里是要闭目养神的,如果坐在轿子里一会儿一个事儿,坐一会儿就要下来,干脆不坐好了。抬轿子的要抬得领导很安心,这才是好干部。如果抬轿子的不停地问向右拐还是向左拐,坐轿子的要不停地指挥,那领导就完全不像领导了。

如果我是领导,我不允许下属空着脑袋来向我请示。空着脑袋表示他没有尽责。他的方案怎么样,把方案给我,让我判断,可以;空着脑袋来找我,叫我伤脑筋,免谈。领导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作为下属,一定要设身处地替老板着想。遇到问题要了解现状,然后带着腹案去让老板做决定。

简明扼要,分三段讲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3分钟内把表述的要点说完,这个人就没有沟通能力。经常开会的人都知道,只要一个人的报告超过10分钟,所有人就都不想听了。说话简明扼要,这点非常重要。向上报告,一要尊重上司,二要简明扼要。

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口气说完。凡是一口气说完的人,都是惹人讨厌的人。这样的人一出现,所有人都不再说话了,因为大家怕跟他说话。

做报告时可以分三段。第一段说完,如果上司不想听了,后面就不必讲了,不必浪费时间;如果上司要继续听,就说第二段;听完第二段,如果上司还要继续听,再说第三段;说完第三段,如果上司请你留下来继续研究,表示他认为此事重大。

做干部做到让老板说“请你坐下”,这样的干部就是公司里分量最重的人;还没说完话,老板就说“去、去、去”,这是最倒霉的干部。

向上级做报告时想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拿出自己的腹案来,就要在事前进行大量的调研和组织工作。这才是好下属,才是能干的下属。

如有分歧要调整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属准备的解决方案与老板想要的方案有出入,这种情况下下属该怎么办呢?

一个有水平的领导,他心里想什么,是不会让其他人知道的。“我们想到的都很有限”这句话非常重要。有时候真正好的答案可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那一个。我们所想到的方案通常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所致。

我们常常安于现状,常常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常常把所见所闻总结起来,以为就是这样了,其实不是。因为内外环境在变,同样的问题,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如果你是下属,只要你胸有成竹,就会受到局限;如果你是上司,只要你赞成下属的想法,你也会受到局限。所以,要真正成为一个最高决策者,不那么简单。而下属的真实想法是:不是我喜欢拍马屁,而是我不喜欢逆老板的意——你同意就好了,反正是你又不是我负责,我干吗要操心?

如果我是上司,无论下属说什么,我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我会对下属说:“你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想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再找别人研究一下。”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所有人都去思考。换言之,人是宝藏,一个上司要有这样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自己的下属,你都有责任把他们的宝藏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这才是充分利用人的“资源”,才叫会用人。

从下属的角度看,如果上司没有表示赞成你的方案,你一定要再想想。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实话实说,意思就是你的智慧都用上了,只能想到这些。如此,上司就会再问别人。各种想法互相碰撞就会产生火花,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

所以,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只要有时间就不要早做决定。这是有智慧的。决定太快,后面的变数谁来负责?中国人常说“到时候再看”,就是说到时候所有变数都被自己掌握了,就能够做决定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办事要快、快、快,我却不这样看,有什么好快的,绝对不可以提倡。也许有些人会说,有些事情到时候再决定可能来不及。这里强调的是“到时”,这个“时”很重要,有时间能拖就拖,没有时间就当机立断。

注意时机

你的报告上司是否需要,是否能引起他的重视,取决于你报告的态度、叙述方式、报告的时机以及地点等因素。

上司打电话给你:“你来一下。”你过去后,却发现老板的办公室里有客人,此时你一句话也不能说,因为你不清楚这个客人是在上司的计划之内,还是在计划之外的。所以,作为下属,此时应先跟客人打声招呼,不要自我介绍(不要透漏自己的身份,因为老板还有可能叫你赶快走)。然后站在旁边,如果上司想让你说话,他自然会叫你,不必急于表现。如果上司说“你去倒杯茶来”,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什么意思?这里有人倒茶啊!听到这句话,你一定要说:“是,是,是。”然后去倒茶,倒完茶就先回去。因为这是上司在暗示你赶快离开。

很多人因此误解上司。如果下属觉得上司是糟蹋人,大老远地把自己叫来倒茶,这个下属就不懂得识大体,这种人根本就不够资格当干部。如果一个下属头脑不灵活,用他的人会很痛苦——他不会体会上司的苦衷。而中国人宁可与聪明的人吵架,也不愿意和愚蠢的人说话。

避免伤害同事,点到为止

有些下属向上司报告后坐立不安——如果上司什么时候告诉了那位同事,自己就倒霉了。口出狂言或者祸从口出,都是自找的。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又不能不报告,不报告老板会骂,报告了却对自己最不利。怎么办?

有经验的下属会这样向上司报告:“这件事情,我跟他谈的结果是他有一点意见,不过我相信他只是现在这么想,很快就会改变的。”你要替对方圆一圆场,不要出卖任何同事,这是报告的一个原则。如果你出卖他,他会报仇,不会放过你的。

如果你的同事确实不对,你又不能不报告,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要轻描淡写,点到为止。你应对上司说:“他目前虽然这么想,不过我相信他很快就会改变的,目前的想法也许有他的道理。”说到这里,还要看上司的脸色如何,上司是否支持他的想法。但是,真正会当上司的,都不会表现出来,让你摸不着头脑。

报告到好像没有报告一样,提示到好像没有提示到一样,既尽到了做下属的责任,也没有伤害同事。即使将来你的同事知道了,你也可以坦然地面对他,因为你又没说他不好,他改是他的事,不改也是他的事,你不必担心什么。

先听听助理的意见

主动向上司汇报,最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方式是先向上司的助理打个招呼:“我现在要向他报告某件事情,方便吗?”你要尊重上司的助理,听听他的意见。如果他说:“老板正在生气,现在最好不要进去。”你一定要感谢他,这样他才会给你“通风报信”。

走助理路线好处多多,他会提醒你:“你最好不要说了,这件事已经有人先说了。”那你就换一种方式报告。领导一般都会放好几条线,然后把从各方面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如果你更聪明一点儿,把事情委托给上司的助理,让他有合适的机会就帮你报告一下,他一定会想办法替你争取。

如何确定上司的助理会尽心尽力地帮你呢?先用那种无关紧要的事情拜托他,试一下。试到很灵光的时候,表示你们关系不错了,而平常你又没有得罪过他,就可以再行托付。

你越相信他,他越尽心尽力;你越怀疑他,他越给你耍花样。不过你不能马上就相信对方。我们对人、对上、对下,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不能太快相信,也不能不相信。

下属不主动去找上司是对的

很多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主动去找上司的,似乎大家都有些畏上情绪。

其实,作为下属,要做到让上司找你,而不是你总去找他。做到让上司主动找你,这是一门学问。如果一个人总去找别人,会让别人厌烦,如果对方问“你来干吗”,你会很难堪。如果你说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对方心里会想,重要事情还轮得到你吗?一个人如果做到上司非找你不可,你就有前途。天天去巴结上司,天天跟着上司走,反而没有前途。

上司越级指示后要求得双赢

如果你的上司越级指示你的下属,此时,作为中层干部,你会很难受。

中层干部乙:“有事情怎么不直接找我,找丙干什么呀?”

上司甲:“我怎么没找你?我找你了,你不在,不知道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不骂你就好了,你还说什么?”

这时候,乙肯定很被动,吃亏的也是他。

不仅如此,乙还要承受其他压力。甲直接找了丙后,回头却问乙:“那件事情怎么办呢?”如果乙反问“哪件事情”,甲会很生气:“你什么都不知道啊?你当什么主管啊?”最奇妙的就是甲直接指示丙,但回头问乙事情的进展,考验乙的领导能力——是否能掌控自己的下属,下属在做什么是否都知道。

乙是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去处理。

不抗议,不询问

发生这种事情,乙一定要想清楚:第一,这种事情无法避免,所以,不必抱怨,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第二,不要怀疑甲,因为甲不一定是恶意的。中层干部既不可抱怨领导,也不可硬压下级,和婉的态度会使双方都受益。

甲这么做,也有两种可能:甲可能是恶意的,是故意兜圈子,看看乙怎么办;也有另一种可能,甲不是故意的,他真的是找了乙,乙不在,而他又很忙,没有时间等,正好看见丙,就交代给了丙,他心里想,丙应该会告诉乙的,但是,丙不一定会向乙报告。问题还是出在乙,乙如果能做到让丙愿意向自己报告,乙就成功了。

假设乙知道这件事情后,把所有的下属叫来,说:“以后凡是老板直接交办的事情都要告诉我,否则我怎么当主管?”听到这句话,丙嘴上肯定会说“是,是,是”,但心里还是不服气,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他照样不报告。因为丙会想:“你直接去问老板好了,你干吗问我?这是表示你吃定我了,你不敢去问老板,吃柿子专拣软的捏,我更不服气,我就是不理你。”所以,用强制的手段常常没有什么作用,他们是吃软不吃硬的。

夹在中间的乙,对上、对下都很无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乙可以把下属找来说:“老板是我的上司,他可以找我,当然也可以找你们,没有错(这些话先把老板那边稳住了,不要以为我在发牢骚,假如老板对我不利的时候,他一定会派人在旁边看看我有没有发牢骚,我要防他这一手)。以后凡是老板要你们做的事情,你们去做就是了,不用告诉我,反正告不告诉我,都是要做的。”

听到上司这么说,下属们每个人心里都会张开一张网:他怎么这么说话呢?下属会有一种期待,希望上司乙给他们一些指示。

自行承接越级指示须自行负责

听了乙的话,下属们就会希望乙给一些指示。此时,乙应该这样说:“不过,我在这里说清楚,需要我负责的,一定要告诉我,否则我怎么负责?不需要我负责的,千万不要告诉我。”这样做的结果是:凡是甲直接找过的人都会告诉乙,因为他们干吗要负责呢?他们不愿意负责。

还是以丙为例,乙要和丙达成这样的共识:老板交代丙的事,丙告诉乙的,乙都替他担待。丙做得不好,乙担待;有什么不对,乙替丙弥补。如果丙没有告诉乙,其实乙也会知道——中国人是无所不知的,但是,乙会假装不知道,让丙自己去承受。有了一次教训,所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乖乖地告诉乙。

这项工作平时就要做好,以达到事先防范的效果。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了再做这件事,就是亡羊补牢了。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要让下属看清楚来找你的好处和不来找你的坏处。

此外,乙并不要求丙把甲找他办的事情统统告诉自己,因为有些是老板的机密,我们不需要知道。而且机密知道得太多,对自己非常不利。有一个笑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老板走楼梯踩到香蕉皮滑下来,如果你看到了,你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将来所有人看他笑,他就会想,就是这小子讲出去的。碰到这种情况,你要假装看不到,假装不知道。所以,我们不必要求下属告诉自己,老板找他干什么,需要时下属会告诉你的。

教训与宽容并举

如果丙一开始没有向乙报告,但是后来他自己无法处理,又来找乙。乙该怎么办?我的答案是:乙装作不知道,不要理会丙,还要对他说“如果你早让我知道,一定不会这样的”。要让丙难受,让他受尽折磨。

有人会问,丙来找乙,表示他已经“投降”了,乙为什么还要这样呢?一个人到了有难的时候才去求救,没有人会理他,我们应该平时多烧香,而不是临时才抱佛脚。可是丙在受了很多折磨后来找乙,乙还是不帮他,大家会不会觉得乙记仇、小肚鸡肠呢?我认为,这是善门难开。有些人会经不住丙的请求,帮助丙,这种人叫作滥好人。滥好人是最吃亏的。

如果乙要真的不管,对其他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传达了什么信息呢?对丙来说表示一种教训。如果大家都赞成乙的做法,那就表示丙平常做人太差;如果大家觉得乙这样做对丙太残酷,他们会私底下来劝乙。

我国古代的将军打了败仗回来,主帅会下令将其斩首。可是,谁能保证一定打胜仗呢?此时,能不能保住性命,就看其他部将怎么做了。如果其他部将都认为该斩,没人为其求情,他就被斩了;如果其他部将纷纷跪下为其求情,主帅会再考虑:“好,这次看在大家的面子上,留你一条狗命。”他这样做是要留有余地。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不能马虎,都要有意义。乙不理丙,是要看看大家的反应。如果大家都在旁边看笑话,就说明丙平常对人不怎么样,今天自食其果,应该好好反省。如果所有的人都帮他说话,“哎呀,他本来是想向你报告的,因为你那时候实在太忙,所以他才疏忽的,其实我们也有责任,因为我们也知道,应该跟你报告的”,“是啊,我不知道他没有跟你报告,要不我就跟你报告了”,听到这些,乙就会说:“好,既然大家都帮你,这一次我就帮你,不过,下不为例。”

该教训的时候不能手软,该宽容的时候不能吝啬。这是一个很难掌握的度:心一软,你以后就没有办法带人;太硬了,也不行。我们需要先柔后刚。做到不要让别人翻脸,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