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1665300000020

第20章 精神旗帜,明媚飘扬(17)

(3)极端的个人主义将走向无序和混乱,生态系统的紊乱将影响每一个个体。乱极则治,事物在顶点状态向平衡点快速回溯是天道。我们做事情要顺应趋势和潮流,逆天不成事。

能够坚持理想的成年人是极少数。理想使他们坚强、弘毅、百折不挠,成为英雄。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人员只有三万,衣不蔽体,连皮带都吃掉了,更不用说枪支弹药的捉襟见肘。但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写下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样的诗句。所以,毛泽东拥有的是浪漫的理想,是不顾一切,要把小农的中国变成像苏联那样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在这样的理想感召之下,就会有精兵强将,就会聚拢全中国最出色的人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同样,按照矛盾论,我们不能抛弃现实主义,否则就是理想主义的疯子。在商业社会,要清楚理解对方的现实主义价值观所衍生的考虑、对策、思辨、判断、标准和方案。看看王总和浩然吧。他们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已臻境界,他们的理想主义情怀并不妨碍他们在商业社会里嬉笑怒骂、纵意游走。我们能见到好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曾经是诗人和艺术家,中国启蒙运动年代成就了商界一大批企业家。我相信这两者并不对立,相反,有大成就的人往往是理想的现实主义者。秉持理想情怀,千万不能以己度人甚至以己求人,那就会犯上宋襄公的幼稚病。从万科出来的人如果对社会无所适从,那也不行。理想主义者不是傻子,相反,理想主义者要追求更高层面的成功。

同时,要注意,“祭神如神在”。提倡理想主义必须相信理想主义。如果用理想作为幌子,诱使个体为集体作出牺牲,是对理想主义最大的亵渎。柳传志讲过一个故事:“在辽沈战役中,班主任所在的部队总觉得自己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个团,有一次到黄永胜的纵队里去配合作战。黄永胜跟该团团长约定好占领某制高点的时间,到达目标时,全军发动总攻。但在真打起来时,该团却怎么也拿不下来,眼看时间快到了,再不行的话就要影响总攻了。黄永胜大怒,当场就把团长给撤了,换上了自己的精锐部队,结果快速拿下了这个制高点。他的那些战士根本不怕死,一个个往上冲,部队这种冲的劲头不得了,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在这个故事里,解放军的军官一定在最前线。如果士兵在用力,你就必须用心、用命来拼。能做到这一点的组织,就能创造奇迹。

什么是钢七连,钢七连就是这样的集体。这就是我理解的钢七连。

和君人某丙:周末又看了一遍《士兵突击》,一个人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有些东西再次触动了我心深处,让我更为确信货币作为价值传递的符号,本身并无意义。如果一个人已经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那么用任何货币标示的财富来计算都是苍白可笑的。生命中还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远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能触及的范畴之外。能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扛起伙伴往前走这种选择的必然,就能理解所谓“永远承受苦难”之必然,就能理解“多一尺”并无意义但是需要继续前进之必然。人是群居动物,逃不开写在基因里的这个结。但是到底怎样才群居,是物理的零距离还是心灵相惜?怎样才算是心灵相惜?总有那么一些集体,比如咱们国家的那些“没文化”的兵,每个月没多少补助,但他们比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富足得多,幸福得多,比那些住在豪宅里面、妻妾成群、保镖四处的“富裕”的却在心灵上无比凄凉、孤寂的人,要幸福得多。更可悲的是,大多数这样“富裕”着的人,其实还不自知这一点。因为他们就像从来没有品尝过珍肴的乞丐,很难想象出超过冷馒头的味道。而钢七连士兵,不但没有这样的孤独,而且体会到了这样的幸福。更夸张的是,他们有这样一个会为他们付出,也值得他们付出的群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如果我们不是朋友,还能是什么呢?”抛开所有的壮志豪言不说出来,看看“不抛弃,不放弃”是怎样深深地刻在灵魂里,甚至根本不必用这句话来鼓舞勇气:人一辈子不长,找到值得共赴的人十足幸运,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找不到,又何必在意竞赛本身的成败得失,更何况一两次的成败得失?我们有幸在前辈的指点下早早超过了生存和温饱的基本需求,有幸看到了精神成就的巨大幸福,那么又何必要重走“先肚皮,后神灵”的历程呢?

“如果我们不是朋友,还能是什么呢?”这才是许三多平淡朴素的真理,他真的很笨,能懂的太少。所以只能选择这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的真理,拿着不放。他很幸运找到了钢七连,我也希望多少年后,在我老到可以评论的时候,我会说我很幸运找到的是你们。我看到了老马在离开的时候哇哇地哭,史今在连长臂弯里哇哇地哭,我看到了白铁军在告别的会上哇哇地哭,我看到伍六一在担架上挥手之后哇哇地哭。凡尘往事涌上心头,我能最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心。我在屏幕这边哇哇地哭。哭完了,我似乎找到了因平淡而绝望的生活以致丢失已久的东西:人为什么要对另一个人好?因为他值得!没了。

一个人总有认错“重来一次”的机会,但是形式永远都不会是“我原谅你了,再给你一次机会”。做错事,转身走开,勇敢地承受结果和惩罚,自己再给自己重来一次的勇气。我从成才离开老A和许三多告别的时候开始不那么讨厌这个人了,从篇章的最后一页,袁朗极尽侮辱之能,成才依然平淡自如地说:“我愿意”之后,我开始有些敬佩成才。聪明有天分终究是好的,而坚忍、信赖、宠辱不惊和全心期许却因为聪明人从小就有太多选择和“优势”而不易获得。生活永远艰苦艰难,聪明人也会找到一个聪明也不够用的地方。所以,其实人人一样,终于要在艰苦艰难中成长,虽然也许具体成长的地方不同,或者时间不同。大概也只有袁朗能够收服成才,成才的回归,让我心情无比释然,重新充满没有瑕疵的希望。

“如果我们不是朋友,我们还能是什么呢?”平淡才可久长,让我们永远记得伍六一拉响了“弃权弹”时候的微笑吧!如果是战场上,他打响“光荣弹”的时候也会这样微笑的,而且我赌,这时候,他脑海里一定不是什么豪言壮志,一定只有“三多快跑”和“我的朋友”。就这么简单,因为一切已经融入血液、融入灵魂,不必多言。只留下一个泪眼婆娑的我,在屏幕这端,回忆起满腹心事,遥记27个已经逝去的人,遥记老医生跟我说的话:“要做个好人,你活下去可真不容易。”

“如果我们不是朋友,还能是什么呢?”

【职场生涯与生活态度】

文 / 惠普(中国)前总裁孙振耀

编者语

我逐字逐句地读完了这篇文章,而且还闭目静思了五分钟,除了对作者产生敬意外,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智慧又多开朗了一重。我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做事业是一种心境,这篇文章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心境,对我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很有启发意义。

第二,文章作者对工作和生活能够持有如此这般的态度,注定了他能够晋身世界500强的高管职位,而且业绩骄人,职业声誉卓著。看来还是那句话:态度决定命运!我们和君人,如果想获得卓越的职业声誉,首先还是要从端正工作和生活态度上着手。

第三,文章基本上是谈职业生涯的,全是大白话、家常语。我在想,和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师们哪天能够这样地与上至大老板下至小职员对话职业生涯了,和君咨询师或许就开始有“味道”了。有了这种“味道”的咨询师,何愁没有生意呢?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000~6000元/月的工资,某些特别的技术人才可能可以到8000元/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000~10000元/月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两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你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头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像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出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快乐或不快乐的根源在哪儿?你工作快乐吗?你的工作好吗?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吗?你每天开心吗?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吗?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吗?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作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