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1665300000044

第44章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21)

30岁后就想自己着手缔造一个企业,大小不是关键,但是员工要受到尊重,客户要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照。自己没有什么专业特长,思虑再三,认为餐饮和教育是适合的选择。教育因有诸多限制,在政府办理执照费时费力,所以先做餐饮。为此在餐厅里干过10个月,快成为专业厨师了,但是辗转数年,却没有什么进展。如果仅仅是让自己和家人富足,不必犯难,但是要成为中国餐饮文化的典范,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个人能力和资金捉襟见肘。在与和君的接触中感受到了对事业的执着,这是申请在和君求学的第三个理由。

来和君的这段时间,在和君的老师和同志们身上体会到一种久违的热情——对求知、对理想、对可以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的热情。企业管理、投资等商业活动需要科学作为支撑,科学就需要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学习。很多企业的负责人,以为靠经验、关系、机会、权谋就能使企业基业长青,就是对这种科学性没有认识,表现出的就是对管理科学的不尊重。而和君老师和同志把研究和学习管理科学当作一门事业,并对这项事业充满热情。热情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我自己上学时没有学习多少管理知识,工作后对管理的学习不系统,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抱佛脚的,知识结构凌乱,没有深度,没有高度。在和君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打好管理知识的根基。这是申请进入和君的第四个理由。

人是需要理想的,但是很长时间谈论理想会被嘲笑,会被视为异类。你的价值只在于你的业绩、你的薪水、你的衣着车房。而在和君,人是可以有理想的。

人在关怀别人中成长,在接受关怀中感动,友谊使生命变得丰满。我会为我与和君同志缔结的友谊而感到充实。

中国巨大的社会变革使得年龄相差几年的人,意识和行为就有很大距离,“代沟”在年轻人中就已存在,而活跃的、有穿透力的思想能够跨越时间的鸿沟,去理解另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我会在与和君同志的交流中,让思想超越时间和阅历的限制,更加自由。这些也是申请加入和君的又一理由。

现在回忆自己读过的书,有三本曾经像电流一样击中过我。

一本是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大约十六七岁时读到,它使我知道原来人可以这样生活,这使我很长时间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从言行上要求自己,希望能承担天下的兴亡。

另一本是上大学时读的《顾准文集》,它使我明白,即使在人生最暗无天日的时候,在社会再混乱的时候,真理以及探寻真理的人都会充满力量。而社会以及曾经的朋友对你的漠视和抛弃不足以让胸怀真理的人低头。这个在临死时还确信吴敬琏先生所说——“中国的神武景气一定会来到,你要守时待机”的人使我明白:思考、学习、信念可以穿透历史的阴霾。而那时,文革毫无要结束的迹象。而吴先生坚持顾准开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继续前行,直到1992年这个理论进入中共中央的报告,这时离顾准逝世已经18年过去了,离他被排除出领导层已经有40年。这就是说理想需要坚持。

还有一本忘了名字了,是红色封皮的译本,大概1996年读到,它让我决定:选择成为一名企业家。它讲的是哈佛商学院二战结束后录取的前三届的学生的故事,他们大多刚从战场上归来,两年中他们在极大的压力下学习,在最困惑的时候院长告诉他们:你们中成绩最好的几个将来会留在教育体系里培养下一代管理者;成绩在中游的人,你们将来会进入那些大公司成为职业管理层;成绩较差的同学,你们不必担心,你们会独立开办自己的企业,开辟新的商业领域。事实证明了这个判断。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后来成为美国500强的CEO。其中有一名好像叫墨菲。

我希望在与和君老师、同志的共同学习中再一次体验生命的升华,体验阅读时被电流击中的感觉,体验交流时的醍醐灌顶,确定自己后半生的事业方向,甚至还有事业和人生的伙伴。

二、我在和君商学院一年的学习与成长计划

在和君一年,希望在三个方面有所进步。

首先,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每天11点半睡觉,6点起床,午间小憩,保证一天有充足的精力来工作、学习。

其次,每日锻炼身体,保证身体健康。把荒疏已久的拳术再练习起来,每日提起精气神来生活,心境平静、乐观,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

最后,在一年的时间里打牢管理基础知识,照书单的内容阅读书籍。响应有一个执业资格、精通一门专业的号召,在明年考律师证,比较学习法律对于社会的管理作用与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尤其深入研究董事会的运作、公司治理、组织结构设计等问题。

我报的专业是战略,而我们班是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组织与流程见长。这没有什么,管理是相通的,它不仅强调专业性还强调系统性。战略没有组织的匹配,将一无所成;组织没有合适的运行流程,将效率低下;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组织中合适的位置上,或者说不能为合适的位置找到合适的人,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就会受怀疑。在组织与流程方面有所专长,是我调整后的专业选择。

三、我打算为和君同学、为班集体建设做些什么

首先我将成为一个倾听者,在同志们需要一吐胸中块垒的时候,我想我可以分担。和君的大多同志在一年中面临择业的问题,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角色和心态的变化,期间压力较大,我可以以自己的求职、工作的教训、经验与同学交流,提出建议。

其次,我可以组织班级同学练习武术。中国教育中武术教育荒废已久,有种种原因。归纳起来是两点:一是社会以为学武者粗鄙,读书人高贵,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政治上的压力。观近代史上的世界强国,无不把武术教育列入国民教育的重点。二战后美国取消了日本的所有正式武术教育、组织。但是一有机会,它们就又被重新建立起来,柔道、剑道、合气道成为日本文化传承的标志。上至首相、大臣都直接参加剑道升段比赛。

历史上,在宋之前,中国的读书人几乎都文武兼备,文则倚马千言,武则披坚执锐。任用官员文武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界限。孔子的门生也是文武间习,各有侧重而已,礼乐射御书数,两项都与军事相关。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皆以文人而入武备。曹操、司马懿皆是文可开宗立派、武可统帅三军。李白、骆宾王都可参谋军事。唐末经历了五代十国,军事集团频繁依靠武装力量政变倾轧,被部下拥立上皇位的赵匡胤开始用重文轻武的科举制度提高文人地位,压制军事首领,以图帝位永存。观宋一朝,从未发生过武将造反的事,但是整个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唐诗中的慷慨激昂、汪洋恣肆、边塞大漠被宋词中的流水落花、哀愁悲切替代。从此,柔弱成为中国文人的群体写照,并在此后的历史中,再未改变。而仅有的《大江东去》《满江红》仿佛晚霞般,成为中国男子血性未灭的宣言,每至国难当头才会被记起。元、清两朝,整体压制汉人习武,国家意识引导知识分子以文事服务权力,文人愈加卑微,而习武的统治者的骄横野蛮更助长了习武者蔽的认识,以致民间有穷习文、富习武的传言。只在明朝,内忧外患中成长起一批文武兼备之才,并对武术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总结。王阳明、戚继光、孙承宗、颜习斋、袁崇焕、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无不如此。

我和君同志皆有改造自我从而领导企业的志向,书本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然而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要性绝不在读书之下。各班班名多有军旅意味,但是实际上有多少同学对格斗、战斗、战争有认识呢?大都停留在电视、电影里的情境,用浪漫的眼光考虑军事,而战争实际上冷静而残酷,肉体、精神、意志没有被痛击过的人难以理解。进行武术学习就是对战争学习的捷径,对于理解企业竞争会产生本能的思考。

人们常常惊叹日本、德国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而从来没有考虑过:战争结束后数百万训练有素的军人去哪里了?数万名各级将领去哪里了?庞大的战时军事工业体系去哪里了?其实答案是明显的:都转移到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体系里、全球市场的开拓中、新兴企业的管理中。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发挥了他们在战争中学会的自律、互助、谋略和技术,成就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中国的武术很早就发展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的程度,包括生死、胜败、攻守、进退、刚柔、内外、方圆、敌我、众寡、呼吸、气力、练养、心意等对立统一命题的考虑。这些无一不是现代企业家、投资家所需要的素质。

我愿意组织想学习武术的同学,寻师、勤练、切磋,使我和君同志文可领导企业、逐鹿商场;武可保家卫国、捍卫正义。

我所在的四班崇尚静水深流、沉潜内修。内心的强大与外表的柔和并无矛盾,刚柔相济的身体会有韧劲,刚柔相济的思想是知行合一的基础。需要刚时有力量来支撑,需要柔时有信念指引。

成大事者必起于细。从自己开始做起,从本班开始组织起,从和君倡导起。使和君同志能崇文尚武,皆为文武兼备之才,则中国之大幸。

【创业赞——为了心中的梦想】

(和君商学院第三届学员,创业者)

创业,自从商业形态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以来,就成为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不管是经济的高峰还是低谷,人们都没有停止创业的步伐,而这也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冲击事业顶峰的激情成为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动力。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不管是战争时的存亡之乱,还是和平时期的兴衰之乱,其中都蕴涵着巨大的、极多的发展机遇。身处动荡时期的人,是苦难但又是极度幸福的,因为在那里,每个人都将拥有重构某种秩序或局面的战略机会;因为,在那里,每个人的才能将会拥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发挥环境。

如果动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都恰逢动荡时期,不管是存亡之乱,还是兴衰之乱,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许,动荡是平凡者的地狱,却也是奋斗者的天堂。任何事物到底以何种姿态展现于我们面前,不完全取决于它的表象,还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当今社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各种文明的交锋与重生、多样经济体制的冲撞与融合等等的“和平式动荡”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基调。

我们生逢在这样一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转型时期,应该感到庆幸,更应该感到肩负的重要责任。在任何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甚至于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关键的时期生逢其时。在这样一个各行各业的基础规则都面临着被“革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让生命因为忘我的努力而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主导人民去创建一个国家,但是每一个人都可能有机会去创办一家企业,一家可以打上个体或群体风格的外化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成员,可以被认为是人的个体意志或者群体意志的外化。当这种意志的外化具备了自适应、自调整、自革新的能力后,便有了永续发展的可能。

像那些屹立于企业之林的卓越跨国企业,在经历了一次次外在冲击和内部危机后依然能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关键就在于他们在坚定的价值观指引下,不断地进行着自适应、自调整、自革新的过程,从而在不同的经济竞争形态下,能够展现出全新的魅力。郭士纳领导IBM突围的过程,就是一个最佳的例证。

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做出的“世界是平的”的结论,预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和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客观条件,决定结果的只在于我们自己奔跑的意识和能力。

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都应该深入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并结合这两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之路。在这样一个时代,只有自己才有可能阻止自己发展的步伐。我们要相信,只要坚定、正确地去追求,任何梦想都有可能在创业的旅程中变成现实。

创办一家可以持续经营的企业,是我一生的唯一梦想。也许,是这一持久坚定的目标带给我了解和君商学院的机会。

源于《创业家》杂志的机缘,让我得以进入和君三届商学院。在这里,我希望能够结识一个为梦想而进行忘我努力的群体,希望能够得到诸多睿智大师的点拨,以期稳健而快速地前行;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学习和掌握现代商业的战略思维,并能够无所障碍地穿行于理论和实践之间。

创业是什么?在我看来,创业是实现个体心中梦想的一种最佳选择,创业是彰显个体能力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创业还是在和平时期承担社会责任的直接方法。

创业是一次美妙的自助旅行,而且,如果做得好的话,还可以在自己不能走下去的时候,让别人延续未来的旅程。旅行的过程中,创业者只能自己决定未来的方向以及下一步的目标,没有任何人会帮你作出决定。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且只能获取源于内心的自我激励。创业者不要寄希望于像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那样工作,因为不可能有人从上而下地赋予你神圣的权力。创业者,只能依靠自己,而这也正是创业领导者和企业管理者的最大区别。

创业是自我调整和企业调整(团队调整)的长期博弈。创业,不管有什么样的团队,都必须要有创业的主导者。在企业创立、发展的过程中,意志与现实、理念与认识的一次次碰撞,都是企业主导者的自我调整和企业调整的博弈。不管新的平衡在何时以及如何形成,唯有在同一愿景驱使下形成的结果,才能保证企业高速、平稳地发展,也唯有主导者的战略眼光始终与企业发展实际趋势保持了一致性,群体的合作也才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并外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如果博弈的结果持续混乱,那将把企业带入致命的火坑。

创业还是实现商业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融合。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总量的提升以及社会观念的更迭,企业的显性目标正在从创造更多商业利润向承担社会责任转移。

企业在体现个人价值、组织价值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所应彰显的社会价值。创业者在考虑商业利润的同时,不应忘记社会责任。这不是一种束缚,而是给了我们考虑问题的更广阔思路,有利于双赢、共赢等观念的树立,预示着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广阔的心态去看待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方式和方法。也许转换了思路后,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全可以达到“利人利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