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没有普京,就没有梅德韦杰夫。普京是梅德韦杰夫的恩人。从个人关系上来讲,梅德韦杰夫没有任何理由与普京对抗。
在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后,他小心地站在普京的光环下,不敢过于张扬。
但是,次贷危机后,俄罗斯经济面临的巨大冲击,梅德韦杰夫意识到,他与普京在很多方面的思路并不一样,这种分歧因为个性的冲突而变得日趋激烈。梅德韦杰夫认识到,他要想有所作为,让俄罗斯走得更快,必须从普京的光环下走出来,走出另一个强者形象。
次贷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使得不少人开始质疑普京此前的一些政策,这给了梅德韦杰夫走出自我风格,重塑自己形象的机会。
2009年9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会见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成员时说:“腐败官员掌控着俄罗斯,他们在俄罗斯拥有真正权力。”他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正努力用有别于普京的方式领导俄罗斯。此前,由于次贷危机,支持率受到威胁的普京总理已经多次“发飙”,如为皮卡廖沃工人讨薪、公开斥责前首富杰里帕斯卡、查封了“嚣张的大佬”阿塞拜疆商人伊兹马伊洛夫名下的莫斯科切尔基佐夫市场、视察超市时对商品涨价表达不满等。但是,这些举动在崇尚“法治”的梅德韦杰夫看来,都是对自由市场的人治式干预,而早在2008年普京一句对俄钢铁巨头梅切尔的批评,导致该公司市值缩水60亿美元后,梅氏就曾婉劝普京“不要让我们的企业家晚上睡不好觉了”。
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强调法律的力量——尽管二者同是法律系毕业,但在执政风格上,截然不同。
冲突
当梅德韦杰夫开始努力走出普京的光环时,他与普京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而在这种博弈中,梅德韦杰夫的攻击性更强——普京的心血花在了俄罗斯的振兴方面。当我从2001年起,开始对他进行特别关注和研究时,我发现自己常常忍不住被他感动!这是一种对民族的非常纯粹的情感,而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缺少的吗?
梅普从伙伴到对手,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
但是,我不会因为这种感情问题影响自己的判断。
梅德韦杰夫比普京,更适合领导俄罗斯走向强盛。梅德韦杰夫具有跟西方近似的价值观和行事风格,他更倾向于融入西方而不是与之对抗。因此,每当普京对西方尤其美国的一些做法表示批评,梅德韦杰夫总会发出另一种声音。
普京对西方尤其美国的反感是发自骨子里的——这是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充分的体现。比如,在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纪念日上,普京说:“我们的威胁并未减退,相反,它们正在慢慢转变,披上一层面纱——新形成的威胁是要在世界上建立一个与纳粹德国无异的,草菅人命、刚愎自用、集权独裁的政权。”
普京直接将美国与纳粹德国相比较,如此严厉的口吻令整个西方大吃一惊。
这种民族主义情结,使得西方对普京又怕又恨又担忧。
出兵!
实际上,如果没有普京的强硬——并非一味的强硬,而是充满智慧的强硬,俄罗斯的安全问题恐怕早已裸露出来。在这一点上,梅德韦杰夫也深深地知道,他与普京其实并无冲突,事实上,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上,梅德韦杰夫表现得同样强硬。但在对全局局势的把握和现实问题的认识上,普京显然更有经验。
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与俄军发生激战,俄罗斯立即调兵增援。当天,梅德韦杰夫说:“根据宪法和联邦法律,作为俄罗斯联邦总统,我有责任捍卫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身处何地。”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并派边防军驻守两地区与格内地的边界。梅德韦杰夫称:“我们不惧怕任何事情,包括面对一场新的冷战,不过,我们并不想出现这样的局面,在目前的形势下,一切取决于我们同伴的立场。”
俄罗斯为什么如此强硬?
因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实在太重要了!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顾问、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中指出:“如果没有乌克兰,即使得到了所有其他苏联共和国,俄罗斯也不是一个大国。而如果有了前者,即使失去后者,俄罗斯也是一个大国。”可见,乌克兰对俄罗斯是何等重要。而最能化解这种威胁的则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州南奥塞梯和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
为什么?
控制了阿布哈兹也就意味着控制了黑海东部。在乌克兰不断要求俄在租期期满撤走黑海舰队的情况下,苏呼米和奥恰姆奇拉港已成为俄黑海舰队易址的首选。那里还有全球顶级的两端都可起降的飞机跑道。M-27号军用高速公路和穿过阿布哈兹领土的铁路则是俄向其驻外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军队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补给线。控制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不仅可以打乱美挤压俄能源战略部署,还可扩大俄反制西方挤压的战略纵深。
而且,这里的因古里河水利发电站供应着格鲁吉亚近1/3地区和整个阿布哈兹所需电力。可以说,控制了该水电站,也就等于掌控了格鲁吉亚近一半的经济命脉,其战略价值难以估量。如今,俄不惜代价占据高加索门户——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后,格鲁吉亚的战略价值已大打折扣,即使被美“破例”强行拉进北约,其对俄的威胁已大为减弱。
事后,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敢提出来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可见,强硬有时候是最简单但最有效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一直在要求俄罗斯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撤军,其用意再清楚不过了。
梅普裂痕
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的根本分歧在于,普京领导俄罗斯走向全面复苏,乃是基于个人不可复制的威望和权柄,其我行我素的风格中,带有很多人治色彩。
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大忌。
只有当一个国家建立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哪怕是一个庸才有一天突然交了狗屎运坐在了总统位置上,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还能健康运转。
因此,普京虽然铁腕反腐败,但他的个人色彩凌驾于法律之上,意味着公平的缺失。
我在2004年曾分析过这个问题。比如,在普京全力打压霍多尔科夫斯基,并以反腐之名将其关押时,当时在俄罗斯老百姓意见最大、议论最多的富翁并非霍多尔科夫斯基,而是俄罗斯女首富、《福布斯》俄罗斯百富榜上的唯一女性巴图林娜,由于她是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的妻子,这种背景本身就注定她的发家会遭到人们的质疑。巴图林娜以21万美元的贷款开始创业,但开局不利,很快陷入困境,但在卢日科夫于1992年6月成为莫斯科市市长以后,巴图林娜公司的业务却如日中天,13年挣了11亿美元。2004年2月,莫斯科德兰士瓦水上乐园的玻璃屋顶发生坍塌,造成28人死亡,100多人重伤,成为近年来俄罗斯发生的特大恶性事件之一,巴图林娜的杰科公司是当时的水上乐园承建公司之一,很多人怀疑该公司偷工减料,随即引发多家俄罗斯媒体开始调查杰科公司的其他建筑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巴图林娜在俄罗斯人当中的口碑可想而知,但由于卢日科夫是普京的铁杆支持者,这个特大事故最终也不了了之。假如人们将俄政府对于霍氏的冷酷与对巴图林娜的宽容对比起来,很容易得出对于普京不利的结论。透过霍氏和巴图林娜的不同命运,人们不难得出俄罗斯经济政策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环境不佳等结论。
而梅德韦杰夫主张强化法律的权威和制度建设,而不是通过个人色彩浓郁的权力干预去惩治腐败。
当梅德韦杰夫认识到他与普京的分歧无法修补时,便采取了彻底走出自我的策略。
2009年2月,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卢布贬值等现象都让克里姆林宫官员感到不安。梅德韦杰夫开始变得很自信,并敢于批评政府经济救助计划效果不理想。经济危机给梅德韦杰夫带来了机会,他可以公开向普京提出挑战了。
一开始,梅德韦杰夫模仿普京的做法,树立强势领导人的形象。
比如,普京喜欢驾驶飞机。1999年10月,时任总理的普京驾驶苏-25UB强击机飞行了10分钟;2000年,当选总统的普京亲自驾驶苏-27UB战斗机飞临车臣战区格罗兹尼视察;2005年,连任总统的普京又驾驶图-106远程战略轰炸机飞行5小时,全程体验多科目演习;2010年8月10日,普京亲自驾驶俄产水陆两用飞机在梁赞州参加森林灭火,并扑灭了两处着火点。
梅德韦杰夫比葫芦画瓢,2009年3月28日,梅德韦杰夫在视察俄空军基地时,亲自驾驶最新式的苏—34战斗轰炸机飞行半小时。第二天,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发表了不同寻常的直接言论,称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是他,而非前总统、现任政府总理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