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撤离伊拉克以后,不断亮出新武器的伊朗给海湾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安全压力,而这对美国武器的出口是再有利不过的了。在此前的演讲中,我多次提及,只要美国宣布从伊拉克撤军,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订单马上就会奉上。
果然,美军前脚走,武器订单后脚就到。
据报道,海湾阿拉伯国家已启动了和平时期以来规模最大的军备重整活动之一,它们向美国订购了价值约1230亿美元的军火,以寻求对抗伊朗的军力。其中,沙特阿拉伯订购的逾670亿美元的美国军火,是此次军备扩充中规模最大的单笔交易。预计该交易的第一期价值约300亿美元。中东国家担心,如果以色列或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可能招致伊朗对它们的报复,或破坏经由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一位沙特国防分析师表示:“沙特的目的是向伊朗人传递一个信息,即我们拥有压倒它们的全面空中优势。”除沙特阿拉伯之外,美国在海湾的其他盟国也订购了军火,例如阿联酋已经签署了购买价值350亿~400亿美元军事装备的合同。
美军拳头回撤,换得大笔订单,这对于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是意料之中的大喜事。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中东地区局势恶化,会引发这些富裕的产油大国的资金流向美国——如果流向实体经济,给美国带去发展亟需的资金;如果流向虚拟经济,则很容易被华尔街的精英们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给“没收”。
当然,这种恶化并非战争或战争威胁,内乱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无从知道,突尼斯、埃及等国的内乱,为西方国家送去了多少财富,但透过一些细节,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比如,穆巴拉克转移走的财富,可能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海湾国家往往要求外国投资者在投资时为本地企业至少保留51%的股权,但是这一数字在埃及却只有20%。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的优惠,因为省下来的钱不可避免地要被用来打理有背景的合作伙伴。
在此前根据英国《卫报》披露,穆巴拉克家族财产价值约为400亿~700亿美元;美国政府的估计则保守得多,认为穆巴拉克的财产总值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据法新社报道,有西方情报人士称,在此次埃及的18天动荡中,穆巴拉克利用这18天转移了他巨大的家族财富。
中东动荡意味着,这一带的大富豪们,很可能携带巨额财富移民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这对西方国家而言,何尝不是捡了一个大馅饼呢?不仅如此,当这些能够影响政坛走向的富豪,将财产转移到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自身的利益与美国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对美国而言,恐怕是更大的一个收获。
何日君再来
重新回到前面的问题。
对美军而言,撤离了还可以再来。环伊拉克周围还有很多美军的军事基地,重回伊拉克并不难。事实上,连伊拉克军方也不希望美军就此撤离。伊拉克军方将领中,不断有人明确表示希望美军能够延缓完全撤离的时间,其陆军司令表示“美军必须停留到伊拉克军队2020年完全准备好才能离开”。美军驻伊司令奥迪尔诺也声称如果伊拉克人要求美军延长驻留,美军将考虑这一要求。
美军再来,不过是半推半就的事情。对美国而言,未来应饱受内乱、暴力袭击之苦的伊拉克新政府之邀“王者归来”,面对的仇恨要小得多——这自然也有利于未来对伊朗的打击。
除此,还必须强调一点,未来对伊朗的袭击,即使从石油供应角度来看,对美国而言也并非完全是弊端。要知道,短期而言,油价的上涨对于美国而言,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奥巴马上任后,不遗余力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更有高价推广的条件。二是美国潜在的石油大国地位也会凸显出来。而且,美国可以动用庞大的石油储备,来部分化解油价上涨的压力。
当然,如果美国在新能源发现有更大的进展,能够减轻对传统石油的依赖,油价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它都能做到更得心应手。到那时,美国的棋局将完全改变!
新能源与潜在的石油大国。
先着与后手
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感慨,一步棋,早走一步与晚走一步,可谓是天壤之别。体现在国家利益上,更是如此。
2010年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些内容,规划期为2011~2020年,目前正准备上报国务院,累计增加投资将达5万亿元。”
在庞大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接近两年时间后,中国把目光瞄向了新能源。中国终于回到了一个起点上,而美国从这个起点出发,已经走了十多年。
这十多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国的新能源投资与美国的新能源技术实现了对接!而中国回到当初美国那个起点的时候,美国人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正需要与市场对接。中国为美国的新能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这,当然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
截至2011年1月18日,中美两国已签署各类商业和投资协议总额逾230亿美元,其中,仅清洁能源领域的签约就超过200亿美元。
在新能源领域的坚守,使得美国成为大赢家。如果中国早走一步,如果中国也始终如一地坚守,那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局。
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历次经济危机的历史来看,人类要渡过危机,有一个前提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1929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力。很多人认为,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帮助美国渡过了危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国仍有高达14%的人口需要政府救济。真正帮助美国走出危机泥潭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给美国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大战给美国军火向世界倾销提供了天赐良机,工业开工率骤然增加,就业岗位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美元也逐渐变成世界通用的贸易结算货币。
这就是经济增长点的魅力所在。
如果研究美国经济,会发现,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美国人其实是非常传统的,他们非常尊重基本的经济学规律,绝不蛮干。当然,这种决策机制是其制度的优越性决定的,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其决策总是能够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也基本上都循规蹈矩,不至于太出格。
奥巴马上台后,面对着房地产和金融衍生品领域双重泡沫破灭后的烂摊子,由于恐惧金融领域的泡沫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采取了向世界转嫁危机的策略,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救助,尽可能控制住危机的蔓延。
押宝新能源
而后,奥巴马把宝重点押在了新能源研发上,把新能源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美国的拯救经济计划,仅仅停留在救助金融机构,民生投资等方面,就形成一个重要短板,毕竟,那些都是以消耗现有财富和资源为前提的,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是找一个财富源。这使得美国的经济复苏显得更稳健更健康。我此前多次撰文强调,美国经济将在2010年11月后走向复苏,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
奥巴马深知,全球为了拯救危机疯狂注入的流动性,必然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传统能源必然水涨船高,为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带来天赐良机。
也就是说,谁先占据新能源研究领域的技术制高点,谁就能在资源为王时代争取更大主动,谁就能在资源日渐枯竭的明天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且,大力发展新能源,为美元找到了一个新的锚,更有利于维护美元在次贷危机中受损的老大地位。与美国对比一下就会知道,2008年年底,中国把宝押在了房地产上,是何等的不同了。
奥巴马把目标锁定在了新能源研究方面。
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计划
新能源投入并非始于奥巴马,而是始于克林顿。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发布一项执行命令,呼吁加强对干净能源技术——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帮助美国应付经济方面面临的各种挑战,确保国家的安全,维持国家的繁荣和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规定,到2010年时美国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的使用将增加到3倍。最终目标是利用干净的再生生物质能来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燃料。克林顿在这项执行命令中要求建立一个委员会来协调美国联邦政府在研究和开发生物质能方面的努力。
在小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对新能源的重视更进一步。
2005年8月,布什总统签署了《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其中规定,从2005年起,美国开始实施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居民或企业法人在住宅和商用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系统发电所获收益享受投资税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