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16687600000071

第71章 日本教训(2)

如果弄清了债务主线在未来趋势中的作用,就等于借助了一双洞悉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的慧眼。因为债务危机,任何博弈的底线都在下移。这就是债务危机的特点。当人们还不太关注它,或者,还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时,它实际上已经在主导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美国债务的快速累积和中国债务的跃升,正在使大博弈的时间逐渐迫近。

中国的通胀根源在于货币的超发和内生,这是源头,如果不控制畸高的房价,不有效控制房地产等泡沫,通胀是不可能控制住的。就目前而言,货币政策像一个治疗小伤口的创可贴,而它面对的却是一个大伤口。

一旦中国大量企业不堪人民币升值压力或外部需求下降压力而倒闭,美元就会突然升值。到时候,此轮周期内的“资源为王”的趋势就彻底终结,因为,只有资源跌至谷底,外资才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展开大收购!等收购完成,新一轮更强的“资源为王”的大牛市拉开,但已经和中国没有关系。

如果把2008年以来,从冰岛开始到欧元国的债务危机列出来,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每当美国出现危机时,相关国家就会在巧妙的时刻突然发生比美国更严重的债务危机,进而,把全球的目光吸引走,美国不但没有成为资金逃离之地,反而成了避风港——大量资金为了避险而涌入美国。

当华尔街逐渐从国债市场撤离,意味着他们对未来国债风险可能充分释放的担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也在腾出资金为狙击其他经济体做准备。大棋局早已摆好,新的游戏正在慢慢开始。

债务魔咒引发残酷对决

债务是带血的主线

次贷危机深深地改变了世界,不管您关心不关心,这种“改变”都会延续下去,衍生出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从表面上看,次贷危机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实际上,次贷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只是把危机和各种风险,转移到了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当中!政府要维护这种状况,就必须付出代价。因此,次贷危机后,就连原本是小政府的国家也开始向大政府转变,借助拯救经济的幌子,各种各样的庞大的计划次第出台,天量货币从天而降,相应地,也导致天量债务加身。

在未来的10年以上的时间里,国与国之间的博弈,都将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左右,那就是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是一个驱之不散的梦魇,也是一个魔咒——它既与权力融合在一起,又与金融融合在一起。可怕之处正在这里!尽管很多人在忽略甚至无视这种危险状况的存在,却并不影响它在未来爆发出巨大的破坏性——它的力量正在决定和改变着未来的大趋势,并且,这种力量是其他力量难以抑制或阻止的。

大家从欧元国债务危机中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吗?是的,次贷危机主要出在企业层面,而欧元国债务危机却出在政府层面!出在企业层面的危机,政府可以去救,出在政府层面的危机,则直接捆住了权力的手脚,那么,谁来救?

因此,债务危机具有终结性。它将引发全球经济的集体转向——能够逃过这种危机的,只是极个别。尤其对于非市场经济体而言,市场经济毕竟还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债务魔咒虽然是各国自己造成的,破解它却不是单靠自身力量所能完成——当然,也没有这种动力,更大的动力则是通过让对自己有威胁的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转移危机焦点,为自己赢得更多避险资金,也赢得更多时间。

我在研究世界经济未来趋势的时候,一直试图找到一条最根本的主线。后来通过多种模型的分析,我找到了这条线,那就是债务!包括石油、粮食、汇率、贸易等所有的战争形态,都可归结到这个总目之下。如果弄清了债务主线在未来趋势中的作用,就等于借助了一双洞悉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的慧眼。

因为债务危机,任何博弈的底线都在下移。

这就是债务危机的特点。

当人们还不太关注它,或者,还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时,它实际上已经在主导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在所有的国家中,除了前期暴露充分,人们也密切关注的欧洲债务问题,美国、日本和中国三大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对全球经济趋势的影响最大。

一个神秘分水岭

美国学者比伦特?格卡伊和达雷尔?惠特曼认为,过去15年来,投机性债务金字塔出现,全球账面资本从相对适度的70万亿美元膨胀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700万亿之巨。资本主义政府无力从债务中自拔。①

美国债务的快速累积和中国债务的跃升,正在使大博弈的时间逐渐迫近。这绝非此前的欧元与美元两大阵营的对垒,而是掺杂着诸如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资源消耗与竞争等方面的因素。也因此,决战结局不像欧元的结局那样简单和轻描淡写——相比而言。

我在前文中讲过,中国货币数倍于美元超发的速度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把自己逼向绝境:为未来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创造条件,为早已在悄悄布局的外资在未来廉价收购中国优质资产提供更多便利。到那时,美国就可能通过沽空美国国债,引发全球美元向美国的回流,导致中国等新兴市场迅速从通胀陷入通缩、从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短缺,并因短期内大量失血而轰然倒地,美国趁机低价收购中国优质资产,化解不堪重负的债务。

实际上,美国这样做的便利条件早就铸就了。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常常有目的地利用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来制造美元周期,最终实现为美国利益服务。造成这样的局面与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两个基本失衡有关:一是全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二是制造业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脱节。目前,全球制造业中心已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也就是说,美国占世界1/4的经济实力却要占全球2/3的货币权利,这一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矛盾。这次货币滥发政策证实美国已没有更多选择,这是其唯一的出路,即继续通过透支国家信用以挽救经济衰退的命运。美国的目的是明确的,继续通过货币金融战略转嫁金融危机的风险和损失。②

但是,美国操纵美元升值或贬值的情况,在2000年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只是很多人不注意而已。从此开始,美元指数的人为操纵痕迹非常明显。如果对照一下黄金等的走势,就会发现,黄金也是在那个时候见的底。

为什么?

在美元指数最初推出时,美元指数由10个外汇品种组成: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这个时候要操纵美元指数是比较困难的,这些国家彼此不牵连,要影响到多个国家才行。

1999年1月1日,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一起废掉而并入欧元,2000年,这五个国家的货币被从美元指数中剔除,代之以欧元,现在的美元指数由6种货币组成,分别是欧元占576%、日元占136%、英镑占119%、加拿大元占91%、瑞典克朗占42%、瑞士法郎占36%。

与过去对比,美元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英镑、日元的影响力早就被美国废掉了。如果再分别去废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的影响力,非常麻烦不说,像德国这样的强国根本就不是好惹的,它的经济基础太牢固,向虚拟经济领域伸的触角又非常少,华尔街几乎无从下手。

但现在,这些国家自己把货币废掉,组成了一个联盟,变成了一种货币,美国通过影响欧元趋势就可以左右美元指数,对美元指数的操纵实际上变得更简单、更容易了。

这正是我此前在博文和演讲中一再提及的,美国在2010年5月全面狙击欧元并非要摧毁欧元而只是削弱其影响力的判断依据之一。因为,美国要通过对美元指数的操纵,来完成接下来的更重要的棋局。而且,美国与欧洲在意识形态、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双方除了利益博弈,并没有诸如意识形态、价值观这样的根本性的冲突。

通过狙击欧元就可以左右美元指数的走向,更何况,在美元指数中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国,早已风光不再,美国要动它可谓易如反掌。如此,美国操纵美元指数其实就变得更容易了。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美元指数的上涨未必是美元升值所致,也可能是欧元与美元都处于贬值轨道,只是欧元比美元贬值更多所致,这非常容易掩盖美元贬值的真相——这对美国是非常重要的。反之亦然。

2000年,美国调整了美元指数,而自2001年7月起,美元步入贬值轨道。与此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也步入强势轨道,“资源为王”时代正式开启。其实,我所说的始于2008年11月的新周期,是被包含在从2001年7月开始的这个大周期之内的,只是为了研究趋势和把握投资机会的需要而对其进行了细分。

有研究者做过测算,从2001年年初到2008年2月底,美元贬值幅度高达664%,即使国际市场商品实际价格维持不变,其以美元标价的名义价格也会上涨664%。美元贬值推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急剧拉高了全球石油、矿石、谷物、天然橡胶等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外部推动压力的渠道是,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导致我国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胀压力上升是近两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