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注入市场的天量流动性,在当市场认识到日元贬值趋势不可避免时,部分资金会流入到其他经济体,或者大宗商品市场。结果就是:全球资本很可能跟货币市场一起,进入新一轮的泡沫周期。
当今四大经济体中,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欧洲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日本的债务危机又加上地震、海啸、核爆炸重创,接下来中国泡沫再一破灭,全球经济将从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过渡,而在这一过程中,不计其数的财富将蒸发。
日本大地震将摧毁日本经济复苏的希望,欧元国问题不断暴露,美国的债务危机隐患随时可能被引爆,中国的泡沫问题也随时破裂,排名前四的经济体,将因彼此间的激烈博弈而加快相关缺陷的暴露。世界经济在未来将经历一次比次贷危机更严重的重创,通过这次重创,寄生在虚拟经济中的大量资金灰飞烟灭,这时为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迎来一个契机。
大地震与“破窗理论”
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弱者
这本书的初稿完成于2011年2月,在3月初又更新了部分数据。但就在此时,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了有地震记录以来的最惨烈的地震。鉴于这次地震带来的惊人破坏力,影响将持续若干年,因此,补充写下这一节。
北京时间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将日本的地震震级修改为90级。按照地震专家的说法,“静态推算下,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30个7级地震,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也就是说,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900个6级地震”,9级地震的巨大威力可想而知。
更惨烈的灾难接踵而至。地震之后,是一场更具毁灭性的海啸,海啸之后,又迅速引发了一场不断升级的更具毁灭性的核危机……
当我目睹电视画面中惨烈的景象,忍不住心生忧伤!海啸袭来,宛如电影《后天》中的景象再现,那摧毁一切、吞噬一切的力量,让人恐惧!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遭海啸袭击
在日本地震的前一天,中国的云南盈江发生了地震,之前还有青海玉树大地震和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些地震给无数人带来的痛苦记忆,让我们刻骨铭心。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
在大灾难面前,人类永远都是弱者,永远都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我看到有所谓的投资家在电视里分析所谓的地震利好板块,也看到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分析,心中感到莫大的悲哀!
尽管日本给中华民族造成过深重灾难,尽管日本人至今拒不认罪,我对日本这一点发自内心的憎恶,但是,在灾难面前,无论是哪国国民,我们都是人类!我们应该报以最起码的同情和关爱,尽我们力所能及帮助苦难中的人。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孤独、恐惧、无助地面对这种灾难。
我们为正在灾难中抗争的盈江地震灾区的同胞祈祷,也为在日本大地震中努力抗争的日本国民祈祷,愿他们走出痛苦的阴霾,迎来平安、健康和幸福,愿美丽的阳光重新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新回归家园,回归亲人的怀抱!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身怀敬畏之心,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每一个生灵,让这个世界因为爱和祝福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相反。
地震发生后的日本,有很多细节令人感叹!电视里播放的一个镜头令我记忆深刻:在地震发生时,超市的一位女售货员镇定地扶住摇晃的货架,然后,从容地离开。如果不是有着良好的应急训练,这样的心理素质和平静的反应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在地震发生后,尽管物资非常匮乏,但日本民众的生活等方面显得井然有序。
这种坦然的心态和素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地震与“破窗理论”
另外,我还想写点地震后的反思。
3月12日,日本茨城县,地震海啸过后,港口等待出口的汽车被烧毁后堆积在一起
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过,现在,个别经济学家看问题往往是站在一种非常畸形的角度上。比如,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他们仅仅简单地从经济拉动GDP增长的角度,去看大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并且与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作对比,强调地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如果这样的话,拉动经济岂不是变得非常简单了?!
按照这些经济学家的逻辑,地震之后需要重建,会增加对建材等的需求,会对经济有拉动作用。他们的思维或源自于“破窗理论”①,意思是说,假如有个孩子打碎了窗户上的一块玻璃,就需要花钱买新玻璃,卖玻璃的会售出商品,装玻璃的有了机会,相当于激活了消费,也为生产玻璃的工人和装玻璃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这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的感慨。他在论文《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中,批驳了这种说法。他写道:
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这位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
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绝不会有这种好事!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
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由于我们的这位店主在这件事上花了6个法郎,他就不能用这6法郎办别的事了。你没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修补这扇窗户,那么,或许就可以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给自己的书架上再添一本新书。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这6法郎干别的事。
下面让我们把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看这一事故对它的影响。如果窗户没有破,鞋匠(或别的什么人)就会增加6个法郎的营业额,这是我们看不见的。
现在,让我们站在窗子主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假如窗户没有被打破,他也就可以拿这6个法郎去买鞋,于是,他在继续享用窗户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双鞋。而由于窗子的主人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结论:综合起来考虑,对享用和劳动进行一下估计,那么,我们已经丧失了被打破的窗户的价值。
作一个概括,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有些东西被毫无意义地毁灭了,社会损失了某些价值。”我们必然会同意这么一个令贸易保护主义者毛骨悚然的公理:“破坏、损坏和浪费,并不能增加国民劳动力”,或者更简单地说,“破坏并不是有利可图的”。
事实也是如此,凡是毁灭性的大地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今天,我们仍需要用这种常识提醒经常在公共媒体抛头露面的专家们,他们因为对自身专业的“执著”而成为这个时代最奇特的一道风景。
灾难面前没有拉动
我们不妨先看看神户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凌晨5点46分,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6000人死亡,30000人受伤,300000人无家可归,有100000栋建筑严重损坏或被毁。
神户市地处日本重要的工业区,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制造业产值占整个日本的13%,钢铁产量占24%,机械制造业占19%。因此,神户地震之后,虽然日本股市因对重建拉动经济的预期有所反弹,但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日经225指数下跌幅度就超过了5000点!
个别经济学家看到了窗子破碎带来的经济拉动,而忽略了这种拉动是以损耗财富为前提的,而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在于累积财富!无论是地震等自然灾难,还是战争等人为灾难,都会损耗财富,而灾后重建不过是通过消耗现有的财富,来逐渐恢复以往原本就有的设施。
按照巴斯夏的逻辑,或者,根据最基本的常识分析:假如没有地震灾难,日本人可以把现在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来做其他领域的投资,更可以增加就业,更能推动经济发展。它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所不同的是,这种增长是在原有财富累积基础上的增长,是创造了新的财富。
但是,经济学家的谬论却被中国的不少当政者所接受。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质量管理,导致大量豆腐渣工程问世,刚铺好的道路还没有怎么使用,就因为质量低劣重新建,这样做的结果是:GDP增长了,就业提高了,地方政绩上来了,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内涵——财富却被损耗了,效率也被降低,资源却白白浪费了……这是最典型的本末倒置。
而这些,却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眼帘。
最可悲之处莫过于此。
中国现在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这一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GDP这个数字本身,还是累积财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损耗财富、片面追求GDP的误区中走出来,让经济学回归它的本源——它应该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为某个没有意义的数字服务。
因此,灾难不会真正拉动经济增长,以污染环境、损耗资源为代价的低质量的投资、建设,也不会推动经济增长。任何经济增长,都必须以累积财富为目标,以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核心。
这次大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绝对不是一次拉动的机遇,而是一次惨烈的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