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
如果受到过分的保护,一旦处于险恶的环境,就会无法保护自我。再则善良的一人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要分清善恶,不可认敌为友。
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一直住在井底。一天,有只东海的鳖来了。青蛙对这只鳖说:“我一直住在这口井里,可快活啦!高兴了就跳到井外面玩儿玩儿,累了就在井壁的窟窿里休息,而且我还独占了一口井,真舒服。你如果愿意,就同住这口井吧。”鳖听后,看看这口小小的枯井,对青蛙讲起了大海:“哪怕一千里远也不能形容它的广阔,哪怕八百丈的高山也比不过它的深,生活在东海,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不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与狐谋皮
传说有一个人想做一件裘服,他听说用狐狸皮做的裘皮衣服最为珍贵,便想道:“山上狐狸很多,我不如上山和狐狸们商量商量。”
于是,他兴冲冲地来到山上,找到一群狐狸,一本正经地和狐狸说:“亲爱的狐狸们,我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衣,请你们帮个忙,剥下你们的皮送给我好吗?”
狐狸们听了,一个个吓得掉头就跑,一眨眼工夫,便全隐没在高山深谷之中。
这人见状,无法可想,只好垂头丧气地下山去了。过了些时候,他准备祭祀祖宗,但是缺少羊肉。他想起山脚下经常有一大群羊在吃草,便来到了羊群中,和羊商量说:“亲爱的羊啊,我想祭祀祖宗,可是缺少羊肉。你们谁能行行好,把身上的肉送给我呢?”
那些羊听了,吓得“咩咩”地叫了起来,争先恐后地逃进密林中,一刹那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比喻所商量的事危害对方的切身利益,绝对办不成。
束氏养猫
卫国有一个姓束的,对世界的东西什么都不爱好,只喜欢养猫。
猫是捉老鼠的动物,他养了一百多只,把家宅周围的老鼠差不多都捉光了。猫没有吃的了,饿了就叫。
束家只好每天买肉来喂它们。猫下小猫一代又一代,因为吃肉的缘故,竟不晓得世上还有老鼠,只是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舒适安逸,快快活活,什么事也没有。
城南有个人,家里闹老鼠,老鼠成群出行,有掉到瓮里的,他连忙从束家借了猫回去。
猫看到老鼠耸着两个耳朵,眼睛鼓着突露出来,黑亮如漆,胡须又是红的,还吱吱地叫,以为是什么怪东西,随着老鼠团团转,就是不敢下去捉。
这个人气极了,把它推下去。猫非常害怕,对着老鼠大叫。
过了一阵子,老鼠估量它没有什么别的能耐,就啃起它的爪子来。猫用力纵身一跃,跳出来跑了。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长期养尊处优,不思进取,他的智慧和能力也会逐渐丧失。
头尾争大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巴争吵起来,都说自己是老大。
头对尾巴说:“我有眼睛、有耳朵、有嘴,看、听、吃都靠我,爬的时候也是我在前面带路,你凭什么当老大!”
尾巴听了说:“我不让你爬,你爬爬看!”说完,在树根上绕了几圈儿。头拼命往前爬,可怎么也动不了。头没办法,对尾巴说:“你放开,让你当老大吧!”
尾巴这下高兴了。头对尾巴说:“你当老大,应该走在前面。”尾巴真以为自己当老大了,就得意忘形爬在前面。
可是,没爬几步,就掉进一个火坑里,活活被烧死了。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朝三暮四
战国时,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人们都管他叫狙公。他家里养着许多猴子,由于长期与它们生活在一起,他对猴子的性情、习惯十分了解。狙公说的话,猴子们也都能听懂。
猴子们喜欢吃果子,由于猴子太多,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猴子很贪食,吃了还要吃。狙公不胜负担。
时间久了,他家里再也提供不出那么多食物让猴子吃得饱饱儿的。他打算限制猴子们的食量,但又怕它们不再顺从自己。他想了好久,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早上,狙公对猴子们说:“你们以后吃的粟子,都要由我来公平分发,一律‘朝三暮四’,行不行?”猴子们一听,都嫌太少,纷纷跳着嚷着,吵闹不休。狙公见了,笑着说:“别吵!大家嫌少,那就这样吧。一律‘朝四暮三’,怎么样?”猴子们一听,都高兴地趴在地上,表示满意。
其实狙公并没有改变给猴子吃栗子的数量,只是把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调换了,但却把猴子给骗了。
教给孩子
有些人看问题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容易上当受骗。
楚人学舟
有个楚国人,他拜师学习驾船。开始学的时候,他非常认真,如何掉头,如何左右转弯等,他都听师傅的。
几天下来,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驾船的技术。他驾着船到小河去,结果来去自如。
他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所有的驾船技术,再也不愿意跟师傅学驾船了。
一天,他驾着船来到大河里,一开始,他驾驶自如。突然,刮起了大风,河里掀起巨浪,吓得他东张西望,失魂落魄,桨掉了,舵也掌握不好了,处境十分危险。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只是学到了驾船的一点皮毛。
教给孩子
取得一点点成绩就盲目自满的人终究会招致失败。
郑人买鞋
从前,有个郑国人想买双鞋,可他觉得有点烦恼,就是不知道自己脚的尺码大小。他想去问一下别人,可又觉得别人不一定知道,于是苦苦思索,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上街买鞋。一路上车水马龙,他无暇顾及,只想快快把鞋买回来。
到了市场,见到好多卖鞋的商店,于是走进了一家门面稍大一点的鞋店。有一种式样吸引了他。他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尺寸大小,这才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他赶忙回家去取。连走带跑,一刻也不停息。等他带着尺寸又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店已经打烊,这人望着闭紧的店铺大门买不成鞋子,心里十分懊丧。
这时,有个好心人对他说:“当初你怎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那位买鞋的人固执地说:“我只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的脚。”
教给孩子
只有根据现实,决定我们的行动方向才是正确的。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实际的人是注定要碰壁的。
岛人食蛇
南海岛上的人爱吃蛇肉。有一次,南海岛上有个人去北方游玩,随身带着晒干的蛇肉做干粮。那个人到了齐国,齐国人热情款待他,一连几天请他喝酒游玩。临别时,他拿出一条晒干的毒蛇要送给主人。主人一见,吓得赶紧逃跑。他还以为主人嫌自己送的礼品太薄,连忙吩咐仆人,找一条风干的毒蛇王给主人送去。可主人早已不见人影了。
教给孩子
说话做事要摸准情况,看清对象,否则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杞人忧天
传说杞国有个人总爱瞎猜疑,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呆呆地望着天空说:“如果天一下子塌下来,那我该藏到哪里才安全哪!”从此,他得了心病,整日愁眉苦脸,担惊受怕,寝食不安,地也不种了,身体也一天天地消瘦下来。
一位好心人劝慰他说:“我给你讲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以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混混沌沌的气团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每天也长高一丈,这样过了一点八万年,天很高很高,地很厚很厚,盘古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因此天是不会掉下来的。”
这位杞人听后终于明白了,天是由气组成的道理,于是他解除了担忧又开始下地干活,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教给孩子
毫无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对某些事情的担心和忧虑是由于不熟悉、不认识的缘故。一旦掌握和认识了,忧虑也将随之消除了。
疑人偷斧
从前,有一位老头儿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唐一个年轻人偷的。他仔细地观察,觉得那个年轻人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脸上的表情,全都像偷斧子的样子。
过了几天,老头儿上山砍柴,发现自己的斧子丢在山上了。回家后,这老头儿再看这个年轻人,他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脸上的表情,再也不像偷斧子的样子了。
教给孩子
当怀疑别人的时候,也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弄错了,错怪了别人。
黎丘丈人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这地方有个鬼怪,善于装成人家子侄兄弟的模样。
当地有个老人,在集市上喝醉了酒回家,那个鬼变作他的儿子的样子,走来搀扶着他,一路上把他捉弄得好苦。
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了以后,责骂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对待你能说不慈爱吗?我醉了,你在路上故意给我苦头吃,居心何在?”他儿子流着眼泪磕头说:“罪过呀,罪过!实在没有这回事。昨天我到东乡里讨债去了,这是可以查问的。”他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道:“噢!这必定是那个鬼怪作祟,我老早就听说过这种事情。”
第二天,他特意再去集市上喝一回酒,打算遇上那个鬼把它杀死。
他儿子怕父亲酒醉后回不了家,便去半路上迎接他。老人看见儿子,以为是鬼,拔出剑来就把他刺死了。
老人被貌似儿子的奇鬼迷惑得神志不清,结果误杀了亲生儿子。
教给孩子
应该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不要被假的迷惑,也不要把真的当作假的。
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恭要陪太子作为人质,前往赵国首都邯郸。
临走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给你讲,街市上有只老虎,你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恭又说:“如果有两个人这么说呢?”魏王说:“我还是不相信。”庞恭想了想说:“如果大家都这么说呢?”魏王说:“大家都这么说,我就相信了。”
庞恭对魏王说:“街上明明没有老虎,因为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大王就相信了。现在我去邯郸,说我坏话的肯定不止三个人,请大王仔细考虑。”
后来,魏王听了别人的话,果然不相信庞恭了。当庞恭回国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他。
教给孩子
谎言被当成事实是多么可怕。当谎言正在传播时,我们一定要多动脑筋想想。
越工驾船
越国有个造船工擅长造船,越国国王很器重他,给他住好房子,又给他配了马车。越国所有的造船工都尊重他。时间一长,这位造船工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一天,这位造船工对越国国王说:我不仅能造船,而且能驾船。越国国王听了,深信不疑。这时,正好有个地方在打仗,越国国王就派他去驾船。其实,这位造船工根本不会驾船,结果在太湖遇上风暴溺水身亡。
教给孩子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不懂装懂。
农夫与蛇
有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到处都结了冰。有个农夫一大早就出了门,走着走着,突然看见路上有条冻僵的蛇。农夫觉得这条蛇可怜,就把蛇拾起来,放在自己的怀里。
过了一会儿,农夫把蛇拿出来看看。蛇醒了,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农夫被蛇所伤倒在地上,死了。
教给孩子
对待坏人决不能有怜悯之心,否则会害了自己。
夜郎自大
汉朝时,我国西南有个小部落叫夜郎,夜郎的首领叫多月。多月孤陋寡闻,他见附近的部落都比夜郎小,就认为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后来,汉朝的使者来到夜郎,多月就问汉朝的使者:“汉朝和夜郎哪个大?”
汉朝的使者笑着说:“汉朝有几十个州,夜郎还没有汉朝的一个州大。”多月听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教给孩子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骄傲自大。
叶公好龙
春秋时楚国有位自称“叶公”的人,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钩剑等器物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着龙,墙上也画着龙。叶公爱好龙的名声传扬四方。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这么一位叶公对它们如此喜爱,决定到人间走一遭向叶公致谢。
这天叶公正在午睡,一时风雨大作,雷声隆隆,把他惊醒。他忙起来关闭窗户。不料天龙从窗口仲进头来,吓得他魂飞魄散,夺门而逃。逃进堂屋,又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巴横在面前,挡住去路。他面如土色,顿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天龙瞧着半死不活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平时那么喜爱龙,而当龙真的出现在面前时,却大煞风景。于是只能扫兴地飞回上界。
其实,叶公并不真的爱好龙,他认为龙是一种高雅的吉祥物,他只不过是附庸风雅。他爱的不过是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
教给孩子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做贼心虚
宋朝的时候,有个官员叫陈襄。他在浦城当县官的时候,有一次发生了一件盗窃案。根据线索,抓了一些人,可不知道这些人中,哪一个是真正的盗贼。
陈襄想了个办法。他在院子里摆了一口钟,对那些人说:“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特别灵验。你们过来轮流摸它一下,谁偷了东西,一摸钟就会响。”
陈襄让人在钟上涂满了墨,用布把钟遮了起来,然后让那些人一个个把手伸进去摸。
那些人一个个都摸完了,可钟并没有响。这时,陈襄又让那些人把手伸出来,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有墨迹。
陈襄对那人进行了审讯,那人只好招认是他偷了东西。原来,他害怕钟会响,没敢去摸钟。
教给孩子
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的人总是心虚的,终究会被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