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使孩子人格健全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16692400000007

第7章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使命,却打通了亚洲内陆东西交通的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使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北海牧羊,不辱使命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不料却被匈奴扣押起来,还逼迫他投降。苏武始终心念汉朝,不肯投降。

为了让苏武改变主意,匈奴单于决定让他吃点苦头。匈奴单于将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窖,不给他饭吃,也不给他水喝。当时,天正下着雪,苏武就从地上抓点雪,再从皮袄上拔点羊毛,胡乱吞咽下去。单于见这样仍不能使苏武屈服,就下令把苏武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无人的荒野里牧羊,并且告诉他,在公羊没有生小羊之前,不准他离开那里。

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苏武生活得极端困苦。尽管如此,他还是坚贞不移,坚持效忠汉朝君王。他牧羊的时候,手里依然拿着当初出使匈奴时汉武帝交给他的旄节,连睡觉时也不放下。时间长了,旄节上的毛都掉光了。

公元前81年,苏武在经历了19年的艰辛后,终于被汉朝派来的使者营救回祖国。苏武受到了汉朝君民的热烈欢迎。此时,苏武的须发都已经白了。

艰辛的取经之路

玄奘是唐朝一位杰出的僧人。他精通佛教典籍,在研读佛经的过程中,发现国内佛经不仅残缺不全,而且错误很多。为了了解经典真义,他决定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经。

在去印度的路上,玄奘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一次,他独自一人走进了茫茫戈壁。他前进了一百多里,却始终没有找到水源,还失手把装水的皮囊打翻了。在这种情况下,玄奘毅然决定,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还求生。于是,他继续向西行进,越过戈壁滩,进入大沙漠。他顶着风沙、忍着干渴,终于走出了沙漠地带。玄奘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印度那烂陀寺。他在那烂陀寺专心研究佛法,并于645年携带着大量佛教典籍回到了唐都长安。玄奘在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行进了五万多里,经过了100多个国家,在世界旅行史上创造了罕见的纪录。他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为中国以及世界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和远嫁吐蕃

唐太宗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族强大起来,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他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于是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册封江夏郡王的女儿李雪雁为“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吐蕃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他们感情融洽,互敬互爱。文成公主以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向丈夫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帮助丈夫治理国家。文成公主还帮助吐蕃人民推行历法,并拿出带去的五谷种子和菜籽,教人们种植。此外,她出嫁时还带去了许多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物技术和医学的著作,这些在吐蕃传播开来,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文成公主这位王族出身的柔弱女子,远嫁吐蕃,大大推动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鉴真精通佛学,还懂得许多佛教艺术、建筑、医学、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被人们尊称为受戒大师。

742年,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决定到日本传戒弘法。从743年开始,鉴真尝试了四次东渡,可不是被官府阻挠,就是遇到狂风巨浪,船只因严重破坏而无法行驶。748年,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这一次,鉴真等人又遇到大风浪,船只失去控制,随风漂荡。淡水没有了,他们就每天靠嚼几粒生米充饥。鉴真因为劳累过度,再加上医治不当,双目失明了。第五次东渡又失败了。

753年,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带弟子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航行,他们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日本,鉴真以忘我的精神,大规模地弘扬佛法。他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还向日本人传授了宗教雕塑和绘画艺术,在中日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

七下西洋

明朝初期,明成祖派宦官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西洋(那时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去拜访那里的国家。

1405年,郑和率领翻译、军士、医生、商人、水手等共2700多人,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粮食等物品,分乘62艘大海船和200多只小船,开始了第一次远航。他们从今江苏太仓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郑和率船队每到一个国家,就去拜访那里的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许多国家见中国的船队如此宏伟,而郑和的态度又非常友好,都热情地接待他们。1407年,郑和启程回国,西洋各国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他一起回访。郑和回到京城后,明成祖见这次远航这么成功,非常高兴。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郑和在明成祖的支持下又进行了几次远航。他前后共出海七次,到过印度洋沿岸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积极推动维新变法

清朝末年,中国日益衰弱混乱,许多有识之士都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康有为大力宣扬资本主义理论,希望清政府能够进行革新。

1895年,康有为发动在北京考试的1300多名知识分子,一起上书光绪帝,要求实行维新变法。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向光绪帝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成立保国会,为维新变法做好了直接准备。

在康有为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在此期间,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光绪帝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革新的政策,如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创办京师大学堂等,在当时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然而,由于守旧势力的破坏,变法在坚持了103天之后失败了。但康有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不仅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也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设计建造都江堰

战国末期,秦昭襄王任命通晓天文地理的李冰去治理岷江。

李冰带着儿子和一些有经验的当地人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定在岷江上修建一座集防洪、灌溉、航运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按照方案,首先要打通岷江旁边的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地流到东边。但是玉垒山山石坚硬,每天只能凿开很少的石头,这可急坏了李冰。有一位老人出了个主意:在岩石上凿一些沟,然后在沟里点燃柴草,就能把岩石烧得爆裂。李冰一试,果然有效,工程的进度大大加快了。终于,玉垒山被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豁口,这就是都江堰有名的“宝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东部旱区。接着,李冰又主持建造了分水堰、平水槽等,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都江堰工程。

都江堰的建成,使原本十年九灾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没有水旱灾害、富裕丰饶的天府之国。如今,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已沿用了两千多年,成为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

黄海大战抵御日寇

邓世昌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海军将领,他精通驾驶技术,被任命为北洋舰队“致远”号巡洋舰的舰长。

1894年,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军舰,致使中国舰队遭受巨大损失。邓世昌义愤填膺,发誓要与日本舰队决一死战。这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发生了遭遇战。开战不久,邓世昌就指挥“致远”号重创日本两艘舰船。但是“致远”号为保护自己的主力战舰,也伤痕累累。突然,“致远”号又被日军的炮弹接连击中,被炸出了好几个大洞,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这时,日本舰队的“吉野”号巡洋舰从“致远”号前开过。邓世昌命令将士开足马力,一边开炮,一边向“吉野”号撞去,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的是,“致远”号被敌人发射的鱼雷击中,军舰沉没,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黄海大战失败了,但邓世昌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