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茶道(第三册)
16694000000023

第23章 茶具大观(1)

茶具特色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茶具是必不可少的饰品。它的本色就像一幅白描,简洁而恬静,让人心境平和。一如品茶人的心情,饰家时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茶具,尝试自己动手布置茶桌,在家中款待三五好友聚饮闲聊,声色形于茶具,而意寓于茶香。或浓或淡都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置家心情。

装饰茶壶渲染创意

在大大小小的茶社陈列柜中,装饰茶壶占据了重要的席位,购买茶具饰品作为夏季饮茶文化的补充,正在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装饰茶壶在造型上往往比普通茶壶要大,由此装饰壶的创意被放大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有些装饰壶造型上注重保持壶原有的形态,而突出细节的变化,有些则以拟形或写意的形状来求得新异。图案变化是装饰壶装饰效果的重要体现,从牡丹花卉到吉祥字符都散发着古雅气息。

装饰壶的装饰效果适合在有古意或民族特色的家装设计中,虽然它不像大的家具和家电那样重要,但是它给人们带来视觉的美感却是特别的、不容忽视的。在环境中它既别于一般的装饰品,可让人感觉到独特,又不至于特别招摇,给居室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文化氛围,体现主人儒雅温和的性情。

陶土茶具流露韵致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紫砂茶具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成陶火温在1000~1200℃,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正宗的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长时间使用,壶体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而在壶内泡着的茶会渗进壶体内,使壶蕴含茶味。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主要来自福建、宜兴、台湾三地。福建紫砂其实使用的也是宜兴的砂,只不过是在福建加工而已。其中台湾紫砂壶砂质比较细腻,不同于其他两地产的紫砂,相比之下更适合泡乌龙茶。壶的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虽然宜兴紫砂享有盛名,但目前茶社销售的宜兴紫砂壶在价格上也能为工薪阶层所接受。选购时既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选择,还要考虑到与居室内部环境、房间结构与色彩等方面的协调。不同造型的紫砂茶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欣赏者的情绪与心理。

瓷器茶具张扬风格

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文山包种茶。

现在最常见的瓷器茶具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还有台湾瓷茶具。瓷器茶具的花色比紫砂更具观赏性。它的图案或清新俊朗,或清淡悠扬。另外,目前由于陶瓷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质的深度开发,瓷器茶具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新瓷器茶具中还加入卡通图案,来满足青年消费者的喜好。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早在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就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青瓷茶具始于晋代,青瓷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壶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台湾瓷的茶具特点是图案比较新。

购买瓷器茶具时除考虑价格外,对瓷器本身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是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如有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漆器茶具逗人喜爱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玻璃茶具赏心悦目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沉浮、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较烫手,但价廉物美。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雾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沉,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其他质料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带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纸杯亦然,除临时急用外,实不宜用来泡好茶。用保温杯泡高级绿茶,因长时间保温,香气低闷并有熟味,亦不适宜。

现将茶具中茶壶、茶船、茶杯、杯托、茶盅、盖置等分别介绍如下:

茶具的种类

茶壶

茶壶,通常分为四大类——陶壶、瓷壶、石壶及铁壶。茶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壶口

为便于置茶入壶,以及泡完茶后的去渣,壶口不能太小,尤其遇到较为膨松的茶叶,置茶颇为不易。如果是壶盖式的壶式,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凸起的一圈,否则去渣、涮壶时,茶渣容易卡在上面,清壶的水也积在上面而不易从壶口倒干,这种现象在注浆成形的壶中较为明显。

水孔

单孔壶容易使茶叶冲入“流”内而造成堵塞,尤其是壶流与壶身一体注浆成形,水孔成为喇叭状,堵塞的情形最为严重。网状水孔可以克服这项缺点,但没有蜂巢式水孔来得好,因为茶叶开后成柔软的片状,很容易贴在网孔上。网状或蜂巢式的水孔都要挖得细、挖得密,细者可以滤掉茶角,密者使水量足以供应壶嘴的外流。

陶瓷材料的水孔过滤效果总无法滤掉茶末,为使茶汤非常清澈,只有加上金属滤网,然而如何安装,如何易于清洗,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壶嘴

对壶嘴的要求是出水顺畅,水柱不打滚、不分叉,流量要适中,太急太猛显得粗糙,太细太慢又叫人不耐烦,而且原本控制好的茶汤浓度,由于出水太慢又变得太浓了。

断水是壶嘴很重要的性能要求,也就是倒完茶,不会有余水沿“壶流”外壁滴到桌面。

壶把

在操作的方便性上,侧提壶与飞天壶壶把优于提梁壶,提梁壶的提梁高度必须特意加高,否则有碍置茶与去渣。

壶把要适手,而且容易将壶提起。侧提壶的壶把与茶壶重心垂直线所形成的角度要小于45°,否则不容易掌握壶的重心。一般所说的“壶把”、“壶口”、“壶嘴”要“三点平”(上端在同一平面上)并非绝对的,后两点平是基于水流的原理不得不如此,但“把”可以依造型的需要调整之,高一点反而好拿些。

壶肩

原则上壶“口”与“流”间的距离愈大愈好;壶“口”前端与“嘴”的“高度差”愈大愈好。这样倒茶时,如果倾斜得太快,茶汤才不容易从壶口流出来。

茶船

茶船又称茶池,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保养茶壶,盛热水时,可供暖壶烫杯之用。

功用

使用高缘碗状的茶船,壶放船内,泡完茶后在壶外淋半船水,谓如此可以保持茶壶的湿度,而且将杯子侧放在壶与船间旋转烫杯。经实验,将壶泡在热水里并没有保温的效用,反而比放在空气中冷却得快。船内烫杯除了卫生问题外,还有茶具磨损与声音的缺点,一般已改为船外烫杯。所以茶船的功能应是:陈放茶壶的垫底用具,除增加美观外,也防茶壶烫伤桌面、冲水溅到桌上。有时还利用它在喝完茶后,盛放泡过的茶叶供客人欣赏叶底,去完渣涮壶时将壶内的水翻倒于茶船,再持茶船将残水残渣倒入水盂或茶车的排水孔内。

外形

茶船成高缘“碗状”或低缘“盘状”皆可,只要考虑与茶壶是否相配。为配合涮壶时将茶水翻倒于船内,容水量不得少于二壶,因为一次涮不干净,还可以再来一次,船缘高度也要足以防溅。

倒水机能

茶船里涮壶、涮杯的水要倒掉,所以船缘的设计应考虑到倒水的方便性。

养壶机能

为配合“养壶”需求,有人将船作双层的设计,船面打洞,用茶汤浇淋壶身时,茶汤流入夹层内,这样茶壶不会一截泡在水中,养出来的壶颜色才会均匀。这时应特别设计“倒水孔”,也要加高船缘,否则涮壶就不能在船上为之。

看叶底机能

泡完茶,取出一些泡开的茶叶,放在茶船上,或淋一瓢清水,让茶叶漂浮其间,端出茶船请客人欣赏伸展后的茶叶,这是中国茶品茗过程中颇为特殊的一项。为此,茶船就要制作得精巧而美观。

茶杯

茶杯样式各异,品茶之人可据各自不同的品性和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杯。

杯口

外翻形的杯口比直桶形的杯口容易拿取,而且不烫手。

杯身

盏形杯容易将茶喝完,碗形杯必须抬头才能将茶喝光,鼓形杯必须仰起头来才能将茶喝光。盏形杯由于茶汤的深度由四周逐渐向中心增加,茶汤的颜色产生节奏性的变化。

为了“鉴赏”茶汤的颜色,如果能与国际评茶标准杯相配合,小型杯茶汤有效容量的深度,尽量保持在2~5厘米,这样在茶汤的比较上比较方便。

杯色

杯子内侧如果是白色或浅色,就能看出茶汤的颜色。就公平与客观而言,纯白色最能呈现茶汤的颜色;就加强茶汤视觉效果而言,那就要因茶的种类而定,如炒青绿茶,青瓷有助于“黄中带绿”的效果,如蒸青绿茶的茶粉,天日釉色让它看来可口些(纯白色的杯子使它看来如一碗绿色的广告颜料),如重发酵的白毫乌龙,牙白色的杯子让“橘红色”的茶汤显得更娇柔可口。

大小

小壶茶的杯子都在30~50毫升之间(指容积,适当容茶量要少些),小于20毫升则太小,大于60毫升则太大。这种小壶茶一般一次都会泡上三五道,而且浓度偏高些,所以一次茶会的喝茶量也够了。属于大茶壶的杯子,一般在150毫升左右,这种茶一般泡得比较淡,一次也只喝上二道左右。

杯数

一般情况下,六杯是颇为适当的数量,一般客人数都在六人以下,万一打破一个,也还有五个杯子可用。有些地方习惯一壶配五杯。

壶的大小就因杯子的大小与数量而定,经常以二杯壶、四杯壶、六杯壶称之。壶的大小要比杯子的“适当容积”大一些,因为茶叶会占去部分空间,冲泡的数次愈多,所占去的空间愈大。小壶茶的用茶量都在半壶左右,数泡后,茶叶会占掉30%的空间;大壶茶的茶量用得少,茶叶占去的空间考虑20%就够了。但必须增加的茶壶容积不必那么多,小壶20%、大壶10%就可以,因为泡到后来,茶汤如果不够,每杯可以少倒一点,这也合乎喝茶的生理需求,而且免得第一泡、第二泡汤量太多。

杯托

杯托,仅供托茶杯之用,其质地多种,造型不一,但求大方美观。

高度

杯托可设计成盘式、碗式、船式或高台式,其高度应方便从桌面上端取。除高台式以外,其他形式的杯托,托缘距离桌面应有1.5厘米以上为好。

稳度

杯子放在托上,客人持托取杯时,杯子要能安稳地固着在杯托上,如果是光滑的托面,取杯的动作快些时,杯子容易在托上打滑,甚至翻倒。为避免这种现象,杯托中间有个凹槽或圈足,甚至设计成杯状体,套住杯底(茶盏经常使用这种杯托)。

粘着

杯托的制作应预防杯子粘住杯托,取杯喝茶时,杯托随杯子粘了起来,稍一晃动就掉了下去,不是发生较大声响就是摔破了杯托。这可能是杯底有水滴,造成粘着的现象,也可能杯子的热度造成了杯底与杯托间减压的关系。减少两者间的密合度可以克服这项问题。

茶盅

茶盅又称茶海,形似无柄的敞口茶壶。泡好的茶先倒入茶盅,再由茶盅倒入各个茶杯,这样可以沉淀茶渣,茶末,并使茶汤浓度均匀。

形制

茶盅与茶壶配对成组,相辅相成,设计上应一主一副,若太一致,不易协调。

容量

茶盅的容量应该能让茶壶一次将茶倒光,否则失掉茶盅的功能,比壶少掉一成的容积是可以的,因为壶内还放茶,但与壶一样大较为保险。有人将茶盅设计得比壶大,甚至于大到可容两壶量,这样当人多时,可以泡两道供应一次茶;如果茶盅只是一壶半的容量,在壶大人少时,第一泡茶汤供应不完,可加上第二泡后再供应二次,也就是泡二壶茶供应三次。所以说,茶盅有调节供茶量的功能。

滤渣

如果茶壶的滤渣功能不是很好,这时茶盅要补充这项功能,可以在盅中加上一个高密度的滤网,将茶汤滤得干干净净。

断水

断水是对茶盅最重要的要求,因为它的任务就是分倒茶汤入杯,一杯一杯地倒茶,如果不能断水,会把茶汤滴得到处都是。为求壶嘴断水,在造型上难免受到某些程度的约束,茶壶若因形态之需,无法具备断水功能,只要搭配有断水机能的茶盅,也可圆满完成任务,因为泡好茶,持壶一次将茶全部倒入盅内,不会有滴水之虞。

盖置

盖置的形式多样,其主要作用是保持泡茶过程的卫生。

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