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活知识百科(第一册)
16697400000015

第15章 储药用药(3)

比如,动脉硬化的人不宜食用人参。因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促进组织器官的脂肪累积。这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是极为不利的,会加重机体的损伤,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

另外,即使是适宜者,也不能滥用。若食用过量,会使面部或口唇起疱疹、血压升高。

服用维生素的学问

如空腹服用维生素,血液中浓度很快升高,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在体内未被充分利用,很快就从尿液中排出。

如果饭后服用,则被食物混合,机体可缓慢吸收,充分利用,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需溶于油脂后才被吸收。

维生素不可过量服用。

维生素A,D,E为脂溶性维生素,常与脂肪共存,服用过量后易沉积,产生毒副作用。

维生素B族、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轻度过量会随体内水分排出,但会破坏维生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比如,维生素中B族维生素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B2缺乏症。

因此,维生素的补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不可滥用。

服药间不宜饮酒

任何药物都具有毒副作用,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若在饮酒的情况下再服用药物,则肝脏既忙于解酒精毒,又忙于处理药物的毒性,很难达到两全其美。这样不但降低药性,达不到治病的目的,而且药物不能在正常时间内解毒或排出体外,造成药物中毒。同时对肝脏也是一大伤害。

服药应适量饮水

如果干吞药片或胶囊,即使药物过了喉咙,也常会卡在食道上。此时,药物很容易刺激食道黏膜,造成糜烂或溃疡。

因此,服药时要适量饮水,确保药物顺利通过食管入胃。

喉片不宜当糖吃

喉片很甜,特别是薄荷喉片口感甚佳。因此,一些没有咽喉不适的人,也喜欢含些喉片,甚至把喉片当糖片给孩子吃。

喉片虽甜,但它毕竟是药,不是糖。薄荷喉片虽具有收缩血管消肿止痛的作用,但咽喉无病而大量吃喉片,则会引起黏膜干燥破损,引发口腔溃疡。

有些喉片具有消炎杀菌作用,若口腔无炎症而大量服用,对口腔黏膜也有损害,甚至可以诱发胃肠疾病。

不可滥用速效感冒胶囊

许多人咳嗽、头痛、流涕、咽痛都服用速效感冒胶囊,甚至还常用来预防感冒,这样做很不好。

因为速效感冒胶囊内含有****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服用可导致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炎、间质性肾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服药不可滥加糖

有些药物。特别是中药,难免会有些酸辣苦等异味。因此,有的人常在服中药时要加些糖。这样做有时会产生很多弊病。

糖能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且有利尿作用。况且,某些药物是借助于苦味或其他异味的刺激而起治疗作用的。

另外,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能与糖中的铁、钙及其他杂质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凝固、变性,失去功效。

所以,服药不能因苦而滥加糖。

使用排毒产品不明智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还有外部环境进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污染的大气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人体自身机能运转正常,完全可以依赖自身排毒机能,将毒素排出体外,不必依赖于保健品。

平日多运动,多出点汗,合理饮食,多饮水,多吃果蔬和杂粮,少摄入脂肪,维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以及充足的睡眠,即能达到最佳排毒效果。

如果滥用排毒产品,很可能会毒上加毒,没毒倒排出毒来了。

如何使用滴鼻药

使用滴鼻液前,要把鼻涕尽量擤干净,清除鼻腔内干痂。滴药时,头尽量后仰,使鼻腔底部低于口腔咽部,再将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以免药液流入咽部。滴药后,轻按压两侧鼻翼,使药液布满鼻腔。

鼻窦炎患者,滴完药应保持原体位3~5分钟,尽量让药液到达鼻窦开口,使窦口黏膜收缩,窦腔内的分泌物容易流出,并将分泌物擤干净,然后再滴一次药,药液可经窦口进入窦腔,起到消炎作用。

鼻黏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可用薄荷石蜡油滴鼻液,滴药时将药液顺着鼻孔内侧慢慢流下,以起到润滑鼻中隔黏膜的作用。

滴药液时要避免瓶口处触及鼻部,以防污染药液。一般每次滴3~6滴,每日3~4次。

怎样滴眼药水

滴药前应洗手,如眼部分泌物多时,应用消毒棉签拭去。

滴眼药水时,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眼向上注视,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撑开上、下眼睑,另一只手持眼药瓶或滴管,将1~2滴药液滴入下穹窿,提起上睑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内,然后用棉球或干净手帕擦净周围的药水,轻闭眼半分钟至1分钟,并应压迫眼内角下方,以免药液顺着鼻泪管流向鼻腔,导致药效减低。

滴药时不可距眼太近,以免滴药瓶口碰到眼睑或睫毛而被污染,也不可将药液直接滴在角膜上,以免刺激眼睛,导致用力闭眼,使药液外溢。

怎样滴耳药

向耳内滴药前,先用棉签轻轻擦净耳道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可用3%的双氧水清洗,以防分泌物阻挡或冲淡药液。

冬季滴药前,应把药瓶握在手心片刻,使药液接近体温再用,以免药液太凉刺激鼓膜,引起眩晕和恶心等反应。

滴药时头部倒向一侧,患耳在上。滴药时要牵引耳廓,成年人向后上方,儿童向后下方,把耳道拉直,再将药水滴在耳腔内,使药水沿耳道壁慢慢流入耳底,并保持原体位3~5分钟,并用手指轻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然后用消毒棉花轻轻堵住耳道口。

滴药时。滴药管口不要接触耳部,以免污染药水,滴入耳内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次3~4滴,1日3次。对于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期患者,禁止使用任何水样液体滴耳,以免影响鼓膜创口的愈合。

如何给幼儿喂药

给小孩喂药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应该注意喂药的方法。

一般喂药前不要喂奶,也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避免喂药时呕吐不止。

喂药时,勺子不要顺着舌头直往里插,应把勺子从嘴角处插入,倒在舌边,等到咽下时再将勺拿出。

喂药后可给少量的酸味果汁,以避免呕吐。

如果孩子不合作,或是药味过苦,可在勺里放点果酱,哄其吃下。若是喂半颗胶囊药粉时,最好用饭粒或面食堵住半截胶囊的开口处。

如何使用碘酒

碘酒是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生命力极强的细菌芽孢,也能起到消毒作用,如常见的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因此,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由于碘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性,如使用的浓度过高时,可引起皮肤发泡、脱皮及皮炎。故用碘酒消毒皮肤时,待稍干后应用酒精脱碘,碘过敏者应禁用,新生儿应慎用。对于眼、口腔、会阴和其他黏膜等处的消毒,不宜使用碘酒。

碘酒禁与红药水合用,因红汞中含有汞,碘和汞可形成碘化高汞。碘化高汞有毒,对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能引起皮肤损伤、黏膜溃烂。

碘酒和紫药水一起使用时,会使消毒效果明显降低或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