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6728100000010

第10章 无意象思维

屈尔佩是符兹堡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原来他是德国格丁根大学G.E.米勒的学生,后来在冯特的莱比锡大学学习。但由于他喜欢历史,而当时的实验心理学刚刚成立两年,他对这样的心理实验不太感兴趣,又回头学了一年的历史。到1886年他再回到莱比锡学实验心理学,一度为冯特当助手长达8年。1887年屈尔佩获得学位,1888年提升为讲师。凡是年轻人,总想创新,超过前人。但学术界的惯例是,老一辈的学者没有去世,年轻人要想冒尖是很难的。而老一辈往往学有成就之后,总想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事业,可是方向已经确定,要做到推陈出新往往是很困难的。当时的冯特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屈尔佩想研究感知觉以上的高级心理,冯特则认为,高级心理不能进行实验。因此,他想按冯特的思想写一本概论式的教科书,总结一下冯特式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工作,以求创“新”。当时,铁钦纳正在莱比锡学习,彼此之间平常也有些来往。但铁钦纳个性耿直、爽快,起初屈尔佩并不喜欢他,只是自己要写书,两人才经常在一起商量讨论,计划怎样写实验心理学的教科书。久而久之,也就成为莫逆之交。1893年终于出版了名为《心理学大纲》的教科书。这本书一出版,铁钦纳立刻将它译成英文,以后他自己也编写并出版了一本类似的书,即《实验心理学》教科书。1894年屈尔佩离开莱比锡,到符兹堡大学担任教授,就在这里,他和学生一起形成了一个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直到1909年转任波恩大学教授。1913年以后他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915年去世。

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屈尔佩原来同意冯特的主张,只是1894年到了符兹堡大学后,他和学生一起做思维的实验,才发现并提出了和冯特不同的意见。起初,他自己做实验的被试,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后发现,似乎存在着一种没有感觉意象的思维过程。1901年以后,他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计划的实验研究,于是渐渐地形成一个学派。最初,他的学生迈尔和奥特以为思想只是一种联想过程,可以用内省实验进行研究。

然而,这种看法是和冯特不同的,冯特认为思想或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不是联想而是统觉在起作用。也就在这1901年,另一学生马伯研究判断两件东西的轻重,他在实验中发现,在意识过程中除了意识到有这两个东西外,还有不能用意象来描述的成分存在着。当时他把这叫做“识态”。认为“识态”是思维判断过程很重要的成分,它是无意象的。这一发现就和冯特把感觉意象作为心理学的对象大不相同了。1904年屈尔佩的学生瓦特使实验的条件更加复杂,他把实验过程延长并用仪器记录下每次实验所经历的时间。实验结果同样发现存在着无意象成分。例如,由一个字联想到另一个字的过程中,受试者听到指令给予的任务时心理上就有一种准备,到了刺激字一出现,被试者就能立即回答出正确的反应字。这种因任务而准备好的反应字,是无须有自觉的思想内容,即没有表象或意象的。瓦特认为,人们在运动或思维中都有这种意识不到的趋势存在着。他把它叫做“心向”或“定势”。1905年又一学生阿哈将这种作用叫做“决定的趋势”。就这样,符兹堡大学师生们所发现的无意象思维的思想观点,便被人们称之为符兹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而流传开来并载入史册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赛跑,尤其是短跑比赛时,裁判员喊:“各就各位……预备!”然后一声枪响,运动员迅速起跑,其中就有“定势”在起作用。它和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对起跑快、慢的关系极大。如果将注意力只集中在耳朵听枪声响上,就比把注意力集中在脚尖的运动员起跑的速度慢一些。

应该指出,符兹堡学派的这一发现对以后的心理学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由于他们的实验是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的,因而创造出一种系统的内省实验法;第二,支持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动作、意动或机能这一观点,从而增强了反对冯特内容心理学的阵势。它对当时20世纪初正在发展的美国机能心理学,起到了互相呼应和推动的作用。这里说的是布连塔诺思想对其学生影响的事例之一。下一节说的是他的另一位学生厄伦弗斯的形质说,以及这个学说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