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针灸与按摩
16777700000069

第69章 骨关节疾病(7)

3.饮食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饮食没有特殊要求,因为它不是营养缺乏症,在饮食的选择上无需成为病人的负担。平日的饮食中有必要适当地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饮食的摄取一定要因人而异,以食为补。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贫血时,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病人,除了增加蛋白质之外,还应增加维生素D 和钙质;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应多进食一些含钾和钙丰富的食物。

4.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多种多样,但所有药物,包括中草药均不能完全控制关节破坏,而只能缓解疼痛、减轻和延缓炎症的发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通常包括4大类,即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这类药物虽具有止痛和抗炎的特性从而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但不能改变疾病进程或阻止关节破坏,因此不能单独应用。其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损害、肝肾损害等。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NSAIDs 发挥作用慢,从使用至临床症状的明显好转需1~6个月,故又称为慢作用药(SAARDs)。它虽不具备即刻止痛与抗炎作用,但可影响患者的异常免疫功能,从而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近年来有早期应用此类药物的趋势。常见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皮疹、脱发、头痛等。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与肿胀,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抗炎止痛药,但许多患者害怕不良反应而拒之千里,事实上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不是不可用,关键是使用得法,要掌握适应症和控制剂量。糖皮质激素用量应保持在最小有效剂量,即能用小剂量时不用大剂量。虽然临床上亦有针对病情严重者应用大剂量(冲击疗法),但都需非常慎重。其主要副作用是骨质疏松、高血压、消化道溃疡、体液潴留、血糖升高、白内障、潜在的过早动脉硬化及机遇性感染等。故临床剂量需视具体情况调整,停药也应逐步减量。

(4)植物药:中草药治疗本病一般是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同时,强调早期诊断、分期治疗。一般分风寒湿痹阻型、风湿热痹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和气血两虚五型论治。

5.物理治疗是利用人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中的一切正常因素,以调动人体自身功能为主而起到康复作用。其对本病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其目的既包括缓解疼痛、控制病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恢复病人已受损的各种功能活动,从而保存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防止残疾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又称药物离子透人疗法)、石蜡疗法(简称蜡疗)、磁场疗法(简称磁疗)、光疗法(包括紫外线疗法和红外线疗法)。

6.生物疗法

(1)蜂毒疗法:蜂毒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菌等作用。其止痛效果尤佳,但不能阻止病程发展。

(2)蚂蚁疗法:蚂蚁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里而不得病,由此引起人们的重视。蚂蚁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及丰富的锌,用其治疗本病能收到很好疗效。用法:将大黑蚂蚁烘干,研为细末,每次服半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加入祛风除湿的中药一同服用。

7.手术疗法一般在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滑膜炎严重,关节肿痛无法耐受,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或关节结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才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法有滑膜切除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矫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软组织松解术等。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以全身取穴为主,再配合局部取穴。1.取穴①主穴:肝俞、肾俞、关元、血海、命门、足三里、大椎。

②配穴:上肢病变加肩髃、曲池、阳溪、阳池、阳谷、合谷、八邪;下肢病变加膝眼、解溪、太溪、昆仑、太冲、八风。

2.定位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血海—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

侧头的隆起处。

命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肩髃—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阳溪—腕背横纹桡侧,手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阳池—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阳谷—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八邪—手背,微握拳,第1至5指问,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膝眼—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

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太冲—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八风—足背侧,第1至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二)自我按摩法

1.按揉用按揉法在四肢关节处操作,以病变关节作为重点,约10分钟。

2.点穴用拇或中指对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进行点按,每穴约1分钟。

3.捻法用捻法在手指间关节处操作约5~10分钟。

4.活动关节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

5.擦法用擦法在受累关节部操作,再施以拍打法使热透人关节。

骨质疏松症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正常成年人的骨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故老年人常有生理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不伴随引起骨质疏松状态的其他疾患或紊乱;继发性骨质疏松,多由于内分泌腺功能紊乱引起。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二)病因病机

1.内分泌因素正常人性腺激素对骨组织的合成与肾上腺皮质酮对骨组织的抗合成作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老年人由于性腺功能减退,合成的类固醇(雌激素、雄激素)减少,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骨基质形成不足。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制造骨基质。若雌激素水平下降,则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