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九四,晋如硕鼠,贞厉。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
——《易经·晋》
【释义】
《晋》卦九四爻说,身无技能,专靠玩弄手段来谋求进取,就像老鼠一样,一时能得到好处,但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象传》说:像身无专技的老鼠一样,偷偷摸摸,玩弄手段谋求进取,居位是不适当的,很危险。
“晋”意思为进取,太阳运行前进,才能升在地面之上,才能发出光芒。《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意思是说,君子如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大放光明于天下那样,应发扬光大自己的美德,并在社会上发挥出来,如太阳发光一样。处在社会前进的时代,一个人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从而造福于人类。
《晋》卦鼓励人进取,但进取也要光明正大的行事。以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来谋求进取,这样做一定是“无咎”的。不能光明正大地进取,像田鼠偷食那样偷偷摸摸,结果自会有危险。古代有一种鼠会五种的技能:能飞起来但飞不过房子的高度;能攀岩但爬不过树那么高;能游泳但游不过河;能打洞穴但掩不住自己的身体;能奔跑但没有人走得快。技能虽多,但没有一样是精湛的,所以,它总是悄悄的外出进行活动。
一个人没有一定的技能,还要谋求进取的话,往往只会在“歪点子”上动脑筋。行为不光明正大,即使谋求到了一定的位置,也不会坐的太稳。本来就不应该是他的,若要强求的话,早晚会遇到危险。
【事典】
故事一:邓通的献媚“技能”
《史记·佞幸传》里两次提到了邓通,都说他没有任何的技能,既不善唱歌,也不会跳舞,脑子里更是空荡荡的,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在平常,汉文帝赐给他休假的时间,他也不想外出,只是一心的伺奉文帝。日日夜夜,醒时也是,梦中亦然,皇上当然对他是更加宠爱。于是,文帝赐给了邓通亿万财富。
文帝身上长了痈(脓疮),邓通马上为他吸吮。邓通替文帝吸脓血,太子刘启也只好替文帝吸脓血。当刘启用愁苦的表情吸吮脓血时,心中怎有不怨恨邓通之理呢?好景不长,当初邓通一再地谄媚皇上,早已招致太子的怨恨。刘启即位后(汉景帝)找了一个机会免去了邓通的官职,把邓通家的钱财也全部没收,最后邓通因穷困而死。
故事二:赵高、李斯为虎作伥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染病风邪,走到沙丘时就死了。
赵高害怕扶苏即帝位后,他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绝不能让扶苏继承皇位。于是他私拆玺书篡改里面的内容,派遣亲信逼死了扶苏和蒙恬。丞相李斯不敢贸然公开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害怕天下人知道真情后发生****,更担心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会争夺皇位。然而,正是这些担心和思虑,给赵高施展阴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赵高去劝说胡亥,说扶苏有玺书可做皇帝,而诸公子将成为百姓。现在,诸公子和蒙氏兄弟不在身边,大权都在李斯及自己手中,希望胡亥不要受制于人。又威吓胡亥说:凡是干大事业的,就不能拘小节;顾小而忘大的人,以后必定有灾难;犹豫不决的人,以后一定要后悔;凡是果断而敢干的人,鬼神见了也要躲避,而且一定会成功,我是忠心的在替公子着想啊。
赵高的一番蛊惑,果然打动了胡亥的心。他虽没有直截了当地的表示同意,却半推半就地叹气说:“现在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公布,丧事还没有办,怎么能用这个事去麻烦丞相呢?”赵高明白了胡亥的心意,便进一步说:“时机对办好一件事都是十分重要的。你既然不反对我的建议,我就去和丞相商量。”
善于使用甜言蜜语,危言耸听的赵高告诫李斯:如果扶苏即位,蒙恬做相,就则无处安身;而胡亥礼贤下士,最有条件继承皇位。李斯虽然担心自己的命运,但仍不敢贸然行事,赵高便傲慢地对他说:“危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还看不透,弄不懂,还谈什么聪明睿智?”继而又劝李斯要观形势,识时务,莫以下犯上,以野犯朝。在赵高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下,李斯终于屈服。
后来赵高、李斯都没能善终,赵高阴谋害死了李斯,子婴又设计除掉了赵高。这就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东西并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故事三:庞涓阴毒,死于非命
在三家分晋以后,韩、赵、魏中数魏国的势力最强大。魏惠王也野心勃勃,想学秦国收拢人才。不久来了一名叫庞涓的人,声称是鬼谷子的学生,还与苏秦、张仪、孙膑是同学,他在魏王面前大吹大擂,说只要自己能当上大将,其他的国家不足以畏惧,魏王就信任了他。庞涓当了大将后,训练兵马,向卫、宋、鲁等国发起进攻。连打胜仗,卫、宋、鲁三国齐来拜服。就连东面的齐国派兵来攻,也被庞涓打了回去。从此魏王就更加信任他。
庞涓的同学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德才兼备,是个少见的人才,尤其是在老师鬼谷子那里学到了祖先的十三篇兵法,更是智谋非凡。孙膑听说庞涓在魏国做了大官,就来到魏国,先见了庞涓,又拜见了魏王。面谈之后,魏王知道孙膑的才能极大,想拜他做副军师,来协助军师庞涓共同行事。
庞涓听后对魏王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可在我的手下谋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让位于他。”在当时,客卿是没有实权的,地位却比臣子高,孙膑还以为庞涓是一片真心,对他十分的感激。
半年以后,齐国有人捎来孙膑的家书,大意是哥哥让他回去,齐国也想重振国威,希望孙家的人能在齐国团聚。孙膑对来人说:“我已在魏国做了客卿,不能随便离开。”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回去交给哥哥。
孙膑的回信竟被搜出来交给了魏王,魏王便找来庞涓说:“孙膑想念齐国,这该怎么办呢?”庞涓见机会来了,就对魏王说:“孙膑是个有才能的人,如果回到了齐国,对魏国是十分不利的。我先去劝劝他,如果他不愿意留在魏国,就交给我来处理吧。”魏王答应庞涓的要求。
庞涓当然没有去劝孙膑,而是建议他回齐国“探亲”。孙膑就向魏王请假,魏王听说他要回去,就判他有私通齐国之罪,把他押到庞涓那里进行审问。庞涓故作惊讶,先放了孙膑,再跑去向魏王求情。过了许久才神色慌张地跑回来说:“大王发怒,一定要杀了你,经我再三的恳求,总算保住了你的性命,但必须处以黥刑和膑刑。”孙膑听了,虽然非常的愤怒,但觉得庞涓为了自己已经尽力,还是十分的感激他。
孙膑被剔去了膝盖骨,从此只能爬着走路,成了终身残废。庞涓说:“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写下来,咱们共同研究,也好流传于后世。”
由于孙膑只能躺在那里用刀往竹简上刻字,所以每天只能刻十几个字。庞涓有些沉不住气了,就让手下人催孙膑快点写。孙膑问服侍他的人说:“庞军师为什么催我快点写兵法呢?”那人说:“这你都不明白?庞军师留下你的一条命,就是为了让你写兵法啊。等你写完,命也就没了。”
孙膑听到了这话恍然大悟,便装作发疯一般捶胸拔发,两眼呆滞,一会儿把东西推倒,一会儿又把写好的兵法扔到火里。从人连忙奔告庞涓说:“孙先生疯了!”这实际上是孙膑“假痴疯癫”的计谋,骗过了庞涓,他以为孙膑受刑之后气恼不过,可能是真的疯了。从此,他只是派人监视孙膑,不再过问其他。后来,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孙膑终于逃出了魏国。孙膑到了齐国后,齐威王如获至宝,当即拜他为军师。
不久,庞涓带兵连败宋、鲁、卫、赵等国,越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使庞涓的军队连连败北。孙膑用“减灶法”引诱庞涓来追,暗设伏兵,将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
庞涓死于非命的下场可以说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他能够向孙膑谦虚请教,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说不定还会像“将相和”那样成就事业,流传美名。可惜的是庞涓妒贤嫉能,耍小聪明,采取卑劣的打击手段,结果害了别人,更是害了自己。
故事四:杨秀清的如意算盘
杨秀清一心想要取代洪秀全的地位,独揽大权。于是想到了一个计策。一天,洪秀全刚起床,突然一个官员跑进来启奏道:“天父下凡了,请天王快去东府伺候。”洪秀全急忙更换衣服,一溜小跑来到东府。东府里庄严肃穆,钟声震耳,文武百官全都跪在地上。
杨秀清躺在宝座上,二目紧闭,面色苍白,人事不省。胡以晃、侯谦芳等人都在旁边伺候着。洪秀全跪在杨秀清的面前,高呼道:“秀全迎接天父。”
只见杨秀清浑身哆嗦,翻身坐起,二目如电,声似洪钟,说道:“秀全小子来了吗?”洪秀全往前跪爬一步,叩头道:“天父在上,小子秀全在此,恭候天父的训示。”“天父”道:“为父无事不来,无大事也不来。我且问你,你四弟功劳大否?”洪秀全说:“东王功劳最大。”“天父”道:“天将大任,唯秀清也!屈居东王,大材小用了。你应禅位给他,让他执掌天国。”
洪秀全忙说:“儿谨遵天父的训旨。”“天父”又说道:“记住,同为天国撑江山,能者多劳要占先;人间之事由天定,理应恪守莫拖延。钦此,为父归天去了!”
杨秀清又一哆嗦,翻身摔倒在地。众人忙把他扶了起来。略停片刻,方才“苏醒”。杨秀清揉了揉眼睛,一眼瞅见了洪秀全,忙倒身下拜:“请二兄上面坐!”洪秀全站起身来,满面赔笑道:“恭喜四弟,贺喜四弟,不久你就是天国的万岁了。”
杨秀清说:“天父对我说时,弟感到十分的突然。曾再三推辞,怎奈天父不允。”洪秀全说:“天父的安排是圣明的。常言道:‘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四弟德配天地,我是望尘莫及啊。天父训旨,也正合我意。”说罢大笑。
天王洪秀全强压怒火,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寝宫,屏退左右后一头倒在床上,心中暗骂道:杨秀清呀杨秀清,你太狂妄了。竟敢借天父之口,假传圣旨,逼我退位,我岂能容你!洪秀全表面上积极的筹备禅位大典,以假充真,先把杨秀清稳住。暗中却调兵遣将,把北、燕二王调回天京,出其不意的把杨秀清除掉了。杨秀清的美梦破灭,自己也得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易经心解】
做人如果阴险奸诈,玩弄手段,最终必然会遭到报应。在背后施展阴谋、搞小动作,但凡不敢光明正大的都是一种伪心的表现。伪心不仅可耻,而且也最不道德。一个人有一分的伪心,便会有三分的虚假,而他的言行举止也都让人不能相信。
一个人心中有虚、有伪、有欺,肯定就会产生私心、伪心、欲望心、贪心,却又害怕人们发觉,便用诚心、真心、实心来装饰,用来蒙蔽天下人的耳目。实际上他们都忘了“人可以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的道理。
人一生中做的事,历历都被众眼所见,众手所指。就算是能欺骗了一人,也不能欺骗十人、百人,更不可骗得天下所有的人;欺骗一时,不能欺骗一世,更不能欺骗百世、千世。所以儒家以“慎独”为教,就是希望我们在做人、做事时少一分的欺骗。嫉妒与诋毁,历来就是被有识之士所深恶痛绝的。
做人没有了嫉妒之心,没有了诋毁之心,自然心境就会豁达,讲求光明正大,自然能与他人和平共处、相洽相融。然而做人难免会有妒嫉之心,既会对他人带来损害,也会对自己带来大不利。这一点对世人来说,是最应该戒除的。
总之,为人做事要光明正大。进取之道,须把握中正的原则,首先要明白不该谋的就不去谋,不要胡思乱想。另外,进取时切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否则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