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16780600000032

第32章 天外飞来福与祸(2)

“太子之位就像积兔,立嫡立长早有定分。而父皇母后却偏要放兔走街,以至兄弟争先追逐,相阋于墙,引起了许多祸端。如果我不甘心失位,去把它夺过来,被夺的还不会甘心,再谋划着夺过去。这样夺来夺去,到什么时候才算完结?天下百姓还有没有安宁之日?刀兵相向,骨肉残杀,对谁也不会有益。所以,我只有安心于现在的名分,就像慎子所说的:上下相安,清净而治。”

这番道理使云昭训信服得连连点头,她敬佩地说:“这几年皇子闭门读书,确实大有长进,这话说得真是透彻。”

杨勇说:“要不怎么叫开卷有益呢!”他又转问阿七,“枯死的槐树可以做什么?”

阿七是烧火做饭的,三句话不离本行:“枯槐取火最好使,放在取火器下面,一会儿就着,比干枯的艾草还快。”

“是吗?你试试看。”阿七拿来一个“阳燧”,这是一种在太阳光下取火的工具。阳燧用铜做成,像个尖底杯,放在阳光下,光线就聚在尖底处,这时如果在杯底下放些艾绒之类,就会燃烧起来。这时,阿七劈来一片枯槐木,放在石桌上捶成绒絮状,将阳燧的尖底靠近槐绒,上面朝向太阳,金光聚入阳燧,很快形成高温,不一会儿,槐绒果然冒出了烟火。

杨勇乐了,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首位。阿七,你把这枯槐劈了吧,这样,取火、烧柴就都有了。”

阿七知道这是当年杨勇登高眺望皇宫,高声喊冤的树,寄托着他很多情思,怎么肯随便劈了作取火烧柴之用?就说:

“皇子,阿七虽是粗人,也知道这是一棵圣树,可不能轻易地烧了。”

杨勇毫不在意地说:“嗨,什么圣树,看见它反倒感到羞辱,不如劈了利落。取火烧柴还有些实实在在的用处。”

云昭训在一旁也说:“阿七,皇子说得有道理,你就照办吧。”

阿七点点头:“既然这样,阿七遵从皇子和夫人之命就是。”

杨勇白天喝了醴酒,吃了红烧肉,又与云昭训、阿七高谈宏论一番,觉得心平气和,非常舒畅。天黑不多时,便早早上床休息了。

正在似睡非睡间,忽然听见有迅疾的马蹄声直奔废园而来,接着,一阵杂沓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竟到了外室。随即,就听一个声音喊道:

“仁寿宫有急诏到,皇子杨勇快快接旨!”杨勇心里一阵惊颤:幽禁废园以来,我闭门读书,足不出户,难道还有什么罪过?还能怎样责罚?云昭训也坐起来,慌忙穿戴。她见杨勇还在发呆,就催促说:“皇子,快穿好衣服出去接旨,慢了就是欺君之罪!”

杨勇和云昭训穿戴整齐,走出内室,只见外厅里一片明亮的烛光,几个随侍宫女已摆好香案。门前站列着一队披挂整齐、执刀佩剑的禁卫士兵,簇拥着一名手捧御旨的禁卫军官。

杨勇见这阵势,心里更是打鼓:宣旨怎么不派御前近侍,却派了一队禁卫官兵来?必然凶多吉少!他不禁两腿发软,扑通跪在香案前面,云昭训也随他在一旁跪下。

禁卫军官这才宣旨,他朗朗念道:大隋皇帝密诏:昔朕误听谗言,废长立次,枉屈勇儿。

数年圣察,勇居废园,克己自新。太子杨广,忘乎所以,凌辱上下,亵渎宫闱。广之恶行,天下共诛。原形既露,孰不可忍,即废为庶人。勇居嫡长,朕所钟爱,衔冤应白,即复立为太子。勇奉诏之时,即速驰赴仁寿宫御前,以付大事。切切此诏!

这是真的吗?杨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暗中狠掐了一下大腿,觉得一阵生疼,证明不是在梦中。那么,这就是真的了!真的是福从天降!他喜出望外一时间竟像痴傻了似的。

想当年,他被废为庶人,自觉是天大的冤枉,日奏一本,又每天爬上高高的古槐,向着皇宫大声申诉,日夜盼望着能早早得以昭雪。然而,一切努力都成为徒劳。幽禁废园五年,自己也心灰意冷了。没想到,突然间飞来一纸密诏,废园里的杨勇又成了皇太子!

云昭训见杨勇惊喜得痴呆了,诏书已经读完,他还怔怔地跪着出神,就悄悄地拽拽他的衣襟,说:

“赶快接旨谢恩呀!”杨勇这才叩头谢恩,随即站起身,整整衣裳,接过密诏。他怕刚才听得不准,就又借着烛光,将那诏书再细细地复读一遍。

传旨的禁卫军官等急了,连连催促说:“皇太子,车已停在门外。事情紧急,请太子即刻上车,尽快赶赴仁寿宫见驾!”

杨勇不答话,仍在逐字逐句地读着诏书。读到末尾,见上面没有玉玺,觉得奇怪,就问那位军官:

“既然是父皇御诏,为什么没有玺印?”

那军官一跺脚,说:“嘻!看我慌的,把这么大的事都忘了。临来的时候,柳尚书亲自交代,因为十万火急,密诏来不及用玺,皇上将御案上的雕龙纯金镇纸随诏带来,作为凭证。”说着,便从身上挎着的革囊里拿出雕龙镇纸,递给杨勇。

杨勇接过镇纸,仔细地看了又看,认定不是假冒,确定是父皇御用之物。他曾多次在父皇御案上见过这个镇纸。有此物为凭,密诏也就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

可是,父皇既命臣下拟好了诏书,怎么会连亲眼过目和加用玉玺的时间都没有?这说明眼下仁寿宫里情况紧急,形势险恶,绝非一般人可以料想的。杨勇又问:

“仁寿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父皇龙体可好?”

那个军官也如实回答:“皇上卧病已好长时间了,仁寿宫到底出了什么事,小人也不知道。小人只是奉柳尚书之命前来传旨,并接太子去仁寿宫。”

“在仁寿宫侍疾的还有哪几位大臣?”“还有皇太子杨广和左仆射杨素。”一听有这两个人在皇上御前侍疾,杨勇感到不寒而栗。他想:父皇年事已高,又病卧在床,对于朝廷大事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柳述不过是一个公子哥儿,只因为是皇亲,才有幸做了兵部尚书,他既没亲征沙场,又无宫廷角斗经验,怎么会是杨广、杨素之流的对手。从这份密诏和军官的讲述来推测,眼下的仁寿官里确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了。然而,在对峙的双方中,父皇与柳述这边——一个病重老夫和一个黄口小儿——力量显然要薄弱得多。这等严峻的局势对我杨勇意味着什么?只是灿烂辉煌的金銮殿吗?谁敢说不是陷阱,不是罗网?

禁卫军官见杨勇迟疑不决,又催促说:“太子还犹豫什么?请立即上车,我们还要赶路呢!”

还要赶路?这条路有多长?杨勇忽然想起白天与云夫人、阿七的那番宏论,想起了慎子的话:“一兔走街,百人逐之。”唉,杨勇呀杨勇,对别人谈论时头头是道,怎么轮到自己身上反而糊涂了?你何必争抢着去追那只走兔呢?况且还是在情况不明、凶多吉少的形势下。到头来,走兔没追到,自己掉进了陷阱!

想到这里,杨勇拿定了主意,对禁卫军官说:“请回禀陛下,杨勇叩谢父皇昭雪沉冤、复立太子的隆恩。只是,五年来我早已习惯了废园里清静无为、闭门读书的日子,无意人世纷争。再说,杨勇德薄才浅,实在不敢驰赴御前承当大任。”

禁卫军官着实吓了一跳,叫道:“皇子,你怎么敢负皇上隆恩?快别多说了,赶紧起程吧!”

杨勇不为所动,断然说:“我决心已定,你们快回仁寿宫回复圣命吧。”

禁卫军官真的慌了神,气急地说:“事情紧急,咱们天亮之前务必赶回仁寿宫。皇子有什么想法,等到了仁寿宫再与陛下禀奏。我们是奉旨前来请你的,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不然,叫我们怎么回复圣命!”说着,回头朝身后站立的禁卫士卒大喊:“来呀,快请皇太子上车!”

士卒们听到命令,一拥而上,推的推、扶的扶、拽的拽,一块儿将杨勇弄到室外,朝废园大门走去。

杨勇被裹挟着,边走边喊:“你们岂能如此无礼!”可是,任他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士卒们我行我素,七手八脚地就把杨勇拉扯到了街上。

废园大门外,一辆舆车早已等候在那里。杨勇长叹一声,说:“难道是老天有意让我不得安宁?”随后,他挣脱了士卒的拉扯,细心整理了一下衣容。既然非去不可了,就得收拾得整齐一点,要像个皇太子的样子。

看见杨勇上了舆车,那个禁卫军官舒了口气,向随行的士兵一挥手,大喊了声:“上马!”

话音未落,忽然听见一阵马蹄声响,只见一群人马高举着火把,从前后两头风驰电掣围堵过来。前边一个为首的,远远地大声喝道:

“谁敢谋反,放罪人杨勇出逃!”刚刚骑上马的那个禁卫军官横刀跃马,迎上前去,说:“我们是皇宫禁卫,从仁寿宫来,奉皇上御诏,接皇太子杨勇去御前商议大事。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抗旨阻拦!”

那个为首的将领嘿嘿冷笑一声:“大胆反贼,不打自招。竟敢乘皇上病重,假托御旨,阴谋废立!我们是东宫卫队,奉皇上诏令,前来剿灭你们这伙反贼!”

说罢,挥刀高呼:“上!”随他来的三五百人蜂拥而上,把仁寿宫来的禁卫团团包围,舞刀挺枪厮杀起来。柳述派来的人毕竟太少,又经山路跋涉,早已人困马乏,怎能敌得过人多势众的东宫禁卫。斗了不到半个时辰,仁寿宫来的禁卫就被杀了个人仰马翻,片甲不留。

原来,杨广和杨素猜破了文帝与柳述的密谋,立即派了心腹飞骑驰赴长安,调动东宫卫队。东宫卫队接到杨广密令,立即分两路出动。一路到废园监守,防止柳述派人将杨勇接走;另一路大队人马星夜急奔岐山,接管仁寿宫防务。

迄今以来所有的宫廷政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者往往取胜。

杨勇听车外人马厮杀,身上立时就凉了半截。眼前的刀光剑影验证了他的预感,杨广、杨素早有准备,他已不自觉地被陷进罗网!

厮杀声平息了,东宫卫队军官用刀尖挑开车帷,呵斥道:

“杨勇,你参与柳述谋反,你可知罪?赶快下车,回去待罪!”

杨勇从怀里取出雕龙金镇纸,在军官面前晃了晃说:“我不知道什么柳述,只知道皇上。雕龙金镇纸是御用之物,有此为证,我无罪!”

军官说:“这金镇纸是柳述趁皇上病重从御案上偷来的。你先回废园去,有罪无罪,日后待皇上和太子判定。”

杨勇无奈,只好从车上下来,垂头丧气地走了回去。东宫卫队只留下十几人监守废园,其余人马又分头奔赴京师各处要塞,传达皇上“御旨”:“皇上病重,托太子杨广监国”。很快就接管了长安的城防。

先发制人,首战告捷。仅一夜工夫,偌大一个京城便尽在杨广掌握之中了。拿下仁寿宫,更如探囊取物。

可怜文帝和他的爱婿柳述,这时候还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