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16793800000075

第75章 不拘泥形成,留好退路(7)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有一次在劝酒时,玉杯被一个官员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

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员也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韩琦却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定数的,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脸请起趴在地上的官员,对他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过呢?”

再珍贵、再喜欢的玉杯,也不及一个人的力量。玉杯既已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若因此而责骂一顿肇事者吧,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损害自己的形象。

而他“宝物自有其定数”之言一出,即给对方留下了一个最好的台阶。这样做既显示了韩琦的宽容大度,博得众人的赞叹,又使肇事者对他更感激涕零。

韩琦在带兵抵御西夏时,曾有“军中有一韩,敌人听了就胆寒”的威名。元代吴亮曾如此评价:“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但不见他沾沾自喜;所担任的责任重大,经常在宦海的不测之祸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韩琦的一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功劳和成就,与他在做人做事上,善于替对方考虑,为对方留下“台阶”或退路的成熟练达,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说人际交往上为对方留下“台阶”,而赢得对方的好感和感激,不至于让其怀恨在心的话,那么在竞争场合给对手留下退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其实,失败算不了什么。既然上场,不是赢就是输,有人赢就必有人输,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没有挑战怎能强大,没有失败哪来成功;但倘如失败之后还没有退路,至于狼狈不堪,面子全失,自尊荡然无存,那必定会被当作是其一生当中的奇耻大辱。

“士可杀不可辱”,人的自尊是十分强烈的,一个人伤了自尊和面子,受了耻辱之后,往往会奋起反抗。因此,可以这样说,把他人推下“地狱”者,自己也难以上“天堂”。

人生和事业上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人取得巨大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强大力量。对手会给我们带来挑战,数不尽的挑战,也许你会厌恶这些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才促使我们变得强大,事业才会变得辉煌。

关于竞争敌手,一位成功大师曾这样说过:“他们能使我随时警惕性格中的弱点,因为一旦出现漏洞,他们便会趁机破坏。由于我发现了敌人对我的价值,如果我没有敌人的话,我觉得有责任制造出一些敌人。他们将会发现我的缺点,向我指出这些缺点,而我的朋友,即使发现了我的缺点,也不会把这些缺点告诉我。”还有一位伟人更是出语惊人:“你百分之九十的成就是你的敌人促成的。”

大师毕竟是大师,伟人也到底是伟人,他们的人生境界与我们凡人自是不同。但竞争对手对我们的挑战,给我们的压力,确是我们的潜能得以激发,我们的生命变得强大,事业得以圆满辉煌的一份必不可少的力量。

一个真正相配的对手,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自己相辅相存,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一旦一方消亡了,另一方也会走向衰退,除非他能脱胎换骨,或者找到新的对手。

若是没有对手,没有挑战,人生就会变得平淡无奇,成功也不会显得光彩辉煌。就像草原上没了狼,羊群就会变得萎靡、变得更为软弱无力。

仔细想想,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当中,有多少朋友,能像我们的竞争对手那样,替我们提供资源和力量?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像感谢朋友一样感谢自己的竞争对手,像珍惜朋友一样珍惜自己的对手。

商场不是战场,商场的竞争是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的要义,只是争夺消费者。谁能够拥有更多的、热心的、忠诚的消费者,谁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竞争并不是非得你死我活。对手失败了,不见得你就成功;对手成功了,不一定你就失败。有时候,甚至可以说竞争双方是可以互利的,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共赢。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不要试着去消灭你的对手,有时候更要乐于看到对手的强盛。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在这种环境下,竞争对手之间可以拼个十二分激烈,却不能拼个你死我活。不管这一次胜负如何,以后还是会有多次的竞争出现这一次,你若给竞争对手留了退路,放他一马,他自会心存感激,希望能有机会给予回报;再相遇时,若是自己失手或败退的时候,他自然也会放你一马,留条退路,或搭个援手,以报你前回的恩德。与其每一次大家都作冤家仇人,不如大家宽容大度,为对手留条退路,搭个援手,以减少损失,共同开拓更大的市场。

那种对竞争对手动辄咬牙切齿,不惜背后使绊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你背后给人使绊,人家也会背后给你使绊,甚至公开与你为敌;你搞阴谋诡计,让人家栽倒,人家爬起来后,东山再起,自然也会伺机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也会栽倒在人家的手上。要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又能事事防备严密,没个失手败退的时候?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一条人际交往上的黄金定律,在任何场合同样适用。宽容别人,别人就会宽容你;给对方留下台阶,对方便会给你留下台阶,甚至搭桥铺路:给竞争对手留条退路,对手也会给你留条退路。因此,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下台阶或退路,也就是为自己预留台阶或退路。

拒绝恰到好处

1.坦诚地接纳对方

有些人认识到说话的方法、交谈的技巧很重要,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听话技巧。听人说话,表示敞开自己的心扉,坦诚地接受对方,宽容对方,体贴对方,从而实现彼此心灵的沟通,这是处理问题的另一重要方面。以良好的态度,接纳他人的意见,才是处理问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理之所以为亿万人赞颂,其中很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在听别人讲话时态度极其认真,不论对方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同样对待。对此,美国一位外交官曾评价道:“凡是会见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出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印象的是他的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他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面就感到亲切的罕有天赋。”我们要以******总理为榜样,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形象。概括地说,应该做到:

第一、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眼睛注视着说话的人,脑子里要设法撇开其他的事情,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对方谈话的内容上。

第二、耐心地倾听,不要轻易地打断对方的话,不要因对方的叙述平淡而漫不经心,也不要在对方结结巴巴讲不清时,流露烦躁和责怪的神情,更不应在对方发表不同意见时,听不下去而反驳或争吵。

第三、有响应地听,通过点头、微笑、手势、体态、语言等作出积极的反应,鼓励对方完整地说出他的意思。

善于倾听对方的人,会让人感到他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并愿意与之相处,他与众人的关系也将日益密切起来。

想处理好问题,首先应该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尔后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而想知道对方想什么,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尽可能地去理解和同情对方的想法和动机,以便找到共同语言,打开对方的心扉。再顺势引导,说服对方,最终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目的。

印度著名的诗人泰戈尔,在去英国深造之前,曾到孟买的一个医师家里学习英文。一次,抚养他成人的大姐病重。泰戈尔闻讯后十分难受,再也打不起精神来学习了。医师的女儿安娜得知诗人之姐对他的深情及寄予的厚望之后,动情地安慰泰戈尔说:“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就应该到外边多见世面去,这对你的诗歌会有帮助。无论如何,你应当努力实现大姐对你的厚望呵!”一番话打动了泰戈尔,从此,他终于安下心来,继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亲人的病痛使泰戈尔一蹶不振,无法继续学业,这是因为他过分沉湎于亲人的痛苦中,而忘却了自己的理想与亲人的期望。如果想方设法让他重新意识到这被忽略了的一切,像泰戈尔这样有大抱负的人是不会止步不前的。医生聪明的女儿安娜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泰戈尔重新走上了奋发之路。

善解人意,是在说理于同情之中的一种沟通方法。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兼备,使人易于接受。

人是有感情的。处理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理性上说服对方,而且要从感情上感化对方,与对方实现共鸣,即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尽最大可能去理解对方,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表情和态度感化对方,以争取赢得对方的理解或同情。

林肯出任美国总统之前,曾经当过律师,一次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老妇人找到林肯,她是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月靠抚恤金维持生活。但是,出纳员却要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准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竟相当于抚恤金的一半。老妇人要求林肯为她上诉。

法庭开庭了。原告指责被告的勒索行为,被告以证据不足而矢口否认,情况显得对原告不利。怎样扭转形势呢?轮到林肯发言了,他用抑扬婉转的语调,首先把听众带到了对美国独立战争那艰苦卓绝战斗生活的回忆之中。

突然问,他情绪激动了,言词直指那位企图勒索烈士遗孀的出纳员。最后,他满含激情地说:“现在事实已成了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代她申诉。不用说,这位老妇人曾经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也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向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听众被林肯的话感动了,一致要求法庭通过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老妇人胜诉了。

战争使烈士遗孀的生活本来就很艰苦,出纳员却还向她搜刮高额的手续费,这确实令人气愤。在法庭上,林肯没有过多探讨收取手续费本身是否合理,而是采用了以情动人的策略,充满感情地回顾那场使老妇人失去丈夫的战争,引导人们进入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们去想像老妇人当年的年轻和美好,以及她为战争胜利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回顾以往,对照今天,人们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无法不对老妇人的不幸寄予特别的同情。

2.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

如果按照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甲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告诉乙应该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甲这样的提议是反中庸的,档次拉得太大,它使乙非常气愤而加以反对,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元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了利益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

这个实验里,双方都能够得到钱而且都很高兴的分配方案,是甲提出来两人平分,这是最公平的分配。但大多数人的方案都在70:30和60:40之间,很少有人提出99:1的方案。这说明作为甲的一方,除了考虑自己的福利增加问题之外,也还得慎重考虑公平问题,也就是权衡对方能够接受的不公平程度。

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所以想得到利益,必须付出。为别人付出看起来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这种不能最大化,是在显示公平的条件下不能最大化。在兼顾公平的情况下,虽然不能实现自己利益理论上的最大化,但比起显失公平条件下自己利益的最终损失,自己的利益还是能有所增加。所以,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1997年9月,美国CNN的大股东泰德·特纳宣布要捐出10亿美元,这是他当时净资产的三分之一。他指定这笔巨资的受益者是联合国,用于处理人口控制及传染病防治等事务。特纳为什么要给联合国捐助这么巨大的一笔资金,给那些他素不相知的人们?对此,特纳直言不讳地说:“我发现,我越是做好事,钱进来得越多。”他这样说没有任何羞耻感,虽然这表明了他捐助慈善事业的动机不纯。特纳相信,在给联合国捐助了10亿美元之后,自己的财富只会有增无减。他这次出手很大方,而且看起来毫无私心的捐助使他赚得了无法估量的人缘。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自从他给联合国送了这笔大礼以后,他的财富直线上升,光是美国在线并购案就带给他单日30亿美元的增值。到2001年的时候,他的身价已经达到90亿美元,是他1997年9月决定给联合国捐助10亿美元时家产的整整3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充满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