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7400000070

第70章 元(3)

史天倪

史天倪(1187~1225),元代前期将领。字和甫。

燕地永清(今属河北)人。父史秉直,在北京执掌尚书六部事,总理军饷。弟史天泽,为元朝著名将相。

成吉思汗时,木华黎统兵南伐,所向披靡。不久,木华黎率军取涿州。史秉直率乡里老幼数千人,降木华黎。木华黎欲用史秉直,史秉直推辞,而荐子史天倪。于是木华黎以史天倪为万户,而命史秉直管领降人家属,屯居霸州(今河北霸县)。

嘉定四年(1211),史天倪统率诸路降卒,并跟随木华黎攻伐三关以南,至于东海,所过州邑皆下。嘉定七年,史天倪朝见太祖成吉思汗。向太祖陈献奇谋大计,太祖称善,遂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管领24万户。跟随木华黎攻取高州,又攻取北京,皆不战而克。

嘉定八年,元太祖授史天倪为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奉诏南征。先围平州,金经略使投降。进兵真定(今河北正定),金守将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攻大名(今河北大名),众人认为大名城坚不可击,史天倪命攻其城之西南角,劲卒屡上屡退,史天倪遂身先士卒,率先登城,宋兵躲避,大名遂破。

嘉定十年(1217),史天倪率兵攻取山东诸郡。其部卒中有杀百姓之小猪者,史天倪立刻斩首以示众,军中遂肃然,于是远近响应。中山、赵州、邢州、威州、磁州、洛州等城,皆望风而降。嘉定十二年,还军真定,武仙降元。木华黎遂授史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以武仙为副职。

史天倪进言于木华黎说:“今中原粗定,而我军所过之处仍有纵兵抄掠的行为,这不是王者替民伐罪之意。而且大王奉天子命,为天下除暴,岂能复效暴者之所为吗?”木华黎于是下令:敢有剽掳者,以军法惩处。

嘉定十六年(1223),史天倪兵向山西,连克三关,不过旬日,便定四十余寨。遂又兵至河卫。不久,成吉思汗命史天倪回军真定。

第二年夏,大名总管彭义斌带宋兵进犯河朔,史天倪又率兵迎战宋兵于恩州,彭义斌战败,遂人保大名。第二年,史天倪兵还。得知武仙之党占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叛蒙,史天倪遂率兵直捣其巢穴,尽掩杀之。武仙大怒,阴谋作乱,于是设宴邀请史天倪。有知道其阴谋者,劝史天倪不要前往,史天倪不听,遂去,被武仙所害,终年39岁。

张柔

张柔(1190~1268),元代前期将领。字德刚。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张柔初为金臣,后降依成吉思汗。历经太祖至世祖五朝,大小百余战,战功卓著。他战有奇谋,常以少胜多,名震河朔。官至河北东西路都元帅,加荣禄大夫,晋封蔡国公。谥“武康”。

一、降元报义败武辟地

张柔年少慷慨,崇尚气节,善骑射,以豪侠闻名于州郡。金贞祐占年间(1213~1217),河北盗贼群起,张柔率本族人守保西山东流寨。他选拔壮士,训练队伍,盗贼始终不敢犯寨。

金中都(今北京)经略使苗道润得知张柔贤达,便提拔他为定兴令,后迁升为青州(今山东益都)防御使,并上表朝廷嘉表其才。金朝遂封张柔为昭毅大将军,并兼雄州(今河北雄县)管内观察使。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蒙古军攻金,张柔率所部迎战于狼牙岭。激战中,张柔的战马中箭倒地,张柔被俘。蒙古军将闻其名,不杀而劝其降。张柔见金朝大势已去,蒙古国威振四方,将来必成事业,便率众降附蒙元,成吉思汗仍复其旧职。张柔遂召集所部人马攻下河北雄、易、安、保诸州,之后率军屯治满城。

金真定帅武仙率兵数万来攻满城。张柔出奇兵击退武仙军,又率军乘胜攻下完州,俘获州佐甄全。甄全不屈,打算慷慨就义,张柔感其壮节要释放他,结果甄全投降。张柔升甄全为完州守,仍统兵守完州。

第二年,武仙又来攻张柔军,张柔又败武仙军,并进而拔取郎山、祁阳、曲阳等城,附近城寨闻风而降。不久,中山反叛,张柔引兵包围中山,与武仙手下将领葛铁枪战于新乐。流矢射中张柔的面颔,断其二齿,张柔拔箭继续攻战。众军士见此,遂奋力拼杀,金军大败。张柔军斩首金兵数千人,并擒藁城令刘成,遂攻下中山。

金将武仙再一次纠集兵马,在满城进攻张柔军。张柔带伤登城拒战,不料又为金兵流矢所中。张柔仍屹立城上沉着指挥作战。不一会儿,张柔下令打开城门突然出战,武仙兵不及提防,再次溃败。之后,张柔率军平定了冀州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辟地千余里。成吉思汗加封张柔为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号拔都鲁,置官属,所部将士各有升赏。

二、免祸治保伐金礼士

蒙元燕帅孱赤台数次凌辱张柔,张柔不为所屈。孱赤台便向中都行台进谗言说:“张柔骁勇无比,从前被俘而降,今天却委以重兵,战胜攻取,威震河朔。如果现在不加约束,以后必然难以控制。他常想杀我,所以我不敢南下。”中都行台听信其言,乃召张柔至中都。张柔应召而至,却被幽禁于土室之内。孱赤台用帐篷盖于土室之上,并令精兵守在土室周围,以防其逃跑,准备在第二天杀死他。不料,当天夜晚孱赤台突然暴死,张柔幸免一死。

张柔得免,遂还镇所。之后又与武仙战,再胜武仙。朝廷下玺书,授张柔为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随国王孛鲁攻打贼将李全,败李全于益都(今山东昌乐南)。后来,张柔移军治守保州(今河北保定)。保州地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但保州自遭兵火之灾,城池荒废15年之久,且盗贼出没其间。张柔到保州后,对保州重新规划治理,划定居民之所,安置管衙所在,引泉水入城,疏通沟渠以排除污秽,并开市通商,保州百姓逐渐富裕。同时,张柔还注意学校教育,迁校址于城东南,并增设学校。

南宋端平元年(1234),张柔随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伐金。张柔率军围攻汴京城西北处。张柔会合诸路军击败金军,金哀宗又逃奔睢阳,金朝大臣崔立以汴京降元。张柔带兵入城,对于金帛等物分毫未取,独入史馆,收取《金实录》及秘府图书保存。又访求有声望的燕赵故族十余家人,令军士护送归乡。之后,张柔派兵围困睢阳,金哀宗又南逃至蔡州。蒙古灭亡金朝之后,太宗窝阔台历数张柔的战功,赐张柔以金虎符,升为万户之职。

三、转战徽鄂献录营都

金亡后,元军便开始了对宋朝的征战。张柔先随皇子阔阔出攻拔宋朝的枣阳城,又从大帅太赤攻克徐州、邳州。后又屯兵曹武以逼宋。再会诸军取光州(今河南潢川),之后率兵直趋黄州(今湖北黄冈),攻破三山寨,至太湖中得战船,沿江而战。此后,河南三十余城遂皆属于元军的管辖。

元宪宗蒙哥时期,张柔移兵屯驻毫州。当时毫州四周皆水,没有舟船则无法进城。张柔遂修建桥梁,连结汴堤,以通商贾之利。又复建孔子庙,设学校校官,招收、教育毫州子弟。张柔入朝奏报其治理地方之事,宪宗很高兴,赐衣、甲、金银符予以嘉奖。

南宋开庆元年(1259),张柔分裨将张果、王仲仁,随宪宗蒙哥攻蜀;王安国、胡进等人从宗王塔察儿攻荆山;自己率军一部随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由大胜关出兵,张柔由虎头关出兵,遇宋兵于沙窝,击败宋军。

这时,忽必烈正从阳罗渡过长江,催促张柔会兵于鄂州。两军会于鄂州,忽必烈指挥攻打鄂州,但百余日仍攻不下。忽必烈对张柔说:“我是猎人,不会逮圈里的猪。我在野外打猎供你食物,你去攻城逮猪。”张柔领令。于是命何伯祥造鹅车,掘地洞以进其城。另又遣勇士登城,攻其西南隅,屡破。正在这时,传来宪宗蒙哥的噩耗,忽必烈遂北返,命张柔统领蒙、汉军以待后命。张柔兵戍白鹿矶,以作久驻之计。

南宋景定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是为元世祖,诏令张柔班师。元中统二年(1261),张柔把《金实录》献给朝廷,并请致仕还乡。于是封张柔为安肃公,准其请,令其第八子弘略袭其职。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加张柔为荣禄大夫,行工部事。负责营建大都(今北京)事务。至元四年,晋封蔡国公。至元五年六月去世,终年79岁。

阿术

阿71亡(1234~1287),元世祖时名将。蒙古兀良合人。出身将门,其祖速不台,曾随太祖成吉思汗西征,多有战功;其父兀良合台,是元宪宗时名将。世祖忽必烈时,阿术亡立功拜官,南征北讨,屡立战功,为元朝统一全国作出重要贡献。阿术用兵沉稳有智略,常有奇计。官至平章政事,中书左丞相。死后追封河南王。

一、少有奇勇用兵襄樊

阿术亡在年少时,即从其父兀良合台征讨西南夷。每战率精兵为候骑,兵锋所向,摧坚拉枯,皆莫敢当其锋。宪宗年间,阿术亡随父军至大理(今云南地区),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均出人行阵间,勇猛异常。宪宗蒙哥曾夸赞他说:“阿术亡未有名位,却能挺身奉国,特赠黄金300两,以勉将来。”

世祖忽必烈即位,留阿术亡宿卫皇宫。中统三年(1262)阿术亡随诸王拜出、帖哥征讨叛将有功。九月,以宿卫将军拜征南都元帅。治兵于汴(今河南开封),又攻复宿州(今属安徽)。至元元年(1264)八月,与宋兵战于两淮,屡战皆胜,军声大振。

当时,宋军尚固守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北),以为江南的屏障。元世祖忽必烈命阿术亡治守汴、宿,用兵两淮,实是为克拔襄、樊做准备。

至元四年(1267)八月,阿术率元军观兵势于襄阳,后人南郡,攻取仙人、铁城等寨栅,俘获众多而还。阿术初过襄阳时,曾驻马虎头山,手指汉东白河口说:“若筑堡垒于此,可断襄阳粮道。”第二年,遂于白沙口处筑建鹿门和新城等堡,随后又在汉水中修筑台垒,与夹江堡相呼应。自此,宋朝派往援助襄阳的军队在此都被阻回,襄阳成了一座无援的孤城。

至元九年(1271)三月,元军增兵围逼樊城。宋裨将张顺、张贵装军衣百船,从长江上流顺流而至襄阳。阿术率军攻破张顺、张贵军。张顺战死,张贵人襄阳,后也被阿术所擒。是年九月,元廷加封阿术的官职为同平章事。十二月,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将吕文焕也出城降元。

二、取阳罗堡战丁家洲

至元十一年(1274)正月,阿术人大都谒见世祖忽必烈。与参政阿里海牙同奏请伐宋。世祖准其奏,诏命增兵十万,与丞相伯颜、参政阿里海牙共同率兵伐宋。三月,晋升阿术为平章政事。

元军南下,绕郢州(今湖北钟祥)而过。进攻宋沙洋、新城,俱下之。这时,宋将夏贵率宋军水师战船扼守江、汉之口,两岸守御坚固。阿术亡于是用军将马福之计,回船返至沦河口,欲从阳罗堡西面的沙芜口率军渡长江。十二月,元军至阳罗堡,攻之不克。阿术对伯颜说:“攻城是下策。若分一半水军,沿岸西上,至青山矶而泊,伺机乘虚而入,长江可过。”伯颜同意阿术的意见。第二天晚上,阿术亡乘夜分水师一半逆流西上,至青山矶停船靠岸。阿术亡见南岸有沙洲;即率众前去。宋将程鹏飞来拒,与元军大战于中流,程鹏飞兵败而去,元军进抵沙洲。又有宋军阻击,阿术指挥元兵拼力而战,宋军溃败,阿术率军追至鄂州东门而还。夏贵闻阿术军已渡过长江,率所部300艘战船先撤逃,宋军其他战船也随之溃退。元军遂拔阳罗堡。元军水陆并进,齐趋鄂汉。宋兵正欲迎战,元军于城外烧焚宋船只3000艘,火焰冲天,烟雾弥漫,汉阳鄂州城内军民大恐,遂先后而降。

至元十二年(1275)二月,元军兵至丁家洲,元军派骑兵夹岸而进,并于两岸架起火炮,用火炮击宋军中坚。宋军兵阵已乱。阿术挺身登舟,手自持舵,突入敌阵,诸军继进,宋兵大溃。元军在丁家洲攻破宋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此宋军再无力抵抗元军进军临安。

三、击姜才兵下扬州城

宋朝以重兵驻扎扬州城,宋都临安依恃扬州,以为掎角之势。至元十二年四月,元世祖命阿术分兵围取扬州。阿术率军先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在珠金砂击败宋军,斩宋兵两千余人,遂军抵扬州。元军即至扬州后,阿术命造各种攻城战具,又命于真州储粟,并树木栅以断宋军的粮道。宋都统姜才领兵两万来攻真州之栅,阿术指挥骑兵渡河击宋军,姜才所带宋兵无法抵挡,溃败,元军擒宋军副将张林,斩首宋兵18000余人。

这年十月,诏拜阿术亡为中书左丞相。时元军正进取临安,阿术亡兵驻瓜洲,切断扬州援兵,所以伯颜能兵不血刃平宋。阿术之功非小。

至元十三年六月,经过数次攻战,扬州宋军大败,宋守将李庭芝以朱焕守扬州,挟姜才出城东走。阿术率兵追袭,杀宋步卒千人,李庭芝人泰州。七月,朱焕举扬州城降,不久泰州孙良臣开城降,捆绑了李庭芝、姜才,奉命斩于扬州市中。

扬州和泰州即下,阿术申严士卒,严禁暴掠。有武卫军校掠民二马,即斩首示众。至是,两淮全部平定。共得二府、22州、67县。九月,阿术入朝谒见忽必烈世祖于大明殿,献宋俘,世祖命论功行赏,并实封泰兴县2000户民于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