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问一个人怎么有勇气离开他在纽约市一家公司那舒适的职位,而到新罕布什尔经营自己的小生意时,他回答的是一系列自问:“我希望开始我自己的生意。那样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可能失败,可能倾家荡产。如果我倾家荡产,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将不得不干任何我能得到的工作。那样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又会厌恶这种工作,因为我不喜欢受雇于别人。于是,我会再找一条路子去经营我自己的生意。然后呢?第二次我将会获得成功,因为我知道如何避免失败了。”
对你的生活负责,就要尊重自己的意志。
一位80岁的朋友为了待在她的住处还是进疗养院而思虑再三。她的年龄是个事实。她每况愈下的健康也是个事实。权衡这些事实,选择安全的疗养院,该是多么明智。然而令人称绝的是,她没有理会这些事实,留在了原来的地方,一直到现在。她已经86岁了,但并不需要朋友们很多的帮助,她自如地应付着一切,幸福地过着愉快的独立生活。
另一个老朋友作出了相反的选择,她说:“我累了。我现在需要照顾了。”她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她被供养起来,被放在床上,被挪来挪去。她现在对此厌恶了。作出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你可能会自食其果的。
艰苦的选择,如同艰苦的实践一样,会使你全力以赴,会使你更有力最。躲避和随波逐流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识到:随波逐流也是一种选择——但决不是最好的一种。
你的生活不是试跑,也不是正式比赛前的准备运动。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让生活因为你的不负责任而白白流逝。要记住,你所有的岁月最终都会过去的,只有作出正确的选择,你才配说你已经活过了这些岁月。
感悟
人生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我们还时常必须独立作出重大决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重要时刻。
如果我们不想为自己作出的决定而感到后悔,就必须遵循这两个原则:一是三思而后行;二是不要错过任何机会。一方面,我们要对自身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同时还要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对待机遇要用心思考。有些人可能认为机遇太少,而且只是那些幸运儿的专利。然而,机遇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所以在面对机遇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它。每个人都应时刻准备着,正如这句名言所说:“机遇只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
另外,正像作者在文中所提的一样,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随波逐流决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
林夕
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
看到这,我自己忍不住笑了。我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哪一个不比当年没有考第一更重呢?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填报高考志愿了,我要全都报考外省的大学,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
看到这,我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不觉好笑,我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写道: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我的眼前模模糊糊浮现出那个同桌的他,曾经以为他就是我的全部生命,可是离开校门以后,我们就没有再见面,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我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我一生,我的爱,也早已经改变。经历了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到现在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曾经以为自己不会读低俗的武侠小说,现在才知道,武侠自有武侠的好,我的枕边每天都放着金庸和古龙的作品。
曾经以为只要好好爱一个人,就不会分手,现在才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别人。
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可是现在,我正经历着一生中的第二次爱情,和第一次一样甜美,一样折磨人,一样沉迷,一样刻骨。
所以你看,世界上没有是什么不可以改变的,美好、快乐的事情会改变,痛苦、烦恼的事情也会改变,曾经以为不可改变的事,许多年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改变了。而改变最多的,竟是自己。不变的,只是小孩子美好天真的愿望罢了!
感悟
从自然科学的层面来讲,运动是绝对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静止。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不存在绝时静止的人和事物。过去的也许是一种美,但那毕竟已经过去了,在回忆过去的同时,我们要做的也是仅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把握现在。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的所爱和爱自己的。我们改变不了过去,预测不了未来,但是我们能把握现在。
一片树叶
陈德文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含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株株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树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要谛。
感悟
在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常常稍纵即逝,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但花开花落,周而复始,使人不禁赞叹自然界活力之旺盛;联想到人生,人要从大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中得到安慰和感召。作者从一片树叶的生长到凋落的过程,得出一个人生哲理——珍爱生命。
的确,世界万物本无贵贱之分,每一次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灿烂辉煌,也有它固有的凄惶潦倒。生命的意义只在于是否好好珍惜和奉献,并不在于脚下的土地是否贫瘠,出身是否卑微。
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我们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周围的事物,用心观察;只要我们不分贵贱去珍爱所有的生命,那么就能深刻地感知生命的意义,让生命之花开遍大地。
山顶的雪
陆苏
一个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看山顶的雪。”山顶的雪意味着什么?也许雪就是雪,也许雪是向往的一切。懂得好好去生活是一种美德,然而,到底有什么在牵引着我们,使我们在短暂的一生中,还脚步匆匆,甚至有时一路狂奔?我坚信那是一种很朴素也很深远的东西,它对我们的生命一定有特别意义。暂且,让我们用那“山顶的雪”替代那足以指引每一个日子的声音。
那“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一个人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唱歌的以歌声的翅膀飞临,种田的以牛车代步,写作的以文字抵达。
那“山顶的雪”,本身也许并无特殊意义,但由它垂悬下来的一根无形的细绳,让攀登的人们的心灵有了一线皈依。有了这个追寻的信念,无论你在哪个方位,都不会迷失在贪婪的物欲里。每一步,都是向着蓝天下的那片雪光;每一次仰望,都从心底涌出新鲜的攀登激情。人在登山中一天天成熟,天空却在一天天年轻。
当我们终于上到山顶,用心捧起那雪,忍不住赞叹“多美啊”,所有的努力便都值得。我们内心的成就和骄傲,决不亚于那些船王和国王。我们可以在山顶对着苍天大地高唱一曲《我的太阳》,豪情直抵天门——如果天堂真的存在。
感悟
作者以山顶的雪隐喻崇高的目标和理想,这里山顶的雪好比黑夜里大海上的灯塔,好比黑暗里的一线光明,它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有了它的指引,我们才不至于在贪婪的物欲里迷失。这则很具启发与警醒功能的精美哲理散文对处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特别具有借鉴意义:物质的东西固然不可或缺,但我们还要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酣睡在寒风中
余秋雨
“****”中有一件小小的趣事,老在我的记忆里晃动。那时学校由造反派执掌,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清晨全体师生必须出操。其实当时学校早已停课,出完操后什么事也没有了,大家都作鸟兽散。因此,出操是造反派体验掌权威仪的唯一机会。
老师们都是惊弓之鸟,不能不去;像我们这批曾经对抗过造反派,现在已成瓮中之鳖而家里又有很多麻烦事的学生也不能不去;只有几个自称“逍遥派”的同学坚持不出操,任凭课间喇叭千呼万唤依然蒙头睡觉。这很损造反派的脸面,于是在一次会上决定,明天早晨,把这几个人连床抬到操场上示众。
第二天果然照此办理,严冬清晨的操场上,呼呼啦啦的人群吃力地抬着几张耸着被窝的床出来了。造反派们一阵喧笑,出操的师生们也忍俊不禁。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难道强迫这些“逍遥派”当众钻出被窝穿衣起床?如果这样做他们也太排场了,简直就像老爷一样。于是造反派头头下令,“就让他们这样躺着示众!”但蒙头大睡算什么示众呢?我们边上操边看着这些床,这边是凛冽的寒风,那边是温暖的被窝,真是让人羡慕死了。造反派头头似乎也觉得情景不对,只得再下一个命令:“示众结束,抬回去!”那些温暖的被窝又乐颠颠地被抬回去了。后来据抬的同学抱怨,这些被抬进抬出的人中,至少有两个从头至尾没有醒过。
由这件往事,我想起很多道理。示众,只是发难者单方面的想法。如果被示众者没有这种感觉,那很可能是一个享受。世间的惩罚可分直接伤害和名誉羞辱两种,对前者无可奈何,而对后者,却实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个人要实现对另一个人的名誉羞辱,需要依赖许多复杂条件,当这些条件未能全然控制,就很难真正达到目的。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常受围攻的人名誉未倒,而那些批判专家劳苦半辈子都未能为自己争来任何好名誉的原因了。
让他们站在寒风中慷慨激昂吧,我们自有温暖的被窝,乐得酣睡。抬来抬去,抬进抬出,辛苦了。
感悟
余秋雨先生爆得大名久矣,早在80年代中期,先生便以几本戏剧理论著作在戏剧界与另一位先生并列享有“南余”之誉。斯时中国文化界刚从十年浩劫的苦寒中活过来不久,人们还多处在争着诉苦和索赔青春的激动情绪中,而余秋雨先生却抖手便甩出了几大本书,开始为自己的未来修桥铺路了。足见其聪明过人,勤勉过人,才气过人。
读余先生文章,感觉他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涉入”的意识,常不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期许于古人,如阮籍、嵇康、苏东坡、海瑞、李渔、鲁迅等,在夸着别人的同时,总觉得他在捎带地夸自己。
其实余先生的这篇文章最能说明他自己的生存形态和心态。“让他们站在寒风中慷慨激昂吧。我们自有温暖的被窝,乐得酣睡。”在嘲弄了“慷慨激昂者”的同时,表现了自己“乐得酣睡”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