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茅盾文学奖的由来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此前约两个星期,他口述了一封给中国作协书记处的信: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得文学奖,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茅盾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第一届(1982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东方》(魏巍)、《将军吟》(莫应丰)、《李自成》(姚雪垠)、《芙蓉镇》(古华)、《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第二届(1985年):《黄河东流去》李准、《沉重的翅膀》(张洁)、《钟鼓楼》(刘心武);第三届(1988年):《平凡的世界》
(路遥)、《少年天子》(凌力)、《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第二个太阳》(刘白羽)、《******的葬礼》(霍达);第四届(1998年):《战争和人》(王火)、《白鹿原》(陈忠实)、《白门柳》(刘斯奋)、《骚动之秋》(刘玉民);第五届(2000年):《抉择》(张平)、《尘埃落定》(阿来)、《长恨歌》(王安忆)、《茶人三部曲》(王旭烽);第六届(2005年):
《张居正》(熊召政)、《无字》(张洁)、《历史的天空》(徐贵祥)、《英雄时代》(柳建伟)、《东藏记》(宗璞)。
“哀乐”的由来
1949年以来,我国所有对亡者的悼念会上都演奏或播放着一支催人泪下的乐曲。这支属商调式哀乐是谁谱写的呢?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可、时乐蒙等同志深入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小学”一词的由来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即由此而得名。
“镀金”一词的由来
“镀金”最初是指一种以金饰物的工艺,即在器物的表面上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后来,人们亦用这个词来比喻人到某种环境中去深造或锻炼(如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取得虚名。
原来“镀金”一词的这一用法源于唐代的一个典故。据五代人王定保撰《唐摭言》卷十三、李等撰《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及元人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卷六记载:唐代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十分苦恼。
诗人李绅为淮东节度使时,一年初春大雪,章孝标到李绅府赴宴。李绅素闻章孝标诗名,就让他当席赋诗。章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六出花飞处处飘,粘窗拂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李绅对此诗大为称赏,劝他再苦读应试。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章孝标果然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在即将衣锦还乡之前,他在长安做了一首诗寄给李绅:“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李绅见到章孝标的这首诗后,从中看到了章孝标小成即满的肚量和傲气十足的气派,觉得有必要提醒教育一下章孝标,于是就立即作了一首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一见此诗,大为羞愧,并立即给李绅去信,表示感谢。
“杜撰”一词的由来
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做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乏,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来,“杜撰”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海外赤子”的由来
“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万一有狂妄无知之徒暗中向您发射,您又没有戒备,可大大伤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
据此话,人们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演变而来。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下榻”一词的由来
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来就成了一个典故。
“千里送鹅毛”的由来
唐朝有个名叫缅伯高的地方官,有一次千里迢迢给皇帝进贡白天鹅。途经一个湖泊时,他看到笼子里的天鹅又热又脏,便打开笼子让它们到湖里洗澡。不料天鹅出了笼子后,“呼啦”一声全飞了。地上只留下几根白色的羽毛,缅伯高急中生智,带着一根脏羽毛上了长安城。
当皇帝接受各地官员的贡品时,缅伯高献上的只有一根羽毛。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微臣跋山涉水,进贡一群白天鹅给陛下,谁知在湖上洗澡时让它们飞跑了,只留下这根洁白的羽毛,微臣不敢空手来见陛下,这根羽毛毕竟代表着微臣对陛下的无限敬意。微臣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啊!不知陛下是否能饶恕微臣?”这番话打动了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了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
唐代诗人任华曾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吟咏:“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这应该便是将江南比作天堂的开始。在此之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华而被称作“佳丽地”,尚无将其比作天堂的先例。“佳丽地”的名头在唐朝得以继续,且有将其他地方挤出这一行列之势。
白居易曾历任杭、苏二州刺史,他在二州任上写过不少夸赞当地的诗篇。但是,起先他还只是单夸杭州。任杭州刺史时,他与身为越州刺史的元稹夸口,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后来他为苏州刺史,又称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从此他便以苏杭并称,颇以曾为“苏杭两州主”而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对苏、杭二州更是念念不忘。他在和殷尧藩的一首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人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可考出据,应是明朝《七修类稿》和《古今小说》。另外,苏南民歌《姑苏风光》起首也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这首歌又名《大九连环》,是由若干首民歌联缀起来的,而且后面唱的确实是两地的风光:“杭州西湖,苏州么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由来
“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指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可太过密切。此话出自《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关于这句话的流传,有个传说。唐朝武将薛仁贵父母早丧,家境贫寒,自己只好外出打工谋生,因他的食量过大,一餐要吃一斗米,多少富户人家,都不敢留他常住。
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时,文武百官无不点头称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书签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书签了。早先的时候,书签称作牙笏、牙签——象牙制成的书签。唐韩愈《送诸葛往随州读书》诗:“邺候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是牙笏,新若手未触。”
后来,卷轴书改成折装,牙签变薄了,用骨片或纸板制成,有的还在薄片上贴上一层有花纹的绫绢,于是原本插在卷轴内的牙签变成了夹在书内的书签。宋朝以后书签式样基本定型,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由于过去物质生活的匮乏,市场上书签的数量极其有限。书签在市场上批量甚至大量出现只是近年来的事。但即便如此,书签的数量比起邮币票卡来,还是相对要少得多。而书签从某一角度而言更能准确、生动地记录生活、反映生活。方寸书签,如一面镜子,窥千年文化,映百态人生。展卷读书的同时欣赏书签,不但平添了许多情致,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电影的由来
18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为了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发生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
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作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骏马,让它从跑道的一端飞奔到另一端。跑马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照相机就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事后摄影师一次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由来
戛纳电影节目前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