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艘三桅战舰,装有34尊大炮,23对大桨,满帆时,时速可达14海里。
他驶往南非好望角一带,在海盗频繁出没的东非海岸游弋,但是,没有碰上一艘真正的海盗船。
原因是,大多数海盗船都把自己打扮成商民,有合法的航行证。碰上了战舰他们便是商船,碰上了商船他们就摇身一变,成了海盗。即使查出了武器弹药也无碍,因为海盗猖獗,商船也必须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那就截捕法国货船吧,这也无济于事。因为所有的商船都有两手准备。碰到了英国战舰,他们便挂上英国旗,拿出英国人颁发的通行证受检;碰到了法国战舰,他们便挂上法国旗,拿出法国人颁发的通行证受检。叫你无可奈何。
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一年之后,他几乎无力维持船上150号人的生计。光荣凯旋的梦幻开始破灭了,他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特别是从纽约征集来的那批水手,本来就是些鲜廉寡耻的亡命之徒,他们开始牢骚满腹,骂骂咧咧,公开鼓吹干脆就当海盗。
依然维持着道德尊严的基德与水手的冲突在所难免。
1697年7月,“冒险号”在红海狭窄海口内的丕林岛抛锚。这里本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伏击点,可是,他等来的却是一支英国人护航的商贸船队。英国东印度公司装备精良的护卫舰立即向这艘形迹可疑的船舰开火。基德只得驾舰逃窜。
基德变了,变得暴戾恣睢,开始疑神疑鬼。炮长穆尔发了点牢骚,埋怨船长把他们带入了绝境,基德便操起一只外面包有铁条的水桶,把穆尔砸得颅骨折裂,第二天死去。
船上的气氛越来越坏。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得不设法谋生。
1697年9月,他们在印度果阿北部沿海抢劫了一艘摩尔人的小帆船,不料的是,船长是一名叫帕克的英国人。
从此,基德脱下了假面,不再道貌岸然,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渊。是他强烈而潜在的海盗欲望终于得到了满足呢,还是他内受水手们饥饿的压迫,外受协议分红的约束,有着不得不如此的苦衷?我们不知道。
抢劫!抢劫!抢劫!
11月底,基德在离卡利卡特12海里的地方发现了一艘帆船。基德把船迎上去,并命令在自己的船上升起法国国旗—这是一种引诱对方也把法国国旗升起来的狡诈做法。
果然,那艘船也升起了法国国旗。“老天爷,我可把你们逮住了!”基德喊叫道,“你们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目标!”那位荷兰船长交出的是一张“法国通行证”,而实际上,这艘“少女号”属于印度人所有。基德把船上的货物运到岸上卖成了现款和黄金,然后把钱分给了他手下的人。
1697年圣诞节后第三天,基德又在马拉巴尔海岸附近抓住了一条摩尔人的双桅船,截获了几桶糖果和一口袋咖啡。
12天后,他又抢劫了一艘葡萄牙船,船上装的大部分是东印度公司的货物,以及一些火药、鸦片、大米、生铁、蜂蜡和黄油。
1698年1月30日是一次事关重大的抢劫。他又用升起法国国旗的手段,诱捕了一艘载重500吨的“奎达商贾号”商船,船上的货物足足卖了10000英镑。然后,他带着他的战利品—“少女号”和“奎达商贾号”,向着马达加斯加驶去。
航行了五六天后,“奎达商贾号”的真船长赖特露面。
这才把基德吓了一跳,原来他抓获的竟是一艘地道的英国船。
此时的基德也许还良心未泯,他马上召集船上所有水手,站在前甲板上向他们宣布:
“抢劫这条船会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我建议,把‘奎达商贾号’交还给赖特船长。”
但是,水手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不—,不!”
基德无奈,只好带着这两艘假想的敌船继续航行。1698年的愚人节,老天爷给基德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当他的小小船队到达马达加斯加的时候,一艘真正的海盗船“莫查号”快艇也停泊在这里。基德直到这时,还在使命和欲望之间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虽然他已经当上了海盗,但仍然梦想着追捕海盗。当他催促手下的人去缉拿“莫查号”时,得到的却是嘲弄的狂笑。他们告诉他说,他们宁愿向他开十枪,也不愿向海盗开一枪。
此时,基德才知道自己已经堕入苦海。
他的部下开始瓜分从“奎达商贾号”上抢来的东西。奇怪的是,他们按武装民船的规矩给基德留了整整40份,而不是按海盗船的规矩,船长只分两份。分完后,除了13个人外,其他水手都离开基德去投靠海盗卡利福德去了。
海盗们把“少女号”洗劫一空,然后放火把它烧掉。基德把自己反锁在船长室里。最后,他向海盗船长卡利福德发誓投降,卡利福德船长也宽大为怀,饶了他的命。
基德先生的末路之旅告发基德的文书雪片一样涌向伦敦法院。在野的保守党政客摩拳擦掌,一定要追查派遣基德出海的内幕,一场头等重要的政治丑闻已经微露端倪。不过,基德的同伙和后台当时都身居高位,他们是大法官萨默斯勋爵,海军大臣奥福特勋爵,首席法官施鲁斯伯里勋爵,枢密院顾问官罗姆尼勋爵。他们当机立断,立即发出通缉令。为了彻底孤立基德,他们还宣布,除了基德和另外两名罪大恶极的海盗以外,好望角以东的所有海盗都可以得到赦免。
这个消息像烟云一样传遍了世界各地的港口,基德的嗣伙主张,将船触礁沉没,然后分散隐蔽,等风头过了再东山再起。
但是,基德不愿逃跑,他离家已有很长时间了,他的年纪也经受不了这种逃避法律的流窜生活。
他在伦敦和纽约都有一些大有权势的朋友。他确信,他现在仍然有足够的货物、珠宝、金银,同他的神秘的赞助人结账。
更重要的是,他手上还握有从那两只船上缴获来的“法国通行证”,这足以证明他不是海盗,而是在打击敌船。
他决定先到纽约,他相信,他可以得到贝洛蒙总督的保护,贝洛蒙总督是“冒险号”出海的实际发起人和最早的支持者。
在漫长的归途中,他忧心忡忡,鬼鬼祟祟,常常在一些无人的荒岛寻寻觅觅,独来独往,惹起他的追随者们无尽的猜疑。
1699年6月10日,“安东尼奥号”绕过长岛,停泊在奥伊斯特湾。至此,基德离家已近三年,总航程4.2万海里,比绕地球一周还要多。起航时的那艘船,已经成为热带孤岛上的一具残骸,当初出海的人大都已经死去,有的转变成了真正的海盗,他自己,则成了一个亡命之徒。基德这场为生命和自由而进行的令人绝望的赌博,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他托他的老朋友埃莫特律师把那两张寄托了全部希望的“怯国通行证”提交给总督贝洛蒙。总督立即回了信,信上说:
如果你确实像你,或者像你朋友埃莫特所说的那样清白,那么,你就该到我这里来。我肯定可以从国王那里为你求得赦免。
基德满心以为他将获得真正的保护,开始到处活动,慷慨大方,把本来应该留待海事法庭处理的钱财货物到处送人。在长岛东端加德纳先生的果园里埋藏了最后一批珍宝之后,他才开始在纽约市政厅露面。
但他立即遭到了逮捕,关进石头监狱的一间单人牢房,再加上了16磅重的脚镣手铐。
他的财宝遭到疯狂的追索。家被抄,赠送给朋友的礼品被收回,埋藏在加德纳果园里的财宝也被挖出。三个星期后,他窝藏的财物清单列出,计有:1111盎司黄金,2353盎司白银,1磅多重宝石,57口袋糖,41捆杂货。全部财物在严密的监护下用船运回英国,收入国库。
替罪之羊,还是罪有应得?
1700年2月6日,基德被带上一艘船,锁在舱底,走向了回归英国的末路之旅。
他被关进已有500年历史的新门监狱,精神常常处于错乱状态。他要求人们给他一把刀,好让他自杀。他手中举着一块黄金,要求送给他的妻子。他哀求把他枪毙,不要绞死。
在这间昏暗的、散发着恶臭的、喧闹的和残缺破烂的牢房里,威廉·基德被监禁了一年多。
到1701年3月底,基德突然被召到下议院。他粗鲁野蛮,像是喝醉了酒。其实,下议院想要了解的并不是基德本人的案情,而是在背后支持基德的民权党的几个勋爵所组织的辛迪加所应承担的罪责。如果他把发起这次远航的民权党的几个政府官员牵连进去,把他们说成是一帮恶棍,而把自己说成是他们的牺牲品的话,他或许会赢得保守党人的宽恕。可是基德对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一窍不通,他看不到这一点,反而一味申诉自己的无辜,因此也等于为民权党的大臣们作了申辩。
“我原以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恶棍,”一个下议院的议员这样评论,“现在我明白了,他还是一个十足的傻瓜”。
第二天,下议院建议,他的案子“根据法律应予以起诉”。
基德在伦敦法庭的表现也很差劲。在问及“冒险号”炮长威廉·穆尔死亡问题时,他说:“我没打算杀死他。”基德笨拙地为自己辩护。
“你的意思是,他确实是死在你的手里了。”检察长立即抓住了漏洞。
“不,这不是预谋的,当时我太动感情,对此,我从内心感到对不起他。”
“也许不是预谋,但结果是你杀死他了。是,还是不是?”
基德无言以对。事实上,那时的基德还不是海盗,他打死的只是一个煽动和胁迫他当海盗的恶徒。
在抢劫问题上,基德的辩护更是苍白无力。他说:“‘奎达商贾号’和‘少女号’是我合法的战利品,因为他们有‘法国通行证’,其他的船只是叛变的水手胁迫我去抢的,我不能对胁迫下的行为负责。”“但是,你缴获的‘法国通行证’呢?”“在贝洛蒙总督那里。”法庭上一阵哄笑,因为贝洛蒙远隔重洋,而且他早就郑重声明,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什么通行证。基德终于被判处了绞刑。“我的上帝呵,”基德嘟嘟囔囔地嚷道,“这个刑罚太重了,我是最无辜的人,我是被作伪证的人给咒死的。”基德是罪有应得,还是几个民权党人的替罪之羊?
历史没有再作出新的结论。不过,基德早先交给贝洛蒙的那两张“法国通行证”,后来在伦敦档案局找到了。
基德如果在世,不知道会对此作出什么感想。至于贝洛蒙勋爵,这个怂恿基德出海,最终把基德送到绞刑架上的人,在基德被处死之前大约三个月就死了。
“他耗尽了他的精力,”贝洛蒙的遗孀在给伦敦的一封信中诉苦说,“他为国王效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奎达商贾号”上没收的黄金、白银、珠宝、丝绸和印度纱,都上缴给了王国政府。经拍卖,卖了6472英镑。现在格林威治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一栋楼,就是用这笔钱买下的。
据传说,基德被处死之前曾经提出:“我已将财宝埋入地下,除了魔鬼撒旦和我,没有人能找到它。”他表示,如果官方推迟对他的处决,他可以把一支舰队领到他的藏宝之地。
但是,他的要求遭到拒绝。于是,基德死后,又演绎出许多寻找基德宝藏的故事来。
“蒙面人”:身世之谜
英国彩色故事片《铁面人》在我国上映后,引起了观众极大兴趣。
据影片叙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孪生兄长菲力普刚出生就被送出王宫。后来,当路易十四知道他还活着时,就派财政大臣富凯将他逮捕,囚禁在圣马格丽特岛上。由于路易十四专横跋扈,荒淫无度,引起群臣不满,内政大臣科尔泊和火枪队长达尔大尼央设计救出了菲力普。经过化妆的菲力普在宫廷舞会上,被错认为路易十四,而真正的路易十四,却被戴上了铁面罩,囚禁终生。菲力普假借路易十四之名登上了王位。
电影是按照法国大仲马的小说《布拉热洛子爵》改编摄制的。当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然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当政时期,确实留下了这么一桩有关“蒙面人”的历史悬案,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揭开谜底。
神秘的囚徒
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时期,法国****王朝的恐怖统治达到顶点。当时盛行的“密封信令”制度,给上层社会造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警察机关持有加盖国王印章的空白逮捕令,可以不加审讯而逮捕任何人。有不少人在巴士底狱中关押了十余年,却无人知道他犯了什么罪,甚至监狱官也不知道他是按照谁的意思抓来的。
伏尔泰(1694~1778)是第一位提到“蒙面人”的著名学者。他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写道:
1661年,“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有一位身材修长、举止高雅的年轻人,被极端秘密地押送到法国普罗旺斯海外的圣马格丽特岛上的一座城堡。这位年轻人头戴面罩,无论在押送途中,还是囚禁在城堡内的时候,面罩的下颌部位装有钢制的弹簧,因此吃饭、饮水的时候都无需取下面罩。看押人员奉命,严禁此人取下面罩,如果违背命令,格杀勿论。所以无论是押解他的人,还是看守他的人,都从未见过他的脸面。
在他被押送进圣马格丽特岛城堡后的最初几天中,发生过这么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典狱长亲自把饭菜送进这名蒙面囚徒的住室,让他在室内独自用餐。餐毕,这个蒙面人用餐刀在银盘上刻画了几个字,把这只盘子扔出了窗外。盘子正巧落在一条停泊在下面的船上。这条船的船主是一名渔夫,他捡到盘子后,不敢占为己有,送还给典狱长。典狱长看过上面刻画的字后,严肃地询问渔夫:“你看过上面刻的字吗?”渔夫回答说没有,因为他不识字。典狱长又问他:“你给别人看过这个盘子吗?”渔夫还是回答说没有,因为他知道这个盘子是这个院子里的,所以一捡到盘子便直接送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