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悬案
16812900000083

第83章 探秘未知的世界(26)

“阿波罗”:“登月骗局”之谜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把人类送上月球,是人类征服宇宙的一次伟大壮举。但近几年来,不断有媒体揭露,美国的载人登月只是一场欺世盗名的骗局。指摘者言之凿凿,辩解者也振振有词,唇枪舌剑,激辩不已。我们在理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略加剖析,以飨读者。

比尔和戈尔多夫的发难

首先登月发难的是美国人比尔·凯恩,他在一本《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里,对登月壮举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指摘:

1.在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可是,许多“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星。

2.登月舱降落时,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而照片中却看不到这些痕迹。

3.在一些照片上,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使人联想到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画”法,即画出远景再运用光与影来遮掩。

是不是载人登月飞行根本就没有进行呢?比尔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进行了登月表演,然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以完成整个的所谓登月过程。

比尔20世纪50~60年代曾在一家专为阿波罗飞船提供发动机的公司工作多年,他的置疑在美国和世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与此同时,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转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的文章,题目是《本世纪最大的伪造》,对美国30年前登月照片的真实性提出了六点质疑:

1.在所有的登月照片和电影纪录片中,找不到一张有美国宇航员在月球着陆的作品。(编者按:此点阐述不确切。)2.在所有的登月照片和电影纪录片中,没有一张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3.被“拍摄”物体留下的影子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体形成的阴影只能是一个方向。

4.影片中,插在月面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但月球上没有大气,因而也没有风,根本不可能把旗子吹得飘动起来。

5.更露马脚的是,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一样。实际上,月球重力要比地球小6倍,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球上跨越了5~6米长的一步。

6.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轮下弹出石块的速度也同地球上一样,实际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得多。

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宇航员也许确实到达了月球上空,但因种种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纪录片,以掩盖登月失败的真相,从而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

戈尔多夫还宣称,他的置疑得到了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的赞同。

哈姆雷特的论证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问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许多科学界人士,也对阿波罗登月“假象”进行了种种论证。

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根据时间计算,登月时的太阳光与月面的入射角只有6°~7°,几乎是紧贴地平线的,但那张插有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却是30°,二者相差甚远。宇航员在月面活动时间仅两个多小时,阳光入射角只能升高1°左右;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只能在登月46小时后出现。

2.阿波罗登月录像带是在地球上摄制的。月球重力是地球的1/6,即使全副武装的字航员也不会超过30公斤,应该比地球上跳6倍高或者6倍远。但录像上的宇航员跳离地面不过10厘米左右,远不到1米,无论是速度、高度、距离、节奏,乃至宇航员的体能表现,都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据计算,地球的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只是原反射强度的1/200。照片上的月球反射镜不过1/5平方米,怎么可能把光束反射到地球上来?其实,真正能起反射作用的是月球本身,月球上的激光反射器是假的。

4.“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美国1967年1月才研制出“土星5号”火箭,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因电线碰擦引起燃烧,三名宇航员罹难。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仅此一项就使登月计划推迟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对“土星5号”火箭废弃的质疑。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5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NASA 辩解说,“土星5号”成本太高,这只是欺人之谈。美国从1867年到1972年,一口气造了17枚“土星5号”,连续6次登月,不计成本,现在国力更加强大的美国怎么反而嫌它贵了呢?这只能说明,“土星5号”火箭并不存在,连续发射的报道,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6.登月舱的燃料问题。把一个物体发射到月球上倒还容易,可再要从月球上发射出来就得要有足够燃料。登月舱容量不大,登月时点火两次,一次是30秒,减速脱离月球轨道并下降:另一次长达12分钟,以抗衡月球重力,直到实现软着陆。登月舱还能有足够燃料再从月球上发射升空吗?

这些人士认为,以上种种,美国政府从来没个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也至今沉默不言,才致使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成了永恒的秘密。

霍士电视台和美国媒体质疑

2001年,美国霍士电视台播出了《阴谋论:我们的航天员有过登陆月球吗?》的特别节目,它以登月照片、影片作佐证,质疑太空总署是在内华达州的一个沙漠里拍摄了“登月”全过程。

片中质疑内容有:为什么所有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见不到星星?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为何能随风飘扬?登月飞船为什么没有在月面留下坑痕?飞船降落点一带的泥尘应被引擎喷气全数吹散,为什么还能留下深深的脚印?为什么照片上的影子长短不一,方向混乱,显示出有不同的光源?等等。

节目甚至指出,当年“阿波罗1号”烧死三名宇航员不是意外,而是谋害,因为其中一位宇航员想向传媒爆出登月“真相”。

节目还推测,当年总统尼克松向苏联提供廉价小麦援助,以换取苏联不道破真相。

与此同时,美国出版的《天文学研究》、《今日美国报》也推波助澜,其质疑内容还有:

为什么不同地点的照片,竟出现一模一样的背景,就像使用了相同的布景一样?

登月舱飞离月面时,为什么看不到火箭发动机喷出火焰,就像一具用钢缆吊起的模型?

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分明是一件有编号的电影道具。

有些太空照片上的十字线,不是叠在物体之上,而是在其背后,可见这些十字线是事后加上去的,等等。

反击也有力度

霍士电视台捅了马蜂窝,长期保持沉默的太空总署和一些著名科学家开始回击。

太空总署的一位发言人说:单是讨论“登月骗局”这个话题,就“已是对数以千计科学家的侮辱”。

物理学家普莱则说:“这个节目是一小时的垃圾!”反驳的要点是:没有星星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月球的白天,强烈的太阳光令星星暗淡无光。如果要拍到星星,月面上的东西都会曝光过度。

国旗用有弹性的防腐合金薄膜做成,无风也能“飘动”;再加上插旗时曾用力扭动国旗,根据牛顿力学“动者恒动”的定律,在真空的环境中,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而不停。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影子长短不一。光源不一是登月舱反光;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登月舱是一个很好的反光板。

用显微镜细看,石头上的“C”字只是相纸上的一根头发或衣物纤维的影子。

此外,还有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首先,登月过程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美国政府决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如果只是搞一次骗局,根本不需要冒实况转播的风险,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万一露馅穿帮,美国政府和宇航局都要承担极大的责任。

其次,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说登月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受损,而且,想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也实非易事。

第三,美国传媒是无孔不入的,监督总统和政府是他们的天职。假如政府有欺骗行为,各大媒体一定会大做文章。然而几十年来新闻界对此并无异议。

更为有说服力的是,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了300多公斤岩石,它同地球上的岩石迥然不同,这不可能造假。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参与了月岩研究,他们更不可能为美国的骗局打掩护。

可见,登月壮举是确有其事的。从冷战角度看“登月骗局”但是,也有人提醒,那是一个冷战时代,苏、美两大霸主明争暗斗,呈现出异常复杂和异常残酷的特点。如果用冷战意识来考察,这场骗局的目的性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是动机。在当年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优势: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月球背面,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特别是1968年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使得美国政府掌门人颜面丢尽,坐立不安。

美国人接二连三地制造登月骗局,其目的显然有三:一是制造出技术占绝对优势的假象,从而获取政治优势,从精神上压倒和打垮苏联人;二是迫使苏联加大耗资巨大的航天投入,在经济上把苏联拖垮;三是苏联的经济实力本来有限,加大航天投入的结果,必然会减少军备投入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而这,正是美国所期望的。

相反的,美国虚晃一枪之后,正可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扩大两国间的军事和经济差距,从而最终把苏联压倒。

事实上,美国人完全地达到了目的。美国人要完成“登月骗局”有没有可能性呢?回答是:有。

一是以美国当年的科技能力,完成这样的虚拟登月是轻而易举的。比较起一次真正的登月,经济消耗也微乎其微。

二是它将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要求所有参加者宣誓保密,因而可以把这项秘密保守至今。

此外,还有几件有趣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探讨。

一是由于航天探索耗资极大,一般是尽量减少次数,以节约开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进行新的试验。但是,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人连续发射,气如长虹,共6次12人登月。技术上有飞跃提高吗?没有。科研上有崭新成果吗?也没有。那么,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发射呢?理由只有两个:一是在气势上必须压倒苏联人;二是驾轻就熟,花费也非常低廉。

第二个有趣的现象是,苏联人果然被震慑住了,逐渐从太空竞赛中退出,不再谋求登月,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也就戛然而止。机构撤销,人员遣散,连发射功臣“土星5号”的图纸也没有保留。(最近据新华社2006年8月16日电,“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人类首次登月原始录像带在一年半前发现不翼而飞,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一项伟大的科学研究往往是一环套一环,呈阶梯式或螺旋式上升态势,一经启动,绝不会轻易放弃。但是,美国登月计划一经搁置,30年来不再问津,这又反过来证明美国的登月实在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因而也就很可能没有真正进行。

第三,不要轻信美国所谓的“信誉”,对敌斗争是不择手段的,欺骗敌人才是最大的智慧。只要看看10年之后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其科研水平之高,预算金额之大,动员范围之广,乃至于宣传攻势之强,比起“登月计划”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事实已经证明,那只是一场诳苏联人的骗局。为什么不相信美国人会以同样手法施展另一场骗局呢?有趣的是,里根并没有因为这个骗局而声名狼藉,相反的,里根最近被评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总统,名列第一。

至于美国人带回的月球岩土,这同载人登月是两码事。1970年9月,苏联的“月球12号”航天装置也曾把月球岩土带回地球,并把这些土样分送给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和印度的一些实验室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宣称自己登上了月球。

旁敲侧击,耐人寻味另外,一些媒体的旁敲侧击,也耐人寻味。英国作家安德鲁·史密斯在他的新书《月亮尘土:

寻找那些掉向地球的人》中披露:登月之后,有的宇航员开始心理崩溃,有的宇航员沉迷酒精,更多的宇航员遭遇精神沮丧,有的开始隐居,有的转向了宗教和神秘主义……几乎所有登月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不久,都和妻子离了婚。

特别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后,就无法应付随之而来的名声,他厌倦世界旅行,厌倦参加和各国大使、欧洲王室一起进行的酒会。为了彻底从公众的目光中消失,他退出了美国宇航局,最后隐居在列巴伦市的一家杂草丛生的农场。直到今天,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30年来他选择了沉默,这又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