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文化站长白利军
白利军简介
白利军,男,1968年11月出生,1980年在原秦腔剧团工作,1990年到高闸乡文化站工作,2002年任马莲渠文化站站长。
自1989年从事基层文化体育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地积极投身乡村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努力发挥着乡村文化站先进文化传播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他所指导的柴桥村社火队2008至2013年分别获得吴忠市春节社火展演二、三等奖;2010年马莲渠乡民族木球代表队参加自治区民运会取得木球组第三名、利通区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第三名;2010至2013年每年制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灯均获得全市二等奖,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有这样一位基层文化站长,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投身乡村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努力发挥着乡文化站先进文化传播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用平凡的岗位谱写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生,他就是利通区马莲渠乡文化站长白利军。
受家庭氛围影响,白利军从小喜欢文化艺术,尤其擅长秦腔、社火和小品等节目的编排和表演。自1989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基层文化体育工作,2002年至今担任马莲渠乡文化站站长。担任该乡文化站长后,他积极争取市、区文体部门与乡党委政府支持,争项目、跑资金,不仅完善了马莲渠乡文化站的阵地建设,更新了文体设备设施,同时还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全乡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全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马莲渠乡地处吴忠市利通区南部,距利通区市区7.5公里,境内吴扁公路、金廖公路交错贯穿而过,全乡总面积36.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150户,人口2300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0%。十几年前,这里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淡漠,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2008年伊始,白利军得知全区对乡镇基层综合文化站进行重点建设的消息后,就主动向乡党委、政府进行汇报请示,并积极协助乡主要领导跑项目争资金,落实马莲渠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2009年综合文化站终于建成,新建综合文化站占地面积266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960平方米,内设有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培训室、青少年网吧、多媒体室、排练厅等。文体活动室配有乒乓球台;图书室配有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书架上书目齐全,特别是适合农民群众使用的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特别丰富;培训室配有电视机,投影仪;青少年网吧配有10台电脑;多媒体室可以用于电影、录像放映。文化站户外修建24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用于开展群众大型文化活动、广场操及文艺节目汇演,综合文化站的建成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乡文化站的主阵地已建好,龙头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但各村的文化设施十分落后,此时的白利军心里开始思考了——如果最基层的文化阵地得不到完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只是纸上谈兵。如何发展好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及群众文化大院来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又是一大任务摆在他面前。白利军在各村进行实地走访、询问群众、征求意见后,听到了群众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要千方百计把文化设施完善到村队一级,把文化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他不断到市、区文化部门请求支持,为各村新建了10个村级农家书屋;争取宗教局和计生局在各清真寺建成穆斯林文化书屋21个;充分利用健身工程项目在8个村高标准建设篮球场8个;在柴桥村建成农民文艺演出队、社火队、木球队各一支,为这些队伍争取更新设备和服装,逐步提高了队伍表演节目的质量和健康文明的内容。特别是木球运动,它具有浓郁的回乡特色,很受群众的喜爱,现在已在乡中学进行传承并代表利通区参加了自治区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近两年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杨渠村完善壮大了舞狮队,舞狮既完整地继承了传统形式,又以套路严谨、器械齐全、表演技巧精湛而闻名。每年在春节时期进行表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活跃了节日气氛。
建成了杜海文化大院和吉成文化大院。杜海文化大院是白利军站长在廖桥村建立起来的农民科普文化大院,于2007年4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院内有共享科技培训室、多功能放映室、科技资料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室。图书馆给配备了大彩电、VCD、移动播放器、图书700多册、科技光盘450盘。为使大院能够聚集人气,大院创建后坚持每周六播放科技光盘。同时村民和在校的学生,经常到大院资料室来借阅图书和光盘。在开展各种科普活动的同时,为使大院的活动功能最大化,还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坚持每周六举办家庭舞会,卡拉ok演唱、播放老电影及乒乓球、台球、羽毛球、棋牌比赛等多项活动。
■不断丰富载体,将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到群众家门口
为了提高文化体育活动的群众参与积极性,白利军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上做文章,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异彩纷呈。坚持以文体活动常年进村、特色活动培育精神、群众活动常抓不懈为主旨,他组织柴桥村社火、杨渠村舞狮、巴浪湖村篮球队等群众文娱小队进村进队宣传展演,发挥宣传阵地的培训、教育、交流、娱乐等功能。利用文体广场、大院多功能室、农家小院、社区建设等场地,白利军与计生、农技、妇联、卫生院等站所协调联合,借助“三八”节等特殊节日宣传服务,先后开展了政策宣传、三生(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文娱座谈、家庭趣味运动会、节日社火、元宵花灯、送戏下乡、木球展演等活动百余场次,群众参与率达95%以上。组织参加了自治区民运会、利通区民族宣传月等各类广场文艺演出和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组织办好了每年一届的乡级农民运动会;每年春节“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在乡文化广场和各村举办红歌比赛和文艺专场汇演,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每年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可达7000余册,健身服务群众500人次,培训教育8期280人次,广场电影播映及文艺演出45场次,文化宣传进清真寺6次。依托杜海文化大院、吉成文化大院共辅导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18次,主要以传统花灯戏为主,也有自编自演的小戏、小品、歌舞等剧目,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很受群众的喜爱。
作为文化站长,白利军积极发扬文化站长的“三有”精神,一是有文化,二是有热情,三是有人缘。他认为这是做好乡镇文化工作最首要的条件。他十分热爱自己的文化事业,平时很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各级文化部门的培训和学习,不论规模大小,他总是要去参加,其他乡镇文化站有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他也要进行参观和学习。在总结其他乡镇和自身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更是善于总结自己的特色。除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他还利用摄影的特长,为乡各站所进行工作图片的拍摄工作,并为他们妥善保管,得到了干部的称赞。
2013年以来,他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线,主动向乡党委、政府提出意见。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协大力支持,为柴桥、杨渠、汉北堡、巴浪湖四个村的农家书屋捐赠各类书籍5000余册,资金总量达20余万元,这四个村的农家书屋又得到了充实,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在他的指导下,将书籍进行了科学分类,贴好了标签,并登记造册。为了缓解图书上架困难,他争取乡政府又为四个村配置了书柜16个,强化了图书管理办法,明确了书屋管理员职责,实行免费开放,有效地保证了群众阅读方便,在农家书屋“读书看报”成为马莲渠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切实加大对全乡优良传统的弘扬和宣传。在开展文化工作的同时,白利军站长以围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文明的道德风尚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为题材,积极组织各编排工作中心,结合实际,做好全镇各项工作的宣传,促进了文化事业向纵深和更高层次发展。宣传内容涉及健康生活常识、新农村建设、廉政文化进农村、计生宣传等方方面面。为新技术推广、民族精神培养、和谐民风倡导及转变群众观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受到了干群的认可和欢迎。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宣传,在学校师生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开展了木球竞赛、皮影展演、王吉高灯笼展、青年才艺汇演、乡史课堂、人普知识进课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不仅让青年们了解了家乡历史,激发他们爱读书、讲奉献的热情,而且搭建了全民参与、文化共享的平台。据统计,每年制作展板橱窗宣传10多期;积极向吴忠日报、各种网站投送工作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了刊登;配合镇政府各办、各站、各所举办培训班12期,参训人数2600余人。现在马莲渠乡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文化站、村文化室,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科技信息和实事政策,使当地呈现出了“四多四少”的变化:即读书看报学理论、学知识的多了,喝酒、打麻将的少了;学科技、用科技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关心经济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比贡献、比素质、改陋习的多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当地逐步形成了崇尚科技、破除迷信、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尚,同时对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白利军的认真负责和辛勤努力,全乡的文化活动成果斐然,结合本乡实际,他打造了以乡文化站为龙头、村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活动平台,极大丰富了全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下村”“送电影下村”“送欢乐入户”等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全乡文化在传递文明、服务经济、教育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白利军就是这样一名文化站站长,对文化工作一往情深,为文化活动牵肠挂肚,对工作热情似火……由于他的付出,工作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他所指导的柴桥村社火队2008年至2013年分别获得吴忠市春节社火展演二、三等奖。2010年马莲渠乡民族木球代表队参加自治区民运会取得木球组第三名、利通区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第三名。2010到2013年每年制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灯均获得全市二等奖,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乡木球和舞狮也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利通区优秀文化站长等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树形象 踏实进取争一流
——记青铜峡市文化馆李亚玲
李亚玲简介
李亚玲,女,生于1968年4月,中共党员,群文馆员职称,198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为青铜峡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
李亚玲先后在青铜峡市文化馆从事图书阅览等工作,自2011年起主要负责文化馆免费开放秦腔自乐班、红歌艺术团、园丁群艺团、民乐艺术团等团体的场地服务工作。在担任此项工作两年来,该同志以馆为家,以苦为乐,不计得失,积极为各个民间业余团队搞好组织、调音、卫生、安全等服务工作,特别是能够以热心、耐心、爱心和细心给予参加文化活动的老年人关爱,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李亚玲先后被青铜峡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授予优秀党员和“十佳标兵”称号,她还曾在全区群文专业岗位技能大赛中获得刺绣三等奖。
她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优质的服务展现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深受群众喜爱的好职工,2013年被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以馆为家,爱岗敬业显风采
公共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场地服务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个侍候人的活儿,但作为一名党员,李亚玲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重大,从事服务工作两年多来,她把单位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以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之情,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到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中心活动的有秦腔自乐班、红歌艺术团、园丁群艺团等5个业余文艺团体,固定人数200多人,每周累计活动时间约20小时,有时单场次活动演员和观众达500多人。为了给大家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每次活动时间,李亚玲都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做准备工作,调音、架话筒、检查灯光,为演员打好开水,为化妆搞好服务。演出结束后,无论多晚都坚持把活动场地打扫干净,给下一场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
到馆里参加活动的人有来自社区的,也有来自农村的,很多人一到活动日就会早早来到馆里,甚至中午不到1点钟就等候在院子里。演出的、看戏的因为兴致高昂,很晚结束活动的情况司空见惯。晚上或周末时常有各单位在活动场地排练节目、举办广场舞等培训。在本岗位工作两年多来,李亚玲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很多时候中午都顾不上回家,晚上十一点后才能回家,周末加班的时间更是难以计数。有同事开玩笑说:“文化馆都快成你家了,你干脆搬到馆里住吧!”她只是一笑了之。没有规律的生活,加之长期在嘈杂、吵闹的环境中工作,她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一度患上了严重的贫血,脸色和四肢发黄,精神虚弱,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或者休息静养,但她只开了点药随身带着依然坚持上班。她常说:“我的病算不得什么,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离不开他们。”
■心系群众,优质服务显魅力
为寻求最佳的服务方法,掌握一套过硬的服务本领,李亚玲在文化服务活动室工作中细心观察,认真体会,总结出特色服务“四个心”,即: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并坚持落实到行动中。
到文化馆免费开放场地活动的大都是老年人,有些人有抽烟和随地吐痰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些为了看得见台上演出就把两三个凳子摞起来,不给他人坐。每当看到有人把痰吐在地上她就默默擦掉,看到有吸烟、抢占凳子的她就微笑着耐心劝导,从没和人发生口角。现在不但没有抽烟、吐痰、抢凳子的人了,很多人还积极监督别人,主动帮助维护场地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