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水上飞机母舰,是1914年将一艘运煤船改装成的“皇家方舟”号水上飞机母舰。它的排水量7450吨,航速10.6节,可搭载10架肖特式水上飞机。该舰服役不久即参加了地中海作战。当“皇家方舟”号尚未竣工的时候,英国海军部就征用了三艘渡轮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每艘搭载4~6架水上飞机。改装成三艘水上飞机母舰之后,英国海军部又征用了三艘比前三艘大的商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其中“澎米克利”号排水量3888吨,航速24.5节,搭载水上飞机4架。1915年6月,该舰被派到地中海作战。同年8月12日,该舰搭载一架肖特-184型水上飞机在马尔马拉海投下了一枚355毫米鱼雷,击沉一艘土耳其补给船,从而开创了舰载机用鱼雷击沉敌舰的战例。该舰于1917年1月在土耳其南部遭岸炮轰击而沉没。“文德克斯”号水上飞机母舰于1915年服役,舰上还铺设有供轮式飞机起飞的跑道,排水量2950吨,航速23节,载机7架。同年11月3日,该舰的一个名叫托勒的上尉飞行员,驾驶一架轮式飞机首次从母舰的飞行甲板上直接起飞去攻击德国的飞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部还将几艘商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这些水上飞机母舰在第一次大战中曾多次执行过作战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上飞机和气囊飞艇经常从北海特纳港起飞轰炸英国伦敦等地。为消除这一心头大患,英国皇家海军决心仿效美国海军的做法,用航空母舰舰载机去摧毁它。
1917年3月,英国海军部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的“暴怒”号浅吃水支援舰改装成航空母舰,舰艏不安装457毫米超大口径主炮,将其炮塔和弹药库的位置改作飞机库,机库的顶篷设置69.5米长的飞行甲板,并直达舰艏。该舰排水量19513吨,航速31.5节,搭载轮式飞机10架,舰员880人。同年,该舰改装完工,随即进行轮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试验。第一次轮式飞机起飞和降落试验获得成功,但第二次起飞后再降落时,却发生了机毁人亡的事故。同年11月,“暴怒”号奉命回厂改装,又撤除了尾部的457毫米主炮炮塔,铺设成86.6米长、21.3米宽的飞行甲板。这样,“暴怒”号的艏部为起飞甲板,艉部为降落甲板,中部为烟囱和上层建筑。两段飞行甲板下都设有机库。机库的两舷有通道使两个机库相通。飞机进出机库由两部升降机完成。
1918年7月19日,“暴怒”号航空母舰在多艘战舰的护卫下,驶入北海,乘风破浪向东,去执行一项偷袭任务。当这支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编队驶近日德兰半岛时,6架“索普威思骆驼”式飞机迅速迎风而起,猛烈轰炸了德国的北海特纳港飞机库,当即有2架“齐柏林”式飞艇被击毁,机库也遭受严重破坏。由于德军地面炮火的顽强抗击,有4架“索普威思骆驼”式飞机未能返回航空母舰。尽管此次战斗与以后的航空母舰舰载机攻击相比,偷袭战果不大,但却是海战史上航空母舰的首次参战,同时也开创了航空母舰舰载机偷袭地面目标的新战法。
接下来,“暴怒”号又进行了彻底的改建,但始终不尽如人意。然而,紧随其后服役的却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平台”——航空母舰,它就是“百眼巨人”号。
“百眼巨人”号的前身是一艘中途停工的意大利商船,后来被英国人购买过来进行改建,建成一艘拥有一条伞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
就在第—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美国海军的一支战舰中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并肩作战,它们的指挥官们很快意识到航空母舰的巨大价值。美国海军订购了大型运煤船“木星”号进行改造,建成了“兰利”号航空母舰,舷号定为CV-1。“兰利”号被舰员们戏谑地称为“大篷车”。它有一条全通式的飞行甲板,2座铰链式烟囱布置在左舷位置。以前的运煤舱被改装成了操作舱、住宿舱和库房,原来的上层甲板成了机库。服役之后的“兰利”号,航速仅有14节,比当时的作战舰队慢了大约7节。尽管如此,该舰仍然被美国海军视若珍宝。
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斗力
如果单从一艘航空母舰本身来说,它只是海上一个巨大的作战平台,它是舰载机的载体,整体作战功能远远不足,需要其他舰只弥补其功能的不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战斗群。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对航空母舰的威胁愈来愈大,对航空母舰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航空母舰均以编队形式活动于海上。
以美军为例,其航空母舰编队的编成,一般根据使命、任务、作战对象的不同而分成单航空母舰战斗群、双航空母舰战斗群和三航空母舰战斗群。
单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在低威胁区巡逻或显示武力时采用。通常以1艘航空母舰为核心,并配有4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4艘反潜型驱逐舰和1~2艘攻击型核潜艇。据计算,1个单航空母舰战斗群的舰载机可控制海空域面积800~1000平方千米。如果4个单航空母舰战斗群协同作战,其可控海空域面积则达96万平方千米以上。
双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在中等威胁区实施威慑、制止危机和参与低强度战争时采用。通常配以8艘防空型巡洋舰和驱逐舰、8艘反潜型驱逐舰、护卫舰和2~4艘攻击型核潜艇。双航空母舰战斗群通常采用远、中、近三层火力配系,这种配系使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大为提高。
三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在高威胁区参与局部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时使用。通常以3艘航空母舰为核心,配以9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14艘反潜型驱逐舰、护卫舰和5~6艘攻击型核潜艇,其火力配系与双航空母舰战斗群基本相近,只是作战威力和防御能力更强,具有更为强大的威慑能力。
以美国为例:美军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群的规模,将随作战使命和战区情况随机变化。通常每艘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配有攻击机(A-6E)12架,轻型攻击机(A-7E)24架,战斗机(F-14舰,由于英国或F/A-18)24架,反潜机(S-3A)10空母舰的国家架,预警机(E-2C)4架,电子战机富的经验,所(EA-6B)4架,加油机(KA-6D)4架,最先进的航空侦察机(RF-14A)3架,直升机(SH-60B)6~8架,飞机总数达91~93架。
著名航母一览
航母之祖:“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英国)
20世纪30年代,各国列强为争夺海上霸权,疯狂扩充海军。英国为保持对其他国家海军的绝对优势,在不断建造大型战列舰的同时,决定专门设计建造新式舰队航空母是最早开发和研制航,在这方面积累了丰以决定要设计出当时最先进的航空母舰。
1934年皇家海军批准拨款建造一艘,起初命名为“木星”号,1935年9月16日开工,1937年4月13日下水时,正式被命名为“皇家方舟”号。1938年11月16日,该舰完工。
“皇家方舟”号的设计非常成功,它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之前建成的一艘最具现代航母特征的军舰。
“皇家方舟”号采用了全通式飞行甲板、右舷侧岛式上层建筑、飞机弹射装置和拦阻装置以及各种起降设备等先进的设计,使其成为了皇家海军后续建造航空母舰样板。
由于《华盛顿条约》对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的限制,使“皇家方舟”号在设计工作中有很多顾虑。首先设计时考虑在不增加排水量的条件下,为给航母提供最大面积的飞行甲板,在舰首和舰尾各装了外伸板,并各自向外向下弯,在后来的首次着舰试验时飞行员也证实了它着舰非常平稳。
“皇家方舟”号考虑到大西洋的恶劣海况,舰体采用高干舷,舰首设计成封闭型,两层封闭式机库包括在舰体结构中,并将飞行甲板(钢质)作为强力甲板,是船体的上桁材。这是英国与同期美、日设计的航空母舰不同之处。这种结构只能配置小型升降机,升降机较窄,运往机库飞机都必须事先把机翼折叠起来。拥有三部升降机,升降机有两个平台在飞行甲板与两层机库之间分别运行,作业比较繁琐。飞行甲板在舰首和舰尾加装了向下倾斜的外伸板,尽量扩大飞行甲板面积。前端安装两台液压式弹射器,舰桥、烟囱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设计岛式上层建筑时利用空气动力学因素以减少湍流。侧舷以及下层机库甲板等要害部位铺设有装甲,可抵御500磅炸弹的攻击。建造过程中,舰体大量采用焊接工艺以节省结构重量。
“皇家方舟”号虽然最终在战斗中被击沉,但它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使它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从“暴怒”号到“百眼巨人”号再到“皇家方舟”号,英国海军航母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英军后来又参照“皇家方舟”号的设计建造了“光辉”级航空母舰。
航母之王: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是跨世纪的航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如果与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相比,它一艘就抵当年10艘航母加在一起的作战能力,因此成为当代“航母之王”。
尼米兹级航母是个庞然大物,飞行甲板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6000人操作,载机达90架。从桅杆顶到舰底,约76米高,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在海上航行,真像是一座移动的钢铁摩天大楼。
尼米兹级的航速可达35节,仅仅是螺旋桨直径就6.4米,重量11吨,两个舵重量各为45.5吨,两个铁锚更是惊人,重达30吨。锚链每环重量163千克,这铁锚可以说也是世界之最了。一次核料可用13年,航程可达80万~100万海里。
尼米兹级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因为它要载90架飞机,因此实际上它是个相当拥挤的飞机展馆。它集当今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各类舰载机为一体。有2个中队20架F-14“熊猫”战斗机,2个中队20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个中队20架A-6E“入侵者”攻击机,1个分队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斗机,一个分队5架E-2C“鹰眼”预警机,1个中队10架S-3A/B“海贼”反潜机。此外还有加油机和其他直升机。
尼米兹航母的防空武器有3座八联装的海麻雀防空导弹,3套火神/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还有4座箔条/红外诱饵发射装置,各种各样的雷达多达80多部。
尼米兹级具有极高的抗沉性和三防能力。机库以下采用整体箱式结构,从双层舰底至机库甲板间分为8层,设置多道横向水密舱壁。这种结构是吸取了二战中的教训,沉没航母70%均系被鱼雷炸弹命中所致。水线下有道能承受300千克炸药爆炸的防雷隔舱,全舰水线下有2000多个水密舱,像个蜂窝,即使被命中几枚鱼雷和导弹也不会沉没。舰上还装有抗击导弹攻击的弹库保护系统。全舰是封闭式的,具有防核辐射、生物和化学污染的能力。
因尼米兹级造价昂贵,装备精良,因此它不轻易出动,参加战斗也较少,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出动的。它一出动就要护航舰队前呼后拥地“保驾”。它需要1~2艘最先进的巡洋舰、4~6艘最先进的驱逐舰、1~2艘补给船配合,水下还要有核潜艇保护,否则单枪匹马就寸步难行。
红色霸主:“基辅”级航空母舰(前苏联)
“基辅”级是前苏联的第二代航母,属于中型航母,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该航母长273米,宽47.2米,标准排水量3.2万吨,满载排水量3.71万吨,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0.29万千瓦,航速32节,18节时续航力1.3万海里。
“基辅”级共建造了4艘,分别是:第一艘“基辅”号,1143级,1970年7月21日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1972年12月27日下水,1975年1月3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现役,被卖到中国改为游乐设施;第二艘“明斯克”号,1143.2级,1972年12月29日在明斯克船厂开工,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8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现役,被卖到中国改为游乐设施;第三艘“新罗西斯克”号,1143.3级,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1978年12月24日下水,1982年9月12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现役;第四艘“戈尔什科夫”号,原名“巴库”号,1143.4级,1978年12月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7年1月服役,1994年在一场大火之后便始终处于搁置状态,改装后被卖到印度。
“基辅”级航母上装备了大量各型电子设备:1部“顶帆”三坐标对空雷达,1部“顶舵”对空/对海雷达,1部“顶结”归航引导雷达,4部“十字剑”以及“低音帐篷”、“枭叫”火控雷达等,另有“马颚”舰壳声呐和“马尾”拖曳声呐。“戈尔什科夫”号在电子装备上进行了大改进,以1部“天空哨兵”大型相控阵雷达代替了“顶帆”、“顶舵”、“顶结”雷达,但是在舰桥最高处出现了1部“顶板”三坐标值班预警雷达。
除此之外,它还装有SS-N-12反舰导弹、SA-N-3和SA-N-4防空导弹、SUW-N-1反潜导弹以及2座76毫米双联炮和8座6管30毫米自动炮。它的第四艘“戈尔什科夫”号在舰载设备上有了重大改进,舰上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取消了SAN-3和SA-N-4防空导弹,改用4组垂直发射的SA-N-9防空导弹,共备弹192枚,大大提高了防空能力。
§§§第五节海上多面手——驱逐舰
早期的驱逐舰
在1880~1890年间,西方世界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功率1470~3000千瓦、排水量400~1500吨的新型军舰。舰上设有大炮,用来轰击鱼雷艇;同时配备有鱼雷,可以攻击敌方巨舰。它被称为“鱼雷炮舰”,是驱逐舰的雏形。
这种鱼雷炮舰的设计思想是不错的,但它的航速偏低,在海战中追不上鱼雷快艇。为了提高航速则需要功率更大、效能更高的蒸汽机。为此,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新的探索和改进,采用水管锅炉和强力鼓风以提高蒸汽参数,增加蒸汽机膨胀级数和气缸数量。高性能蒸汽机的出现为鱼雷炮舰提高航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