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富兰克林的几句话可供参考:“我们的友人和我们像被邀请到一个无限期的欢乐筵席里。因为他较早入席,所以他就比我们先行离席。我们和他是不会刚好同时离席的。但当我们知道我们迟早也要跟他一样地离开这筵席,并且还一定会知道将在何处可以找到他时,我们对于他的先走一步为什么要感到悲哀呢?”
生死似乎是一个谜。但若能把谜拆穿了,让对方能够“悟”,使对方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安慰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里,需要安慰别人的机会更多。当一个朋友受不了沉重的压力而哭了起来,你不要立刻过去劝他不要哭,这是不能解除他的悲伤的。让他好好地哭一会吧,当他的感情找到了宣泄的管道以后,你几句勉励的话必胜过千百句劝他不要哭的话。
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也能给别人安慰。“这算得什么呢?何必为这苦恼呢?”如果你仅能说这两句,而不能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这算不得什么,那么你还是不说为佳。他觉得这问题使他很苦恼,你不仅没有给他安慰,反而使他不高兴了,他心里一定会想:“你懂得什么?你只会说风凉话,难道我是为了不值得的事情自寻烦恼吗?”所以安慰的必备条件还是同情。“我明白你的痛苦,不过,在人生的过程中,苦恼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不能希望四季皆春,大自然如此分配,气候也必须有严冬。今天虽然下雨,明天阳光依旧会普照大地的。”这样的话,不是较讥笑别人说他为小事烦恼更为得体吗?
但是最巧妙的安慰方法还是在安慰中包含着鼓励的成分。有一次,吉布提向一位朋友诉苦,说他历经十年的笔墨生涯,至今还无力去购置一张宽大的书桌,使他能舒适地工作。吉布提的朋友听了,却安静地说了一句比单纯的同情更为诚挚的话,他说,世界上的伟大杰作都是从小书桌产生的。这寥寥几个字,使吉布提立刻觉得无限的安慰,他使吉布提不再因书桌狭小而沮丧,还暗示吉布提的未来有着无穷的希望,也许会完成一部不朽的著作。吉布提至今还认为这是他所听到过的最好的一句安慰话。
借题巧发挥
一位语文教师,其弟因民事纠纷,别人要与之对簿公堂,这桩案子恰好由这位语文老师昔日的得意门生接手处理。一天晚上,这位老师前往学生家,希望他能念师生情谊,将手腕往他弟弟这边扳一扳。
法官左右为难,一不能亵渎法律的尊严,二又不能得罪恩师。法官说:“老师,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您都是我最钦佩的一位语文老师。”
老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长处。”
法官接着说:“您上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尤其是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一课,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语文老师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我不仅用嘴在讲,简直用心在讲。薛蟠犯了人命案却逍遥法外,反映了封建官僚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黑暗现实。”
“是啊,护官符,使冯家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凶犯薛蟠居然逍遥法外……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法官感叹地说,“记得当年老师您讲授完这一课后,告诫学生们,以后谁做了法官,不要做糊涂官判糊涂案,学生一直以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
这位语文老师本来已设计好了一大套说词,但听了学生的一席话,再也不好意思开口了,自动放弃了不合理的请求。如果只是僵硬地拒绝老师的请求,难免会引起老师的不快。这位法官正是找准了突破口,才能轻松地让老师放弃了徇私情的想法,并且表明了对老师的尊重。
结果重要,过程亦要精彩
如同上节所述别出心裁地夸奖别人一样,我们在夸奖对方耀眼的成果时,也要夸奖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夸奖朋友取得优秀的成绩时,他总会说:“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
话语中似乎表露了你不知过程之艰难、只看表象不看实质的意思。如果你说:“真不错,一定花了你许多的心血吧!”他就会觉得备受安慰而欣喜,你真是他的知己。
可见,夸奖别人所付出的努力的确效果较佳。
其实,很多人在争取做一件事时,他并不仅仅在乎结果,他更在乎整个过程,因这更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所谓“只问过程,不问结果”,如果和别人相同,都只夸奖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势利之嫌,还会让人这样想:“如果我失败了呢?”因此也许对你心生厌恶也不一定。这就是为何很多名人讨厌记者的采访,他们也许感受更为强烈吧。
所以,夸奖别人的成果时,也要多多赞美他辛苦付出的努力,这更重要。
溢美之词不可滥用无度
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常常使用恭维的语言,这就是所谓的“敬语”。的确,适当地恭维能取悦人心,如果你对他人说出恭维的话,并且能恰如其分,对方一定会十分高兴。不过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的话。当然,也有人会义正辞严地说自己不爱他人的恭维,反而喜欢接受批评,但如果你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对方即使表面上没有表示,内心却十分不悦,进而对你的好感也会降低。
所以,恭维的语言对人际沟通、维系良好关系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调整心灵的润滑剂,而且,让别人听了舒服之余,还不会让你降低身份。所以如何适当地恭维他人,也是与人沟通的重要课题。
历史上,韩信在年轻时受过“胯下之辱”,后来,他追随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刘邦没有韩信,根本无法统一天下。因此,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有所畏惧,并开始有意无意地罗织韩信谋反的罪名,企图以此将其捕而杀之。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只有被烹、被杀了!”刘邦听后,也觉得韩信是开国第一功臣,不能要杀便杀,于是将他贬王为侯,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终日忧心忡忡,过着不愉快的日子。
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君臣二人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于是韩信抓住这个机会,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暂时保全了自己。
当时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之后各持的见解却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率领几万大军的能力呢?”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率领10万左右的大军吧!”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笑答:“臣当然是多多益善!”刘邦此时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道:“陛下虽然没有‘将兵’的才能,却具有‘将将’的才能,而臣之所以被陛下所用,道理也在于此。而且陛下的此种本能是天生的,绝对不是普通人所能具有的。”
韩信这番的恭维,使刘邦当时心情大好。至于刘邦之后又是如何作答,史书虽未作记载,但从日后韩信的复出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想在生活或工作中恭维别人,怎样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呢?
恭维他人时,必须对对方的年龄多加留意。
由于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把希望寄于自身,老年人则寄于子孙,所以面对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如果你能列举几点来说明他将来会大有成就,他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果你称赞他的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最多你说他是将门之后,并把他与他的父母一起称赞,才能赢得他的欢心。反观老年人,也许他历尽几十年的沧桑光阴,人生仍未达到他预期的理想。对于自己,他已不再有自信和希望,只能将他希冀的一切寄托于子孙身上。因此。你如果说他的子孙,无论学识或能力都是难得的人才,他一定会相当欢喜,甚至认为你慧眼识英雄!
对于商人,你如果称赞他学问好、品德好、或是清廉自守等,他一定是无动于衷。你应该称赞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生财有道等,他才会听得高兴又愉悦。
对于官员,你应称赞他为国为民、一生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他一听便会感到高兴。
对于文人,你应称赞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或者是思想恢弘等,他听了一定高兴。
此外,你应先了解对方的职业之后,再做出适当的恭维。如此一来,将为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恭维他人也要掌握好尺度。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刻意堆砌一些不适当的敬语,过度恭维他人,这反而造成他人的反感。
常言道:“语言是衡量沟通双方心理距离的尺度。”
因此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恭维话,不仅会在无意中拉开彼此的距离,更有防范他人侵犯的意味。如果反复滥用或过度恭维,就会显得肉麻而令人不舒服,至于言不由衷的恭维话,自然更是毫无良好的沟通效果了。
谴责也要不伤面子
在日本经济正要高速发展时,流行着一首歌,歌词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明知是错,却也改不过来。”
这首歌的内容是描述一个白领阶层的人酷爱杯中物,已到毫无节制的地步,经常喝得烂醉如泥,有时甚至还在车站过夜。他知道这样做对身体有害,但就如歌词中说:“明知是错,却也改不过来。”
虽然有的人还没有达到像他一样已在火车站过夜的程度,但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的确存在,他们心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惭愧,时时刻刻都受到良心的谴责。
此时若你不能用体谅他的方式,反而一本正经地“攻击”
他的错误,那么,会使他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呢?
即使第三者是出于好意,但让对方无法接受,对方非但不改过,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这种劝解方式,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譬如,某公司一位职员经常迟到,上司若是当面对他说:“你到底打算怎样,公司并不是你一人的,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这种行为根本无视公司的规定,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与其这么说,倒不如抓住对方的“良心”说:“我想你内心必定也认为迟到是不对的,若是你能坚持这样正确的看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发觉员工准时上班的乐趣。”这样的说法应更能让他接受。
谁都希望自己能为上司所赏识。如果你的言语刺伤了他人,即使说得再多,他也会无动于衷;相反,若能肯定对方,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将比任何威胁话都来得有效。
让对方接受你的劝解,不妨用“我想你内心也必定这样想”这句话来做开场白。
谈话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做到谈话时有充分的礼节呢?
——当然是要表情自然,语气亲切。
也就是说与人谈话时,你要显得轻松自然,应对要得体,有时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辅助语言,但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口沫横飞。要表现亲切,谈话时与对方的距离要靠近一点,但绝不能拉拉扯扯,轻佻调笑。
——要先打招呼,后道再见。
双方见面谈话,你要先主动与对方打招呼,或以握手、点头、微笑来表示欢迎,并可主动询问。话谈完了,要向对方道一声“再见”。如果别人已经在谈话,最好不要凑近前去旁听,你有什么事必须与其中某人交谈,也要等别人的话说完,不能鲁莽地打断。如果交谈的对象在三人以上,你除了与主要对象交谈外,还要不时地与在场的其他人谈上几句,不能只顾与主要对象谈话而冷落了别人。如所谈的问题不便在众人中公开,也不应把别人拉到旁边说悄悄话,应另找场合再细谈。
——要在交谈中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这就是在交谈中不能自顾自地讲个没完没了,要给时间让对方发表意见,既要善于聆听对方的意见,也要适时发表个人意见。一般不提与话题无关的事,更不要在对方谈话时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也不要有老看手表、伸懒腰、玩东西等不耐烦的小动作。尤其是和女孩子谈话,不能询问人家年龄、婚姻状况、薪水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你的问题,切勿追问,对方反感谈话的内容,要立即转移话题。
——要谦虚一点,多说几个“对不起”。
例如说,两人约好了见面时间,你迟到了一会儿,你就可以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又例如,你们两人正在谈话,突然有人有急事找你,你可以说:“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要处理,请稍候一下。”说“对不起”是自谦的表示,无疑是让对方占了点上风。你既然让对方占了上风,对方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息事宁人,莫过如此。使朋友不交恶,家庭不失和,这三个字可以说是灵丹妙药。如果应用在商品交易上,十之八九可以获得成功。
除了上面应该怎么做的礼节之外,还有一些不应该怎么做的礼节。下面我们来谈谈与别人谈话时应注意的一些礼节:
——不要多话。有些人自负其口齿伶俐,碰到熟识的人,总要说上一大堆话,在说话时又不顾对方的心理,不管人家喜欢不喜欢听,老是滔滔不绝地一直说,别人根本插不上嘴,话题一直由他主导,当然对方为了礼貌,也不得不听下去,可是他心里必定觉得这人太不懂礼貌,太过长舌,以后若是遇见,就一定想办法躲避。
——不要太沉默。有些人却和上面那种人相反,在交际的场合里,很少说话。原因可能是个性比较好静,也可能是自卑感作祟,以为自己学问不如人或地位太低贱等等。这种过于沉默的习惯,大大地妨碍了他自己正常地与人交往,而且可能被误会是个性情高傲的人。
——不要浮夸。在谈话中,适当地夸张一下倒不算什么,但假如总是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总是想表现自己的经验与才能,那就很容易让别人讨厌了。
俗语说:“有麝自然香”。古人也说:“实至名归”。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需如此自吹自擂,别人自然也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