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当年清军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清朝的统治。当时中原地区绝大部分是汉族人,清朝的建立就结束了汉族人对中国的统治。这就产生了社会上的两大群体:满族和汉族。因为清朝是满族打下的天下。最高统治者以及具有决策权的人都是满族人,于是顺理成章地满族人就享有很多特权。
满族人的特权,主要是靠着八旗制度来维系,那么首先我们就来仔细地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八旗制度。历史上著名的满洲八旗指的是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镶红旗、正红旗、镶蓝旗、正蓝旗,始创于努尔哈赤,当时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分别担任各旗的旗主。旗下和旗主有严格的主从关系,皇帝要是想调遣旗下的人员,必须要通过旗主。因此各旗旗主拥有很高的主权。在对待旗民的统治上,皇帝要直接掌管旗民,加强皇权,旗主要维持对旗下的所有权,因而产生皇权与旗主权的矛盾。八旗的种种特权是和传统的封建集权思想相冲突的。
随着清朝封建制度的成熟,清朝统治者都认识到八旗制度是封建集权制度的一块绊脚石。自清太宗皇太极起的几代大清皇帝,都设法逐步削弱旗主的权力。顺治时期曾将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由皇帝自己统领,初步解决了上三旗的旗主自主问题,剩下的便是下五旗了。康熙朝则命皇十子胤祐管理满洲、蒙古、汉军正蓝旗三旗旗务,代替了原来的旗主,这是进一步削弱了旗主的特权。所以在雍正继位前,八旗旗主的势力逐渐衰弱,已经没有力量和皇帝抗衡了,但是皇帝仍不能完全掌控八旗,旗主仍然有一部分权力,这仍然让封建统治者觉得不安心。崇尚集权的雍正皇帝秉承了前人削弱八旗旗主的思路,开始致力于削弱八旗特权,并以他的铁腕政策彻底将这个任务完成,成为八旗特权的终结者。
雍正继位之初,继承康熙帝遗策,任用亲弟兄和王公管理旗务。但是因为掌管旗务的诸王身分崇高,权力大,地位高,仍然影响着皇帝对八旗直接行使权力。雍正觉得这只是制标不治本。而旗内各个官员职权很难划分,权责不明确,总是将很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此耽误了很多公事。因此,雍正于六年减少族主,同时取消了不少旗内的职位。雍正七年,他命令庄亲王允禄管理镶白旗满洲都统。至雍正九年,改派他管理正红旗满洲都统事务。雍正七年时,雍正任命平郡王福彭管理镶蓝旗都统事务。都统的职责范围是“颁布八旗的政令,稽查八旗的户口,对八旗民众加以教化,精简他们的军赋,帮助皇上管理八旗的事务,传达皇上的旨意”。这个职务不能世袭,由皇帝临时指派大臣担任,他与所在旗民是官民关系,而不是从前的那种旗主与旗民的主从隶属关系。这样以来,八旗旗内的从属关系就实现了从削弱直至取消的过程。这种从属关系的消失,使皇权意志越来越直接地作用于八旗,最终使八旗仅仅成为满人编制的一种,旗内官员的职务也由皇帝负责任免。这样以来,八旗就没有封建诸侯的意义了。皇权在八旗内的强化,是清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满族集团内部权力彻底集中的标志。
在整顿八旗的同时,雍正还从行为准则上限制王公,他不允许王公勒索属下。雍正元年,他发现下五旗诸王不体恤在外省做官的门下,向这些门下大肆勒索钱财,或者自己不出面而纵容管事人员向他们大肆搜求。雍正非常气愤,为了除此弊端,他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允许这些被革职的官员上告。为了消除这些官员不敢上告的心理,雍正准予他们封章密参,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密折制度。于是第二年,就有人上告公爵星尼勒索属人王承勋几千两银子。得知此事,雍正在上谕中说:星尼不过一个公爵,而王承勋不过一个州县官,就已经勒索了几千两银子,若换了王公贵族、地方高官,还不知道要向属人勒索多少钱呢?这件事之后,雍正警告那些王公如果不悔改,必将他们王府属下的人全部裁撤,永远都不允许再恢复。
雍正所采取的这些约束王公对属下的行为,是和整顿吏治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那些权贵王公一般也都是朝廷的大臣,这样一来既整顿了旗务又惩治了贪官,实在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雍正整顿旗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皇帝从旗主手中收回了绝大部分的权力。这对于雍正来说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是这个浩大的工程还不算是圆满结束,整顿之后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处理。例如平复旗内人员心理上的不满。从清太宗皇太极直到雍正,旗务的逐步整改持续了近百年,之所以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就是因为八旗王公早已习惯了他们的领主地位,如果突然之间就剥夺了他们的特权,难免引起事端,因此你改一点,我改一点,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这样就给了八旗王公一个适应期。雍正时期可以算是这一过程的收尾阶段。对于八旗王公来说,除了自身爵位和食邑俸禄之外,他们已经完全丧了自身的领主地位,即便他们猛然醒悟,也为时已晚。不过即便是这样,八旗仍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王公在旗内仍然有不容忽视的号召和影响力,为防止王公们骤变,必须打消他们的不满情绪。对此,雍止所采取的办法是教育。
早在雍正二年,雍正就下令开设宗学,招收宗室子弟学习。宗学学习满文、汉文,演习骑射,由政府按月发放银米纸笔。每年又派大臣主持考试,对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和成绩很差的人进行奖励和惩罚。到了雍正七年,因为宗学只招收宗室子弟而不能容纳觉罗子弟,雍正特地在各旗设立学堂,招收觉罗子弟学习文化和骑射。此外还设立咸安宫八旗官学,选择八旗子弟中优秀的子弟入学。雍正为什么要采取教育的方式呢,他有自己的道理。雍正对此曾经做过分析,说宗室中的人各怀私心,互相倾轧,甚至是把骨肉视为仇敌;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他们要结成朋党,专门来做那些投机钻营的事;还有些人骄奢淫逸,落得倾家荡产的后果。为改变八旗子弟的这些恶习,还是需做很多工作。但千头万绪,教育还是根本的工作。雍正觉得,能让他们改掉陋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设立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了。只有对他们循循善诱,他们才能改过自新,开始向善。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教给他们道德伦理以及日常谋生的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分辨善恶,开始喜欢善的东西,鄙弃恶的东西,崇尚节俭,戒掉先前奢侈的毛病,这样,才是真的让他们改过自新了。可见雍正之所以兴办宗学.是为了消除八旗改革的后患,预防宗室朋党的再起。
雍正当政期间,这前前后后一环扣一环的旗务整顿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此以后朝廷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从此八旗主只有一人,那就是皇上。雍正将原本有所散失的部分皇权也抓到了手里,皇权因而更加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