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农药中毒病人应区别中毒途径分别处理。对经口中毒者,若病人尚清醒,要立即刺 激按压其舌根进行催吐,使其尽可能快地把胃内农药吐出来。另外,可令其口服大量的清水 或饮料,反复多次催吐,使其胃内容物全部呕出为止。对经口中毒已昏迷的病人,应急送医 院进行洗胃,洗胃应在6小时之内进行,越早效果越好。对经皮肤及呼吸道吸入中毒者,应 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及环境,立即给病人脱去被农药污染的衣服,用清水及肥皂水反复冲 洗干净被污染的皮肤、毛发、指甲等部位。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中毒者,必须立即进行现场心 肺复苏,同时,急送最近的医院进行洗胃、输液、给氧、选用解毒剂等措施进行抢救。在此 须注意的是,现场抢救者应及时告知接诊医生病人中毒的原因,农药名称及大概剂量、中毒 时间等情况,以便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及时对症予以抢救。
预防农药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大学生在农村进行实践中,应向农民宣传安全使用农药 的知识,购买农药应现买现用,应单独盛放,要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农药千万不能和食 物、蔬菜、药品等混放在一起;使用杀虫剂杀灭室内坟、蝇、蟑螂等害虫时,应选用对人体 毒性较小的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宜使用敌敌畏等对人体毒性较大的农药 ,同时注意适量喷洒,喷洒后人离开室内。喷洒农药及杀虫剂时,切勿边喷洒边抽烟或边吃 东西,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另外,大学生外出就餐时,嗅到带有农药味或异味的蔬菜、鱼 等水产品时应慎重对待,避免进食,以免造成中毒。
五、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凡含碳的物质在燃烧不完 全且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均可使一氧化碳积聚而造成中毒。常见的原因有无烟囱的取暖 煤炉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燃烧;燃气热水器因质量问题或安装不当造成煤气泄露等原因所致 。一氧化碳被人体吸入后立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其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 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阻碍了血红蛋白的载氧功能,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中毒。
煤气中毒病人的表现为:轻度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心慌、呕吐、眼花、乏力 等症状,此时若能迅速脱离中毒现场,打开门窗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好转。如果已 有轻度中毒而未发现或未引起警觉,继续处于一氧化碳积聚的环境中,上述症状就会越来越 重,并且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色(这是煤气中毒的典型特征)、心跳加快、出汗多、躁动 、血压下降,渐渐进入昏迷状态。
发现煤气中毒者,要迅速将其抬到空气流通处平卧,松解衣扣,同时注意保暖。如有条 件应立即给病人持续吸氧,吸氧时间的长短根据病情而定。如果上述方法处理后病人已清醒 ,可嘱其保持安静,以减少耗氧量,能饮水者给予热糖水。如果病情危重,病人呼吸困难或 有窒息,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同时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复苏。如果病人 仍处于昏迷状态,要急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最好能转送到有高压氧舱设施的医院治疗,高 压氧舱对抢救治疗煤气中毒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严重煤气中毒的病人可昏迷数小时甚至数 昼夜,常出现心脑并发症,甚至留下后遗症。
为了避免发生煤气中毒,冬季取暖时煤炉要安装好烟囱,并经常检查有无阻塞或漏气, 家中的煤气管道不能随意乱接乱动,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晚上睡觉前养成检查煤气开关是 否关闭的良好习惯,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在此须提醒大学生的是,在管道煤气或液化气泄露 现场,在未开窗通风充分排出煤气前,切勿打开电气开关或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爆炸。
六、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是一种因细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 现的急症。大学生吃了有毒食品以后,多在数小时以内发病。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为食物 在制作、存放、运输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细菌大量繁殖,使食物腐烂变质;也可因食物本身 含有毒素,如毒蘑菇、发芽土豆、河豚鱼、未炒熟的四季豆等。
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往往是食用同一食物的很多人在较集中的时间内相继发病。起 病较急,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常伴有头痛、发热,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 失语、幻觉等症状。
对食物中毒病人的抢救越早,效果越好。急救的原则是尽快清洗和排出胃肠道内有毒物 质,防止毒物吸收,一般在食后4~6小时内都应刺激病人的舌根进行催吐。如食物较稠,不 易吐出,可让其喝一些清水后再催吐,反复进行,直至吐净食物。有条件的可口服1%硫酸 铜催吐剂,每次一匙。对于较严重的食物中毒病人在进行现场催吐以后,应及时送到医院进 行洗胃、导泻、灌肠、输液,给予适当解毒剂等治疗,力争使其尽快脱离危险状态。
预防食物中毒的要点是大学生在夏秋高温季节选购食品时一定要慎重,防止食用变质食 品。扁豆、四季豆等蔬菜含有对人体有害毒素,食用时必须炒熟、焖烂。不要食用发芽的土 豆,食用天然野生蘑菇必须特别小心,防止误服有毒蘑菇造成中毒。
第三课 日常运动急救知识
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 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 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 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 ,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急救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亲切、婉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保持镇静,切 不可惊惶失措或顾此失彼,即使出现危急情况,也应镇静地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工作。急救 技术要力求熟练、敏捷。经急救处理后,应陪伴伤员送到医院,并向医生介绍发病情况和急 救经过。
二、运动损伤的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过程,是对伤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的过程,它是确定急救措施的前提。进行 初步鉴别诊断的过程和内容大体如下:
(一)收集病史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简要地询问受伤经过,如受伤的运动项目与动作,身体哪个部 位受到暴力打击或跌倒时身体哪个部位先着地等,以便确定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因为不同的 运动项目和动作,发生的运动损伤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不同的暴力作用机制,可发生不 同的损伤。二是扼要地询问伤员的自我感觉,如受伤时有否听到响声,身体哪个部位疼痛, 肢体能否活动等。若伤员昏迷时,应向同伴或其他在场人员简要了解伤员的受伤经过。
通过扼要、迅速地了解伤情并加以分析,确定损伤部位、性质和范围,以便作进一步的 重点检查。
(二)就地检查
首先要观察或检查伤员的全身状况,如精神、面色、姿势、知觉、呼吸和脉率等;注意 伤员有否休克;二是局部检查,如有无创口、出血、红肿、压痛、畸形等,以便确定是否有 骨或关节损伤。检查时不要只注意损伤局部而忽视其他部位,以及有无内脏和神经损伤。根 据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后,按照不同情况迅速处理。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
(一)急救包扎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 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
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 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 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扎在伤口处。
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 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 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图11—2),然后继续绕圈 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 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图11 —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图11—4) ,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2~2/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 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方法有:一是先在关节处作 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 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2/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 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 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图11—5)。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这里只介绍手、足和 头部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 于腕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上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 结(图11—6)。
(2)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3)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 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图11—7)。
3.前臂悬挂法:分大、小悬臂带两种。
(1)大悬臂带: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 伤肢的肘后,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伤肢屈肘90。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将三角巾 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并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最后拉直顶角并向前折回,用胶布粘 贴固定(图11—8)。
(2)小悬臂带: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宽带,也可 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宽带的两端在颈后 打结图(11一9)。
(二)止血法
据研究,健康成人平均每千克体重约有血液75mL,总血量可达4000~5000mL。若急性大 出血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口渴等急性贫血的症状;若 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时,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 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这里主要介绍外 出血的几种止血方法。
1.绷带加压包扎法:用数层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住出血的血 管而达到止血效果,同时抬高伤肢。它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
2.指压法: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被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 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 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 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为止。常用的压迫止血法有: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一手扶住伤员的头并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 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将该动脉压迫 在下颌骨上。它适用于同侧面部出血的止血。
(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 在第一肋骨上。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 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动脉压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时,用健侧手的拇、食两指压迫患指两侧指根部, 并抬高患肢。
(6)股动脉压迫止血法:伤员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 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迫在趾骨上。它适用于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
(7)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 压迫在胫骨上;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它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3.止血带法:用特制的止血带或胶皮管、软布带等代用品,缚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对 动脉的压力不应小于26.6kPa(200mmHg)。上肢出血时,止血带扎在上臂,但不要扎在中1 /3;下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大腿并靠近创口的近心端。
缚扎止血带时,要抬高伤肢,在肢体周围垫上软布后再缚扎止血带。扎上止血带后,肢 端应呈蜡白色。扎上的止血带,上肢每隔30分钟或下肢每隔1小时必须放松一次。因止血带 法的缺点甚多,缚扎处以下的肢体血液循环中断,容易引起肢体坏死;若缚扎的松紧度不当 ,有时反而增加出血。因此,一般不宜轻易使用。
(三)骨折固定法
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称为骨折。
1.骨折的分类:按骨折的原因,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 的骨折,多为暴力作用引起的外伤性骨折。按骨折的时间,分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按 骨折的程度,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按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分为闭合性骨折 和开放性骨折。按骨折线的形状,可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等。
2.骨折的原因:引起外伤性骨折的暴力,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直接、传达、 牵拉和积累性暴力四种。
(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如跌倒时膝盖直接撞击于地面引起髌 骨骨折。
(2)传达暴力:在接触暴力较远的部位发生骨折,如跌倒时用手撑地,由跌倒时的冲 力所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沿上肢向上传导,可引起舟骨或桡骨远端、尺骨与桡骨干、肱骨骨 折等。这是最常见的骨折机制。
(3)牵拉暴力:肌肉猛烈收缩或韧带突然紧张而引起附着部的撕脱骨折,如股四头肌 猛烈收缩引起髌骨或胫骨粗隆的撕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