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已经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台湾的巨富陈永泰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和名人站在一起,自己不久也会成为名人。作为“东亚四小龙”之一的中国香港,它凭借一个“借”字来成就其璀璨明珠的繁荣现状的。它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出口贸易。凭借“借风腾云”的思维,迅速使香港走向了繁荣。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努力苦干,还要加巧干,比如想办法与名人沾上一点关系,借他的名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借别人的“名”而生自己的“利”,从而坐享其成。
以小搏大,蚍蜉撼大树
对于30岁的人来说,钱已经成为了他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是,怎么挣钱呢?特别是在资本不多的情况下,如何用小钱赚到大钱呢?在今天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下,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市场脉搏,抓住机遇,出奇制胜。蚍蜉撼大树虽然狂妄自不量力,但以小搏大并非完全不可行。
很多小企业产品创意很好,市场潜力也有,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所以知名度不高。那么如何才能让有限的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宣传效应?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制造敏感点,以小搏大,产生轰动事件,借助事件的连锁效应达成最大的宣传效果。
有一家化工厂生产了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灭蟑药笔。但遗憾的是,尽管他们为这个产品做了不少推销宣传,但终究资金有限,不能打开市场,这时候,一个工人想出了奇招。
这天,该厂两名宣传人员跑到当地一家知名晚报的编辑部,声称要为所有的记者和编辑们做一个现场表演,只见他们先拿出了一个“粉笔头”,在地上划了一个白圈,然后小心地打开一个纸盒一抖。无数记者和编辑顿时目瞪口呆——原来纸盒内是无数只蟑螂。蟑螂们一掉到地上,就迅速爬到了大家的办公桌底下、柜子底下去。这下可把报社的记者和编辑们气坏了。但这两个人不慌不忙地解释了灭蟑药笔的使用方法,并留下了一些带去的灭蟑药笔。
第二天,记者和编辑们上班后发现,那些躲起来的蟑螂果然都爬出来死掉了。大家一看效果不错,就把厂家带去的灭蟑药笔分光了。用过之后,大家都反映灭蟑效果很好。一个记者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名为《死给你看》的新闻。新闻见报后,成千上万的订货单像雪片一样飞到厂家,顺利地为该产品打开了市场销路。
此后,该厂在巴黎、莫斯科举办的中国轻工产品展览会上也如法炮制,成功地打开了国际市场。
通过一个小小的创意,该厂轻松地打出了名号,以小而搏得了丰富的大。很多时候,尽管不少人认为“蚍蜉撼树”是不自量力的一种表现。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以小搏大的方法实则正是一种“拼手一搏”的勇气。大凡成功的商人都懂得,小机遇偶尔也能成为大智慧,只要你能够有勇气攀登。
“以小搏大”是成功者常用的手段。30岁的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赚钱的智慧和思路。不要自大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个“做大事,赚大钱”的人,更多时候要学会怎么用“小钱”赚得“大钱”。
有一个人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但苦于没有资金。这天他在翻杂志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杂志上刊登的那些一元商品,他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就是经营邮购品生意。
他首先在发行量最大的妇女杂志上刊登他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登的商品都非常实用,而且很多是有名的大厂商生产的,价值在市面上几乎都超过了一美元。因此当广告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了。尽管他没什么资金,但这种生意也不需要多少资金,客户汇款一来,用收来的钱去买货就行了。
在他刊登的广告中,有一半以上的商品进货价格刚好是一美元,而少数的商品进货价格是超出一美元的。显而易见,顾客越多,他的亏损便越多。但这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当他寄商品给顾客时,会再附带寄去二十种昂贵商品的目录和图解说明,再附一张空白汇款单。
这样虽然卖一美元商品有些亏损,但是他以小金额的亏损买回了顾客的“安全感”和自己的“信用”,顾客就可以放心地向他买比较昂贵的东西了。而昂贵的商品不仅可以弥补一美元商品的亏损,还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
很快,他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一年之后,他成立了一家邮购公司。又过了三年后,他雇用的员工超过五十人,年销售额达到几千万美元。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古今中外商战案例中不胜枚举。当今社会强者如林,于夹缝中生存下来已然不易,而对于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弱者,就只能以超人的智慧以小搏大,出奇制胜。所以,当的手中资金不足时,我们不妨动动脑子,说不定就会发现一个“以小搏大”的商机,而作出“蚍蜉撼大树”的壮举。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无论打天下还是建公司,招兵买马的时候,普通人才的招聘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能统率千军的将才。为什么很多企业人才济济,管理层却总是抱怨无人可用?是因为我们真正奇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将才。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普通的人才流失了,对企业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将才则是不可或缺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凡是事业有成的人,身边绝不会少将才。身为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曾开玩笑地说,谁要是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所以,有眼光的人,对于将才的招募往往是不惜血本的。
举世闻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有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才。有一次,福特公司有一台机器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检修过了,但依然没有查出问题所在。没有办法,公司只好另请高明,找到了一位叫思坦因曼思的人。这个人原本是德国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以后,被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中,雇佣了他。
思坦因曼思先是在电机旁听了听,之后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然后写上了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
大家颇为惊讶,但很快就把16圈线圈去掉了,结果正如这个人所说,电机马上就恢复了正常。
亨利·福特对思坦因曼思非常欣赏,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然后邀请他到福特公司来工作。思坦因曼思却说:“我所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见利忘义,跳槽到福特公司来。”福特立刻说:“那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过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
就这样,福特公司为了得到这位人才,竟不惜买下了一个公司。
福特公司求才若渴的举动不难让人理解,因为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竞争,无论是设备的操作,产品的开发,还是市场的拓展,都需要人才。人才就意味着高效率、高效益,意味着企业的兴旺发达。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人才,那么即使它本身硬件再好,设备再先进,也无法长久立足。
无论是一支部队,还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领导人才的控制、驾驭,必然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遇到困难和敌情就会一触即溃。因此,管理者要特别注意识别、发现和培养人才。中国历史上流传的“黄金台”“招贤榜”“求贤令”“三顾茅庐”等佳话,都是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古人云:“若非行久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刘备“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的故事人人皆知。有着“经营之神”之称的台湾产业家王永庆也曾效先人之行“五访茅庐”,方请得了当今台塑集团的首席顾问丁瑞铁先生。
在台湾的金融街,丁瑞铁是颇有地位的。当时,在台化公司成立前夕,因为资金短缺,王永庆经他人介绍认识了丁瑞铁。当时丁瑞铁任大同公司经理助理,婉言谢绝了王永庆向他发出的加入台塑的邀请。
但是王永庆没有放弃,他深知“人才难得”,于是效刘备之法,先后五次盛情邀请丁瑞铁。最终,在他情真意切的感召下,丁瑞铁终于答应了王永庆,决定赴台塑效力。
丁瑞铁赴任后,立即就创下了民营企业直接向国外取得长期低息贷款的先例,台塑所需要的资金就此解决。在丁瑞铁的鼎力相助下,台塑创下了台湾化纤纺织第一位、民营制造业第三的佳绩。
正是王永庆的求贤若渴的执著才造就了台塑的发展,可见人才的作用有多大。有一句话说得好:“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治。”意思是说,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支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治。这句话说的也是人才的重要性。
21世纪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将”才的竞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还等什么,赶紧筑起“招贤台”吧。
不要为钱而工作,而让钱为你工作
不知道你没有看过日裔美国人罗伯特·清崎的惊世之作《富爸爸,穷爸爸》,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全文的要义主旨就是“不要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改变那种为钱工作的思维,要通过思考和学习,掌握让钱为你工作的技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年薪几十万的人在发牢骚,说日子过得并不宽松,其实往往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只会赚钱却不会理钱,不懂得让钱替自己工作,让钱生钱。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挣钱的方式:上班,用时间和技能换取金钱;或者拿出你的金钱,让它为你工作。穷人往往选择前者,富人通常选择后者。
巴菲特说过:“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美国布隆伯格公司在2002年曾经公布过一项报告:当年个人资产已经达到305亿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着低廉的工资——33万/年,这样的薪水只相当于一名硅谷的软件工程师。而且,这还是在巴菲特提薪之后,提薪之前他的工资长时间保持在10万/年的水平上。当大家都在惊呼巴菲特如此“廉价”的时候,巴菲特只说了一句话:不要为钱工作!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有致富的梦想。可是当被问及为什么那么想成为富人时,年仅12岁的巴菲特回答道:“我并不是想要很多钱,我只是觉得让钱慢慢增多会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他从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的时候,甚至主动要求过免费到格雷厄姆公司就职。当老师给他提供工作机会时,巴菲特连工资都没问就坐上了下一班飞机。
巴菲特的这种“不问薪酬”的工作态度体现了一种经营的理念。我们很多人总是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交易,认为我为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工资。但在巴菲特的眼中,工作就是一份事业,应该是用心经营的。这种理念可以让其在工作的时候更为用心,也更开心。
巴菲特常在家里熬夜分析财务报表等,但他并不觉得辛苦,也不会为工作所累。在他觉得事业不如意的时候,可以轻易退出或者转行。1969年,当华尔街和美国股民陷入对股票狂热的渴求,争抢得不可开交时,巴菲特无私地发扬风格,不参加抢购,卖出股票、解散公司,置身于股票市场之外。这让他避免了接下来的市场崩溃,幸存下来。
巴菲特是从送报生开始做起的,但是,他比别人更早了解金钱的未来价值。所以,他紧守着得之不易的每分钱。当看到店里卖的400元电视时,他看到不是眼前400元的价格,而是20年后400元的未来价值。因此,他宁愿投资,也不愿意拿来买电视。这样的想法使他不会随意花费金钱在购买不必要的物品上。
人不可能为金钱工作一辈子,而且为金钱而工作也永远不可能让你真正富有。即使你现在有着不菲的收入,但你永远不知道这样的收入明天是否还会属于你。因此,对于30岁的人来说,当你勤奋地为钱而工作的时候,工作和钱占据了你的全部头脑,你甚至都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赚钱方法。相反,如果你致力于寻找机会让钱生钱,致力于如何让钱为你工作,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向富人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