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1717400000032

第32章 多学习:别让自己过时(1)

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唯独拿不走智慧

很多时候,人们在金钱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势利,忘记了智慧的存在,结果迷失在了追逐名利的道路上。其实,所谓的名利、金钱等一切到最后都会化为虚无,只有智慧的思想和言论才会被时代所铭记。

30岁的人要明白,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只有拥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者。

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负责启蒙教育他们的母亲要求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这时你会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

幼小的孩子并不能明白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脑海里,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就买不到吃的穿的玩的。还有的孩子会说带着家中价值连城的钻石,有了钻石就什么都不缺了。但这些回答显然都不是他们的母亲所需要的答案。

母亲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还是回答不上来,他的母亲就会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孩子,记住,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你的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无法从你手里抢走的。只要我们活着,那么智慧就永远跟着我们。”

在精明的犹太人眼中,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够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珍宝。犹太人并不是天生就聪明,但他们更懂得怎样去挖掘无价的珍宝。当他们的孩子刚懂事时,做母亲的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然后让孩子去舔书上的蜂蜜。她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也应该是从书本上汲取智慧,因为书本就是“甜”的。当你细心咀嚼时,你会发现:通过书本,你可以得到智慧,而智慧可以赢得财富,赢得事业。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曾举办了第25届奥运会。当时,有一家电器商店的老板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宣称:“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总数超过十枚,那么顾客自6月3日到7月24日凡在本商店购买电器,就可以得到退还的全额货款。”

这则消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显而易见,如果谁此时去这家电器商店买电器,那么就等于抓住了一次可能得到全额退款的机会。于是,人们纷纷跑到该商店里购买电器。尽管店里的电器价格较贵,但销售量还是在持续增长。

随着奥运会的开始,人们梦想的事情发生了。才到7月4日,西班牙的运动员就获得了十金一银。此时距奥运会闭幕还有二十天的时间,如果以前购买电器的退款已经成为定局的话,那么在这剩余的二十天之内购买的电器无疑也得退款,这样的好事情人们当然不会放过,把该店围了个水泄不通。

也许你认为这为老板肯定亏死了,其实这正是这位老板的过人之处。他早在发布广告之前,就去保险公司投了专项保险。保险公司的体育专家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西班牙往届奥运会得到的金牌数最多也没超过五枚,所以一致认为西班牙的金牌总数不可能超过十枚,于是接受了这个保险。因此,这位老板可赢定了。因为所有要退的货款全部由保险公司担负。

看看那些富翁,你会发现所有的富翁都是用头脑里的智慧赚钱的。巨人史玉柱的东山再起就是一例。洛克菲勒也曾放言:“如果把我所有的财产都抢走,并将我扔到沙漠上,只要有一支驼队经过,我很快就会富起来。”

迈入三十的门槛,迎接我们的挑战和困难将会更多,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开动脑筋,发挥智慧,把握机会,成为财富的主人。

30岁以前学会行业中必要的一切知识

当今社会流传着一句话:“不学习就意味着被淘汰。”的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份工作你不干,会有更多的人在排队等着干。如果你不能熟练掌握自己行业内的一切知识,那么到最后你所面临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走人。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在行业内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物时,我们才会有职业安全感。

30岁之前,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本行业的知识。一个人起点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本领,让自己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也许我们的天资一般,也许我们的机遇不好,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只要你能够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等于拥有了在当今社会的竞争力,你就会不断地突破自我,成为某一领域的最强者或者创新者。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时代是进步的,今天的知识并不一定能解决明天的问题,所以你需要保持与时代同节奏的发展。如果你停止了自己学习的脚步,那么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沈建飞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由于他成绩优异,很快就在一家自来水公司谋得了职位——首席信息主管。是一种与公司中其他的最高层管理人职务相对应,而权力较小的职位。

在自来水公司,沈建飞过上了一段安逸惬意的日子。那时计算机的应用并不深入,沈建飞所管的事情除了简单的监测系统和效率低下的数据库之外,也就是维护电脑和网络。

沈建飞是他们公司计算机水平最高的人,公司常有一些人请沈建飞帮忙攒机或维护电脑。沈建飞很热心,每次都有求必应,所以他人缘很好,经常被同事拉出去喝酒。本来,沈建飞也有看书学习的习惯,他知道计算机技术更新太快,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是朋友多了应酬也就多了,看书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并逐渐被应酬完全替代了。再加上沈建飞当时的工作没有压力,他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付工作绰绰有余。所以,他也就没太在意学习的事。

转眼几年过去了,前任老总退休了,新老总年轻有为,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施了包括生产运行系统、供水服务系统、管网遥测系统、生产制水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行政办公系统在内的网络建设。

在这些项目开展之初,沈建飞仍然是公司的信息主管,可是后来老总觉得沈建飞的表现差强人意,有一些新的技术不太懂,而在新招进来的技术骨干中,有比沈建飞能力更强的人。没过多久,沈建飞名片上的头衔便由信息主管变成了信息主管助理。想到自己现在已经被人替代了,沈建飞后悔万分:如果当初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再扩大,那么现在自己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本行业的知识,那么你还有什么用呢?你的学历只能证明你的过去,只有那些不间断学习的人,才会成为不可缺少的人才。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行业中必要的一切知识呢?简单地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第一,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

当学习机会存在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赶快踏出第一步。珍惜学习机会会使心灵变得更加富有。

第二,熟悉多元的学习方式

如果平时工作量很大,有时还要占用业余时间完成工作,那最好选择利用周末和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参加学习,很多高校都有在职人员进修班。如果工作时间较为稳定,业余时间充裕,建议选择利用平时的晚上和周末上进修班。这样不影响工作,也不会因参加学习而造成更大的压力。

第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被迫的行为,才能激发我们更大的热情和激情。

学习是一种态度,持续学习更是人们的一种执著表现。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并且乐于不断学习,那么,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他的地位也永远不会被替代。

学会学习

如今的职场上,“充电”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确,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我们要学会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否则就如同耗损的电池一样失去了价值。特别是对于刚刚迈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在职场中闯出自己的天地,那么能力将是主要的“进攻武器”。

可是当人们都认识到了“充电”的重要性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人在“充电”的过程中乱充电、充错电,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巨大的,轻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重者则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窘境。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孟蕾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职员,担任技术支持的工作。几年下来,她的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了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孟蕾并不满足,她还想给自己充充电,获得更好的前途。于是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她毅然选择了离职,去加拿大进修MBA金融学的课程。

为了申请到offer,孟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仅放弃了自己很有前途的工作,而且还搭上了自己和家人多年的积蓄。出国后,事情并没有孟蕾想像的那么顺利,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她每天除了啃书本,就是到处打工。可是,尽管最后她拿到了学位,却无法让她在加拿大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为加拿大并不缺金融人才,何况孟蕾这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异国人士。

没办法,孟蕾只好选择了回国。刚回国时,孟蕾心想,凭着自己“海归”的身份、过硬的文凭和语言技能,在上海这个中国的金融中心,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现实再次击溃了她。她应聘了几家外资银行,结果在初次面试后就被“刷”了下来。原来,尽管她的语言和学历都过硬,但她的致命缺点就是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工作背景,而银行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眼看进入金融界无望,孟蕾想重回自己的老本行,结果发现,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从事技术行当的人来说,几乎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就这样,投入了大笔的时间、精力、金钱,孟蕾的职业发展却遭遇到了重重阻碍。一次失败的“充电”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并不是一例特殊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尽管相对于孟蕾的大动干戈来比,很多人只是选择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进修语言来给自己“充电”,但即使这样的培训也是盲目的偏多。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培训感想:“听听激动,想想冲动,回去一动不动。”

那么,我们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制订合理的“充电”计划,使“充电”的效能达到最大化的同时还不耽误工作,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推波助澜呢?

首先,“充电”定位要准确。

职场“充电”定位不可盲目。在选择“充电”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所在的领域对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然后按市场要求调整自己的充电方向和方式。此外充电一定要选择能使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专业或项目,千万不要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去学习。

其次,“充电”目标要明确。

很多职场人在选择充电的时候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就是“多一个证书没坏处”。因此市场上流行什么,什么证书最吃香,他就学什么,拿了一大堆的证书,似乎什么都能干,竞争力增强了,其实不然。这样的“充电”对个人来说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损失,更关键的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职业观念引入歧路。首先,有一大堆不成体系的证书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经是一个“通才”了,什么都能做,但到底自己最擅长什么,做哪一行最好呢?自己会很迷茫。

第三,“充电”时机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