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曰:声赫赫 干戈息
扫边氛 奠邦邑
颂曰: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裏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金圣叹点评:此象主宋真宗澶渊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入寇,寇准劝帝亲征,乃幸澶渊。既渡河,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夺气,遂议和。
卦象: 坎下坤上。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丈人,严庄之称也。为师之正,丈人乃吉也。兴役动众无功,罪也,故吉乃无咎也。变离入阴,阳于正道,复本归坎,阳在其中矣。地中有水,师,指军队。古时兵民不分,君主以“容民畜众”意指养兵。容民畜众,犹如地中有水。占得此卦,预示率师出征非常吉利,必无灾祸。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师卦,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存亡,所用兵必须慎重。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
释:第十七象是宋真宗亲征澶渊的预言。谶语“声赫赫,干戈息”,宋真宗亲征至澶渊,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真宗在澶州北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御驾亲征,高呼万岁,士气大振。赫赫呼声声震数十里,契丹胆怯气馁,不久便停战议和。“扫边氛,奠邦邑”宋真宗扫平了边境战火,保持了120年的边境和平。颂语“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宋真宗亲征渡黄河,将士见后欢呼万岁,声震数十里。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幽蓟)16州与契丹。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北伐,收复16州的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北),及周边地区(霸州、天津静海等)。979、986年,宋太宗两次大举伐辽皆败。辽国在萧太后的苦心经营下,国力日盛,1004年大??进犯北宋。这是辽对宋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入侵,萧太后率军亲征,大军号称20万,深入宋境700里,直扑横跨黄河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大宋朝廷上下惊恐,意欲迁都。宋真宗在新任丞相寇准的极力劝谏下,被迫御驾亲征到了澶州,又被太尉高琼极力“请”过了黄河。宋军见到了澶州北城楼上的黄龙旗,欢声雷动,军兵与百姓立齐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士气倍增。真宗见好就收,撤回了南城。辽兵闻宋军呼声怯阵。寇准在北城督战,宋军张环用床子弩射杀了辽军先锋萧挞览(擒获名将杨业之人),辽军士气低落。“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完全女”即寇准的“寇”字,“女”与“寇”中的“支”部形似而不完全一致,这种象形设谜,也是《推背图》字谜文化常用的手法。此句意指在宰相寇准的运筹下取得澶州守卫战的胜利,在真宗力主议和时,寇准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立下奇功。萧太后见辽军处境不利,担心腹背受敌,主动请和。辽宋议和之后缔结了澶渊之盟(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保持了长时间的边境和平。释图:图中皇者面南背北,喻指宋真宗;水指黄河;外族人喻指契丹,契丹拱手,主动请和(用清朝的官服喻胡人是《推背图》的常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