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1719000000035

第35章 矜则无功悔能减过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一个人即使立下了举世无双的汗马功劳,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为是,他的功劳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一个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却能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那么他的罪过也会被他的悔悟所洗净。

康熙登基时,才八岁,不能料理国事,国家一切大事都由四位辅政大臣代理。这四个人是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其中拿大主意的是鳌拜。然而鳌拜是一个专横跋扈,野心勃勃的人。他利用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软弱退让,极力扩大自己的权势。凡是向他巴结献媚的,都受到提拔重用;凡是不肯顺从他的,不是被排斥罢黜,便是遭到不意陷害。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大臣苏纳海、朱昌祚等人就因为与鳌拜持有不同的意见。而遭到杀身之祸。他甚至经常在康熙皇帝面前耀武扬威,呵斥他人,而且多次擅自以皇帝的名义假传圣旨,滥用权力。朝廷内外的大小官员,凡是稍有一些正义感的,无不对鳌拜-伙的为非作歹恨之入骨,可是鳌拜的心腹党羽遍布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重要机构,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谁也奈何他不得。康熙立志要做一个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有作为的皇帝,因此对鳌拜擅权十分不满,决心改变大权旁落的状况。于是在他亲政不久便下令取消了辅政大臣的辅政权,使鳌拜的权力受到限制。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矛盾便日益激化起来。鳌拜虽然意识到康熙要夺回自己的权力,但误认为“主幼好欺”,对于自己的所做所为非但不加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在群臣向康熙朝贺新年时,鳌拜竟然身穿黄袍,俨如皇帝。在他托病不朝、康熙亲往探视时,他把刀置于床下,直接威胁皇帝的安全。对于鳌拜的这些欺君罔上的行为,康熙已经忍无可忍,决心采取果断的措施,把他除掉。

康熙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知道鳌拜的势力大、党羽多,除掉他不是很容易的,必须要计划周密,谨慎从事。他一方面把近身侍卫索额图、明珠提拔为朝廷大臣,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以便通过他们联络朝廷内外反鳌拜的势力;另一方面又给鳌拜封官加爵,麻痹他对自己的警觉。与此同时,一个擒拿鳌拜的计划也酝酿出来了。

不久,康熙从各王公显贵府中挑选了100余名身强力壮的贵族子弟,以陪伴皇帝习武消遣为名入宫,鳌拜没有发觉其中有什么异常。一来是满族具有让自己的子弟从小习武的习惯,二来是把康熙看成一个年幼无知,只图玩乐的纨绔之辈,乐得他少过问政事,所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到一年,这班少年侍卫一个个学得拳术精通,武艺高强,连康熙本人也学到不少本领。康熙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为擒拿鳌拜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便以下棋为名,召索额图入宫,商量除掉鳌拜等人计划。

一天,正值鳌拜入朝之日,康熙事先把少年侍卫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常在我的身边,好像我的手足一样,你们是听从我的命令,还是听鳌拜的命令?”这些人对鳌拜的专横跋扈愤愤不满,又朝夕与皇帝相处,早已成为效忠于康熙的心腹,因此齐声高呼:“听从皇帝的命令!”接着康熙历数鳌拜的罪状,布置擒捉之法,只等这个权奸来投罗网。

不多时,鳌拜入朝,康熙传令要单独召见他。鳌拜不疑,欣然前往。到了内廷,只见康熙端坐在宝座上,两旁站立的全是一班少年侍卫。鳌拜一向把这些人看成是一群孩子,成不了什么气候,心里毫无戒备,仍旧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势,来到康熙面前,康熙一见时机已到,便果断地作出擒拿的手势。少年侍卫们一拥而上,把鳌拜团团围住。看到此情,鳌拜大吃一惊,起先还以为是皇帝教一群孩子来与他戏耍,后来感觉不对劲,便全力进行挣扎,与这班少年打成一团。鳌拜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仅生得熊腰虎背,有一股蛮力,而且精通武艺,曾经驰骋疆场几十年,立过不少大功,是清朝的一代骁将。讲近身交手,他并不外行。他仗着自己体大力强,拳脚并用,竟一连打倒好几个人,差一点脱身。可是,这些少年侍卫毕竟是训练了一年的武将,不仅气血方刚,武艺超群,而且都有除奸报君的决心,岂容奸雄逃脱!他们你一拳,我一脚,轮番向他攻击,直打得鳌拜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不得不束手就擒。

【感悟一点】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