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勿轻易放过。
在念头刚刚产生时,一发觉此念头是个人邪恶的欲望膨胀,便马上用理智将这种欲念拉回到正路上来。邪念一产生就发觉它,一发觉就转变方向,这个时候就是将祸害转变为福祉,将死亡转变为生机的重要关头,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明朝崇祯十四年,清兵大败明师于锦州,俘获明军统帅洪承畴。
清太宗久存并吞中国野心,想利用洪承畴做开路先锋,便派了一名说客,劝他投降。洪承畴自诩为梗介名士,深明大义,所以凡有说服者,他皆执意拒绝,且绝食明志。
清太宗见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宫休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问:“国主大败明师,中外震惊,为什么长叹起来?”
太宗说:“你们女流,怎知国家大事?”
“是不是中原还未征服呢?”
“你真是聪明,一下便说中了心事。只是为征服中原,才想招降明朝的将领洪承畴为我前驱,可是他却矢志不降。”
“怎会有不降的傻瓜?”皇后说:“威迫不来,利诱就行了!”
聪明的皇后却深知世上男子的弱点。帝后密议一番之后,事态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于是皇后特别打扮一番,黄昏时候,携了一个壶子秘密出宫,独个儿走到禁闭厅。见洪承畴正闭目危坐,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乃细声轻问:“此位是洪将军吗?”声如出谷黄莺。
洪承畴是一个英雄,什么威逼利诱,毫不动心,惟独对于声音婉转,吹气如兰的女人特别敏感,不知不觉地就把眼张开,咦!怎么有这样一个美人儿?
但洪承畴仍正色问:“你是什么人?谁叫你来的?有什么事?”
她深深行了一个礼,说:“洪将军!我知道将军是忠心耿耿的,绝食明志,了不起,就是一死殉国,还有什么可怕的!”说时嫣然一笑。
聪明的皇后看了看洪承畴,接着说:“你且不要问,我此来是一片好心,想拯救你脱离苦海的!”她既庄重,又妩媚地说。
“什么!你拯救我?想劝我投降?嘿!我心如铁石,请闭嘴!”洪承畴又装起威武来了。
但她绝不介意,继续说:“将军!你不要轻视我,我虽是女子,颇识大义,对将军这种英勇行为、殉节精神,衷心钦佩,岂忍夺将军之志?”
“那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唉,将军!我不是说过吗,是来救将军的。”她的话充满同情,而又惹人怜爱。“将军不是绝食等死吗?但绝食起码要经七八日才会气绝的。我煎好一煲毒药来敬将军。将军现所求者不外一死,如绝食和服毒死,究竟有什么不同?将军如怕死则已,若不怕死,请饮了这煲药,不就减少死前痛苦吗?”说完捧壶送过去。
洪承畴经她这般一捧一跌、一怜一媚的摇荡,已身不由己,连呼:“好好!我饮,我饮,死且不怕,何怕毒药!”立即接过壶来,张口狂饮,不料流急气促,咳了起来,弄得药沫飞溅,喷得美人衣襟尽湿。
洪承畴自惭孟浪,连忙向她道歉。她若无其事地,谈笑自若,拿出香帕来慢慢拂拭,媚眼向洪承畴一翻说:“看样子将军的阳寿还未尽哩!”
“我立志一死,不死不休!”
“将军可谓英勇之至,竟能视死如归,英雄英雄!钦佩!钦佩!”她说:“不过,我还有一句话告诉将军。你现在既已为国殉了节,但身丧异域,去家万里,丢下家人,哭望天涯。深闺少妇,对着浮云发呆,春风秋月,苦想为劳,枕边弹泪,情何以堪?多情如将军,岂能闭眼不顾,不念旧情吗?”
洪承畴被勾起了心事,酸楚万分,想到毒药已下了肚,死期定不远,不禁泪如泉涌,长叹一声说:“事到临头,还有什么可说,什么可顾?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只这一叹,就暴露了洪承畴内心世界已有所动。他那视死如归的决心开始动摇了。经过那么多次的审讯、威逼、说服、利诱都没有动过一丝决心的洪承畴,只和这么一个弱女子几番问答,就开始犹豫了。此时聪明的皇后看出他已动心了,又用话挑他:“决志殉国,将军可谓忠贞不贰,无愧臣节啦。但在我看来,确是笨得可以。”
“什么,照你所说,难道失节投降,反是英雄好汉?”
“将军!不是我说你,你身为国家栋梁,明朝对你的希望正殷,这样轻于一死,得了一个虚誉,究竟对国家有何补益呢?如果是我的话,会忍辱一时,渐图恢复,所谓忍辱负重,候机报君,方不负明帝重托,百姓仰望,断不会这般轻生,效匹夫匹妇所为!不过,士各有志,勉强不得。”
洪承畴虽然等死,但血脉格外畅通,既醉其美貌,又服其见识,心中忐忑,莫知所之,牙齿开始发酸,欲火已冒上了眉尖。
她又说:“将军死后,有什么话要转告家人否?我俩人既然相遇,亦是一段缘分,我无论如何有传递的责任!”
洪承畴听说,眼泪又流出来了,她再掏出香帕来,迎身靠过去替他拭泪:“将军,不要伤心,看把衣服弄湿了。唉!我也舍不得你这样离开的!”
到天明,这位曾经为万民景仰,飨过大明国祭的经略大臣、显赫将军洪承畴,入朝参见清太宗了。
【感悟一点】
很多事往往在一念之间决定今后的人生道路,而一念不慎足以铸成千古恨事。因此,先儒才有“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的名言。但一念的铸成并不在当时而是在平时的锻炼,就像一个人在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计后果的事,而能出现这种情绪的本身说明这个人在平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件事是好是坏。可见一个人不能防邪念于未然,就可能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凄惨后果。私心杂念和道德伦理并存是很矛盾很困难的,人必须拿出毅力恒心控制私心杂念,并且当机立断地把这种欲念扭转到合乎道德的路上。这个扭转只能在平时注意磨炼自己,那才可能操之在我。一念之间上可登天堂下可堕地狱。人不能总是到事后才悔恨自己,当生机在握时,当聿运在手时,决不可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