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将马汉的海权理论奉为圣经,因为它支撑起一个建国仅仅百余年就跃居世界任何历史悠远的民族之上的大国。
苏美海权争夺战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地争夺海上霸权。它们疯狂扩充海军力量,在欧洲海域、印度洋、太平洋及其他各个海域你抢我夺,明争暗斗,互挖墙脚,无所不用其极。在两霸争夺中,美国竭力想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力图维持日益衰落的霸权地位;苏联则居于攻势,到处伸手,无孔不入。美国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美国还没有到的地方,它已经抢先占领;美国顾不及的地方,它就赶紧往里插足;美国刚离开的地方,它就马上去填补“真空”;美国竭力确保的地方,它更是极力地去争夺。苏联野心勃勃,骄横已极,恨不得一步登上梦寐以求的世界霸主的宝座,取美国而代之,称霸全球。
苏修的来历
修正主义是一个政治学领域的名称。其本意是背离了正宗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的思想路线。最早被扣上修正主义帽子的是南斯拉夫,之后是中国指责赫鲁晓夫时代的前苏联是修正主义。但改革开放后,中国就停止使用修正主义的称谓了。
苏美两霸海上争夺的恶浪越翻越高,抢夺制海权的斗争越演越烈。两霸的争夺使整个地球上火药味越来越浓,战争的因素在明显地增长。它们的争夺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它们的争夺总有一天要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由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野心更大,采取所谓“总进攻”的态势,加紧侵略战争的动员和准备,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策源地。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海上争夺从四大洋到南、北极,从水上到海底,表现得十分激烈,十分疯狂。但是,超级大国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十分孤立。美国已经在衰落,“修正主义前苏联也是纸老虎”,它野心很大,但力不从心。它到处伸手,干尽了蠢事、丑事,这就孕育着不可避免的失败。在国内,它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实行法西斯专政,奴役各族人民,使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一片混乱,新型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日趋激化,约占人口半数的少数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此伏彼起,苏修新沙皇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在国外,它到处掠夺、侵略、扩张,与美国展开激烈争夺,充分暴露了它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从而引起全世界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
决定海洋命运的不是超级大国的几条核潜艇、几支舰队,而是人民。苏美两霸疯狂地进行海上扩张,改变不了它们已经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也阻挡不了第三世界人民反霸的怒潮,更扭转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三世界人民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最后地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海洋上的反霸怒潮
苏美两霸加紧争夺世界霸权,闹得世界不得安宁。但是,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各国人民,而不利于超级大国。毛主席曾经指出:“帝国主义最怕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觉悟,怕世界各国人民的觉悟。”今天,第三世界人民已经觉醒,站起来了。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正在政治、经济领域里日益广泛深入地展开,并且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第三世界生气蓬勃,作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猛烈冲击着旧世界。第三世界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正在有力地推动着世界历史车轮的前进。第二世界国家也加强了反对超级大国,特别是反对社会帝国主义的控制、干涉、颠覆和武力威胁的斗争。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当代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什么是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在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认识到,反对海洋霸权和维护自己的海洋权利是不可分的。只有坚决捍卫自己的海洋权,才能更有效地反对霸权主义。围绕海洋权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掠夺与反掠夺、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
毛主席曾指出:“世界上的事就是要商量商量。国内的事就要国内人民自己解决,国际间的事就要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两个大国来决定。”
第三世界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坚持了长期的斗争。
从东到四,从南到北,洋连洲,洲连海,反霸怒吼震天动地。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人民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坚决斗争,充分说明了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它表明,帝国主义在海上称王称霸不受惩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苏美两霸想要称霸海洋,到头来只能使自己葬身于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海洋霸权之舟已是百孔千疮,正在下沉;世界人民开辟新世界的革命航船正在乘风破浪驶向前方。海洋是属于人民的,人民一定要成为海洋的主人。
各国的海权之争
国际海权之争是指发生在海洋空间中(包括水面、空中、水下和海床及其底土),因为与海洋有关的问题引起的国际争端,是国家间在全面利用海洋,在海洋空间中维护本国利益时所发生的争执、矛盾和冲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比较合理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准则,使各国的海洋活动有法可依。这对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缓和海域利益冲突,建立正常和比较稳定的国际海洋秩序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人类开发海洋的能力不断增强,许多国家利用和开发海洋的迫切性及可能性大大提高,各国的海洋活动越来越广泛、频繁。由于政治、军事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即使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之后,许多国家海洋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依然存在。此外,由于公约是各国互相妥协让步的结果,许多条款也都规定得含糊其辞,以便争持各方都能接受。这样在适用和解释公约上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海洋国际争端就经常地、大量地发生了。
海权之争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中国家之间关于领海、海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界限的争端仍将是较为严重的海洋争端。据估计,现在世界上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内和海域的划界争端有数百项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未得到解决。下面主要列举一些世界著名的海岛之争。
1. 中日钓鱼岛之争
最早有关钓鱼岛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给琉球王国的国王中山王的诏告中就提到去琉球国途中要经过钓鱼岛一事。永乐年间编写的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赤尾屿的海域位置。这本书现在保存在英国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我们国内现存的最早说明钓鱼岛属于台湾附属岛的文献是1556年奉旨出使日本的郑舜功写的“日本一鉴、珠海图经、万里长歌”,他说“钓鱼屿小东屿也”,因为那时候台湾人称钓鱼岛为小东岛。1597年册封使孝崇业写了一首诗《见山谣》:“平嘉岭已过,鸡笼山安在?花瓶影不浮,钓鱼沉翠黛。”其中的“花瓶”即指台湾岛东北部的花瓶屿,“钓鱼”即指钓鱼岛。
从1562年起,钓鱼岛列岛就正式划入中国的海防区内。明代抗倭最高军事长官胡宗宪将这些岛屿画在他的《筹海图编》中。清代依然将这些岛屿列为海防之内。
胡宗宪其人
胡宗宪(1512—1565),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作为龙川胡氏的第34代孙,自出生起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其父胡尚仁,善于治家,家境殷实。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胡宗宪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万历十七年(1589年),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
1885年,当日本的渔业主古贺辰四郎发现钓鱼岛的时候,这个列岛已列入中国版图有500多年了。出于无知,古贺辰四郎当即想申请借用此岛。当时的冲绳县令向上级提出了勘查该岛和建立国界标志的报告,日本外务省和内务省立即针对此事开始行动。此事传到中国后,上海《申报》立即予以揭露。冲绳县令才从策略考虑,禀告内务卿,该岛不仅为清国册封旧中山王所记述,且各有命名,一直是航行至琉球的目标。然而由于那时中国国势渐渐衰弱,没有精力顾及此事,日本人明知故犯,把钓鱼岛作为对中国侵略的第一个目标。1894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得胜后,日本内务大臣野村靖于12月27日致电外务大臣奥宗光,告知“今昔情况已殊”,提出侵占钓鱼岛一事。1895年1月,即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日本议会就迫不及待地通过了将钓鱼岛划入日本冲绳县版图的决议。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6月29日,日本政府任命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率领舰队占领了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