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夏四月,谯周公含羞忍辱地回到安汉故乡,住在二儿谯贤家中。他的长子谯熙、次子谯贤、幺儿谯同和孙儿谯登、谯秀们都聚在一起,迎接谯公平安归来,大家欢聚一堂,非常高兴。谯周公静下来后,蜀国历年来发生的一切往事,历历在目,回旋脑际,使他浮想联翩,不能平静。自从诸葛亮丞相去世后,蜀国每况愈下,大不同前,虽有蒋琬、费祎、董允诸贤相辅政,萧规曹随(萧何与曹参都是汉相),蜀民安宁。诸相相继去世后,姜维主持朝政,立功心切,不恤财力,数次伐魏,没得寸土,国穷民困,难以复振。他虽屡谏后主节约赀财,罢战养民,全不采纳,招致亡国之灾。姜维忠勇,一心想恢复蜀国,谋杀邓艾、钟会,以雪国耻,不意事泄身死。他见后主昏庸,曾竭力培养太子刘璿,意在中兴蜀国,不料太子死于战乱,此乃天意亡蜀,非人力可以挽回。最使他满意的是,他这次护送后主赴洛阳,晋王司马昭待后主尚无恶意,又是封爵赐金,百般体贴。晋王杀了祸国殃民的宦官黄皓,最使他赞佩和喜悦,黄皓陷害他的得意门生陈寿,罢官归家;黄皓又陷害姜维,欲废姜维而树右大将军阎宇,幸喜后主没有采纳。姜维恨黄皓恣意擅政,劝后主杀掉他,后主说:“黄皓是趋走小臣,往日董允恨他,我也恨他,将军何足介意!”姜维见后主袒护黄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此次晋王盛赞他谯周劝主降魏,有全国之功,封他为阳城亭侯,又劝他留京供职,他怕蜀人骂他卖国求荣,毅然辞官归里。当时有人说:“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败),未有土崩之乱。应该君臣固守,背城一战,或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焉能乞降请命,何耻之深。”这些话都是纸上谈兵,当时魏强蜀弱,财力匮乏,魏国又陈重兵于关外,纵有天险可倚,何能持久?
谯周公回家后,无国事相扰,静心养老,培育儿孙。曾在安汉县城北五里,修建“果山书院”(今果山公园内),又在故宅近处之土冈上,修建了观星台。他是一个精研《六经》,颇晓天文的人,时常教育幺儿谯同和孙儿谯登、谯秀,一心想把他们培养成有学问的人。时而给儿孙们讲授《易经》,推演八卦;时而教儿孙们学习天文,观察星象。光阴易逝,转瞬又是一年,晋王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年号泰始。武帝多次下诏征召谯周去做官,皆婉言谢绝,仍居安汉城中,传授儒学给儿孙。一日,谯同问父亲道:“如今晋国强盛,吴国尚存,晋能灭吴一统吗?统一之后,社稷能长久吗?”谯周公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极必衰,衰极必亡,仁者久安,暴者速亡。故秦始皇暴虐无道,传至二世而亡;汉朝以仁义治天下,统治了四百多年。晋武帝明达善谋,定能吞灭吴国,一统天下。闻听太子司马衷痴蠢,难守父业,若是主弱臣强,阴盛阳虚,国家又要发生混乱了。大约三十年后,蜀地必有兵灾,百姓又要遭殃了。唉,宁作太平犬,不当乱世人,你们将来一定要审时度势,好自为之呀!”于是,谯周公题写谶言道:“广汉城北有大贼,曰流曰特(李流与李特)攻难得。群雄纷争扰晋室,岁在玄宫自相贼。”后在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创建成国,果然应验了谯周公生前的预言,此事载于《华阳国志》,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