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历史大事记
17214900000003

第3章 阳夏之战(2)

清廷和袁世凯讨价还价之时,湖北军政府已然决定先采取攻势。10月15日,以黎元洪名义下达攻击令。革命军第二协统领何锡蕃奉即令第三标统带姚金镛率所部先行渡江,会同驻汉口的第一协第二标林翼支部准备向清军进攻。18日凌晨3时,革命军姚金镛部和林翼支部自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朝歆生路(今江汉路)进发,向刘家庙发起进攻,揭开汉口之役的序幕。其时,清方仅有张彪残部、河南混成协、岳州巡防营共二千人应战。据瑞澂致军谘府电文称,已抵刘家庙的北洋军“退回不肯援应”,战事一起,即“向滠口退去”。但由于清军海军发炮轰击,革命军不支退却。清军一部尾追至市区内的大智门附近。下午三时,革命军再次发起攻势,又因清军舰炮袭,革命军退却,清军出动火车追击,革命军埋伏于铁路两侧稻田,又有多名铁路工人毁路十余丈,清军火车倾覆,革命军和四周民众齐声喊杀,一举消灭清军数百。首战告捷。

10月19日清晨,革命军步、炮、工、骑兵共三千余人,再次进迫刘家庙。清舰继续对革命军开炮,但不如前日猛烈。后革命军青山炮队轰击清舰,清舰即向下游阳逻方向驶去。没有了海军的支援,清军陆军抵挡不住革命军的攻势,四散奔逃。下午三时左右,革命军完全占领刘家庙江岸车站。清军退至滠口,在刘家庙遗弃帐棚一百四十余顶,粮食六百余石及火车头一辆,货车约十辆并山炮弹药甚多,河南混成协骑兵损失马匹百余,丧失战斗力。民军在缴获的火车头上高悬旗帜,数辆货车满载战利品,开回市区,武汉三镇商民,皆手执红旗庆贺胜利。旅汉各国侨民,赞叹革命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亦纷至祝贺。各国领事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并发出严守中立布告,即由此胜利而来。这便是汉口争夺战中的民军“刘家庙大捷”。是役民军阵亡一百四十八名,伤者三百余名。清军死者数百,伤者盈千。

刘家庙大捷后,湖北军政府用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发布文告慰劳汉口商会和同胞。

刘家庙之战获胜,革命军乘胜前进,何锡蕃以敢死队徐兆斌部为前卫,其余各部跟进。从刘家庙到滠口的铁路线,有一窄长隘路,四面是湖水,中间有三座铁路桥,京汉铁路由此通过,为军事必争之地。革命军曾两次占领三道桥,却未坚固设防,终被清军占据。10月20日上午,徐兆斌率队猛攻,行至滠口附近铁路桥北,尚无动静,徐误认为敌未设防,继续麾众而前,不料清军埋伏的机枪齐发,徐兆斌中弹退至桥上落水而亡。何锡蕃则用手枪自击左臂,托言受伤,退回武昌。前线战事由统带谢元恺代为指挥。谢虽出身旧军官,但作战十分勇敢。经过一番部署,他身先士卒,由铁路桥上纵列前进,因目标显著,损失甚大。两次进攻均告失败,前线革命军便决定筑工事坚守,兵力仍集中刘家庙一线。10月20日,革命军由武昌陆续增兵刘家庙,下午开始向刘家庙以北、滠口以南的沙口试攻,在三道桥附近,清军以玛克沁机枪扫射,革命军退回谌家矶造纸厂。10月21日,革命军越沙口铁桥。清军混成三协协统王占元收容部队,退至滠口。此时北来之清军第一军主力第四镇各标营也陆续抵达孝感——滠口一线。此时清军兵力日趋厚重,重武器也相继运至。

10月23日,清军推进至二道桥布设炮位,并以步兵两标进至造纸厂附近。革命军则于刘家庙江岸车站前挖掘战壕。当日清军发起进攻被革命军击退。

当时有一个怪现象,就是两军对垒厮杀,而不远处数万汉口居民和租界内的外国人饶有兴致地观战。当战局急迫时,很多人居民齐声为革命军呐喊助阵,有些性急者甚至赤膊上阵,协助革命军。

这一阶段革命军虽然新兵众多,缺乏训练,但凭借高昂的热情、斗志,在战场上丝毫不落下风。而清军方面主力刚刚到达,建制混乱,而且弹药、给养准备也不充分,士兵们虽然训练多年,但是绝大多数是初经战阵,而且高级军官们受袁世凯遥制,督战也不积极,因此一直采取守势。

革命军方面则攻守议论未定,而且一再临阵易将,优势逐渐丧失。何锡蕃回武昌后军政府派张景良任前线指挥官。张景良原系清第二十九标统带,武昌起义入军政府任职,旋因策反黎元洪被看管。10月中旬,张忽自请赴汉口前线杀敌,为民国立功。党人正因三道桥之役对何锡蕃不满,论旧有资历,张景良又在何锡蕃之上,见张有“报效革命”之热忱,以为可以一试。也有人怀疑张的可靠程度,最后由蔡济民出面担保。蔡在党人中威信很高,又是原二十九标的排长,大家见他出保,也就通过了。其实蔡济民对张景良并不了解,完全出于旧的上下级关系,结果铸成大错。

张景良行前,军政府颁发了简短作战命令,明文指定“张景良为汉口指挥官,率在汉所有各部队,明日准备进攻滠口之敌”张景良奉命后即赴刘家庙成立司令部,所指挥的部队除原有的以外,新增加第五协熊秉坤部。刚成立的第六协杨载雄部则接防武昌。张景良作为指挥官,理应积极筹划军事,整饬营队,侦察敌情,准备用品,而他却全不理会,对上也不反映情况,军政府有什么指示,照转而已。这一人事任命为以后的战事埋下又一巨大隐患。

10月22日湖南新军起义,宣布独立,焦达峰,陈作新任正副都督。随即派出两协部队北上支援武昌。

同日陕西独立,张凤翙被推为复汉军大统领,旋改称都督。

10月24日九江独立,新军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10月29日山西独立,新军标统阎锡山被推为都督。

10月30日云南独立,新军协统蔡锷被推为都督。

…………

这一连串的消息对于清廷来说犹如一声声霹雳,诸位满族亲贵哪还敢讨价还价?10日27日,内阁上谕,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湖北前线陆海军均归袁节制调遣;命冯国璋总统第一军、段祺瑞总统第二军,均归袁节制调遣。又应荫昌之请,清廷将大量弹药运往前线,并将装备最新德国造山炮的禁卫军炮营拨归第一军序列。隆裕太后还下懿旨,“着拨出宫中内帑银一百万两,由内务府拨给度支部,专作军中兵饷之用”。就在新任命命发表的这一天,北洋各军奉到袁的秘密指示,要拿点颜色给革命军看看,于是汉口的革命军便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的进攻。

10月26日拂晓前,革命军青山炮队瞭望疏忽,清舰得以偷人谌家矶,炮袭革命军散兵战壕,革命军牺牲五百余人。清军在海军掩护下,攻占刘家庙。清舰退走后,革命军反攻,于当日下午收复刘家庙。

27月拂晓,清军王遇甲、王占元各部乘革命军尚未出动,分三路进攻:一由滠口向三道桥,一由代家山向造纸厂,一由长江舰队攻民军右侧。革命军亦分路迎击。双方射击至为猛烈。后谢元恺率革命军反攻。这时革命军中的新兵弱点暴露无遗,他们不善于利用地形,一味露身猛冲,被清方机关枪射杀多人。革命军大炮也不如清军新型管退炮威力巨大。双方人数大体相等,而革命军武器太差,相持全赖士气。战至下午,清军用大炮、机枪掩护前进,民军奋勇抵抗,第四协统领张廷辅受伤,所部伤亡过大,被迫后退。其左翼队伍,随之后撤。虽有敢死队督阵,仍难制止。到黄昏时,革命军陆续退至大智门一带宿营,刘家庙又为清军占领。炮队第二标统带蔡德懋、敢死队队长马荣,壮烈牺牲。第二协统领何锡蕃受伤就医。炮队因无步兵掩护,大炮遗弃甚多。尤其引起部队惊骇的是,当此紧急关头,指挥官张景良下令烧毁刘家庙弹药库及其他辎重,前线革命军恐惶动摇,相率溃退。此时张景良又不知去向。他临走曾命令军械官罗家炎的扣发子弹,而且清军进攻方向似乎受人指引每发必中,因此以张景良通敌嫌疑甚大。上午十一时,革命军放弃江岸车站,沿日租界向大智门新停车场退却,清军占领刘家庙以及日、德租界以北一带市区。

袁这时还在彰德的洹上村,他露了一手,一方面给清朝尝一点甜头,一方面给革命军看一点颜色。钦差大臣和前方军事的指挥大权,对袁来说还不过瘾,他要在这鹬蚌相争的局面中得渔翁之利。因此他仍然在洹上村的养寿堂抱着他的“病脚”,钦酒赋诗,一付闲情逸致的姿态。对清廷来说,这真是急惊风遇着了慢郎中。此时的摄政王载沣一改顽固的态度和办事迟疑拖沓的作风,10月30日以皇帝名义连发四道上谕:

一,实行宪政。

二,起草宪法,与民更始。

三,革除亲贵秉政,宣称一俟事机稍定,简贤得人,即令组织完全内阁,不在以亲贵担任国务大臣。

四,大赦国事犯。宣布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罪,因政治革命嫌疑惧罪逃匿和此次乱事被胁自拔来归者,一律赦其既往。今后臣民如不逾越法律范围,均享受国家保护之权利,非据法律,不得擅以嫌疑逮捕。

清廷算是彻底服软了。袁世凯见好就收,而且他听说隆裕太后打算要挟宣统皇帝逃往热河,他也着急了。当日便离开彰徳洹上村,南下视师。31日抵信阳,遇到北上的荫昌,二人交接钦差大臣关防,荫昌立即返回北京。11月1日袁世凯到达孝感,驻肖家港。

冯国璋于10月27日正式接任第一军总统官,协统王占元、李纯、陈光远等都是他的亲信,指挥起来如鱼得水。28日即督军向汉口大智门大举进攻。清军来势凶凶,依仗猛烈火力缓缓前进。革命军代理指挥官谢元恺命令各部作好掩体,俟敌人进至二三百米时,谢元恺下令吹冲锋号,各部官兵从掩体中跃出,与敌白刃肉搏。清军依赖的管退炮和机关枪一时失去作用,只好相率溃退。民军虽暂时战胜了敌人,而前线指挥谢元恺牺牲,新兵死者尤多。

当前线鏖战之时,张景良与清军第八镇司令部参谋刘锡祺匿居汉口,为民军所侦知,当即将张、刘捆送汉口军政分府。詹大悲亲加审讯,发现张景良已经通敌。詹大悲恐将张景良押解武昌为黎元洪所宽宥,便在汉口江汉关将张景良枪决,并枭首示众。

王占元、陈光远各部占领大智门,乘胜向汉口市区进攻。此时革命军处境极其不利,又没有主将,好在士气高昂,毫不气馁。熊秉坤、胡效骞、甘绩熙、杨传建、伍正林等人督率所部,各自为战,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汉阳、武昌和炮队的火力支援,顽强抵抗,给清军与重大杀伤。双方形成拉锯战。

正当汉口战事处于千钧一发之际,以领导历次武装起义而著称的黄兴抵达武汉。

黄兴、宋教仁、李书城一行抵达武昌,受到黎元洪及军政府人员的热烈欢迎。革命党人当然视黄兴为救星,黎元洪值此战况危急之秋,也急需黄兴这样的人物前来维持局面。至于武汉广大军民,此刻更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概。甚孚众望的黄兴抵汉后,不顾旅途劳顿,当夜即赴汉口视察阵地,军政府为黄兴特制大旗两面,旗长一丈二尺,上书斗大黄字,由领队人手执前进,使沿途人人知道黄兴到汉督战。黄兴赴汉口视察时,军政府派吴兆麟、杨玺章、蔡济民、徐达明四人随行,以备谘询。黄兴见各部分区防御情况尚佳,各部官兵见黄兴来亦欣然色喜,军心大振。

29日拂晓,清军以重炮向革命军防区轰击,革命军自知火力不济,常待清军临近,始出与之肉搏;清军亦不敢冒进,一味利用大炮,摧毁革命军防御工事,因而造成革命军重大伤亡。革命军决计缩短防线,集中力量于张美三巷、土坊、六渡桥、满春茶园一带。黄兴于是日上午偕蔡济民、查光佛、徐达明等渡江督战,设临时总司令部于满春茶园。当时在汉口的部队计有:步队第二协约二千人,分由标统胡效骞、刘炳福率领;第四协约一千人,由标统胡廷佐率领;第五协约二千余人,由统领熊秉坤,统带杜武库、伍正林率领,第一协林翼支标约数百人。另有黄冠群马队一营,尚安邦炮队一标,李占奎工程队一营,方兴、杨金龙的敢死队若干名。总计不到六千人。与清军两镇一万五千余人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

当日黄兴集合各部官长讲话后,即于晚九时发布作战命令。当晚黄兴彻夜不眠,筹划反攻。党人和广大士兵,都摩拳擦掌,待命行动;多数旧军官却力主死守待援。10月30日晨,黄兴下令进攻,以第二协参谋徐国瑞率部为前卫,各部跟进。先头部队曾攻至歆生路一线。黄兴时而身先士卒,时而断后督阵,虽弹雨纷飞,若无事然。革命军官兵均说“名不虚传”。是日进攻结果,曾予敌人重创,并夺回已失山炮数尊,缴获子弹数百箱。

11月1日,清军继续以大炮扫荡前进,革命军官兵或升屋顶射击,或匿室内放枪。清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代价。在街市巷战中,革命军拼死抵抗,转战于一街一巷、一室一椽。清军难于长驱直入,竟决定纵火焚烧街市房屋,使革命军无法存身。清军烧一段进一段,革命军退至玉带门一带,并陆续向汉水对面的汉阳撤退。翌日清军一面在汉口市区继续纵火,一面从歆生路、刘家花园一带炮击汉阳兵工厂及武昌军政府都督府,当日革命军全部退出汉口。此时,黄兴尚恋恋不肯退出战场,军政府恐其有失,特派多人会同黄兴随从,挟以渡江。黄兴且行且回顾,叹息不已。

王占元、陈光远各部占领沿汉水一线,王遇甲部占领玉带门及渡口,与汉阳革命军隔河对峙。清军数日激战,损失颇大,冯国璋下令“休兵十日”,一方面巩固占领区,同时为进攻汉阳储备渡河器材、弹药、粮秣。

冯国璋夺取汉口,居功至伟;但是他下的纵火令却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激起全国民众的愤怒,连北方统率新军的将领如二十镇张绍曾、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第四十协协统潘矩楹等也联名电请清廷惩办冯国璋。各国驻汉口领事馆因清军纵火危及切身利益,也向清方致电抗议,并宣称“现各国代表拟请鄂军政府担任汉口交涉全权”。清军的汉口纵火虽然赢得了军事上的成功,然而政治上、外交上却声败名裂。

汉口争夺战从10月16日开始,至11月2日清军完全控制汉口,历时半月。双方参战兵力近三万人,伤亡大约一万余人,汉口百姓的人身财产尚未计算在内。革命固然需要牺牲,只可惜死的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