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7399200000029

第29章 睡眠养生(3)

(一)被

首先被里宜柔软。《老老恒言》中说“被宜里面俱紬,毋用锦与缎,以其柔软不及也”,紬即绸。此外,被里还可选细棉布、棉纱、细麻布等,不宜用腈纶、尼龙、涤纶等带静电荷的化纤品。被宜保温,盖被目的在于御寒护阳,温煦内脏,故被内容物宜选棉花、丝棉、羽绒为最好,腈纶次之。丝棉之物以新品为优,不宜使用超过2年。陈旧棉絮既沉且冷,易积湿气不利养生。被宜轻不宜重。重则压迫胸腹四肢,使气血不畅,心中烦闷,易生梦惊。被宜宽大,《老老恒言》说:“被取暧气不漏,故必宽大,使两边可折。”被子宽大利于翻身转侧,使用舒适。故现代流行的睡袋不如传统被子保健性好。睡袋上口束紧,三面封闭,影响了肢体活动和皮肤新陈代谢。

(二)褥

褥宜软而厚。《老老恒言》说:“寝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厚褥,必须多备,渐冷渐加”,厚褥利于维持人体体表生理曲线。一般以0.1m厚为佳,随天气冷暖变化加减。

(三)睡衣

睡眠时换衣为好。睡衣宜宽大无领无扣,不使颈、胸、腰受束。睡衣要有一定的长度,使睡眠时四肢覆盖,不冒风寒。睡衣选料以天然织品为好,秋冬选棉绒、毛巾布为料,春夏宜选丝绸、薄纱为料。睡衣总以宽长、舒适、吸汗、遮风为原则。

(四)睡帽与肚兜

老人冬日睡卧宜带睡帽,其式状如回民帽,棉布作成,以能遮盖住整个头顶为宜。老人不论冬夏,睡卧时宜带肚兜,对70周岁以上老人,应嘱其日夜不离。因老人阳气已虚,易为风寒所伤,伤腹则直中脾胃,产生腹痛、泄泻等病。

《老老恒言》说“阳光益人,且能发松诸物。褥久则实,隔两三宿就向阳晒之,毋厌其烦,被亦然”,“不特绵絮加松,终宵有余暖,受益确有明验”。故一切床上用品均应勤洗勤晒,日晒起到消毒杀菌作用,还能间接使皮肤接受紫外线刺激,是很好的保健措施。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一、睡眠环境

(一)恬淡宁静

安静的环境是帮助入睡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神烦躁,难于安眠。因而卧室选择重在避声,窗口远离街道闹市,室内不宜放置音响设备。

(二)光线幽暗

《老老恒言》说“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云笈七签》说“夜寝燃灯,令人心神不安”。在灯光中入睡,使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因此睡前必须关灯。窗帘以冷色为佳。住房面积有限,没有专用卧室者,应将床铺设在室中幽暗角落,并以屏风或隔带与活动范围隔开。

(三)空气新鲜

卧室房间不一定大,但应保证白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以免潮湿之气、秽浊之气滞留。卧室必须安窗,在睡前、醒后及午间宜开窗换气。在睡觉时也不宜全部关闭门窗,应保留门上透气窗,或将窗开个缝隙。氧气充足不仅利于大脑细胞恢复,而且利于表皮的呼吸功能。此外,应注意不在卧室内用餐、烧炉子,以防蚊蝇孽生和中毒的发生。

(四)温湿度适宜

卧室内要保证温湿度相对恒定,室温以20℃为好,湿度以40%左右为宜。卧室内要保持清洁,可置兰花、荷花、仙人掌等植物一盆,此类植物夜间排放一氧化碳甚少,室内植物利于温湿度调节。室内家俱越少越好,一切设置应造成简朴典雅的气氛,利于安神。

二、睡眠的宜忌

我国古人把睡眠经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炉火。概括起来可分三个方面。

(一)睡前禁忌

睡前不宜饱食、饥饿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抱朴子·极言》曰“饱食即卧,伤也”,《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都说明了饱食即卧,则脾胃不运,食滞胸脘,化湿成痰,大伤阳气。饥饿状态入睡则饥肠漉漉,难以入眠。睡前亦不宜大量饮水,饮水损脾,水湿内停,夜尿增多,甚则伤肾。睡前更不宜饮兴奋饮料,烟酒亦忌,以免难以入睡。睡前还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大喜大怒则神不守舍,读书思虑则神动而躁,致气机紊乱,阳不入阴。睡前亦不可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二)睡中禁忌

寝卧忌当风、对炉火、对灯光。睡卧时头对门窗风口,易成风入脑户引起面瘫、偏瘫。卧时头对炉火、暖气,易使火攻上焦,造成咽干目赤鼻衄,甚则头痛。卧时头对灯光则神不寐。其次,卧忌言语哼唱。古人云:“肺为五脏华盖,好似钟罄,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卧下言语,则肺震动而使五脏俱不得宁。睡卧时还忌蒙头张口,《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此即所谓“冻脑”之意,可使呼吸通畅,脑供氧充足。孙氏在书中还说“暮卧常习闭口,口中即失气”,张口睡眠最不卫生,易生外感,易被痰窒息。

(三)醒后禁忌

古人云“早起者多高寿”,故醒后忌恋床不起,最不宜在夏月晚起,“令四肢昏沉,精神瞢昧”(《混俗颐生录》)。睡懒觉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使气机不畅,易生滞疾。此外,旦起忌嗔恚、恼怒,此大伤人神。《养生延命录·杂诫篇》说“凡人旦起恒言善事,勿言奈何,歌啸”,“旦起嗔恚二不详”,认为这样影响一日之内的气血阴阳变化,极有害于健康。

第六节 失眠的预防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其表现有:夜晚难于入眠,白天精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失眠可分为偶然性失眠与习惯性失眠。偶然失眠不能算作疾病,它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长期、反复的失眠称习惯性失眠,又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习惯性失眠就是病态了。

一、失眠的分型

失眠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现代最常见的失眠分类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起始失眠

起始失眠又称入睡困难型失眠。特点为夜晚精力充沛,思维奔逸,上床后辗转难眠,毫无困意,直至后半夜才因极度疲劳而勉强入睡。这种类型人占失眠大多数,通常是“猫头鹰型人”,以青壮年多见。

(二)间断失眠

间断失眠又称熟睡困难型失眠。特点为睡眠程度不深,夜间常被惊醒,醒后久久无法再眠。这种类型人通常更为焦虑痛苦,常见于体弱有慢性病及个性特殊的人。

(三)终点失眠

终点失眠又称睡眠早醒型失眠。特点是早早醒来,后半夜一醒即再难入睡。白天精神状态差,常常打盹,至下午精神才好转,常见于动脉硬化病人及年迈的老人。

由于各人睡眠规律与类型的不同,因此诊断失眠还应参照睡眠质量标准。有的老年人素来醒得很早,醒后十分精神,白无不觉疲劳,尽管少眠不属失眠范围。

二、失眠的原因

中医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脏腑不和,阴阳失交”。具体分析起来原因很多,约有以下四类。

(一)起居失常

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工作任务紧时就长期开夜车,造成晨昏颠倒,破坏了睡眠——觉醒节律,使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

(二)心理因素

中医称此类因素为情志过极,白天过度紧张或整日忧心忡忡,恼怒、恐惧、抑郁都能造成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失常,以致夜晚失眠。临睡前大怒大喜或激动悲伤亦可造成大脑局部兴奋灶强烈而持久的兴奋,引起失眠。因心理因素导致失眠者,亦占相当部分。

(三)身体因素

来自身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刺激,会影响正常的睡眠,如过饥、过饱、大渴大饮、腑实便秘、疼痛、瘙痒、呼吸障碍等。

(四)环境因素

不良的卧室环境,也能引起失眠,如噪声、空气污染、蚊蝇滋扰、强光刺激、大寒大暑以及地域时差的变化等。

三、失眠的预防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可概括为病因防治、心理防治、体育防治、食物防治、药物防治、气功按摩几方面,概括介绍如下。

(一)病因防治

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失眠,宜采用病因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对身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安眠的病人,应当首先治疗原发病,再纠正继发性失眠。

(二)心理防治

平素宜加强精神修养,遇事乐观超脱,不过分追求能力以外的名利,是避免情志过极造成失眠的良方。青年人则应学会驾驭自己情感,放松思想;老年人则要学会培养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每天对生活内容作出紧凑的安排,防止白天萎靡不振。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即上床前放松精神,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说:“今晚我一定能睡着。”躺好后默念:“我头沉了,我疲劳了;我肩沉了,我很累了;我臂沉了,工作完成了;我腿沉了,我要睡了。”长期进行这种自我训练,可以形成良好条件反射,乃至上床就能入睡。

(三)体育防治

《老老恒言》中说:“盖行则身劳,劳则思息,动极而反于静,亦有其理。”体育锻炼不仅改善体质,加强心肺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新鲜血液,而且有助于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稳定性,对防治失眠有良好作用。一般在睡前2小时左右可选择一些适宜项目进行锻炼,以身体发热、微汗出为度。

(四)药物防治

安眠药治疗失眠应用面最广,但不到不得已时不宜使用,或尽量少用。安眠药一经服用往往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肝、脑以及造血系统还有不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反应,安眠药还打乱了睡眠周期节律,影响脑力恢复。所以安眠药偶尔服、短期用较好,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失眠不严重的人宜选中成药为佳。

(五)食物防治

失眠者可适当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蜂蜜、桂圆、牛奶、大枣、木耳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药膳种类很多,可根据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膳。常用药膳有: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牛奶羹、黄酒核桃泥、芝麻糖、土豆蜜膏等。此外,玫瑰烤羊心、猪脊骨汤效果亦好。

(六)气功按摩法

失眠者可于睡前摆卧功姿势,然后行放松功。调节呼吸,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可帮助入静安眠。失眠者亦可躺在床上进行穴位按摩,如按揉双侧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左右交替揉搓涌泉穴等都有助于催眠。在气功按摩过程中要尽量作到心平气和,思想放松,如此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