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胎盘含蛋白质、糖、钙、维生素、免疫因子、雌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助孕酮、促性腺激素、类固醇激素等,能促进乳腺、子宫、****的发育,对甲状腺也有促进作用,对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贫血等亦有良效,研末口服或****可预防麻疹或减轻症状。
4.阿胶 味甘,性平。《神农本草经》谓其:“久服轻身益气。”本品具有补血滋阴、止血安胎、润大肠、利小便之功效。临床应用于血虚萎黄、肌痿无力、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咳咯血、便血崩漏、吐血等方面。
近代研究发现,本品含有胶原、多种氨基酸、钙、硫等成分。有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和止血的作用;可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可抗创伤性休克;有预防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功效。
三、滋阴类
1.枸杞子 味甘,性平。《本草汇言》所言:“枸杞能使气可充(补气)、血可补(补血)、阳可生(壮阳)、阴可长(滋阴)、火可降(降火)、风可祛(治风湿),有十全之妙用也。”本品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平肝之功效。主治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目昏不明、血虚萎黄。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基因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等作用。并有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增进白细胞活性,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对中心性视网膜炎、慢性肝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着。
2.玉竹 味甘、性平。《日华子本草》中提到:“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本品可养阴润肺、除烦止渴。主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症。对老年阴虚之人尤为适宜。
近代研究证明,本品有强心及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心悸患者有一定作用;玉竹也可以降低血压、血糖,扩张血管。
3.黄精 味甘,性平。《食疗本草》记载:“黄精,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暴使干,不尔朽坏。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本经逢原》云:“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本品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强筋骨之功。用于治疗虚损寒热、病后体虚食少、肺痨咳血、筋骨软弱、风湿疼痛、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等症。
近代研究证明,黄精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降低血糖、抗氧化、止血、抗病毒等作用。
4.女贞子 味甘微苦,性平。《本草经疏》载:“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本草述》载:“女贞子,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由肾主肺,并以淫精于上下,不独髭须为然也,即广嗣方中,多用之矣。”本品能补肝肾阴,用于肝肾阴虚的视力减退、目暗不明、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
近代研究证明,女贞子的果皮中含三萜类物质,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治疗胃病,还可抑制嘌呤异常代谢,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四、补阳类
1.菟丝子 味甘、辛,微温。《名医别录》谓其:“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药性论》记载:“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本品具有补肝肾、益精髓、坚筋骨、益气力之功效。主治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带下、视物昏花、脾肾虚泻等症。
现代研究证明,菟丝子含树脂样的糖体、维生素A类、大量淀粉酶等物质,可以提高了垂体对LRH及卵巢对LRH的反应性;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有使血压下降的作用;延缓白内障形成;提取物能拮抗******引起的兴奋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痛觉消失活性。
2.鹿茸 味甘咸,性温。《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名医别录》记载:“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等功效。主治阳痿、肾虚、头晕、耳聋、目暗、滑精、筋骨痿软、宫冷不孕、羸瘦、崩漏带下、神疲、畏寒、腰脊冷痛、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近代研究证明,鹿茸能增强副交感神经末梢的紧张性,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同时对交感神经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压,使心脏收缩振幅变小,外周血管扩张,心率减慢。中等剂量可以引起心脏收缩增强,收缩幅度变大,心率增快,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鹿茸对已疲劳的心脏作用尤为显着;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睾酮浓度,又能使促黄体生成素(LRH)浓度增加;鹿茸可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加;动物试验证实,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几天后即见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
3.肉苁蓉 味甘咸,性温。《本草汇言》谓其:“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本经逢原》记载:“肉苁蓉,〈本经〉主劳伤补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气之本虚也。治妇人症瘕者,咸能软坚而走血分也。又苁蓉止****遗溺,除茎中热痛,以其能下导虚火也。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本品具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的功效。用于治疗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症。
近代研究证明,肉苁蓉含有丰富的结晶性中性物质、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肉苁蓉能显着提高小肠蠕动速度,同时对大肠的水分吸收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肉苁蓉多糖对人体淋巴细胞的形成和活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它能增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肉苁蓉还有保护缺血心肌、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4.杜仲 味甘,性温。《玉楸药解》记载:“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药性论》谓其:“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中提到:“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胞胎不固等症。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与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有关。另外,它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的治疗都有功效。杜仲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改善肾小球血流等,它对肾性高血压也有协助降低的作用;杜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杜仲有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细胞免疫的双向调整作用;杜仲煎剂对肺炎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第四节 益寿延年方的组方原则
益寿延年方大多是针对体弱者而设立的,因而补益之法往往成为其组方的主要方法。纵观历代医籍所载养生之方,多以补益脾肾为主,这是根据老年人脾、肾亏虚之特点而设的。方剂的组成是以辨证论治为依据,药物间的配伍有君、臣、佐、使之分,要求相互配合、互相协调,才能发挥最大的药用价值。因而,在方剂组成上应遵循必要的原则。往往是有补有泻、有塞有通、相辅相成的。兹将其原则归结为四方面,简述如下。
一、动静结合
大凡养生方剂,对于年老、体弱之人多有补益。但补益之品,多壅滞厚重,守而不走,如补脾用甘,但甘味太过,则易阻滞气机,即所说的“甘能令人中满”;养血宜用阴柔之味,然阴柔者易黏腻凝重,如熟地、大枣之类,易阻遏脾胃,运化无力。即所谓药之静者,要补其所需,药补虚处,故药进入机体后,需藉气血循环才能可布散,要有引经药才能达到病处。所谓药之动者,血宜流则通,气宜理则散。动静结合,亦补亦理,亦养亦行,相辅相成,才能发挥补益之功效,达到补而不滞,补而无弊,补得其所。所以动静结合乃是药物养生的重要组方原则之一。总结四物汤之用川芎,四君子汤中之用茯苓,归脾汤之用木香,皆属动静结合之配伍。
二、补泻结合
补泻结合既是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也是方剂组成的配伍原则之一。药物养生是以抗衰老、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为目的,无论在用药上或补、或泻,目的都是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故在现实生活中应视机体情况而定。对于老人而言,其病机有脏腑气血衰弱之虚,也有火、气、痰、食及感受邪实等因素。宜辨证论治,虚者宜补,实者宜泻,补与泻应相互结合。审其虚、实而有所侧重,采用补泻结合的方法。补中有泻,以防止补之太过;泻中有补,以防止泻之太猛。这样,才能保证补而不过,泻而不损,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六味地黄丸中,合茯苓、丹皮、泽泻之泻,以熟地、山药、山萸肉之补,则组方以补泻结合为原则的道理十分具体而明确。
三、寒热适中
药有寒、热、温、凉之分,组方有君、臣、佐、使之别。养生方药多用于老年人,故在遣方用药方面,也应注意药性问题。《养生四要》中指出:“凡养生却邪之剂,必热无偏热,寒无偏寒;温无聚温,温多成热;凉无聚凉,凉多成寒;阴则奇之,阳则偶之,得其中和,此制方之大旨也。”这一原则对养生方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使用药物,宜平衡用药,不宜过偏,过寒则伤阳,过热则伤阴;凉药过多则聚寒,温药过多则生热。为防止过偏,在组方时,寒热药物应相伍而用。例如,在大量寒凉药中,配以少许热药,或在大量温热药中,加少许寒凉之品,使整个方剂寒而无凝,热而无燥,寒热适中,即得其中和,有强身健体之功,而无寒热过激之害。交泰丸便是寒热并用的代表方剂之一。这一组方原则在养生方药中均有所体现。
四、相辅相成
传统养生方药的组方,主要立足于辨证,着眼于机体全局而遣药组方。对于年老体弱之人,机体代谢的各个方面机能下降,常常需要考虑综合因素,例如,气血精津的相互影响,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不和、表里内外不一,出入升降失常,强弱虚实偏差等。方药的组成上,都有其调治的重点,即其主治方向。但也必须考虑到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药物之间的有机配合,可以突出其主治功效,并兼顾其旁证、兼证。药物的配伍应用的目的,就是通过药物间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来体现的。养生中药方剂即是以补益为重点,辅以其他原则而组成的。方药中应当有升有降,有补有泻,有开有阖,有寒有热,有塞有通。升、降、通、塞并用,则清、浊运行有序,出、入得宜;开、阖、补、泻合用,则补而不腻,滋而不滞,守而不呆,流通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