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的艺术
1742400000032

第32章 巧妙运用视线沟通

第4章第5节巧妙运用视线沟通

卡耐基认为,只有在眼光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建立真正的沟通基础。与别人谈话时,有些人令我们感觉自在,有些人却不然,似乎不值得我们信赖。这主要和他们说话时注视我们或正视我们视线的时间长短有关。

某人不诚实或有所隐瞒时,其眼睛和你的眼睛视线相接的时间少于1/3。当某人注视你的时间超过2/3时,原因之一,他或她发现你很有趣或很吸引人而瞳孔扩张;原因之二,他或她心怀敌意,发出无言的挑战而瞳孔收缩。研究指出,当A喜欢B时,会经常凝望B,让B知道A喜欢他,期盼B因而喜欢A。换句话说,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别人谈话时,你的视线应该和他的视线相接大约60%至70%的时间。紧张胆怯的人,他正视你眼睛的时间低于1/3,因此令人无法信赖。谈判时,应避免戴深色眼镜,因为会使别人感到你在瞪他们。

和大部分肢体语言的动作一样,凝视说话对象的时间长短也是由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决定的。南欧人的凝视时间较长,因而显得具有侵略性;日本人谈话时,则注意对象的颈部而非脸部。因此在下结论时,务必考虑文化背景。

视线相接的时间长短值得注意,你所注视的范围也很重要,因为这也影响到谈话结果。这些信号透过无言的传递和接收,对方很可能会自行加以解释。大约需要30天有意识的练习才能熟练应用下列的眼部动作,增进你的沟通技巧。

1.商谈视线。

商业会谈中,请你想象对方的额头和双眼之间有一块正三角形区域。你的视线直视这个区域,会产生一种严肃的气氛,对方会感到你在正经的谈生意。假如你的视线不下降到对方眼睛以下的位置,你就能够继续控制彼此的互动关系。

2.社交视线。

视线下降到对方的眼睛以下时,社交气氛便会产生。试验显示,在社交场合中,一般人会注视对方双眼和嘴巴之间形成的倒三角形区域。

3.亲密视线。

亲密视线越过双眼往下经过下巴到对方身体其他部位。近距离时,在双眼和胸部之间形成三角形;距离遥远时,则由双眼到下腹部之间。男人和女人使用亲密视线表示对异性的兴趣,而被注视的异性若也感兴趣,则立即回报亲密眼神。

4.斜视。

斜眼看人表示兴趣或敌意。和挑高的眉毛或微笑一起出现时,表示感兴趣而常被作为求爱信号使用,但是和下垂的眉毛、皱眉头、下垂的嘴角一起出现时,则表示怀疑、敌意或批评。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上述不同的眼部动作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说话者在说话时,他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话语的内容起伏变化的。有时深沉,有时哀伤,有时激昂高亢,有时又可能像涓涓细流那样不胜缠绵。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说话者都应尽可能让目光产生相应的变化,以便启发对方对于所说话语的理解,对于所传达的感情的体验。例如说到兴奋的时候,你可以让眼睛发出兴奋的光芒;说到哀伤处,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使这种情感显露出来。目光和说话内容的密切配合,传情达意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巧妙地使用目光颇有讲究。使用扫视全场的环视法,可以迅速了解到听众对你说话所持的态度、兴趣点所在等,以便你就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即兴发挥,做到与听众合拍。有时可以使用点视法,即重点观察某一局部听众,保证他们及时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对那些面有疑云的听众,若投以启发引导性的目光,可使其渐趋安定。对那些欲言又止者投以赞许性的眼神,往往会使询问者壮起胆子,提出问题。而对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者,说话暂时停顿一下,投以制止性的目光,听话者就能触目知错,知趣地停止小动作。

卡耐基认为,与人说话时,切忌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否则会令对方浑身不安,甚至造成误解。

日本学者斋木深在《心理学的趣味实验》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两个朋友乘车外出,其中一个很自信地说:“我不用说话,也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可以使坐在对面的这位女士让座位给我。”说完,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凝视对面那位年轻女士的眼睛。开始,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没在意,那位朋友还是一直盯着她的眼睛。果然,那位女士站了起来走向后面,把位子让给了他。

这就是眼睛所凝聚的意志和精神产生了作用。

在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沟通时一定要注意风俗习惯,更要注意对话时目光的使用方式。因为不同的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使用目光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时说话就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入境随俗了。例如,阿拉伯人说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瑞典人交谈时,习惯于频送秋波,而不会被认作带有邪念;在日本,如果直瞪瞪地瞧着对方的脸,那是失礼的表现。

另外,需要你注意的还有:你变化眼神时要有一定的目的,切忌出现那种故弄玄虚、神秘莫测的眼神;在演讲过程中不能有过多的凝视,以免使听众产生压力;你的眼神应该随你的感情变化而相应产生,并且要与口头语言、手势、身姿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