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17446400000103

第103章 【附录】本书作者诗文选(2)

如今,我们迁西人早已甩掉了外地人戏称我县“钱稀”的帽子。有些富裕起来的人在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越来越“大方”起来,少则五十、一百,多则几百,有的出于别种目的乃至上千。有些父母还当众炫耀这些钱都是孩子挣来的,归孩子个人所有,自由支配。一个春节下来,有些孩子就获得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的压岁钱。钱如此之多,分量如此之重,想必能压住邪祟了吧!不料想有些孩子却用这些压岁钱或买高档玩具,或泡网吧,或吸烟喝酒,或到饭店聚餐等等;有的父母放任不管,因而孩子很快养成贪图安逸、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花钱与日俱增,学习每况愈下,直至放假时,家长见到学校的一纸通知书才大吃一惊:孩子本来学习很好,如今成绩却一落千丈!难道这还不值得为人父母者加以警觉吗!

当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他虽然拥有高达466亿美元的净资产,但小儿子罗瑞却总是抱怨父母不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车。比尔的看法是:在钞票堆中长大的孩子,会养尊处优,终将一事无成。所以,比尔夫妻俩宁愿将大把的钱捐给最需要的人,也不愿给自己的孩子去挥霍。

再富也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更不要放松对孩子花钱的监管和疏导。人生的第一桶金大多是省出来的。那么,对你的孩子就多讲讲你“第一桶金”的来源及其后来创业致富的经历吧!

“天下第一关”游记

1990年10月25日,我随县政协组织的教育界政协委员访问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库伦旗访问全国模范教师乌云老师。访问归途,于28日夜宿山海关。根据政协领导的安排,翌日我们将游览山海关。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闻名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山海关景区名胜古迹荟萃,多达90余处。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29日早饭后我们主要游览了关城的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及其附近的老龙头。

山海关城楼建在长城之上。这是山海关的特点之一。我们仰望雄伟高耸的城楼,赫然可见城楼上书写的“天下第一关”五个楷书大字,其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你们知道这字是谁写的吗?是明代两榜进士出身、著名的书法家萧显写的。”在去攀登城楼的路上,政协委员老张讲起萧显写字的故事来。

相传,五百多年前,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接到圣旨,要在城楼上挂上“天下第一关”的巨匾。兵部主事亲自造访萧府,说明来意。萧显沉吟半晌,提出写字时“不要急不能催”的条件。兵部主事只好颔首应诺。转眼二十天过去了,毫无消息。兵部主事便派人前去暗察。回来人说,萧显一字没写,只是夜在书房吟诵诗词,日在庭院耍七尺扁担。又过了二十天,传来皇帝将派人视察匾额事宜。兵部主事急忙备好大型湖笔,上好徽墨、宣纸,前来拜谒萧显,却不敢提及写字之事。箫显明白兵部主事的来意,随铺纸挥毫。只见他落笔如高山坠物,起笔如飞燕掠食,一气呵成,通身是汗。兵部主事喜出望外,拱手称谢。第二天上午挂匾后,兵部主事在距城楼不远的悦心斋酒楼宴请萧显。酒过三巡,宾主凭栏仰望城楼……忽然发现匾额的“下”字缺少一点!这如何是好?兵部主事心急如焚。只见萧显不慌不忙,把蘸满墨汁的笔用力向空中抛去,不偏不倚,恰好点在“下”字的右下角上。大家惊赞:“萧公真是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呀!”

大家被这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饶有兴味地听着。

“关于’天下第一关‘牌匾的故事,还有一个与此截然不同的版本。”我接着讲起来。据说,明朝万历年间,为抗御北方女真族的入侵,万历皇帝决心整修长城。当时山海关年久失修,“天下第一关”的“一”字早已脱落。万历皇帝昭明天下,能恢复“一”字原貌者赐予重金。天下书法家争先书写……但是,经过严格筛选,最后选中者竟是山海关旁边一家客栈的店小二所书。店小二写字那天,围得人山人海。只见他舍弃狼毫大笔,拿起一块抹布,往墨罐里一沾,抬头望着城楼牌匾,大喝一声:“一!”便干净利落地写出原味的“一”字来。

原来,二三十年来,店小二抹桌子时,一抬头正好望见“天下第一关”的“一”字。他天天看着“一”字一抹一挥的抹桌子,对那“一”字早已烂熟于心。

大家听罢,交口称赞店小二的功夫。

我说:“传说大多是虚构的,口耳相传,添枝加叶,演化成一个玄妙的故事,借以抒发人们心中的某种愿望。就前面这两个故事来说,我个人更喜欢后边的故事,因为它含蓄地表明了历史是劳苦大众创造的这个真理。”

我们一边笑谈一边从城门南侧的台阶攀登“天下第一关”城楼。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我们拾阶而上,登上二楼,极目远望,北是蜿蜒起伏的长城,南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祖国美丽辽阔的大好河山,令人心旷神怡,无比热爱。

步下城楼,我们来到山海关著名景点之一的老龙头。老龙头是明代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边的起点。在这里长城与大海交汇,涛声阵阵,气势磅礴,与高耸的城楼、坚固的长城构筑成古代强大的防御体系。我们徘徊其上,赞叹着祖先的智慧和勇敢。此时此地,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小诗:“枕海衔山耸碧空,游人肩并似长城。何当天下凶和险,都做风光不驻兵。”

一面鲜艳的旗帜

人们常说,时间像流水,可以冲淡和淹没大脑中的许多记忆。然而,我参加的那次访问乌云的活动,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却记忆犹新。

乌云老师是著名的全国模范教师。1990年10月上旬,《人民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她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地反响。

1990年10月25日,政协迁西县第三届委员会,为了协助县委、县政府推动我县的教育改革,学习和宣传乌云的先进事迹,组织我们8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在张祥副主席的率领下,驱车两千余里,赴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库伦旗库伦镇访问乌云老师。

10月27日早饭后,在旗政协领导的陪同下,我们从旗招待所步行来到了乌云工作的学校——库伦旗一中。学校有一栋三层的新楼,楼前有宽阔的操场。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建筑着一排排褐色的房屋。房屋低矮,泥墙泥顶,这是当地居民的住宅。因此,这座教学楼格外显得高大宏伟。旗政协领导对我们讲,旗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前年旗政府搞了一个“教育年”活动,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集中财力建成了这个库伦旗一中新校址。这所学校,原来是低矮的平房,校园狭小,设备简陋。乌云老师始终在这所学校坚持教学工作。

库伦旗一中的校长热情地接待我们。他带领我们参观了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食堂。校长告诉我们,乌云老师现在担任着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她的工作成绩非常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自治区的先进教师。现在,她是全国的模范教师。校长为有乌云这样的好老师深感自豪。

参观结束后,我们走进校长宽大的办公室(兼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乌云老师提前来到这里等候我们,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问候。她穿着一身干净的深色旧服装,体瘦,脸微黑,中等身材,言行举止给人十分谦和、朴实的感觉。

首先,乌云老师向我们作自我介绍。她说:“我是二战时期的日本遗孤。1938年我出生在日本的大阪,两岁时被迫随父母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东北的乌兰浩特,经历了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那年深秋,一群穷途末路的日本兵,丧心病狂地将自己的同胞赶进了山涧,实施集体枪杀。我的母亲用身体掩护我。母亲被打死了,我活了下来。后来,我被一位中国老人抱回了村,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料我,使我免于冻死饿死。从此,我有了一位伟大的中国母亲。我20岁那年,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学院。毕业后,一辆勒勒车把我拉到科尔沁大草原的边陲小镇——库伦镇。从此,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至今有三十余年了。在这期间,我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曾三次对我提出回国定居的要求,都被我谢绝了。我对亲友们说,是中国妈妈救了我,养育了我,是中国人民把我培养成为人民教师,我要用我一生的精力来回报对我恩重如山的伟大的中国和人民!”

乌云的悲惨身世,激起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地无比痛恨!作为日裔的乌云,她多次放弃回国定居与亲人团聚、享受富裕生活的机会,而是义无反顾地长期地留在这个偏僻贫穷的地方从事教学工作,实在令人衷心感佩呀!

接下来,该校的校长、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乌云的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

乌云老师担任初一班主任时,她的班里有一个蒙古族的学生叫包玉山。这个学生来自偏远落后的牧区,体弱多病,家中困难,经常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哭泣,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乌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便把包玉山领到自己家里,对他说:“今后你就住在我家——这儿就是你的家。”从此,包玉山在乌云老师家一住就是三年。平时为了滋补他瘦弱的身体,乌云还时常背着小女儿,把油饼、蛋卷之类的好食物偷偷地塞进他的书包里……在乌云的精心照顾培养下,包玉山长大成材,现在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1985年6月,在学生面临考试、紧张复习的关键时刻,乌云因过度劳累生病了,右胸疼痛难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全身无力。但是,为了辅导学生,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她带病上课,默默坚持,每一节课下来,她的衣服都被虚汗浸透了。学生们心疼得眼含热泪,纷纷要求老师去医院看病。后来,在学校领导地再三督促下,她才住进了医院,经诊断,是严重的胸膜炎,大夫从她胸部抽出积水有2000毫升……

乌云虽然出生在日本,是日本的后裔,她却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中国的校园里,把她全部的慈母爱、教师情无私地奉献给中国的孩子们。

当我们问到乌云现在的生活情况时,校长说:“乌云是我们学校的高级教师,还是我们旗的政协副主席。去年,旗政府分给她一套砖瓦房,可是,她主动找到有关领导说自己家房子够住,坚持把那套新房子让给更需要的同志去住。现在,乌云老师住的还是原来的两间泥土房——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力量解决老师的住房问题。”校长十分抱歉地说。

校长的这一段话,使我们更加敬仰乌云老师的高尚品德。

我们怀着无比尊敬的心情,纷纷拿出笔记本,请乌云老师为我们签名留念。她笑着一一为我们签字,鼓励我们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